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終獲諾獎 | 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

2021-01-21 中國國家天文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今年的獎項頒給了在宇宙學和系外行星領域深耕的三位天文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G. E.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


宇宙學和系外行星都是當前天文學中最具熱點和前沿的研究領域,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發現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兩位獲獎者馬約爾和奎洛茲,以及他們的研究。

1995 年 10 月,馬約爾和奎洛茲宣布在類太陽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即系外行星。它位於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飛馬座51b(51 Pegasi b)。這是一顆氣態行星,軌道周期為4.2天。因為質量木星相當,被稱為類木行星。米歇爾和奎洛茲因為這一發現獲得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從事物理宇宙學理論研究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平分秋色。




/ 為什麼觀測到一顆星就可以得諾獎?


其實,早在1992年天文學家就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但為什麼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會發給馬約爾和奎洛茲呢?原因要從兩方面說起。


首先是1992年發現的主星是脈衝星,因其極其特殊的環境使得它周圍存在系外生命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所以未引起公眾的關注。而1995年馬約爾和奎洛茲發現的這顆是圍繞在類太陽星周圍,這滿足了人們期望在太陽系外尋找另一個「地球」的想像。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有個疑問:人類在宇宙中是不是孤獨存在的。這次發現為系外生命的搜尋邁出了堅定的一步,打開了人類進行系外生命探測的大門,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展。因此,人們往往會把「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這一殊榮落到飛馬座51b的頭上,但是準確地說,飛馬座51b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視向速度方法示意圖



/ 飛馬座51b發現的意義


之前人們對行星的傳統觀念和認識僅局限於太陽系內八大行星,1995年馬約爾和奎洛茲的發現為人們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此後的二十多年,天文學家共發現了 4000 多顆系外行星,它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軌道、周期等,差異之大令人難以置信,多種多樣系外行星的發現也挑戰了人們對於行星系統的傳統觀念。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發現一個或者多個可供人類居住的「地球」,為將來人類進行星際移民尋找目標,以及尋找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生命和地外文明存在。


宜居帶示意圖



/ 中國在系外行星領域的研究進展


1995年第一顆在類太陽星周圍發現的系外行星開闢了人類探測系外行星的新紀元。歐美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投入大量經費,也吸引了大批研究人員。當然,在茫茫宇宙中探索太陽系外行星、進而探索系外生命和系外文明這一重要天文研究領域,也不能缺少中國人的身影。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趙剛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內率先利用國家天文臺2.16米望遠鏡開展系外行星進行搜尋,並於2008年探測到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開啟了中國天文工作者利用自己的觀測設備搜尋系外行星的探索和研究。利用2.16米高解析度光纖光譜儀及雷射頻率梳定標完成後,新的探測手段探測精度預期可以達到好於1m/s的水平,能夠探測到超級地球乃至類地行星,從而躋身利用視向速度方法探測系外行星的世界先進水平。



作者簡介 /

劉玉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星雲計劃研究員,從事系外行星搜尋領域多年。於2008年發現第一顆利用中國自主設備探測的太陽系外行星,第一次開啟了中國天文工作者利用自己的觀測設備搜尋系外行星的探索和研究。


編輯 / 黃京一  蔡琳  柒柒  懷塵  

校對 / 緩緩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臺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體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紙刊訂閱請洽:15910825311

