12.5光年外的不易發現的恆星系發現了兩顆宜居帶行星

2021-01-19 瀟泗兒

以目前的技術與對普遍的宇宙的生命基本形態來看,我們認為生命的形成,繁育以及發展離不開行星的庇佑。只因我們目前對於太空的了解還太少,我們所探索的範圍之深度仍然有限,所以我們的目光與見解是非常的短淺的。

生命離不開行星的庇佑,生命的起源

我們認為生命的最初起源於基於生命所需元素的物質的化學合成,並且需要有我們認為的宜居帶內的行星的適宜溫度的補給以及液態水的可存在,還有一些地質版塊活動的影響,當然還要需要能夠可以形成生命的行星的初始條件才可以。我們目前認為即使擁有合成生命的元素地球也不再擁有可以重新孕育生命的條件。但目前我們同樣也認為生命一旦產生,便會儘可能的延續下去,而非坎坷中斷。我們目前同樣也對地外生命有著難以言語的著迷與探索進程,但是終究還是一場空,我們再利用可用的手段後並麼有發現哪裡擁有地外生命。但我們依然堅信著地球生命絕非唯一。我們一直都在探索,並且會一直探索下去。

在我們的視界以內,生命的可發展性太過於狹隘,以上的介紹在我們對於宇宙行星的檢索與觀察後,顯得太過於苛刻而又不失為絕對擁有概率的存在。我們對於行星的研究與學科很多,首先對於探索宇宙的最重要的事宜之一,尋找可交流的地外文明而言,我們則必須需要找到類似於地球的行星。該門學科被分為許多種學科,但在天文學的尋找定義上來講僅被稱為是「類地行星」的查找。

什麼是類地行星

類地行星是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們跟類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別,因為那些氣體行星主要是由氫、氦和水等組成,而不一定有固體的表面。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2015年1月6日,美國天文學家發表聲明稱,理論上講,確定了3至4顆和地球大小几乎相同,並且處於"適居帶"(Goldilocks Zone)的行星,這也就意味著上面有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2017年7月19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再發現219顆疑似系外行星(exoplanet),其中包括10個處於它們行星系內宜居帶的類地行星。

雖然目前我們發現了許多的類地行星,但這些均屬於系外行星,實際探索對於我們來說還非常的遙遠。而對於宜居帶一說來說從概意上來講則還需要考量的是其所屬星系的恆星的具體情況。我們知道恆星有大小不一,也有熱度不一與亮度不一等等,也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的說宜居帶就是距離太陽多遠。當然也有因亮度不一而難以發現的恆星,有一些甚至距離我們很近而很遠的恆星已經被發現但這些近而暗的卻發現不了的情況出現。

近期就有國際天文團隊新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僅12.5光年的恆星系系統。他的主恆星是位於白羊座的一顆紅矮星,但是它的表面溫度只有我們的太陽的一半的2700攝氏度而已。其質量則僅有太陽的十分之一,因為它太暗了所以天文學界在2003年才得以發現它,並且通過觀測行星凌日的現象,發現它擁有兩顆類地行星。並把它命名為蒂加登,並且它們都與太陽系的內行星相似。它們比地球稍大,位於該恆星系的宜居帶中。也就是說,水能以液態形式存在於這兩顆行星的表面。

