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生命希望的行星GJ 357 d,是怎樣的一個系外世界?

2020-12-04 悟空科學

作者:文/石蘭

白日裡的晴空萬裡,往往意味著夜晚的滿天繁星,而我們頭頂的每顆星星,可能都至少是一顆行星的主人,而它們之中的某一些,就來自於太陽系以外的世界。每一顆圍繞遙遠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被發現,都意味著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世界將呈現在我們眼前,甚至為我們帶回生命的信息。比如,由NASA的TESS(過境系外行星測量衛星)所發現的「超級地球」GJ 357d,就位於其主星的「可居住區」外緣,並且,科學家們認為這個星球表面很可能有水的存在、能夠支持我們所知的生命存活。

帶來生命希望的系外行星GJ 357 d

通過一顆滾動的行星,TESS發現了另一顆圍繞同一顆恆星運行的世界,它的攝像機每隔3.9天就會觀察到一顆恆星變暗,這便意味著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一顆過渡系外行星,並且會在每個軌道上穿過自己的恆星面,然後短暫地遮擋恆星的光線。而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正好位於主恆星的可居住區域以內,由於它可以從恆星獲得的能量,可以達到火星從太陽中獲取的能量級別,因此,科學家們對其產生了濃厚的探索欲望。

恆星GJ 357是這個新世界的軌道,也是一顆M型矮星,它的質量和尺寸大約是太陽的三分之一,會比我們的太陽低40%左右,這個系統與Hydra星座相距大約31光年。科學家們新發現的系外行星GJ 357 d,就位於GJ 357 系統之中,如果它是一個巖石世界,那麼它的大小將是地球的兩倍、而質量則會達到地球的六倍。而所謂的可居住區域,指的是巖石行星表面可以存在液態水,可能擁有足夠的溫暖,至於其是否具有密集的大氣層,則還需要科學家們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給出答案。

GJ 357 d是否有大氣層意味著什麼

科學家們在判斷一個星球是否具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時,一般會從多個維度進行,比如該星球上的大氣環境,以及其距離主恆星的位置等關鍵信息。而系外行星GJ 357 d所處的位置剛好比較特殊,位於恆星可居住區域外緣的它,能夠從該恆星那裡獲得足夠的能量。如果它還具有一個密集的大氣層,那麼就可以通過這些熱量,讓其地表的水保持為液態的形態而存在,而該星球適合生命存活和延續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增大。

但如果該星球上並沒有大氣層的存在,那麼它的平均溫度將會低至-53°C左右,這樣的溫度可以用我們身邊直觀的事物來描述,它將比我們地球上的冰川更冷,且它的重量還會高達地球的6.1倍左右,其繞行恆星的運行周期也將是55.7天,大約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五分之一。我們都知道,生命的寄存條件總是缺一不可的,這也是系外行星探索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當然了,雖然GJ 357 d不管是在大小還是構成上都有很多未知的內容,但這個巖石世界的質量會是地球的一到兩倍左右,只要確定液態水可以存在於這個星球的表面,就會激發科學家找到探測生命跡象的方法,這顆引人注目的行星註定時耐人尋味的。

GJ 357系統是一個怎樣的系外世界

在GJ 357系統中,除了GJ 357 d以外,還有其他兩個系外星球的存在,它們分別是GJ 357 b和GJ 357 c。在該系統中,我們可以首先了解關注度不那麼高的GJ 357 c世界,它繞行恆星的時間周期只需要9.1天的樣子,而且,這顆行星的質量也相對比較大,大約是地球的3.4倍左右。與此同時,該星球的表面溫度也非常高,達到了127攝氏度。科學家們通過TESS沒有觀察到該行星的過境得出,它的軌道相對略微傾斜,雖然這個度數可能小於1。這一系列的自然條件,都像是在說明這個星球沒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位於GJ 357系統中的另一顆行星,則比我們的地球大22%左右,被科學家們稱為GJ 357 b。該行星繞恆星運行的軌跡,比水星繞太陽的運行還要近11倍左右,因此也將其稱為「熱地球」。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溫度特別高的星球,其表面溫度可高達254攝氏度左右,並且這個計算值暫時沒有考慮可能的大氣額外變暖效應。雖然,它是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三近程」過境系外行星,也被認為是可能擁有任何大氣成分的最佳巖石行星之一,但是,就目前的觀察情況而言,它仍然是一顆無法容納生命的星球。

系外行星是超越我們太陽系的世界

在太陽系外,已經有數以千計的系外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對於這個神秘世界的探索,並不僅僅是為了了解我們的宇宙本身是什麼樣子,更是為了尋找像地球這樣可以供生命延續的星球,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總是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區域,因為只有處在這個區域的行星才會有適宜的溫度,才能夠有液態水存在的可能,而不會像一個冰窟或者是火坑。通常情況下,科學家們會從相對比較熟悉的地方開始搜索,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雖然我們發現的系外行星達到了數千個,但是截至目前尚未找到生命的跡象。

