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31光年遠,新發現兩顆系外行星,其中一顆可能是宜居行星

2020-10-18 博科園

一顆圍繞著附近一顆暗星運行的超焦行星,幫助天文學家揭示了兩顆此前未被發現的行星——其中一顆可能含有液態水,因此對生命很友好。這顆熾熱的行星GJ 357 b,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號」發現,離地球31光年,只比地球大22%,每3.9天繞其恆星一周,其軌道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近11倍。這意味著,即使它的m矮星比太陽大約冷40%,即使沒有大氣層的隔熱作用,這顆行星也極有可能非常熱(大約254.4攝氏度左右),苔絲號在這顆恆星周圍發現了唯一一個不適合居住的星球。

苔絲號通過掃描天空來尋找恆星光線的變化,這可能表明一顆行星正在它的前方經過或凌日。天文學家利用來自地面望遠鏡收集的信息確認了gj357 b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線索,表明另外兩顆行星也在圍繞著同一顆恆星運行。這兩顆行星,gj357 c和d,是用徑向速度法發現的:通過觀察恆星運動中由其行星的微小引力牽引引起輕微擺動。gj357 c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3.4倍,它每9.1天繞恆星一周的距離是gj357 b的兩倍多,這距離保持溫度在260度左右。

這是第三顆行星,gj357d,它實際上有可能成為一個宜居的星球。它至少有6.1個地球質量,繞恆星運行的距離要遠得多,完成一個軌道需要55.7天。雖然這只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五分之一,但gj357 d暗淡的恆星使其表面非常冷。如果沒有大氣層,表面溫度將在零下53攝氏度左右徘徊,這意味著這顆行星表面沒有液態水。然而,根據即將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的一項研究,如果gj357 d確實有大氣層,這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

一個密度大、成分正確的大氣層可以留住一些熱量,讓水在行星表面保持液態。這與科學家們認為發生在火星上的情況類似,今天的火星寒冷乾燥,但可能曾經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使得液態水可以在火星紅潤的表面留下痕跡。如果能從有利位置看到gj357 d凌日,關鍵就在於設法瞥見它。即使GJ 357d沒有凌日,其恆星的亮度也使得這顆行星位於鄰近M星的宜居帶,成為使用超大望遠鏡進行觀測以及未來太空任務的主要觀測目標之一。

