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620光年外,天文學家首次直接證明:系外行星大氣中存在鐵
由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直接證明了系外行星大氣中鐵的存在。研究人員在系外行星KELT-9b光譜中發現了未帶電的鐵原子發射線。觀測是複雜的,因為這顆系外行星在其明亮的主星面前黯然失色。系外行星KELT-9b圍繞其恆星KELT-9公轉周期是36小時,這顆恆星和行星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大約620光年。
-
在620光年外,天文學家首次直接證明:系外行星大氣中存在鐵!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由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直接證明了系外行星大氣中鐵的存在。研究人員在系外行星KELT-9b光譜中發現了未帶電的鐵原子發射線。觀測是複雜的,因為這顆系外行星在其明亮的主星面前黯然失色。
-
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科學家:它的意義非凡
天文望遠鏡裡最有名氣的要屬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對於人類探索外太空可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有重大發現,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檢測到了氦元素的存在,這是人類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氦元素。氦是稀有氣體的一種,氦在通常情況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是唯一不能在標準大氣壓下固化的物質。氦是最不活潑的元素。
-
天文學家首次分享通過直接手段發現的系外行星Beta Pictoris c(繪架座-b)圖像
天文學家首次分享通過直接手段發現的系外行星Beta Pictoris c(繪架座β-b)圖像(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天文學家在浩瀚的太空中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但一直以來沒有一顆系外行星被直接成像,通常通過間接觀察行星對其宿主恆星的影響來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人類從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000多顆恆星,由於距離遙遠,看到的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點。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行星雖然會反射恆星的光芒,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從地球上很難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那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呢?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
-
天文學家分享了第一張Beta Pictoris c系外行星的直接成像圖
天文學家在浩瀚的太空中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但一直以來沒有一顆系外行星被直接成像,通常通過間接觀察行星對其宿主恆星的影響來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天文學家最近首次分享了通過直接手段發現的一顆系外行星的圖像,這顆系外行星是Beta Pictoris c,中文名稱繪架座β-b,天文學家通過各種方法的組合來發現這顆行星並為其成像。Beta Pictoris c是一顆名為Beta Pictoris的氣態巨星,這顆恆星很年輕,大約只有2300萬年的壽命。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幾代人以來,人類一直仰望夜空,想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立存在的。隨著人類發現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探測銀河系的真實範圍,以及探索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人類提出的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深刻。這是一顆質量約為木星10倍的系外行星WASP-18b,它距離地球約330光年,右下角是光學和x射線數據。
-
歷史首次!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又稱柏勒洛豐),這顆行星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50光年。我們主要用於探測發現系外行星的有兩個望遠鏡,一個是已經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另外一個是凌日系外行星探測器,到目前為止發現的系外行星以及待確認的系外行星總數量可能超過萬顆。
-
系外行星:從科學猜想到大發現
早在1855年就有天文學家宣稱發現了系外行星,但直到1992年,人類才首次確認有質量與地球相近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質量為木星10.98倍的HD 114762 b於1989年被首次發現,是最早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由於並非所有恆星都有行星,因此系外行星的發現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銀河系裡面有上千億顆恆星,如果1%的恆星擁有自己的行星,則太陽系外的行星將達數十億顆。
-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 然而已經成為地獄
自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如今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已經不再是新聞。但是,人類對系外行星的認識其實不到30年,第一顆系外行星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不一般天文學常識告訴我們,太陽只是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光銀河系就有100億顆。
-
科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存在熔化金屬雲層
如圖所示,這是系外行星PSO J318.5-22,它距離地球75光年,最新觀測顯示,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中存在著熔化金屬雲。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觀測顯示,一顆遙遠孤獨行星大氣層中存在熔化金屬。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PSO J318.5-22,它在太空中自由漂浮著,並不環繞恆星運行。
-
天文學家首次確定一顆系外行星的真實顏色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7月11日報導,一隊歐洲和美國的天文學家首次將一顆系外行星的真實顏色予以確定,其被命名為HD 189773b,是一顆擁有大氣層的系外行星。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公布的圖片中看,這顆行星正泛著熟悉的蔚藍色,就像我們的地球家園一樣。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科學家首次在一顆系外行星上探測到了水
這顆編號為K2-18b的系外行星與地球不盡相同,卻十分相似。兩者之間為尚未確認的系外行星候選者K2-18c。好消息:我們正駛出110光年以外!儘管可能還不太夠,但科學家們剛在尋找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上取得重大突破,一個天文組在一顆超級地球的大氣中探測到了水蒸氣。
-
系外行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
在很多新聞報導中,系外行星往往被稱為「超級地球」、「最類似地球的行星」、「第二地球」等,這似乎描繪了一個光明的前景,人類未來有可能移居到這些星球上去。但作為冷靜的探索者,我們需要思考這些系外行星是否真的像地球一樣,人類未來是否真的有可能移居到這些行星。
-
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一顆系外行星適不適合人類居住,需要判斷哪些條件,除了要看這顆行星自身的條件外,還要看其母恆星,以及周圍的環境等等很多因素,總之條件是非常苛刻的,不過好在我們的銀河系足夠大,有足夠多的行星可供挑選,比鄰星那期我們說過,滿足基本條件的系外行星,就有百億顆之多,那這麼多的行星怎麼來篩選呢
-
美國航天局NASA首次用X射線觀測到系外行星掩星
前天,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人類首次通過X射線觀測到太陽系外的「日食」現象。這被稱為「掩星」,是發現系外行星的重要手段之一,意味著人類今後可能用X射線的強度變化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系外行星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前提。美國航天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宇航局XMM牛頓望遠鏡,對距地球63光年的恆星HD189733進行觀測。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因為這些灰塵團可能是近期行星發生碰撞的有力證據,此類觀測結果於10年前首次提出,2019年4月再次得到確認。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系外行星的猜想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2首次發現:脈衝星周圍的異類19世紀以來,隨著望遠鏡越做越大和探測手段的不斷進步,有很多研究者都聲稱發現了系外行星,但都無法得到證實。而人類的第一顆系外行星,卻被射電天文學家在一類不可思議的天體周圍偶然發現了。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前言:人類已經嘗試過多種探測系外行星宜居性的辦法,卻忘了一點:換位思考。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寄希望於能夠在遙遠的太空找到人類的下一個家園,或者宇宙中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