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已發現數千系外行星?|外行星|天文地理|飛馬座51|克卜勒

2020-12-05 騰訊網

2009年之後,克卜勒望遠鏡升空,僅僅四年的時間,我們發現1000多顆行星,以及數千顆候選行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的發現在最近幾年達到了新的頂峰,目前確認的系外行星達到1000多顆,候選數量還有數千顆。天文學家是這個世界最厲害的行星獵人,他們發現系外行星需要不間斷觀測,尋找可疑之處。比如1995年發現飛馬座51 b時,科學家異常興奮,因為那時我們還不了解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大量的行星世界。保羅-巴特勒和他的小組為了發現這顆行星,花了四個夜晚才確認了這顆巨型氣態行星的存在,永遠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發現飛馬座51 b時人們對系外行星還不了解,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之後科學界一直認為在太陽系之外還存在大量的系外行星。90年代初,我們發現了第一批脈衝星周圍的行星,這顆行星顯然有著不正常,因此大多數科學家都把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賦予環繞著正常恆星周圍的天體。因此飛馬座51 b被認為是第一顆被確認的恆星系統內系外行星,時間為1995年10月6日,軌道周期為4.3天。

那時候科學家還不相信有如此公轉周期的行星存在,保羅-巴特勒和他的小組連續4天的觀測證實了這個發現。在飛馬座51 b的觀測中,科學家使用了恆星擺動的觀測技術,由於行星引力對恆星的影響,會導致恆星出現微小的擺動,使得恆星光波長被壓縮。該方法在當時獲得了普遍認可,並導致後續的系外行星被發現。在美國天文學會1996年1月的一次會議上,科學家宣布70室女座的發現,該行星擁有一個116天的軌道周期,基本上接近我們對系外行星的猜想。

