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園|宇宙十大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2020-10-18 博科園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的開發利用,地球上的資源已經日漸枯竭。因此,人類不得不開始為後人著想,尋找出地球外,適合人類生存的敵方。在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是否還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呢?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宇宙十大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1.隕石

    到目前為止,共有22000份關於地球上發現的隕石的文字記載。在這些隕石中,許多都被發現含有有機化合物。1996年,一組科學家宣稱,他們在一顆發現於南極地區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化石的強有力證據。

    這一證據表明在大約36億年前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經過數年的激烈辯論,關於這顆火星隕石中究竟是否含有生命物質仍未有定論。如果這種說法被確認,那它將對「有生源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生源說」從字面上看,是指「種子到處都是」,這種理論認為生命來自於外層空間,行星間交換生命(「生命」在這裡指的是細菌,這種細菌能夠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冬眠。)生命可能存在於另一顆行星上,或許就在火星上。它通過某種途徑來到地球上,而不是起源於地球。

    2.火星

    長期以來,火星一直都是地外生命探尋者追逐的目標。但是,火星上貧瘠乾旱的土地讓人們從致力於尋找火星小綠人轉向尋找簡單的生命形態。但是,有證據證明火星曾經有一個更溫暖、更潮溼的過去。乾涸的河床、極地冰蓋、火山和只有在水中才會形成的礦物質都已在火星上找到。

    2008年,美國宇航局「鳳凰」號火星車傳回了它所發現的冰塊照片。這是在尋找液態水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發現,而液態水則是生命存在的關鍵要素。次年,生命存在的另一個關鍵要素也被找到。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們在火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甲烷,這表明這顆行星仍然具有活力。儘管現在仍沒有證實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但科學家對此很樂觀地認為它們只是被藏起來了。產生甲烷的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態。因此,如果火星上也是如此,那它們就可能存在於火星地表之下。

    3.木衛二

    木衛二冰冷的環境似乎並不適合生命存在。事實上,它不僅僅可能是簡單微生物的家園,也有可能存在複雜的生命。科學家們論證了數年後認為,在木衛二冰質表層之下隱藏著一個海洋,其中甚至含有氧氣。

    在研究木衛二表面冰層是如何快速地補充後,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科學家理察-格林博格在2009年估算出,在地下海洋中含有足夠的氧氣來維持66億磅(約合30億公斤)的微生命存在。在我們得意忘形之前,需要重點指出的是,現在仍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木衛二冰面之下確實存在一個海洋。

    4.木衛四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曾經一直將木衛四定性為「一顆死寂的衛星」,直到後來發現在其表層之下可能存在一個鹹水海洋後,他們才改變這種看法。美國宇航局「伽利略」號太空船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兩次近距離飛越木衛四時,發現了木衛四的磁場變化,這種變化意味著電流的存在。

    2001年,「伽利略」號太空船又發現一顆小行星曾經撞擊過木衛四,並形成了瓦哈拉撞擊盆地。通常,這種撞擊事件會產生強烈的衝擊波,衝擊波波及整個星體。但是,「伽利略」號太空船並沒有發現這一證據。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木衛四可能存在一個海洋緩衝了這種撞擊力。考慮到有水就可能存在生命的假定,天文學家相信如果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海洋,那木衛四上就很有可能存在複雜的生命。

    5.土衛六

    這顆冰冷的衛星能夠適宜生命的存在嗎?科學家們對土衛六進行了更近距離的觀察,他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可能的生命基礎構件,儘管土衛六的表面溫度低達零下300華氏度(約合零下149攝氏度)。

    雖然土衛六上缺少陽光,但美國宇航局「惠更斯」號探測器仍然於2005年在土衛六表面發現了疑似液態甲烷。2010年5月,兩個科學家團隊宣稱,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探測器發現土衛六上存在氫和乙炔化合反應的條件。如果考慮到這些條件,土衛六可能真的有生命存在。它將打破我們對生命運行的認識,這也意味著生命可能存在於與地球完全不同的化學環境中。