新發現的恆星系居然擁有兩顆類地行星,要知道我們的太陽系也有兩顆在宜居帶內的行星呢。而如果在將來人們發現擁有類地行星的恆星系大部分都有兩顆類地行星或者是在宜居帶內的行星,這必然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了。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12光年外發現兩顆宜居行星,科學家:外星人可能已經發現地球
    目前,大多數宜居行星都距離地球100光年以外,比如去年十月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研究團隊就曾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中詳細介紹了24顆這樣的超宜居行星。    而在距離地球相對較近的地方其實也有著一些宜居行星,比如蒂加登星恆星系中的兩顆行星。
  •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克卜勒-20e」(左一)和「克卜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新華社發 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
  • 40光年外發現三顆行星,這是地外生命探索的最佳目標!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三顆類地大小的行星坐落於宜居帶。
  • 42光年外發現宜居星球,科學家:是顆超級地球,可能存在生命
    文/科學年輪地球周圍的宜居星球不在少數,並且還有三星系統和多星系統,這些星系雖然存在多顆恆星,但是也存在宜居星球,例如我們熟悉的比鄰星就是著名的三星系統。著名電影阿凡達就將劇情設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組的一顆氣態行星的衛星上,這就是著名的潘多拉星球。
  • 美航天局發現「宜居」行星「克卜勒-22b」
    這是美國航天局12月5日公布的代號為「克卜勒-22b」的行星的假想圖。新華社發地球以外,何處宜居?  溫度宜居美國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一顆行星與地球表面環境相似,可能適宜人類生存。「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項目科學家道格拉斯·赫金斯評價,認知「克卜勒-22b」是尋找地外宜居星球的「裡程碑」。命名為「克卜勒-22b」的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距地球大約600光年。
  • 美航天局發現「宜居」行星「克卜勒-22b」(全文)
    月5日公布的代號為「克卜勒-22b」的行星的假想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項目科學家道格拉斯·赫金斯評價,認知「克卜勒-22b」是尋找地外宜居星球的「裡程碑」。命名為「克卜勒-22b」的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距地球大約600光年。所謂「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恆星遠近合適的區域,在這一區域中,恆星傳遞給行星的熱量適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熱也不太冷。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這次宜居可能性更大,距地僅100光年
    在2018年以前科學家們主要是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太陽系外的行星進行觀察和研究,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想要在太陽系外尋找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因為從眾多探測情況來看太陽系內目前並不存在這樣的星球。於是在克卜勒望遠鏡的幫助下,天文學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發現了系外超過3000顆的恆星,同時還發現了這些恆星系中的行星數量也超過了4000顆。當然這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冰山一角,那麼其中會有人類的希望存在嗎?2018年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正是退役的一年,它由於耗盡了燃料而不得不提前退役。
  • 才31光年遠,新發現兩顆系外行星,其中一顆可能是宜居行星
    一顆圍繞著附近一顆暗星運行的超焦行星,幫助天文學家揭示了兩顆此前未被發現的行星——其中一顆可能含有液態水,因此對生命很友好。這顆熾熱的行星GJ 357 b,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號」發現,離地球31光年,只比地球大22%,每3.9天繞其恆星一周,其軌道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近11倍。
  • 科學家發現22光年外有個7顆行星的恆星系統,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進行著關於地外生命的探索,其探尋的參考對象,就是類似於我們地球這樣的星球——位於某個行星系統中的宜居帶,有了適宜的溫度,有大氣層和液態水存在等等,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數百顆類似地球條件的類地行星,雖然還不敢確定這些星球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但是其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兩顆"宜居星球" 距地球181光年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及其新發現的四行星系統(示意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王小龍)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又傳佳音。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19日宣布,他們從197顆候選行星中,確認了104顆新的系外行星。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蒂加登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藝術概念圖,兩顆新發現的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天文學家確信他們在銀河系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行星。這兩顆行星排在擁有潛在適居環境的系外行星的前19名。新發現的行星環繞白羊座的恆星「蒂加登」(Teegarden),距太陽系只有12.5光年,其中一顆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研究論文主執筆人、哥廷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賽厄斯·切赫梅斯特表示:「這兩顆行星與太陽系的內側行星非常相似。它們的質量略大於地球,處在所謂的適居區,允許地表存在液態水。」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美發現體積與地球最相近行星 溫度過高恐無生命
    克卜勒20恆星系中有兩顆大小與地球相近的行星,克卜勒20e是地球的0.87倍,克卜勒20f是地球的據英國《每日郵報》12 月20 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發現了地球的「孿生兄弟」,克卜勒20f (Kepler-20f ),該行星是目前所發現的首個大小與地球極其相近的行星,直徑是地球的1.03 倍,所在恆星系恆星也與太陽相近。
  • 地球相似度指數最高的宜居星球,最近被發現了
    這個夢想正在不斷逼近——天文學家最新發現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就在12.5光年外,而且處在宜居帶。6月18日,PHL行星宜居實驗室發布最新成果:距離我們地球12.5光年外一顆紅矮星,圍繞著兩顆類地行星,不僅都處在宜居帶上,而且其中一顆ESI地球相似度指數高達0.94,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像地球的行星。
  • 繼發現24顆「超宜居」行星後,又發現超級地球
    除此之外,宜居的星球還需要有水的存在,還有大氣層、氧氣等條件。看起來,宜居的條件是極為苛刻的,外星球需要具備這些條件,才可能會成為我們的潛在家園,所以很多已知的外星球都被排除宜居星球行列之外。科學家們制定了「超宜居」標準,最後從已知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並繪製出這些「超宜居」行星的輪廓:它們環繞K矮星運行,年齡大約為50億到80億歲之間、尺寸比地球大10%、平均溫度比地球高5℃、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在25%-30%之間,還有豐富的水資源等。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但是浩瀚無邊是否還存在著另外的類地行星?我們能否前往其居住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
  • 8.6光年外的天狼星周圍有宜居行星嗎?
    天狼星是太陽系附近的恆星,距離我們大約8.6光年。通過口徑較大的天文望遠鏡可以分辨出,天狼星是一個包含兩顆恆星的雙星系統,其中天狼星A是一顆肉眼可見的主序星,而天狼星B是一顆已經到了恆星最後階段的白矮星。
  • 克卜勒發現多顆系外行星 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據新華社電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近日確認發現了8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兩顆被稱為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不僅使它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過千,也使天文學家「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現地球的雙胞胎」。據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這8顆行星中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宜居帶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
  • NASA在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宜居帶的「新地球」
    近日,NASA對外宣布,他們的凌日系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新地球」,他位於我們31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他的表面和地球一樣,是藍色的,並且還處於宜居帶。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這一發現表明,圍繞一顆距地球110光年的紅矮星運行的行星K2-18b的大氣層中含有水蒸氣。這是第一次發現行星位於我們所認為的宜居帶上。相關研究的兩篇論文一篇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一篇上傳在arXiv網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