博科園|Copyright Los Angeles Times /Amina Khan

參考期刊《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

DOI: 10.1051/0004-6361/201935801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發現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 其中一顆還是「超級地球」
    發現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 其中一顆還是「超級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快科技: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過去幾十年,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趨勢。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系外行星超過4000顆。現在,科學家正逐漸從搜尋系外行星過渡到確定系外行星的特徵,包括利用技術手段,確定它們是否擁有適居性。最近,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運行。
  • 4120顆系外行星,55顆可能宜居,「第二地球」會是哪個?
    如果要找類似於地球的星球,只能放眼太陽系外的行星。就像太陽一樣,其他恆星的周圍也有行星繞行。目前,已被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了4120顆,它們分別屬於3000餘個恆星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頒給了兩位天文學家,以表彰他們當年發現了首顆環繞主序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12光年外發現兩顆宜居行星,科學家:外星人可能已經發現地球
    目前,大多數宜居行星都距離地球100光年以外,比如去年十月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研究團隊就曾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中詳細介紹了24顆這樣的超宜居行星。    而在距離地球相對較近的地方其實也有著一些宜居行星,比如蒂加登星恆星系中的兩顆行星。
  • 12.5光年外的不易發現的恆星系發現了兩顆宜居帶行星
    生命離不開行星的庇佑,生命的起源我們認為生命的最初起源於基於生命所需元素的物質的化學合成,並且需要有我們認為的宜居帶內的行星的適宜溫度的補給以及液態水的可存在,還有一些地質版塊活動的影響,當然還要需要能夠可以形成生命的行星的初始條件才可以。我們目前認為即使擁有合成生命的元素地球也不再擁有可以重新孕育生命的條件。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神秘行星擁有3顆太陽
    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距離黑洞大約10-30光年,該行星運行時存在一個由冰凍灰塵構成的尾部結構。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
  • GJ357b一顆31光年外出於恆星宜居帶的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
    美國當地時間7月31日,NASA宣布,他們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而且這顆星球上可能會有生命。這顆名為GJ357d的行星圍繞著一個恆星運行,這個恆星就是長蛇座M矮星GJ357。最近科學家發現了有三顆圍繞著長蛇座M矮星GJ 357運行的系外行星,這顆GJ357恆星的溫度比太陽低40%,質量和體積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左右。
  • 重大發現!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伯爾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墨西哥的SAINT-EX天文臺公開數據分析,發現了另外兩個行星繞著紅矮星TOI-1266旋轉,並且其中一顆是距離地球120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另外一個是次海王星。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但是浩瀚無邊是否還存在著另外的類地行星?我們能否前往其居住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
  • 新發現兩個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一個潛在宜居,地球大小的新世界。第一顆行星是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克卜勒-1649c星。天文學家是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任務的舊數據中發現它的。起初通過Robovetter這個計算機算法分析數據的時候,它被忽略了,後來在克卜勒誤報(檢測)工作組的科學家覆核的時候才被發現。事實證明,這一誤報確實是一顆行星。
  • 研究發現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或比地球更宜居
    馬庫赫教授(小圖)的團隊發現有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地球資源消耗殆盡的情況愈見嚴峻,尋找另一個宜居星球成為人類當前任務。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早前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與地球相比,最少24顆系外行星及系外候選行星,擁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等更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不過這些星球都距地球最少100多光年外,但今次發現意味可能存在比地球更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舒爾策?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上方發現一顆系外行星,尺寸和地球相當
    據發表在《天文雜誌》的科學報告,天文學家剛剛在銀河系的上方發現了一顆行星。其實,發現系外行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因為隨著我們發射了一些先進的探測器進入太空以後,我們發現了很多系外行星,至今為止,我們目前已經確認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當然,這個數值是比較小的,畢竟宇宙中,系外行星的數量可能是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所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兩顆"宜居星球" 距地球181光年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及其新發現的四行星系統(示意圖)科技日報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王小龍)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又傳佳音。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19日宣布,他們從197顆候選行星中,確認了104顆新的系外行星。
  • 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再一次給人類帶來新希望,有可能誕生生命
    只有處在宜居帶的行星,表面才有可能大量液態水資源,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地球表面沒有液態水,有可能也無法誕生早期生命,無法成為一顆生命星球。而太陽系宜居帶除了地球之外,還有金星和火星。只不過,這兩顆行星表面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金星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構成,溫室效應特別嚴重,所以表面的溫度高達460攝氏度。
  • 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再一次給人類帶來新希望,有可能誕生生命
    而外部條件主要是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非常適宜,也就是處在宜居帶。只有處在宜居帶的行星,表面才有可能大量液態水資源,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地球表面沒有液態水,有可能也無法誕生早期生命,無法成為一顆生命星球。而太陽系宜居帶除了地球之外,還有金星和火星。只不過,這兩顆行星表面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金星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構成,溫室效應特別嚴重,所以表面的溫度高達460攝氏度。
  • 美宇航局系外行星搜尋探測器首次發現地球級宜居行星和雙太陽行星
    美國宇航局系外行星搜尋探測器宣布兩項重要發現:發現它的第一顆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地球級系外行星,以及它的第一顆繞著兩顆恆星公轉的環雙星系外行星。近日,TESS發現了它的尋找任務中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該距離的範圍可能是恰好允許在地面上存在液態水的條件。科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發現,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建模,以幫助為將來的觀測提供依據。
  • 克卜勒發現多顆系外行星 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據新華社電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近日確認發現了8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兩顆被稱為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不僅使它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過千,也使天文學家「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現地球的雙胞胎」。據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這8顆行星中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宜居帶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
  • 一顆超級地球在120光年外發現
    10月20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報導稱,這項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上的研究指出,這個兩個系外行星分別為TOI-1266b和TOI-1266c,是由墨西哥聖佩德羅馬爾蒂爾的SAINT-Ex望遠鏡發現的,它們繞恆星運行的周期分別為11天和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