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系外行星的條件培養細菌或真菌,提示地球外可能存在生命

2020-08-28 聽科學說

來源:https://gizmodo.com/experiment-shows-some-life-can-survive-in-exoplanet-lik-1843241272

大腸桿菌和酵母這樣的單細胞有機體可以在大氣層中生長和生存,就像理論上存在於許多巖石系外行星上的那種大氣層一樣。

科學家們很想知道宇宙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就是確定我們地球上的望遠鏡所看到的有人居住的系外行星的樣子。

多年來,一個專門的專家小組一直在手工篩選被計算機遺漏的克卜勒數據,希望能找到一些東西,這項工作已經發現了現在被認為是天文學家所知的最像地球的行星。

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克卜勒 -1649c,一顆非常像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位於300光年之外。 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06倍,幾乎與我們閃閃發光的藍色大理石的大小相同。 這顆行星也恰好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內,那是液態水可以存在於行星表面的可愛空間樣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果沒有計算機算法對所有被拒絕的克卜勒數據進行系統的目視檢查,這顆類地系外行星可能永遠不會被發現。 再過一秒鐘,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個新發現的世界,克卜勒 -1649c 接收了我們在地球上獲得的大約75% 的星光,它的平衡溫度大約是234開爾文(- 39攝氏度,-38華氏度) 。

根據這篇論文,平衡溫度完全基於入射的恆星輻射,不包括諸如物體的反射率和大氣效應等因素,目前無法確定克卜勒 -1649c 的實際表面溫度,因為科學家們對這顆行星的大氣成分一無所知。 相比之下,地球的平衡溫度是278.5開爾文(5攝氏度,42華氏度)。 「就大小和可能的溫度而言,這是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該研究的合著者傑夫 · 考夫林(jeff coughlin)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其他著名的系外行星包括 TRAPPIST-1f,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而 TRAPPIST-1d 和 TOI 700d 的溫度與地球相當。 但沒有一個符合克卜勒 -1649c 的大小和溫度標記。 一顆被稱為 kepler-1649的紅矮星,這顆系外行星只需要19.5天,就能繞其主恆星完成一個完整的軌道,克卜勒 -1649c 就生活在它的恆星附近。 但是這顆小質量恆星的體積只有太陽的四分之一,它的能量遠不及太陽的四分之一,就可居住性而言,這可能是個壞消息。 紅矮星在星系中極為常見(銀河系中約有四分之三的恆星是紅矮星) ,但是它們很容易以強大的恆星爆發的形式頻繁發脾氣。到目前為止,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為近2400顆系外行星的發現做出了貢獻,但是這個特殊的星球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這些行星有和我們一樣的大氣層嗎? 生命的存在會如何改變這些大氣層?

如果生命能在富含氫的大氣中生存,就像許多系外行星上預期的那樣,那麼科學家可能需要擴大他們對維持生命的行星的定義。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始培養大腸桿菌和啤酒酵母。 他們把微生物放在四個不同氣體濃度的瓶子裡培養: 一個用普通空氣,一個用100% 氫氣,一個用100% 氦氣,一個用20% 二氧化碳和80% 氮氣。 根據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論文,這些微生物能夠在四個瓶子裡繁殖,但是它們在空氣中繁殖的速度至少是在其他氣體中繁殖速度的兩倍。 有些微生物可以在地球上最極端的環境中生存,比如深海熱液噴口附近。 但是,研究人員解釋說,如果微生物能夠在100% 的氫環境中生存,那麼它們就能夠在最有可能在巖石系外行星上被發現的大氣中生存。

天文學家們還沒有觀察到一顆有氫大氣的巖石系外行星,但是他們相信有氫大氣的巖石行星,比那些有較重氣體如二氧化碳和氮氣的行星更容易被發現和研究。 他們說,他們將能夠看到這些行星,並通過即將推出的望遠鏡,包括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望遠鏡,確定其大氣成分。