    6.土衛二

    2005年,當「卡西尼」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土衛二表面時,發現了正在噴出冰和氣體的間歇泉,探測出其中的碳、氫、氮和氧,這些都是支持有機體存活的關鍵。此外,這些羽狀物溫度和密度表明,土衛二表面之下的環境可能更溫暖潮溼。

    不過,科學家至今尚未證實生命的存在。在地球深海熱液出口處和陽光無法照射到的北極冰層之下,科學家們發現某些極端微生物生命形態。這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希望,土衛二上或許也有類似的微生物。

    7.系外行星

    一些估算數據顯示,銀河系中存在大約4000億顆恆星和數不盡的系外行星,而這些數據僅僅是銀河系內的估算數據。因此,宇宙中可能存在著數以十億計的宜居天體。系外行星是指位於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它們圍繞著各自的主恆星運轉。

    我們在過去十年中對外部世界進行了探索,每年都會發現十數顆可能擁有有機化合物的系外行星。比如,在「HD 209458b」系外行星的大氣中,就發現了水、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存在,這些都是生命存在的關鍵要素。當然,這還只是滄海一粟,其它可能支撐生命存活的天體數不勝數。

    8.獵戶星雲

    在銀河系的一個恆星生成區,最近發現其擁有找到地外生命的潛能。2010年5月,歐洲航天局「赫歇爾」空間天文臺宣稱,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的獵戶星雲表現出擁有生命存的有機化學物質的跡象。

    通過對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天文學家能夠檢測出維持生命存在的不同物質分子的信號,如水、一氧化碳、甲醛、甲醇、二甲醚、氰化氫、氧化硫和二氧化硫等。

    9.垂死的紅巨星

    2005年,一個由多國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垂死的紅巨星可能像纖顫器一樣,讓冰質行星起死回生。科學家相信,這種重生也可能導致生命存在的新環境形成。地球為什麼如此適宜生命存在?答案就是它所處的位置,因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正相宜。

    太近了,地球上的水將會蒸發一空;太遠了,地球將會結成冰球。在恆星死亡之前,它會爆發進入紅巨星階段,其體積迅速膨脹,釋放出更多的可以讓行星溫暖的輻射。如果來自紅巨星的輻射能夠將曾經冰封的衛星或系外行星解凍,那麼行星上的冰層就會融化成液態水,從而在流動的海洋中為生命的形成搭建平臺。

    10.永遠無法到達的未開發宇宙

    宇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巨大空間,其中充滿了各類行星、恆星、星系、星雲、氣體和塵埃。我們人類永遠不可能探索其全部。也許確實有其他生命的存在,但它們處於宇宙的另一側,我們或許根本沒有能力找到它們。此外,我們是否要重新思考一下,我們對系外生命的探索是否太過狹隘?我們似乎只是在尋找與地球生命類似的生命。

    我們所知道的生命,肯定都是由胺基酸和DNA組成,它需要有水才能存活。但是,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則認為,宇宙中可能有系外生命存在,只是我們無法想像得到,它並不是碳基生命。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有可能已經找到了生命,但錯過了它們,因為我們總是以地球生命的標準在尋找。不管怎麼說,尋找地外生命仍將繼續。當我們找到它們時,希望它們是友好的。

