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宇宙塵埃,可能是發現火星生命的關鍵!

2020-10-18 博科園

明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都將向火星發射新的探測車,以尋找火星生命的證據。正如之前任務所發現的那樣,火星曾經有過更溫暖和更潮溼的過去,其特徵是有可能維持生命的條件。目前環繞火星運行的衛星也顯示,火星表面曾有許多地方曾有水存在尋找生命的困難不在於找出哪裡有水,而在於找出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與水重合的地方。

微隕石意味著有潛在生命

為了讓生命進入新的環境並生存,它需要必要的營養素,如碳、氫、氮、氧、磷和硫(統稱CHNOPS),以及其他微量元素,還需要從環境中獲取能量,地球上一些最早的生命形式通過氧化礦物獲得能量。火星地殼主要由侵入性和火山玄武巖(與夏威夷熔巖形成的巖石相同)組成,其營養成分並不特別豐富。然而,眾所周知,隕石和微隕石不斷為行星表面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科學家研究了有多少宇宙塵埃(彗星和小行星塵埃)在進入火星的大氣層中倖存下來。

以及這些宇宙塵埃會以微隕石的形式聚集在火星表面的什麼地方。研究模擬了大氣層進入火星的加熱和氧化效應,發現大多數直徑小於0.1-0.2 mm的顆粒不會熔化(這取決於它們的組成)。就積聚在火星表面的物質而言,這種大小的顆粒比較大顆粒更常見。在地球上,與大於4毫米的隕石相比,這個大小範圍內的宇宙塵埃在地表積聚的數量大約是100倍,這是儘管在大氣層進入地球期間大量的融化和蒸發。

離家更近的證據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科學家使用了南澳大利亞納拉伯平原(Nullarbor Plain)的一個模擬地點(和火星一樣,那裡的風化沉積物位於破裂的基巖上),以研究風是否會導致微隕石在可預測的位置聚集。從不同的樣本點發現了1600多個微隕石。研究觀察表明,由於許多微隕石比正常的沙粒密度更大,它們很可能積聚在基巖裂縫和富含礫石的表面上,在那裡較輕的顆粒被吹走了,研究的樣品通常每公斤含有幾百顆微隕石。

幾個因素加在一起表明,預計在火星45億年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火星上的微隕石應該比地球上的隕石豐富得多。即使是火星生命也需要營養:未熔化和部分熔化的微隕石向火星表面提供複雜碳化合物,這是生命的基石,還通過礦物鎂鋁石提供了還原磷的唯一來源,這種礦物已被證明可以與簡單的羥基化合物發生反應,形成生命的前體。微隕石還提供其他還原礦物,如硫化物和鐵鎳金屬,可以被原始微生物用作能源。因此,它們既提供了必要的營養,又提供了一種能讓現有微生物遷移和持續存在的能量來源。

火星2020號和ExoMars火星車

許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起源於海底地熱噴口附近,或像黃石公園或羅託魯瓦火山溫泉。在這些下面,水在熾熱的地殼中循環,從巖石中溶解營養物質,並將它們向上帶到噴口,在那裡溫度和化學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創造了大量的生態位環境,其中一些具有水,溫帶條件和生命化學的理想組合。此前勇氣號探測車在火星上發現了熄滅火山泉的證據,更多的證據已經從軌道觀測中推斷出來。這些火山泉被認為是美國宇航局火星2020號漫遊者火星車的著陸點,但最終選擇了傑零(Jezero)隕石坑。

Jezero火山口在三角洲系統中具有水生成通道的組合,該三角洲系統在沉積巖中含有粘土和碳酸鹽礦物。這些是保存生命化學跡象的理想選擇。同樣,OXIA Planum也被選為歐空局ExoMars漫遊車的著陸點,其中也含有沉積物中的粘土。雖然Jezero火山口或OxyPlanum都不包含已知的火山泉,但它們仍然是富含水的環境,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微隕石提供了可能使生命遷移到這些地方並持續存在的營養物質,甚至可以提供從火星火山泉水中浮現出來的生命成分。有了這些計劃,可能很快就會迎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突破之一。