或許你有所不知,當科學家們在進行系外行星的探索時,當來自系外行星的光通過稜鏡,便可以散布成被稱為光譜的彩虹,並且,所散發出的不同顏色會對應於不同波長的光。而缺失的顏色則會顯示為黑色線條,表示存在特定氣體,因為每種氣體都會吸收特定波長(或顏色)的光。在銀河系的巨大漩渦中,可能已有數千億的行星被捲入其中,而我們已經可以通過從行星繞著遙遠的恆星發出的模糊光線,來解剖那些微弱的光線來了解它們的一些氛圍。我們迫切的想要了解,是否還有另外一顆行星像地球一樣,到底在哪裡可以尋找到這樣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

相關焦點

  • NASA公布TESS系外搜星最新發現 超級地球GJ 357d
    在15個月的服役期間,美國宇航局的TESS系外行星搜尋衛星已經發現了許多令人興奮的系外行星,但很少有候選者在孕育外星生命方面表現出希望。大多數新世界要麼太熱要麼太冷,或者主要是由氣體而非巖石組成的,且不太可能維持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然而,一顆新發現的圍繞距離較近的恆星運行的行星可能是一個罕見的例外,對於那些夢想在太空中發現生命的研究者來說,可能存在生命的希望性較大。
  • GJ357b一顆31光年外出於恆星宜居帶的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
    這顆名為GJ357d的行星圍繞著一個恆星運行,這個恆星就是長蛇座M矮星GJ357。最近科學家發現了有三顆圍繞著長蛇座M矮星GJ 357運行的系外行星,這顆GJ357恆星的溫度比太陽低40%,質量和體積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左右。
  • 「超級地球」GJ357d:質量約為地球六倍,位於長蛇座距地球31光年
    「超級地球」GJ 357d人類在宇宙中尋找,希望能夠找到另外一個地球,但是那些自身能夠發光發熱的恆星比較容易被觀察到,而像地球那樣自身不會發光的行星是很難被觀察到的。所以,我們人類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掩星法」來尋找地外行星,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行星在繞恆星公轉的過程中,當划過恆星表面是,也就會擋住一部分恆星發出的光,如果這種遮擋十分有規律,那麼就能夠確定應該有一顆行星存在。
  • 「超級地球」GJ357d:質量約為地球六倍,位於長蛇座距地球31光年
    「超級地球」GJ 357d人類在宇宙中尋找,希望能夠找到另外一個地球,但是那些自身能夠發光發熱的恆星比較容易被觀察到,而像地球那樣自身不會發光的行星是很難被觀察到的。隨後,美國宇航局利用「凌日地外行星調查衛星」進行觀察,確認GJ357恆星系統起碼擁有三顆行星繞其公轉,距離由近及遠分別是GJ357b、GJ357c和GJ357d。
  • 才31光年遠,新發現兩顆系外行星,其中一顆可能是宜居行星
    一顆圍繞著附近一顆暗星運行的超焦行星,幫助天文學家揭示了兩顆此前未被發現的行星——其中一顆可能含有液態水,因此對生命很友好。這顆熾熱的行星GJ 357 b,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號」發現,離地球31光年,只比地球大22%,每3.9天繞其恆星一周,其軌道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近11倍。
  • 系外行星的發現
    2019年10月,科學家們利用一個計算機模型類似發現的系外行星海王星明星不受重力影響,繞著一個巨大的黑洞,這些行星可能存在於消費光在黑洞的邊緣,大約10到30光年的黑洞,它的能量線有一個結構凍塵埃組成的尾巴。
  • 31光年外發現可能有生命的星球,去那裡要多久?
    在這些系外行星中,最受關注的是那些巖質行星,尤其是那些與母星距離適中,也就是運行在宜居帶中的巖質行星。因為這些行星能像地球那樣,從母星接收到適中的熱量,從而可以讓液態水存在,這樣的行星上就有可能進化出生命。地球是人類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所以在尋找外星生命時,類似地球的行星備受關注是理所當然的。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神秘行星擁有3顆太陽
    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距離黑洞大約10-30光年,該行星運行時存在一個由冰凍灰塵構成的尾部結構。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
  • 為何不完整的軌道也可確定行星,混亂的系外世界能否容納生命?
    截至目前,在我們熟悉的太陽系之外,已有數千個令我們充滿好奇的系外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將繼續搜索這些遙遠的外星世界,並進一步確認其是否具有承載生命進化的環境。隨著時間的遞進,我們了解到系外行星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化,比如,原來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更有偏心率遠高於其他同類天體的系外世界。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距離黑洞大約10-30光年,該行星運行時存在一個由冰凍灰塵構成的尾部結構。作為一顆年輕星球,地球經歷了雪球期,正因如此,科學家們推測,雪球系外行星可能維持生命存活,2019年7月一項研究表明,它們甚至比最初想像的更適合維持生命存在。該研究報告聚焦於這些雪球行星表面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不僅僅是觀測其表面海洋,結果顯示,雪球行星可能有相對溫和的內陸地帶,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該環境下很容易孕育生命形式。
