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獵人」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和近2000顆候選行星

2020-09-03 三體使者

在浩瀚的宇宙中,行星是最常見的天體之一,可以說,在50%以上的恆星周圍,都是有行星存在的,而且行星的數量很多還是多顆圍繞恆星運行的。多年來,天文學家們也一直在宇宙中尋找系外行星的身影,如今成績如何呢?



「行星獵人」TESS傳來捷報

在2018年4月,NASA發射了一臺大小猶如冰箱的「行星獵人」——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簡稱為TESS。

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66顆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中,竟然也有一顆和地球相似度極高的宜居行星,它的名字是TOI 700D,在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外的地方,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

從目前採集到的數據來看,TOI 700D和恆星的距離適中,表面溫度應該是非常宜居的,不排除擁有液態水,而且它的年齡上和地球也類似,已經有天文學家推測,TOI 700D的上面,或許已經有生命的存在,只不過距離原因,我們沒有辦法前去一探究竟。



為何要尋找系外行星?

什麼是系外行星呢?簡單來說,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可能大家會好奇,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都非常困難,為何要去耗資建造高精尖儀器設備,去宇宙中尋找遙遠的系外行星呢?比方說即使找到了「第二地球」,可是我們卻仍然去不了,這或許會讓人覺得「絕望」。

其實,尋找系外行星不僅僅是為了進行星際移民,畢竟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說,人類短時間內進行太陽系內的行星移民都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在系外行星的身上,卻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很多困惑多年的答案。



比方說拿太陽系和地球的演化來說,宇宙中的恆星誕生時間是不固定的,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恆星老去終結,也有新的恆星誕生。

如果可以發現類似於太陽系的,但是從誕生年齡來看,還是非常年輕的恆星系統,這個恆星系統就是最好的研究對象,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來更直觀的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

同時,系外行星的發現也證明,地球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行星,雖然目前我們尚未找到地外生命,不過,從採集到的數據來看,生命在宇宙中極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未來如果我們的科學技術足夠成熟,或許我們就可以和系外行星上的「潛在文明」進行交流對話。



這是非常讓人憧憬的事情,也標誌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會邁入新高,所以,科學家們才會一直在宇宙中尋找系外行星,希望可以早日從它們的身上,來揭開宇宙的秘密和生命演化的真相,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2日文章《NASA「行星獵人」完成主要任務 發現66顆新系外行星》

