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地球才300光年,發現兩顆系外行星碰撞,場面很慘烈

2020-09-24 科學之美

兩顆系外行星相撞後的戲劇性一瞥,讓科學家們看到了當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太陽系中一個類似的事件可能就形成了月球。這個雙星系統被稱為BD+20 307,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其中恆星的年齡至少有10億歲。然而,這個成熟的系統已經顯示出旋轉的塵埃碎片跡象,這些碎片並不冷,就像在這個年齡恆星周圍所預期的那樣。相反,碎片是溫暖的,加強了它是相對較近由兩個行星大小的天體撞擊而形成。十年前,地面觀測站和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對這個系統的觀測。

在首次發現溫暖的碎片時,給出了這次碰撞的第一個線索,現在,紅外天文平流層天文臺索非亞(Sofia)透露,碎片的紅外亮度增加了超過10%,這表明現在有更多的溫暖塵埃。在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了巖石系外行星之間極端碰撞可能是近現代才發生。像這樣的碰撞可以改變行星系統,之前的研究表明45億年前火星大小的天體與地球碰撞產生了碎片,最終形成了月球。

主要作者、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研究生瑪吉·湯普森(Maggie Thompson)說:BD+20 307周圍的溫暖塵埃讓我們得以一瞥巖石系外行星之間災難性撞擊可能是什麼樣,我們想知道,在極端衝擊之後,這一體系隨後會如何演變。當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顆粒粘在一起,並隨著時間推移變得更大時,行星就形成了。

殘留的殘骸在行星系統形成後仍然存在,通常在遙遠的寒冷地區,如柯伊伯帶,位於我們太陽系海王星之外。天文學家希望在年輕恆星系周圍發現溫暖的塵埃。隨著它們的演化,塵埃粒子繼續碰撞,最終變得足夠小,它們要麼被吹出系統,要麼被拉進恆星。老恆星周圍的溫暖塵埃,像我們的太陽和BD+20 307兩顆,應該早就消失了。研究恆星周圍的塵埃碎片不僅有助於天文學家了解系外行星系統是如何演化,還可以更完整地了解太陽系的歷史。

華盛頓卡內基科學研究所陸地磁力部的科學家Alycia Weinberger說:這是研究行星系統歷史晚期發生災難性碰撞的難得機會,觀測顯示了塵埃盤在僅僅幾年的時間尺度上的變化。紅外觀測,例如來自索非亞的紅外相機FORCAST(索非亞望遠鏡的微弱物體紅外相機),對於揭示隱藏在宇宙塵埃中的線索至關重要。當用紅外光觀察時,這個系統比僅僅從恆星上預期的要亮得多。

額外的能量來自塵埃碎片輝光,這在其他波長是看不到的。雖然有幾種機制可以使塵埃發出更明亮的光芒(可能吸收更多來自恆星的熱量,或者更接近恆星)但這些都不太可能在短短10年內發生,對於宇宙變化來說,這是閃電般的速度。然而,行星碰撞很快就會很容易地注入大量的塵埃。這為兩顆系外行星相撞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該研究團隊正在分析來自後續觀察的數據,以查看系統中是否有進一步的變化。

博科園|研究/來自:NASA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DOI: 10.3847/1538-4357/ab0d7f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相關焦點