2009年之後,克卜勒望遠鏡升空,進一步擴大了對系外行星的發現,在僅僅四年的時間內,克卜勒望遠鏡始終將目光對準一小塊天區,這裡擁有15萬顆恆星。最終我們發現1000多顆行星,以及數千顆候選行星。這些候選行星距離我們大約數百至數千光年,前不久還確認了一顆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它有一顆質量接近太陽的恆星,有可能存在大氣,甚至是生命。(羅輯/編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諾獎專題——系外行星尋蹤
    一起看星星「飛馬座51b」近日梅厄(Mayor)和奎洛茲(Queloz)因發現系外行星「飛馬座51b」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遍各大媒體和朋友圈。飛馬座51b則是圍繞飛馬座51公轉的行星,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系外行星的命名是依據如下規則進行的:從b開始(不用a,可以理解為a是恆星本身),依據發現的先後順序依次編號為b、c、d……對於同時發現的行星,依據行星到恆星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編號為b、c、d……1它是如何被我們發現的?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寓意是什麼?
    近20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4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系統(exoplanet),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各種類型的天體都需要有國際統一的名稱或編號以便於人們的辨認和研究。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近20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40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系統(exoplanet),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各種類型的天體都需要有國際統一的名稱或編號以便於人們的辨認和研究。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
  • 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別急,還要再等等
    這是很自然的推測,也完全符合我們對太陽系中行星形成理論的認知…然後有人就去找了…然後就找到了…1992年,人們在脈衝星PSR B1257+12周圍確認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1995年,人們首次在主序星周圍發現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之後隨著觀測技術的提升,尤其是克卜勒望遠鏡的貢獻,人們一發不可收拾地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而且我們相信,遠遠不止這麼多,只等著天文望遠鏡去發現更多而已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最終,直到1992年,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和戴爾·弗雷爾使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觀察了幾個地球質量的行星圍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旋轉,才有了第一次發現。直到1995年才首次證實有一顆系外行星圍繞著一顆主序星運行。這顆系外行星51 Pegasi b圍繞類太陽恆星51 Pegasi(距離太陽大約51光年的巨行星)運行,周期為4天。
  • 天文學家利用LAMOST 發現新的系外行星族群:熱海星(Hoptunes) — 熱木星(hot Jupiters)的表弟表妹
    該圖示意了新發現的「熱海星」族群中的一員 (右下方),以及第一個發現的系外行星族群「熱木星」的一員(左下方)與背景裡克卜勒衛星發現的多姿多樣的行星系統。(北京天文館馬勁編繪合成)  「富貴」而「孤獨」的熱木星自從1995年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 b發現以來,對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的探索一直是國際上一個重要的熱點前沿方向。飛馬座51 b的發現是天文學史上的一個裡程碑,開闢了人類視野,揭示了一類非常特殊的系外行星族群的存在。
  • 諾貝爾物理學獎回顧:尋找系外行星
    到了年底,他們已在飛馬座51號星中看到了一個明顯的4.2天周期變化。經過1995年春進一步的觀測證實,並排除了其它的可能性後,第一個環繞類似太陽恆星的行星被發現了。按照國際天文聯合會制訂的命名規則,系外行星用主恆星名稱後加小寫字母命名,字母從b開始按發現順序排列,同批發現的行星則按從內到外排序,因此這顆行星後來被命名為飛馬座51 b(51 Peg b)。
  •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 然而已經成為地獄
    自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如今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已經不再是新聞。但是,人類對系外行星的認識其實不到30年,第一顆系外行星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不一般天文學常識告訴我們,太陽只是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光銀河系就有100億顆。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4一舉奪魁:顛覆認知的發現在天文同行都一籌莫展的時候,瑞士日內瓦大學馬約爾和奎洛茲師徒依舊默默努力著,他們將老光譜儀的探測精度提高了20倍,同時積累了更多觀測數據,並大膽地減少限制條件擴大搜索範圍。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1994年發現恆星飛馬座51周圍存在一個質量至少有半個木星重的天體,每4天繞轉一圈。這一發現令師徒二人困惑不已。要知道,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公轉周期也要88天,而這個周期更短的天體卻比水星重將近3000倍。這個看不見的天體質量巨大卻離它的「太陽」如此之近,完全顛覆了當時天文學界的認知。他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排除結果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錯誤。
  • 首顆無雲類木星系外行星「現身」
    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英語:extrasolar planet或exoplanet)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不過我們通常提到的系外行星時,更關注於位於太陽系以外圍繞其它恆星公轉的行星,而較少提到流浪行星和圍繞緻密星公轉的行星等。千年以來,天文學家中一直流傳著系外行星的猜想。
  • 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又稱柏勒洛豐),這顆行星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50光年。我們主要用於探測發現系外行星的有兩個望遠鏡,一個是已經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另外一個是凌日系外行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發現的系外行星以及待確認的系外行星總數量可能超過萬顆。
  • 我國學者東蘇勃與合作者揭示太陽系外行星軌道
    近期,由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東蘇勃研究員和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謝基偉副教授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位於河北省興隆觀測站的郭守敬望遠鏡(即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簡稱LAMOST
  • 「初中物理一百問」無法觀察到的系外行星是怎麼被發現的?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就獎勵了這些聰明的大腦。來自瑞士的物理學家馬約爾和奎羅茲,通過特殊的物理方法,推測出50光年外的「飛馬座51」存在一顆系外行星,這顆系外行星因此被命名為「飛馬座51b」。 而他們使用的基本物理原理,竟然只是初中物理的知識! 馬約爾和奎羅茲尋找行星的方法是這樣的:觀察恆星的「扭動」。
  • 系外行星終獲諾獎 | 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
    宇宙學和系外行星都是當前天文學中最具熱點和前沿的研究領域,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發現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兩位獲獎者馬約爾和奎洛茲,以及他們的研究。1995 年 10 月,馬約爾和奎洛茲宣布在類太陽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即系外行星。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巨蟹座又發現新的系外行星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夢想著遙遠的行星,但直到目前,科學家們才能夠識別出數千顆新的系外行星,並越來越多地了解它們的樣子。現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巨蟹座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恰巧的時間安排和這顆行星奇特的軌道模式,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們能夠比迄今為止任何一顆都小的行星,更精確地計算出它的質量。
  • 徑向速度法簡介——發現飛馬座51b
    1995年,來自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及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飛馬座51 b(51 Pegasi b)。這一發現獲得了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克卜勒十年前首次發現的系外行星被「驗明身份」
    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已退役的克卜勒探測器發現的第一顆潛在系外行星現已「驗明身份」。
  • 系外行星:從科學猜想到大發現
    行星本身不發光,它表面的反射光相對恆星而言是極為微弱的,因此行星常常被掩蓋在母恆星的光輝內,要從距離地球達數百光年以遠的恆星系統中發現行星是很困難的。早在1855年就有天文學家宣稱發現了系外行星,但直到1992年,人類才首次確認有質量與地球相近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質量為木星10.98倍的HD 114762 b於1989年被首次發現,是最早被確認的系外行星)。
  • 了解即將退役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它曾發現2325顆系外行星!
    你可能已經聽過很多有關發現系外行星的報導,截止2018年7月1日,天文學家已確認了在2841顆恆星周圍存在的3797顆行星,這其中,2325顆是由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所發現。而這些行星是否適合人類居住?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發現104顆系外行星
    1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環繞一顆矮恆星的4顆行星,它們的體積接近於地球,科學家認為這4顆行星中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了104顆系外行星,其中環繞一顆M矮星的4顆行星很可能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