也許,根據最新的研究,科學家能夠在這些以氫為主的系外行星上,看到生命的跡象,以微生物排放的痕跡氣體的形式觀察到,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行星上一定存在生命,畢竟實驗室的實驗也不能完全重現自然界發生的事情。

這些大腸桿菌和酵母細胞在地球富含氮和氧氣的大氣中開始它們的生命(並進化)。 實驗室裡的環境和外行星上的不一樣。 由於其表面的化學性質,實際的系外行星大氣會包含混合氣體。 為了維持只有氫氣的大氣層,這些系外行星要麼比地球冷,要麼表面有更強的引力,要麼有辦法補充大氣中的氫氣,很難說這些變化會對生命產生什麼影響,但是這項研究仍然提供了希望,即生命可能比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更加多樣化,如果是這樣,那麼下一輪望遠鏡也許能夠找到它。

關注聽科學說,了解更多有趣科學事!

公眾號:聽科學說

編輯:科學猿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可能具備生命宜居條件
    來源:新浪科技K2-18b距離地球124光年,半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8.6倍,其位於主恆星宜居地帶,表面溫度可維持液態水存在。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最新觀測一顆體積是地球兩倍多的系外行星,通常系外行星體積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具備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為地外生命探索開啟了一扇大門。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K2-18b,K2-18b距離地球124光年,半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8.6倍,位於主恆星宜居地帶,表面溫度可維持液態水存在。
  •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地球上,我們專注於向外看,我們在宇宙中搜尋太陽系以外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但如果我們改變這個想法呢?--有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這是本周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篇新論文的前提。
  • 微生物可在純氫氣環境生存 生命在系外行星存在範圍因此擴展
    微生物可在純氫氣環境生存生命在系外行星存在範圍因此擴展據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4日公開的一篇行星科學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團隊發現,微生物可以在這項發現表明,生命可以生存的系外行星環境遠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豐富多樣。我們地球的大氣中,氫氣含量微乎其微,但許多質量大於地球的巖質系外行星,其大氣中保持大量的氫氣。此前科學家就曾發現過有一類比地球略大的「超級地球」,擁有這種富氫大氣。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某些系外行星的生物多樣性或超過地球
    藉助美國宇航局的一個模型,科學家對不同類型的系外行星的氣候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表明地球可能並非生命的最理想家園,某些環繞遙遠恆星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種類和數量均超過地球的生命。也就是說,這種行星的生物圈要比地球更為豐富多彩。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寄希望於能夠在遙遠的太空找到人類的下一個家園,或者宇宙中的同伴。
  • 系外行星具有類似地球的傾斜軸角:有生命存在可能性
    北京時間8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的地球為什麼會有四季?顯然這與地球的軸向傾斜有關,但這種傾斜的意義並不僅僅是帶給我們春夏秋冬的變化。對地球生命賴以生存的大氣層而言,這種軸向傾斜是非常重要的穩定力量。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傾斜軸角可能在促進其他行星產生生命時發揮著重要作用。
  •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宜居?科學家重新定義相關條件
    美重新定義系外行星潛在宜居條件  可能擁有生命的目標天體數量將減少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天體物理學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將系外行星的大氣化學納入模型內
  • 可能有400億個地球大小系外行星,或2021年找到
    根據科學最新報告顯示,科學家揭秘了潛伏在我們太陽系的新生命體,可能在2021年找到,也就是外星人或者地外生命的發現越來越近了。科學報告指出,在過去20年的一系列重大發現之後,外星生命的想法並不像過去那樣牽強。發現現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即將發生。
  • 10顆可能有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歡迎留言評論或建議】外行星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直至1990年代人類才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0個新發現的系外行星。