  • 距離地球才300光年,發現兩顆系外行星碰撞,場面很慘烈!
    兩顆系外行星相撞後的戲劇性一瞥,讓科學家們看到了當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太陽系中一個類似的事件可能就形成了月球。這個雙星系統被稱為BD+20 307,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其中恆星的年齡至少有10億歲。然而,這個成熟的系統已經顯示出旋轉的塵埃碎片跡象,這些碎片並不冷,就像在這個年齡恆星周圍所預期的那樣。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過去幾十年,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趨勢。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系外行星超過4000顆。現在,科學家正逐漸從搜尋系外行星過渡到確定系外行星的特徵,包括利用技術手段,確定它們是否擁有適居性。最近,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運行。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重大發現!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伯爾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墨西哥的SAINT-EX天文臺公開數據分析,發現了另外兩個行星繞著紅矮星TOI-1266旋轉,並且其中一顆是距離地球120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另外一個是次海王星。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北京時間3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1、系外行星發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大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20 307中發現許多溫暖的灰塵團,他們開始興奮起來
  • 韓發現兩顆系外行星 無生命體出現
    韓發現兩顆系外行星 無生命體出現 原標題: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韓聯社7月28日報導,韓國天文研究院利用「系外行星探測系統」(KMTNet)發現了兩顆系外行星。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神秘行星擁有3顆太陽
    據國外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發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大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20 307中發現許多溫暖的灰塵團,他們開始興奮起來,因為這些灰塵團可能是近期行星發生碰撞的有力證據,此類觀測結果於10年前首次提出,2019年4月再次得到確認。
  • 7800光年外,一個雙星系統變亮,兩顆恆星或在本世紀內發生碰撞
    雖然小行星等小天體的尺寸和地球這些大星球相比,顯得很嬌小,但是由於它們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發生碰撞產生的動能也會非常大,有可能在瞬間摧毀世間萬物。小行星等小天體的撞擊尚且如此劇烈,如果大型的星球發生碰撞,會是什麼樣的呢?如果,真的有大星球發生碰撞,產生的能量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因此,木星有很強的磁場,其表面赤道附近磁場強度為3高斯,約為地球磁場的10倍,極區磁場還要強,約為9~11高斯。有如此大的磁場,與太陽風相互作用是必然的。所以,科學家很早就發現了木星是太空中最亮的射電源,它發射很強的電磁波噪聲。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為什麼確定脈衝信號來自於行星牧夫座τ是牧夫座的一個雙星系統,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1996年的時候,科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利用徑向速度法在這裡發現了一顆質量超過木星5倍的巨大行星牧夫座τ b,這顆行星有著「千年行星」的綽號。科學家推測神秘射電信號就是牧夫座τ b發出的。
  • 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太陽系含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還有從太陽系的形成方式上來看,天文學家很清楚宇宙中的行星數量必然是要遠多於恆星的。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又稱柏勒洛豐),這顆行星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50光年。
  • 300光年外發現迷你太陽系!1700萬歲就擁有兩顆行星,未來可期
    這說明在距離恆星足夠遠的地方仍然可以形成大質量行星,那麼我們的第九大行星也就有了理論基礎。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03期系外行星已經成為科學家研究的方向之一,從1990年代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以來,我們已經確定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4000多顆。
  • 發現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 其中一顆還是「超級地球」
    發現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 其中一顆還是「超級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快科技: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
  • 才31光年遠,新發現兩顆系外行星,其中一顆可能是宜居行星
    一顆圍繞著附近一顆暗星運行的超焦行星,幫助天文學家揭示了兩顆此前未被發現的行星——其中一顆可能含有液態水,因此對生命很友好。這顆熾熱的行星GJ 357 b,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號」發現,離地球31光年,只比地球大22%,每3.9天繞其恆星一周,其軌道比水星離太陽的距離近11倍。
  • 天文學家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非常近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提高,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其中和地球環境類似的「超級地球」,也越來越頻繁地被報導。對於天文學家們來說,超級地球的確非常有誘惑力,因為它們不僅暗示著系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算不能孕育系外生命,也可以當作人類的下一站,為我們衝出太陽系提供契機。最近,科學家又新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而且還是兩顆很有特點的超級地球。
  • 哈勃望遠鏡十年觀測結果:遠處恆星系統發生碰撞,系外行星消失了
    暗淡的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與主恆星碰撞,左圖看上去像是一團巨大的冰雪碎片環,環繞的亮光距離中心約25光年,由行星碎片構成。這顆恆星非常亮眼,所以中心的眩光被哈勃望遠鏡刻意遮擋了(並非黑洞)。
  • 哈勃望遠鏡十年觀測結果:遠處恆星系統發生碰撞,系外行星消失了
    暗淡的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與主恆星碰撞,左圖看上去像是一團巨大的冰雪碎片環,環繞的亮光距離中心約25光年,由行星碎片構成。這顆恆星非常亮眼,所以中心的眩光被哈勃望遠鏡刻意遮擋了(並非黑洞)。
  • 另一個地球:距離地球最近恆星周圍發現系外行星地表或有水
    在比鄰星周圍發現可能存在宜居條件,並讓人猜想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這樣的消息不禁讓人想到國內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一書中的相關情節。當然,隨著美國宇航局克卜勒望遠鏡的升空以及各項觀測與分析技術的飛速進步,系外行星的發現數量在過去幾年裡已經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但其中的絕大部分要麼質量太大,是氣態巨行星,更像木星或者土星,而不是地球或者火星那樣的巖石星球;要麼就是距離太遠或者太近,因此無法維持適宜的地表溫度,從而讓液態水得以在其表面穩定存在。
  • NASA:25光年外,一顆發現了10年之久的系外行星神秘失蹤
    可就在近日,NASA官方網站突然公布了一則消息:一顆距離地球僅僅25光年,名為「Fomalhaut b」的系外行星神秘消失在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視野中。25光年,位於南魚座星座。它有一個74億公裡(約50天文單位)的近天體和一個約440億公裡(約300天文單位)的近天體。
  • 包括「超級地球」在內的兩顆行星在120光年外被發現
    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這項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的研究指出,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只需11天和19天就可以繞其恆星運行。研究人員指出,紅星比太陽小得多,溫度也較低,可以讓液態水存在於它們的軌道行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