博科園|文:Andrew Tomkins/The Conversation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首次發現:空氣中的塵埃,對系外行星能否支持生命,有重大影響!
    科學家們通過包括一個關鍵的氣候成分,即空氣中塵埃的存在,擴大了對圍繞遙遠恆星運行的潛在宜居行星的理解。研究人員認為,空氣中有大量塵埃的行星(類似於經典科幻沙丘中描繪的世界)可能在距離母星更遠的範圍內宜居,因此增加了能夠維持生命的行星窗口。來自埃克塞特大學、氣象局和東英吉利大學(UEA)研究小組分離出了塵埃的三個主要影響。
  • 發現塵埃是恆星、生命化學演化的關鍵,很多是從恆星中噴出來的!
    宇宙塵埃是恆星、行星和生命本身化學演化的關鍵,但它的組成還不是很清楚,目前也還不能收集樣本進行分析。有幾個例子以隕石中的行星際塵埃和彗星塵埃形式到達地球,但它們複雜的歷史意味著可能不具代表性。因此,研究宇宙塵埃性質的主要方法是天文觀測和模擬物質的實驗室實驗。
  • 地球生命很可能來自外星?科學家發現:一種原始生命可在太空生存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宇宙中的生命就十分普遍了,而且我們和它們就有共同的祖先,基因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雖然我們很早就在外太空的隕石、以及遙遠的星際氣體雲中發現了由碳、氫、氧組成的有機分子,甚至是像胺基酸、嘌呤等一些大的有機分子長鏈。
  • 宇宙中的生命可能取決於四個關鍵因素
    因此,對系外行星——以及尋找那些能像地球一樣支持生命的行星的研究——誕生了。那麼,你需要什麼樣的生活必需品呢?《天文在線》雜誌社與專家們進行了交流,以找出他們認為宇宙中其他地方適宜居住的關鍵因素。「這可能是最難達到的標準之一。」拉克達瓦拉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你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我們的恆星是穩定的恆星,但其他大多數恆星不是。」我們能在太空中找到生命嗎?尋找具有宜居環境的系外行星有朝一日可能會成為天文學的聖杯:一勞永逸地回答我們在廣闊的宇宙中是否是孤獨的。
  • 博科園|宇宙十大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在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是否還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呢?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宇宙十大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1996年,一組科學家宣稱,他們在一顆發現於南極地區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化石的強有力證據。這一證據表明在大約36億年前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經過數年的激烈辯論,關於這顆火星隕石中究竟是否含有生命物質仍未有定論。如果這種說法被確認,那它將對「有生源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研究發現:宇宙中冰覆蓋的塵埃顆粒,有重要的化學反應影響!
    現在,耶拿大學MPIA實驗室天體物理學小組的Alexey Potapov和同事們的新實驗結果表明,在現實條件下,冰層很可能非常薄,以至於塵埃顆粒本身的表面結構起著重要作用。形成機制分子,包括形成胺基酸所必需的有機分子,或者生命的DNA,可以在星際介質中形成。在探測器成功直接分析宇宙塵埃的少數情況下,即星塵和羅塞塔任務,分析發現了複雜的分子,如簡單的胺基酸甘氨酸。
  • 研究發現:宇宙中冰覆蓋的塵埃顆粒,有重要的化學反應影響!
    因此,這種新的結構對天文學家太空有機化學的看法產生了根本性影響。 形成機制 分子,包括形成胺基酸所必需的有機分子,或者生命的DNA,可以在星際介質中形成。在探測器成功直接分析宇宙塵埃的少數情況下,即星塵和羅塞塔任務,分析發現了複雜的分子,如簡單的胺基酸甘氨酸。在行星系統的演化過程中,有機分子可以被隕石和早期彗星運送到行星表面。
  • 發現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新研究,揭示了循環利用在宇宙中生命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線索。通過研究恆星生命旅程的不同階段,並獲得有關其進化周期的新知識,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關於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研究首次揭示了恆星死亡時丟棄的物質是如何再循環形成新恆星和行星。科學家們很早就知道組成人類生命的材料在宇宙誕生之初並不存在。碳和氧等元素在恆星內部形成,並在恆星爆炸時釋放出來。
  • 哥斯大黎加發現「彩虹隕石」,可能是宇宙生命的基礎
    隕石是地球了解宇宙世界的關鍵,在哥斯大黎加,一顆小型的柔軟隕石撞擊到地面,這顆隕石在著陸前就在大氣層碎裂,碎片有可能散布全球,在哥斯大黎加的村莊附近,人們找到了這顆隕石的「彩虹碎片」。這顆隕石由星雲塵埃形成,是一顆非常罕見的碳質球粒隕石,它們一般在太陽系初期形成,有可能包含胺基酸,甚至是更加複雜的有機物。
  • 地球細菌可以「飄」到火星?細菌可能在太空傳播生命
    數十年來,很多天文學家認為微生物也可以像花粉或者孢子一樣,在天空中飄蕩,從而在整個宇宙中傳播生命,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理論,這意味著地球生命可能是其他星球飄過來的「花粉」。雖然宇宙空間基本真空,並且受到太陽的直接「滅菌」,但是科學家依舊發現太空確實存在微生物,並且比想像中普遍的多。