相關焦點

  • 「行星獵人」再發現66顆系外行星,這裡面會有「第二地球」嗎?
    據報導,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獵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再次有新的好消息傳來,它又發現了66顆全新的系外行星和近2100顆「候選」的系外行星。簡單來說,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當人類對於太陽系有所了解的時候,一些天文學家就相信,太陽系之外也有行星的存在,不過卻始終都沒有發現。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人類才第一次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特別是自從人類進入到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發展,伴隨著探測儀器越來越先進,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也越來越多。
  • NASA「行星獵人」完成主要任務 發現66顆新系外行星
    在拍攝這幅巨大拼圖的過程中,TESS發現了66顆新的系外行星(即太陽系之外的世界)以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確認的近2100顆「候選」系外行星。此外,TESS團隊還對這顆衛星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方式進行了改進。現在,它的攝像頭每10分鐘就能捕捉到一個完整的圖像,速度是執行主要任務時的3倍。除了以前每2分鐘收集數萬顆恆星亮度數據的方法之外,一種新的快速模式使得TESS能夠每20秒鐘測量數千顆恆星的亮度。更快的測量速度將使TESS能夠更好地處理恆星振蕩導致的亮度變化,並捕捉到活躍恆星耀斑的更多細節。
  • NASA行星狩獵太空望遠鏡TESS已發現第三顆系外行星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行星狩獵太空望遠鏡——「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已發現並確認了第三顆系外行星 - 這距離該望遠鏡的科學運營只有三個月。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相對靠近,繞著距離我們53光年的一顆小恆星運行。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神秘行星擁有3顆太陽
    對於科學家而言,這項發現有助於更深入分析碰撞過程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它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相信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撞擊後形成的。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
  • 怎麼發現系外行星?我們能夠移民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嗎?
    截止2028年5月,人類已經發現了3767顆系外行星。其中的77%是通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幾乎全部都在銀河系以內。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用凌日法大約發現了18000顆地外行星的候選者,其中有262顆可能存在於恆星的宜居帶之中。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系外行星的數量會大幅增長。
  •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全景圖」隱藏了74顆系外行星
    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周一發布消息稱,該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一年來拍攝到的一系列208張圖片揭示了北方天空中耀眼的星海和74顆系外行星。
  • 小小的流氓行星是迄今為止最小的系外行星候選者嗎?
    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候選者的質量可能在火星和地球之間。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已知的最小的「無賴行星」候選者,這個世界可能比地球小,顯然它可以通過我們未附著在恆星上的銀河系航行。潛在的系外行星的質量大約在地球和火星之間,僅重於我們世界的10%。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104顆系外行星
    1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環繞一顆矮恆星的4顆行星,它們的體積接近於地球,科學家認為這4顆行星中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了104顆系外行星,其中環繞一顆M矮星的4顆行星很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
  • 歐洲天文界宣布發現32顆新行星並公布星雲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天文學家日前宣布在太陽系外新發現了32顆行星,這意味著系外行星總數已超過400顆。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32顆系外行星大小不等,有的質量僅是地球的5倍,有的質量是木星的5到10倍。天文學家通過設在智利拉斯拉的歐洲南方天文臺3.6米望遠鏡上的超敏感觀測儀發現了這些系外行星的蹤跡。
  • 五顆系外行星發現「水」信號-系外行星,水,哈勃,NASA ——快科技...
    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五個遙遠行星大氣中可能存在水信號,科學家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和調查的目的就是尋找適合居住的行星,現在哈勃的數據分析結果取得了新的發現成果,這五顆行星分別為WASP-17b、HD209458b、WASP-12b、WASP-19b以及XO-1b,其中WASP-17b的大氣有些特別,有些膨脹的感覺
  • 新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顆系外行星
    2020-08-27 04:57:03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已用其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潛在行星樣本,並確定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假」或假陽性,從而計算出每顆候選行星為一顆真正行星的概率。最新研究結果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該研究還首次對此類行星驗證技術進行了大規模比較。
  • 20年已發現數千系外行星?|外行星|天文地理|飛馬座51|克卜勒
    2009年之後,克卜勒望遠鏡升空,僅僅四年的時間,我們發現1000多顆行星,以及數千顆候選行星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的發現在最近幾年達到了新的頂峰,目前確認的系外行星達到1000多顆,候選數量還有數千顆。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有人問: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系外行星構想圖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有數千顆,沒有發現的還有很多很多。所謂系外行星,不是指銀河系外行星,而是指太陽系外行星。太陽系本來不是一個星系,只是一個恆星系統,為了敘述方便,在這裡把太陽系外行星成為系外行星。在上世紀早期,由於觀測手段的限制,人類還沒有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一直到了1990年,人類才第一次觀測到系外行星。
  • 最新發現6顆「奇異行星」可能由神秘物質構成
    來源:新浪科技如圖所示,已知有3顆行星圍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運行。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表示,最新發現6顆環繞脈衝的行星可能是由神秘的「奇異物質」構成的。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5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6顆系外行星可能是由未知的「奇異物質」構成。
  • 研究人員發現了數百顆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行星
    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
  • 銀河系中應該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Clarke)克卜勒衛星是人類首顆探測系外類地行星的探測器,於2009年發射升空,2018年結束生命,其一生對銀河系內近15萬顆恆星進行了探測,隨後一項新的NASA任務,苔絲2018年發射,接替克卜勒正在繼續尋找系外行星。今天我們回顧下克卜勒服役9年的成就,並且估計下我們銀河系內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 幾顆可怕的系外行星,其中一顆行星在白天的溫度可超過1300°C
    在過去的幾年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足夠數量的「類地」行星,當然,也發現了許多與地球完全不同的星球。那麼,什麼是系外行星呢?最流行的解釋是,一顆圍繞著類似於太陽這樣的恆星運行的行星,但它不在太陽系之內。今天,我們將向你展示一些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可怕的系外行星。強大的輻射PSR B1257+12B、C和D是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之一。事實證明,它們是奇怪的系外行星。
  • 研究發現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或比地球更宜居
    馬庫赫教授(小圖)的團隊發現有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地球資源消耗殆盡的情況愈見嚴峻,尋找另一個宜居星球成為人類當前任務。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早前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與地球相比,最少24顆系外行星及系外候選行星,擁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等更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不過這些星球都距地球最少100多光年外,但今次發現意味可能存在比地球更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舒爾策?
  • 這顆行星火了!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顆系外行星的形狀就像一個美式橄欖球,這顆系外星球名為KOI 1843.03,是一顆系外行星的候選行星!據推測,這顆行星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其質量略小於太陽的一半,距離地球約395光年。先前的研究發現KOI 1843.03的質量約為地球的44%,直徑約為地球的60%,為什麼它的形狀就像美式橄欖球呢?
  • 10顆可能有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歡迎留言評論或建議】外行星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直至1990年代人類才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0個新發現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