相關焦點

  • 太空中的宇宙塵埃,可能是發現火星生命的關鍵!
    明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都將向火星發射新的探測車,以尋找火星生命的證據。正如之前任務所發現的那樣,火星曾經有過更溫暖和更潮溼的過去,其特徵是有可能維持生命的條件。目前環繞火星運行的衛星也顯示,火星表面曾有許多地方曾有水存在尋找生命的困難不在於找出哪裡有水,而在於找出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與水重合的地方。
  • 宇宙誕生之初並不存在,發現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新研究,揭示了循環利用在宇宙中生命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線索。通過研究恆星生命旅程的不同階段,並獲得有關其進化周期的新知識,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關於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 利用「生物螢光」將可能會發現:宇宙中隱藏的生命蹤跡!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在宇宙中尋找生命的新方法,曾經被認為會破壞行星表面生命的紅色太陽發出的強烈紫外線,可能有助於發現隱藏的生物圈。根據康奈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輻射可能引發一種被稱為「生物螢光」系外行星上生命發出的保護性光芒。生物螢光世界II:由恆星紫外耀斑引起的生物螢光,一個新的時間生物特徵,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半人馬座歐米茄不太可能孕育生命?
    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生命是一項艱巨任務,但科學家們可以把其中一個地方劃掉。根據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和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的一項研究,半人馬座歐米茄(Omega centauri)(銀河系後方密集分布的恆星群)不太可能是宜居行星的家園。
  • 研究發現:外星球的海洋環流,可能是外星生命的關鍵!
    這些因素可以指導科學家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其研究發現表明,尋找一顆與地球幾乎完全一樣的行星,可能不會把我們帶到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研究發現,那些自轉速度比地球慢、表面壓力比地球高、海洋含鹽量比地球高的行星,可能都會經歷更大的上升流。這可能會產生更活躍的光合作用生命,最終可能會表現為更多可檢測到的光合作用生命。這些是我們在生命探測研究中應該優先考慮的行星類型,如果找不到生命,不探測可能更有意義。
  • 在閃耀的恆星周圍,探尋生命的氣息,是否有可能?
    為了尋找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天文學家們搜索了很多光年之外的行星,需要識別生命的方法,但什麼才是好的證據呢?我的地球提供了一些靈感,空氣中充滿了甲烷,光合作用的植物排出氧氣。也許這些氣體可以在任何有生命存在的地方找到。但在與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上,假定的生命跡象可以由非生物過程激發出來。
  • 研究表明生命的誕生條件,可能需要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才行
    一個有生命星球的「配方」是什麼?天文學家還不確定,但除了地球之外還沒有發現其他任何星球上有生命。但也有一些有根據的猜測:生命可能需要水、碳和足夠的光和熱來驅動一個星球,而不是把星球燒成碎片,引力不應該太高,大氣也不會造成傷害。但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另一個關鍵因素:需要適量的主要小行星和彗星撞擊。
  • 研究表明:N光年外星球上的海洋環流,可能是外星生命的關鍵
    這些因素可以指導科學家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其研究發現表明,尋找一顆與地球幾乎完全一樣的行星,可能不會把我們帶到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研究發現,那些自轉速度比地球慢、表面壓力比地球高、海洋含鹽量比地球高的行星,可能都會經歷更大的上升流。這可能會產生更活躍的光合作用生命,最終可能會表現為更多可檢測到的光合作用生命。這些是我們在生命探測研究中應該優先考慮的行星類型,如果找不到生命,不探測可能更有意義。
  • 生命的基本單位核鹼基,可能在星際雲中形成!模擬檢測到DNA
    一項新的實驗表明,生命的基本單位之一(核鹼基)可能起源於散布在恆星之間的巨大氣體雲中。在模擬環境中首次檢測到DNA的基本構建塊,稱為核鹼基的化合物,模擬了散布在恆星之間的氣態雲,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使我們更接近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 在銀河系中,外星生命可能是很罕見的
    一尋找外星人可能變得更加困難了。新的研究表明,外星生命可能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廣泛存在。在尋找外星文明方面,一個關鍵問題是宇宙中有多少有智慧的外星人——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科學家們尚未掌握的更多知識。德雷克等式依賴於幾個常量的值來確定這些文明可能有多廣泛,它們有多大可能進化,以及當我們能夠探測到的時候,它們有多大可能傳播。新研究增加了著名的德雷克等式的不確定性,表明人類發現外星智慧生命可能性比之前認為的要小。