  • 新的研究斷言,生命可能開始於火星,然後飛到地球
    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8月27日報導,在科學雜誌《微生物前沿》上發表的一項引人深思的新研究報告中,日本研究人員斷言,生命可能起源於火星這顆紅色星球「生源說」是指存在於宇宙中的生命形式是由小行星、太空塵埃、小行星甚至宇宙飛船所散布。而火星被認為是一個可行的生命來源,因為數億年前,生命曾有可能居住在火星上一個巨大的半球海洋裡。
  • NASA將利用太空望遠鏡研究宇宙塵埃的起源
    NASA正在等待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並且已為它制定了大量科學研究和觀測項目。該望遠鏡將幫助科學家解決一個謎團,為什麼星系中的宇宙塵埃似乎比預期的要多。宇宙塵埃究竟從何而來是個謎。了解宇宙塵埃起源非常重要,它在恆星形成時庇護恆星,並且隨後成為行星的一部分,並且可以包含有機化合物,導致生命誕生,同時也對宇宙的功能至關重要。天文學中的一個重大問題被稱為 "塵埃預算危機"。它指的是天文學家無法解釋附近宇宙和遙遠宇宙觀測到的所有塵埃問題。在NASA一系列清單當中,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研究產生塵埃的沃爾夫-雷耶特雙星。
  • 天文與太空:盤點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10個原因!
    9水無處不在(相對而言)照片來源:NASA如果水是宇宙身體能夠如我們所理解的那樣容納生命的關鍵,那麼對於那些覺得有一天他們會在信仰中得到證實的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相對而言,水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儘管通常以冰的形式存在。然而,並非每次都如此。
  • 科學家在隕石中有了重大發現!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在隕石中有了重大發現!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如果說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那麼可能就是生命了。雖然如今的人類已經科技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了,可以去探索宇宙太空中的這些未知之謎,但是很顯然人類並沒有在太空探索當中得到什麼。
  • 外星生命可能以是以宇宙塵埃顆粒形式存在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颶風具有生命的主要特徵之一——儲存信息。但遺憾的是,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假設。」  目前,摩福利小組正準備開展實驗,探究真正的灰塵雙螺旋結構是否存在。然而,不管是不是生命體,這些灰塵結構都可能在自然界存在。太空中有很多地方的灰塵微粒浸沒在等離子裡。
  • 宇宙中最幸運的「一粒塵埃」,地球究竟有多幸運才能孕育生命?
    如今的人類,早已在探索未知事物上越走越遠,從萬裡高空到悠悠深海,人類的腳步從不停止,甚至面對虛無浩瀚的太空,我們都不曾怕過,甚至我們的衛星、飛船和天文望遠鏡都已經跨越了太陽系,探索者宇宙最深處的秘密。有了對比,才知道我們有多麼的渺小,曾經我們覺得地球就是全世界,但是後來我們才發現,在宇宙中,地球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
  • 宇宙的奧秘!在哥斯大黎加發現的彩虹隕石可能構成生命的基礎
    2019年4月23日,一塊小的柔軟的太空巖石襲擊了哥斯大黎加。它可能是生命的積木。洗衣機大小的黏土火球在著陸前破裂了。當地人發現碎片散布在拉帕爾梅拉和阿瓜斯·扎爾卡斯兩個村莊之間。雖然隕石遍布地球,但這些碎片卻很特殊。產生它們的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的軟殘留物,它是由旋轉的星雲產生的塵埃形成的,這些塵埃最終會形成我們的太陽系,甚至形成於更老的恆星中。
  • 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發現關鍵物質,探索金星項目俄羅斯準備單幹
    但要說各國最重視的,那還真的是火星。有人說火星這顆紅色星球,或許擁有人類光明未來的鑰匙,自從在火星上發現了存在水的證據後,就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而且從目前火星探索出的環境來看,火星上依然存在著水,只是大多都以極地冰蓋的形式存在。這也是馬斯克提出,用一萬枚核彈轟炸火星兩極,形成一個類似於大氣層的存在,從而改變火星環境的瘋狂想法。
  • 火星生命可能在地下!致命的宇宙射線,反而可能孕育了火星生命
    在此之前,大量的科學研究都告訴我們:火星的地下可能仍然擁有著水冰和含鹽水的痕跡。2008年的時候,NASA的鳳凰號火星車就曾經在刮去一些火星巖石後發現了隱藏在裡面的水冰,2009年的時候,火星軌道勘測器也曾經在火星的低緯度區域發現了大量的地下水冰。
  • 宇宙誕生之初並不存在,發現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新研究,揭示了循環利用在宇宙中生命形成過程中扮演角色的重要線索。通過研究恆星生命旅程的不同階段,並獲得有關其進化周期的新知識,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關於宇宙中生命出現的關鍵階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