  • 4120顆系外行星,55顆可能宜居,「第二地球」會是哪個?
    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目前還沒有發現生命。雖然一些天體可能存在生命,例如,木衛二、土衛六,但這些星球與地球相差很大,即便那裡有生命,也將完全不同於人類,我們無法在那種環境中生存。在太陽系中沒有哪個星球類似於地球,不存在「第二地球」。
  • 這顆系外行星被天文學家認為「百分百存在生命」,何以如此肯定
    宇宙之大,浩瀚無邊,僅在銀河系中就有數千億顆恆星,行星的數量則更多,很難說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中不存在像地球這樣的宜居星球,而且科學家們也通過巡天觀測發現了數百顆類似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其中很多都位於所在行星系的宜居帶中,因此宇宙中的宜居行星很可能並不少,地外生命是大概率存在的。
  • 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可能「十分適宜居住」
    在2016年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先前的模擬描述了半人馬座比鄰星b上的假想大氣,並暗示了這顆系外行星的朝向恆星的半球可能在強光照射下被炙烤,而朝向太空的海洋可能會被凍結。因此,比鄰星b上可能只存在一圈溫暖的海洋——安東尼·德爾·格尼奧的團隊稱之為「眼球一樣的地球」。
  • 強大的恆星耀斑可能不會阻止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有助於其探測
    如果沒有臭氧,有害水平的紫外線(UV)可以穿透行星的大氣層,從而減少了其掩藏表面生命的機會。通過將3-D大氣化學和氣候模擬與來自遙遠恆星的火炬數據相結合,一個由西北領導的團隊發現,恆星耀斑在行星的大氣層和宜居性的長期演變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西北大學的霍華德·陳說:「我們將經歷過耀斑的行星的大氣化學與沒有經歷耀斑的行星進行了比較。
  • 研究發現:4光年外「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人類要小心了
    美國康奈爾大學科學家認為,即便是在如此高強度的輻射環境下,生命也完全有存活下來的可能,因為地球早期的輻射強度要比比鄰星b高得多,而生命依舊頑強的存活了下來,甚至演化出了人類這樣的智慧生物。
  • 科學家對七顆TRAPPIST系外行星進行了氣候模擬
    在迄今為止發現的近 4000 個系外行星中,沒有一個像 TRAPPIST-1 那樣如此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這個恆星系由七個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組成,它們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且其中有三個位於宜居帶內,意味著生命存在的可能。有鑑於此,華盛頓大學領導的一支天文學家團隊,對 TRAPPIST 恆星系潛在的各種氣候模式,進行了一番模擬。
  • 博科園|宇宙十大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這一證據表明在大約36億年前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經過數年的激烈辯論,關於這顆火星隕石中究竟是否含有生命物質仍未有定論。如果這種說法被確認,那它將對「有生源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生源說」從字面上看,是指「種子到處都是」,這種理論認為生命來自於外層空間,行星間交換生命(「生命」在這裡指的是細菌,這種細菌能夠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冬眠。)生命可能存在於另一顆行星上,或許就在火星上。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3、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
  •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構成 鮮有地質活動不適宜生命居住
    圖片來源:Shim/ASU/Vecteezy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含有比地球更多碳的系外行星,即太陽系外的行星,可能是由鑽石構成的太陽的碳氧比較低,所以地球上有矽酸鹽和氧化物,或氧和矽化合物與其它元素結合,只有大約0.001%的鑽石。但是在那些碳氧比例較高的恆星周圍發現的系外行星,其碳含量也會更高。如果有水存在,一些含有更多碳的系外行星實際上可能由鑽石和二氧化矽組成。二氧化矽是地殼、巖石、沙子和粘土中的一種天然化合物。「這些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任何行星都不一樣。」
  • 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可能比此前估計的更像地球
    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證實了一顆距離太陽只有4.2光年的類地系外行星的存在。科學家們利用巖石系外行星的Echelle光譜儀和穩定光譜觀測(ESPRESSO)發現,系外行星Proxima b的質量約為1.17個地球的質量,位於比鄰星的可居住區域,每11.2天圍繞比鄰星運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