相關焦點

  • 人類在宇宙中是否真的孤獨
    其中,系外行星的研究主要揭示一個重大問題: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跟太陽系類似,系外行星也是圍繞著它的恆星運動。1995年10月,馬約爾和奎洛茲宣布在類太陽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即系外行星。它是位於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飛馬座51b。
  • 系外行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
    在很多新聞報導中,系外行星往往被稱為「超級地球」、「最類似地球的行星」、「第二地球」等,這似乎描繪了一個光明的前景,人類未來有可能移居到這些星球上去。但作為冷靜的探索者,我們需要思考這些系外行星是否真的像地球一樣,人類未來是否真的有可能移居到這些行星。
  • 宇宙中最恐怖的十大系外行星,熱木星極光亮度可照出幽靈鬼魂
    科學家們每一次進入太空,都希望能夠有重大的發現,這樣對於深入了解宇宙就更進一步。對於宇宙中的系外行星人類從來停止探索腳步,接下來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帶來宇宙中最恐怖的十大系外行星,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大家趕緊來看看吧!宇宙中最恐怖的十大系外行星一、神秘熱點行星
  • 來自遠方的系外行星,宇宙理論發展——2019年的諾獎很有看點
    物理學家因發現環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以及宇宙理論發展而獲諾貝爾獎2019年諾貝爾物理獎將頒給普林斯頓大學的吉姆·皮布爾斯,以表彰其「理論成果讓我們對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及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 以表彰他們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讓人類認清自己在宇宙中位置
    認識三位科學家「那不就是三位謝爾頓嗎?」諾獎消息的熱門評論中,有網友這麼調侃。謝爾頓,那部美劇中知名的理論物理學家角色。上海大學物理系葛先輝教授說,因為詹姆斯·皮布爾斯的領域是宇宙探索,米歇爾·梅耶和迪迪埃爾·克羅茲的研究是系外行星探索。在普通人眼中「不是差不了多少嘛」的兩者,在專業研究者眼中,差別很大。「前者是關於宇宙的起源,後者事關生命的起源,有沒有地外生命。」葛教授說。在早期天文研究中,關於宇宙的起源,有兩種觀點,恆態宇宙和宇宙大爆炸理論。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了兩項突破:大爆炸的證據和尋找系外行星方法
    宇宙真的開始於大爆炸嗎?如果是這樣,是否有證據?是否有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他們可以維持生命嗎?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對所有這些問題提供了深刻的見解。兩者都取得了突破,發現了我們太陽系以外的第一個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也稱為系外行星。我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很高興聽到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對科學家對宇宙的理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自己在爆炸恆星上所做的許多工作都是以描述詹姆斯·皮布爾斯本人奠定的宇宙結構的理論為指導的。
  • 諾獎專題——系外行星尋蹤
    它作為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讓全世界的學者和公眾為之震動。今天我們將為大家講述這顆著名行星的故事。So?飛馬座51b的發現打開了系外行星尋找的大門。它又一次告訴人們,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獨一無二的。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探測讓人們意識到,擁有行星系統的恆星在宇宙中並不是少數。進一步來說,飛馬座51是一顆類太陽恆星,能在類太陽恆星附近發現行星,對地外生命甚至地外文明的尋找都有著重要意義。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本次諾獎頒發給了兩個領域,其中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教授和迪迪埃·奎洛茲教授,因為「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而分享了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系外行星是目前十分熱門的一個研究領域,特別是這個研究與發現外星生命有關,更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
  • 又一系外行星被發現,且處宇宙宜居帶,它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相信不少朋友都應該聽說過著名的「霍金預言」,天體物理學霍金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他認為我們人類需要把生存問題重視起來,因為地球並不能讓人類長久居住,所以我們人類必須在外太空找到其它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進行太空移民。
  • 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 人類重新認識宇宙
    左側是宇宙未知的起源點,逐漸向右側擴展,形成一個不斷變暗的宇宙。右側的曲線指示背景輻射揭示宇宙歷史現代宇宙學揭示了宇宙的歷史,以及宇宙中令人意想不到的物質和能量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人們發現太陽遠不是銀河系中唯一具有行星的恆星。新的發現顯示,行星系統具有廣泛的多樣性。
  • 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科學家:它的意義非凡