  • 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再一次給人類帶來新希望,有可能誕生生命
    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對地外生命的探索成為了人類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探索項目。站在浩瀚宇宙的角度,理論上,不可能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外星生命的存在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只不過,在我們沒有真正發現外星生命之前,有關地外生命的各種問題只是是猜想。科學家為了將這個猜想變成現實,開始了大量的觀測研究,期望能夠發現第二顆生命星球。
  • 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再一次給人類帶來新希望,有可能誕生生命
    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對地外生命的探索成為了人類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探索項目。站在浩瀚宇宙的角度,理論上,不可能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外星生命的存在應該是大概率事件,只不過,在我們沒有真正發現外星生命之前,有關地外生命的各種問題只是是猜想。科學家為了將這個猜想變成現實,開始了大量的觀測研究,期望能夠發現第二顆生命星球。
  • 系外最近的類地行星,宜居帶的超級地球——葛利斯581d!
    葛利斯581d與地球對比葛利斯581d[有版本也稱為葛利斯581c(英語、德語:Gliese 581 d)]是一顆系外行星於2007年發現格利澤581d的科學家小組在2009年4月下旬藉由新的觀測結果判斷該行星位於適居帶當中,意味著它可能有液態水或生物存在。法國巴黎拉普拉斯學院(the Institut Pierre Simon Laplace)的一組科學家近日在太陽系外部發現了適合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該星球名為葛利斯581d(Gliese 581d),是太陽系外距離地球20光年的一顆行星。
  • NASA發現「超級地球」 或存在生命
    exoplanet[,eksəʊ'plænɪt]:n.系外行星科學家發現了數顆圍繞著長蛇座M矮星GJ 357運行的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系外恆星運行的行星。這顆恆星的溫度比太陽低40%,質量和體積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左右。一項描述這三顆行星的研究本周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NASA 發現可能存在生命的「超級地球」!有望解答千年疑問
    導讀:如果GJ 357d能顯示出生命的跡象,那它將回答一個千年來的問題­——人類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獨存在的。其中一顆行星有望支持外星生命,甚至人類的生命。這顆名為GJ 357d的行星位於恆星系的宜居帶,如果存在稠密的大氣層,GJ 357d可能足夠溫暖,並且可能有液態水,而這需要未來的研究來進一步確定。圖為GJ357系統的布局,GJ 357d在恆星系的宜居帶內運行。
  • 31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會是人類第二個家嗎?
    NASA在一個距離地球31光年的M型紅矮星GJ357系統中發現了3顆行星。其中,GJ357d行星因處於星系宜居帶而尤受關注。NASA又發現「超級地球」 或可孕育生命據CNN報導,當地時間7月31日,NASA宣布,他們的系外行星探測衛星(TESS)在距離地球約31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級地球」。該行星位於星系宜居帶,表面可能有液態水。科學家們把這顆「超級地球」命名為GJ357d。
  • 哈勃或借穿越大氣層的光探索系外生命
    該實驗是一種概念驗證,表明人類已能夠通過分析穿過大氣層的光,來探測該星球生命。這一突破性成果,未來可用於探測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根據NASA的介紹與演示,這一手段的亮點在於:哈勃望遠鏡並沒有直接去「看」地球,而是將月球作為「鏡子」去「看」。研究團隊通過分析穿過我們地球大氣層的被月球表面反射的光的波長,就可以探測出地球大氣層中臭氧的存在。
  • 模擬系外行星的條件培養細菌或真菌,提示地球外可能存在生命
    科學家們很想知道宇宙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就是確定我們地球上的望遠鏡所看到的有人居住的系外行星的樣子。多年來,一個專門的專家小組一直在手工篩選被計算機遺漏的克卜勒數據,希望能找到一些東西,這項工作已經發現了現在被認為是天文學家所知的最像地球的行星。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初步掃描表明,這顆系外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說,它是一顆比地球大的巖石行星,而且具有大氣層。
  • 以月球為「鏡」看地球 哈勃或借穿越大氣層的光探索系外生命
    該實驗是一種概念驗證,表明人類已能夠通過分析穿過大氣層的光,來探測該星球生命。這一突破性成果,未來可用於探測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根據NASA的介紹與演示,這一手段的亮點在於:哈勃望遠鏡並沒有直接去「看」地球,而是將月球作為「鏡子」去「看」。研究團隊通過分析穿過我們地球大氣層的被月球表面反射的光的波長,就可以探測出地球大氣層中臭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