  • 發現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新研究,揭示了循環利用在宇宙中生命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線索。通過研究恆星生命旅程的不同階段,並獲得有關其進化周期的新知識,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關於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研究首次揭示了恆星死亡時丟棄的物質是如何再循環形成新恆星和行星。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組成人類生命的材料在宇宙誕生之初並不存在。碳和氧等元素在恆星內部形成,並在恆星爆炸時釋放出來。
  • 35億年了,火星上的生命進化:很可能還不會超過單細胞階段!
    根據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有足夠的時間記錄火星古代生命的證據。科學家們推測,火星上的傑零隕石坑,也是美國宇航局(NASA)下一輛火星漫遊車前往火星這顆紅色星球的地點,可能是尋找生命標誌的好地方,一項對衛星圖像的新分析支持了這一假設。
  • 最新:太陽系中的所有彗星,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地方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新的研究表明,所有彗星都可能來自相同的出生地。天文學家克裡斯蒂安·埃斯特魯普(Christian Eistrup)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化學模型應用於14顆著名的彗星,令人驚訝地發現了一個清晰的模式,其研究發現已被《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接受並即將發表。彗星穿過我們的太陽系,由冰、塵埃和類似巖石的小顆粒組成,彗核可以大到幾十公裡寬。
  • 生命檢測階梯,探索宇宙生命的奧秘
    ,美國宇航局的宇宙飛船已經在整個太陽系以及其他地方發現了潛在的可居住環境。在土星的衛星土衛二,卡西尼號太空船嗅出了土衛二的冰殼探測化學,就像在地球海底的某些地方發生的那樣,海水與巖石發生化學反應(生物在那裡繁衍生息)。即將到來的「歐羅巴」探測器任務也可能在木星的衛星「歐羅巴」上完成,科學家們在那裡發現了更多的羽狀物。在我們尋找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中,科學家首先必須自問:什麼跡象會是最令人信服的證據?
  • 外星生命不一定是人形,或許存在無形的外星人,甚至有矽基生命!
    生命,但不是我們所知道的,沙曼表示她相信外星人的存在,「沒有兩種辦法」。此外,她想知道:這些智能生命會像你和我一樣,由碳和氮組成嗎?也許不會。有可能它們現在就在這裡,而我們只是看不見它們而已。那為什麼還沒找到呢?這樣的生命將存在於「陰影生物圈」中,指的不是幽靈領域,而是可能具有不同生物化學未被發現的生物。
  • 觀測到已知宇宙中,最遙遠的耀變體,130億年前就存在了!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儘管PSOJ030947.49+271757.31可能很難記住,但它是迄今為止觀測到最遠的一顆耀變體,它揭示了關於古代黑洞的重要細節,並對宇宙演化理論施加了嚴格的限制,它發出的光,大約是宇宙年齡不到10億年的時候,幾乎是130億年前。
  • 火星和地球差不多,但地球的生命,能否幫助我們,找到火星生命?
    在人類尋找宇宙其它星球生命的過程中,有一個地方看起來總是很有希望,它就是離我們比較近的火星。火星和地球一樣是一顆巖石行星,圍繞著同一顆恆星太陽運行,距離行星上可能存在水的地方很遠。然而火星是一片貧瘠的荒地,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上曾經有過的任何水都早已不復存在,而火星大氣則是曾經可能更厚的屏障。但或者在過去可能存在生命嗎?
  • 真的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嗎?這些地方可能還有生命存在!
    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地球以外的地方生存。那麼,在宇宙中,除了地球,還有什麼能存在呢?紅巨星: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為地球上有水,而且地球的位置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如果地球離太陽更近,那麼地球上的水就會蒸發掉。如果離太陽很遠,那麼地球就會被冰球凍住。科學家們發現有一個地方可能存在水,那就是冰凍的衛星或系外行星。
  • 巨大的橢圓星系,不太可能是科技文明的搖籃,而螺旋星系才可能!
    根據哥平庸原則,地球及其居住的科技文明社會,應該是宇宙其他地方具有技術文明行星的典型,而不是非典型的。這意味著它在螺旋形盤狀星系中的位置也應該是典型的,但2015年的論文提出了相反建議,即大多數宜居行星不會位於與我們相似的星系中,而是位於大型球形橢圓形星系中。
  • 在宇宙大爆炸138.17億年前:不存在時間、空間和萬物萬象!
    在遙遠的138.17億年前,宇宙萬物從一次大爆炸中開始誕生,這次大爆炸即我們常說的宇宙大爆炸,這是時間、空間和萬物的起點。但大家所熟悉的強烈爆炸能摧毀周圍一切,那宇宙大爆炸怎麼可能是宇宙的開始?假設在一個非常平坦和巨大的棋盤上,假裝你是一個非常平坦的棋子。有一天,你環顧四周,問道: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棋盤是怎麼到這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