    人類自探索宇宙開始,就對宇宙中無數的天體有了深厚的興趣,想去探索這些天體的神秘面紗。太陽系內的行星由於距離地球近,觀測相對容易些,甚至一些行星可以派探測器去近距離觀測。但是對於太陽系外的行星,由於距離遠,探測器去實地探測不現實,只能通過天文望遠鏡遠距離模糊觀察。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這對於曾經為研究宇宙的一大批科學家無疑是一種認可和尊重,同時也鼓勵著新一代的人們積極為星辰大海的夢想而努力。我們今天就聊聊和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裡相關的研究——關於系外行星的那些事,以及認識光年之外的它們是如何被我們人類發現的。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些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環繞太陽系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當然,「無父無母」的流浪行星也是系外行星的一種,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環繞恆星的系外行星。
  • 「初中物理一百問」無法觀察到的系外行星是怎麼被發現的?
    關注樂學一百 第一時間為您送達中小學教育 | 家庭教育 | 學習資料 | 免費課程目前人類已知的宇宙半徑約460億光年,這還是人類目前能夠觀測到的,考慮到無法觀測到的部分,宇宙一定更大。宇宙中的有千億個星系團,每個星系團包含了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包含千億顆恆星,而我們的地球就是這普通恆星中的一顆普通行星。相對於浩渺的宇宙,人類住在這顆普通的行星上就像住在一個原始山洞中。
  • 遠方的系外行星,宇宙理論新的發展—這份諾獎開啟探索宇宙新篇章
    物理學家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和幫助發展宇宙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獎。照片拍攝:Flickr User pollosaurio, M.圖源:astronomy據瑞典皇家科學院介紹,諾貝爾物理學年度獎項被認為是物理學家最富盛名的獎項之一,2019年的這一項獎項旨在行星和宇宙範圍內,「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現在,最普遍意義上描述宇宙的模型被稱為ΛCDM,代表一個宇宙常數和冷暗物質,是科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思考夜空的結果。
  • 讀懂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虎嗅網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它們有類似地球的巖石行星,也有類似木星的氣態巨行星,有些有大氣,有些可能有液態水,還有很多與我們熟知的太陽系行星非常不同。對系外行星的探索改變了人類對我們在宇宙中所處位置的認知。
  • 4160多顆系外行星僅是冰山一角?科學家估算出銀河系中文明的數量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40期截止2020年,我們所發現並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4160多個,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但科學家估計,銀河系中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數千億,我們所發現的數量連冰山的一角都還不算。銀河系有如此多的行星,那麼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
  • 諾貝爾物理學獎說了啥?什麼是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獲獎的理由是表彰他們在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這個理由真的是一般人看了一臉懵,今天我們就詳細說說什麼是理論宇宙學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什麼是「理解宇宙演化」我們剛接觸天體物理學或者剛開始了解宇宙的時候,估計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提出一個最最深刻的問題,這一切從哪裡來?這也是人類幾千年來苦苦追尋的本源問題。直到20世紀人們在物理學和觀測手段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才第一次有能力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由費米悖論引發的深度思考:人類在宇宙中孤獨嗎?
    人類會是宇宙中孕育的唯一文明嗎?儘管人類一直未在宇宙中尋找到除了人類之外的生命,更不要說高等文明了。但由於宇宙實在太浩瀚了。僅僅只是人類生活的銀河系中,就有1000-4000顆的恆星,也就意味著有如此多類似太陽系組成的星系,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概率孕育出一顆類似地球生態環境的星球,在宇宙中,文明星球也實屬遍布了。但為何人類時至如今,都未找到外星高等文明呢?
  • 了解即將退役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它曾發現2325顆系外行星!
    我們是孤獨的生存在宇宙中,還是智慧生命的存在比我們想像的更普遍?目前,事實上我們無法精確直接拍攝系外行星。這張,是我們擁有的一顆系外行星的最清晰的真實影像,由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甚大望遠鏡拍攝。克卜勒非常擅長用這種方法來尋找系外行星。在克卜勒升空之前,這些是我們所知道的系外行星。正如你所看到的,發現的大多數是直徑比木星還大的行星。而克卜勒投入運作之後,我們發現了更多更小的系外行星。這也是因為克卜勒的測量精度更高,而且,這僅僅是在這一小片天空中所發現的行星。
  •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原標題: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來源:環球網查看評論  讓人感到恐懼的殭屍在肢體分解之後仍能死而復生,天文學家在天文觀測中也發現了一顆「殭屍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