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氣中有大量塵埃的系外行星更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
據外媒BGR報導,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的跡象是很困難的,天文學家在探測那些遙遠世界的潛在生命時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天文學家可以從遠處了解到很多關於一顆行星的信息,包括它的類型、它與宿主恆星的距離(從而估計它的表面溫度),有時甚至可以了解到它是否有大氣層。
-
為什麼塵埃會使一些系外行星更加宜居呢?
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一顆行星維持生命的能力,例如溫度、水分含量、行星及其大氣的組成和來自寄主星的輻射量。上個月,英國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大氣層中一種共同成分 - 塵埃,可以增加一些系外行星的宜居性。 這項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於2020年6月9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人類首次直接給系外行星拍照
導讀:這顆年輕的系外星是在2008年被甚大望遠鏡及NACO儀器發現的,隨後天文觀測團隊使用高對比度儀器(SPHERE)繼續追蹤這顆系外行星,這被稱為直接成像的方法可以通過直接拍攝行星的照片來尋找系外行星。
-
科學發現系外行星水蒸氣,獲取到支持生命的水和溫度
如果人類發現了這些元素,那麼也就意味著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大,根據科學最新報告指出,人類首次發現了潛在可居住的「超級地球」上面存在水蒸氣,這可以說是一個科學界的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這個「超級地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非常的大。這裡說可能,是因為科學報告還沒有明確指出有生命。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點擊圖在1991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學家毛淑德(Shude Mao)和玻丹·帕琴斯基第一次提出利用微引力透鏡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直到2002年才由波蘭的天學家(安傑依·烏戴斯基、馬爾欽·庫比亞克和來自華沙的米哈爾·斯曼斯基和玻丹·帕琴斯基),在光學重力透鏡實驗的專案中發展出可行的方法後,才獲得成功。僅僅在一個月中,他們就發現了好幾顆可能的行星,然而受到極限能力的限制並不能確認。
-
系外行星:從科學猜想到大發現
我們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那麼其它恆星也應該有自己的行星系統。但這一設想直到二十多年前仍缺少實際觀測證據的支持,依然停留在科學猜想階段。行星本身不發光,它表面的反射光相對恆星而言是極為微弱的,因此行星常常被掩蓋在母恆星的光輝內,要從距離地球達數百光年以遠的恆星系統中發現行星是很困難的。
-
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科學家:它的意義非凡
天文望遠鏡裡最有名氣的要屬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對於人類探索外太空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有重大發現,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檢測到了氦元素的存在,這是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元素。氦是稀有氣體的一種,氦在通常情況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是唯一不能在標準大氣壓下固化的物質。氦是最不活潑的元素。
-
放射性系外行星,超過宜居地帶,仍可支持區外的生命?
《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母星可居住帶之外的多巖石、具有放射性的系外行星,在沒有星光的幫助下,可以支持「長期存在」的水海洋。
-
科學家稱首次在系外行星發現水 距地球100光年
英媒稱,科學家們在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說,他們首次在一顆遙遠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為太陽系外存在這種支持生命存續的關鍵要素提供了重要證據。 據路透社9月11日報導,科學家們在代號為K2-18b的行星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K2-18b是數百個「超級地球」之一。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
-
系外行星上有七倍音速的颶風
HD 189733b上出現了巨大的旋風,其速度達到每小時5400英裡,這是一個系外行星重大發現。這說明系外行星上也有極端的天氣現象,其不僅在太陽系內的行星上存在,系外行星上也有。行星HD 189733b的超距颶風位於赤道附近,科學家發現其矽酸鹽塵埃顆粒的大氣折射出藍色的光線,說明其大氣溫度較高。這個風速比目前地球上已知的颶風都要快,接近地球上風速的20倍,相當於音速的7倍。行星HD 189733b也是我們對太陽系外行星天氣進行的首次研究。
-
被潮汐鎖住的行星表面的塵埃可能會維持星球表面液態水的存在
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宜居帶之外也可能存在類地行星——前提條件是它們的大氣中有空氣塵埃。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東安吉拉大學氣候動力學教授曼諾喬希(Manoj Joshi)在一份聲明中說:「空氣中的塵埃可能會使行星變得適宜居住,但也會阻礙我們在這些行星上尋找生命跡象。」這些影響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加以考慮。
-
五顆系外行星發現「水」信號-系外行星,水,哈勃,NASA ——快科技...
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五個遙遠行星大氣中可能存在水信號,科學家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和調查的目的就是尋找適合居住的行星,現在哈勃的數據分析結果取得了新的發現成果,這五顆行星分別為WASP-17b、HD209458b、WASP-12b、WASP-19b以及XO-1b,其中WASP-17b的大氣有些特別,有些膨脹的感覺
-
科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存在熔化金屬雲層
如圖所示,這是系外行星PSO J318.5-22,它距離地球75光年,最新觀測顯示,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中存在著熔化金屬雲。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觀測顯示,一顆遙遠孤獨行星大氣層中存在熔化金屬。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PSO J318.5-22,它在太空中自由漂浮著,並不環繞恆星運行。
-
天文學家首次分享通過直接手段發現的系外行星Beta Pictoris c(繪架座-b)圖像
天文學家首次分享通過直接手段發現的系外行星Beta Pictoris c(繪架座β-b)圖像(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天文學家在浩瀚的太空中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但一直以來沒有一顆系外行星被直接成像,通常通過間接觀察行星對其宿主恆星的影響來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可能具備生命宜居條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最新觀測一顆體積是地球兩倍多的系外行星,通常系外行星體積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具備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為地外生命探索開啟了一扇大門。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K2-18b,K2-18b距離地球124光年,半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8.6倍,位於主恆星宜居地帶,表面溫度可維持液態水存在。
-
重大發現!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超級地球的出現,是我科學家探索星外生命的最好的一個答案,有地球的環境就有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生命離不開水」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系外行星圍繞遙遠恆星旋轉運行,恆星包括小的冷酷的紅矮星,這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兩者是對紅矮星行星(也許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常見的行星)進行的有趣研究,部分原因是它們證明了這種恆星的繞行如何影響這些世界的生命機率。
-
大氣塵埃,會使更多「類地行星」適合居住!
研究人員通過把塵埃加入到模擬系外行星的氣候中發現空氣中的塵埃雖然會降低我們在這些行星上發現生命跡象的能力,但也可能會使行星適合居住。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離主星較近的系外行星上,塵埃會形成一個負反饋的迴路,延緩表面水分的流失,否則這些水分會因溫度升高而蒸發
-
距離地球才300光年,發現兩顆系外行星碰撞,場面很慘烈
兩顆系外行星相撞後的戲劇性一瞥,讓科學家們看到了當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太陽系中一個類似的事件可能就形成了月球。這個雙星系統被稱為BD+20 307,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其中恆星的年齡至少有10億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