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隨著人類工業的快速發展,我們終於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了地球。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對地外生命的探索成為了人類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探索項目。站在浩瀚宇宙的角度,理論上,不可能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
外星生命的存在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只不過,在我們沒有真正發現外星生命之前,有關地外生命的各種問題只是是猜想。科學家為了將這個猜想變成現實,開始了大量的觀測研究,期望能夠發現第二顆生命星球。
由於我們對地外生命的了解基本是一無所知,所以,我們在探索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基本都是以地球為藍本,為參照物來進行尋找。地球能夠成為一顆物種豐富的生命星球,那說明地球必然有著各種天然優勢,有著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條件。
科學家將這些條件分為內部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就是地球本身所具備的完美生態系統,比如有厚厚的大氣層,有強大的磁場,表面有大量的液態水以及有各種豐富的礦物質元素等。而外部條件主要是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非常適宜,也就是處在宜居帶。
只有處在宜居帶的行星,表面才有可能大量液態水資源,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地球表面沒有液態水,有可能也無法誕生早期生命,無法成為一顆生命星球。而太陽系宜居帶除了地球之外,還有金星和火星。只不過,這兩顆行星表面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
金星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構成,溫室效應特別嚴重,所以表面的溫度高達460攝氏度。如此高的高溫自然不可能會有大量液態水的存在,而火星由於處在宜居帶邊緣,溫度較低,大氣層非常稀薄,表面基本是一個荒漠。只有兩極存在一些少量的冰水,由此可見,金星和火星存在生命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而宜居帶之外的其它行星存在生命的概率就更低了,因此,科學家將探索生命的重點主要放在了太陽系之外。要知道太陽系只是銀河係數千億個恆星系中的一員,而每一個恆星系都有一個宜居帶存在,都有可能存在數個類地行星。這些處在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只要條件合適,表面存在液態水的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有了水就有了生命誕生的可能。
通過近年來,科學家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水在宇宙是一種普遍的物質。每一個恆星系都有可能存在大量的水,像太陽系存在水的星球是非常多的。只不過,宜居帶之外的星球表面只能以冰的形式存在。只有宜居帶的行星表面才有可能存在大量液態水。
科學家尋找太陽系之外可能存在大量液態水的星球,第一目標就是在恆星的宜居帶尋找,而跟地球非常相似的一些類地行星,無疑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其中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再一次讓人類看到了希望。這顆系外行星取名為K2-18b。
K2-18b距地球124光年,半徑和質量分別為地球的2.6倍和8.6倍,且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去年有科學團隊在 K2-18b大氣內檢測到水蒸氣,在天文學界引發轟動。但當時科學家並不知道K2-18b大氣層的厚度及行星的內部情況。
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是非常厚的,如果它的大氣層存在水蒸氣,那麼大概率表面也會有液態水資源。有科學家認為,K2-18b更像是一顆「迷你」海王星,它的大氣層可能擁有一層氫,如果氫層太厚,則其下面水層的表面溫度和壓力將會太大而導致生命無法生存。
當然,這只是科學家初步的探測研究結果,由於此系外行星距離我們比較遙遠,我們很難通過一些觀測數據真正了解其大氣結構,更無法準確了解其表面的情況。所以,我們對它的一些情況也只能是各種猜測,不管如何,它能夠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明顯區別於其它類地行星的風採,那麼這樣的星球都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
有科學家認為它類似於海王星,其實這種認知並不靠譜,要知道海王星可不是處在宜居帶,它只是太陽系邊緣的一顆行星。如果在太陽系早期的時候,海王星是處在宜居帶,那麼後來的命運將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有可能海王星會成為第二個地球。
所以,125光年之外的這顆跟海王星有一些相似的行星,它的命運跟海王星有可能也是完全不同的。太陽系的海王星是一個冰的世界,而這顆處在宜居帶內的「海王星」有可能是一個美麗的海洋世界。大概率來說,我們通過觀測的圖像可以確定這顆行星大氣層存在水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而大氣層有水蒸氣存在,基本也意味著有水循環的存在,表面存在大量液態水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K2-18b行星存在生命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這對於科學家來說自然是一個好消息,要知道能夠在太陽系外發現生命星球跟太陽系內發現地外生命,那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
即使,未來我們能夠在太陽系發現地外生命,那最多也只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原始生命。因為,太陽系宜居帶只有地球這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而在太陽系之外,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能夠發現很多美麗的,明顯區別於其它灰色行星的類地行星。
這種類地行星如果處在宜居帶,那麼大概率都會是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而生態星系存在生命的概率自然是非常高的。而且只有生態星球,才能夠讓原始生命不斷進化演化,最終進化為高級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
當然,我們要真正確定系外行星有生命存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我們要具備能夠走出太陽系的速度,而這種速度最少也要達到亞光速,而要實現這樣的速度,我們就需要能源的重大突破,或許只有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之後,我們才有能力初步走出太陽系,去附近的其它星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