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十年觀測結果:遠處恆星系統發生碰撞,系外行星消失了

2020-09-05 零下一度的心一一

行星消失這件事本身就很奇怪,雖然科幻電影中經常有所體現,例如超人的家鄉K星的消失。也有可能是人類目前的目光短淺,但在哈勃望遠鏡傳來它的觀測圖像之前,任誰也不會相信一顆系外行星就此消失了。

這張圖片模擬了近十年來哈勃望遠鏡的觀察結果:這是是一顆系外恆星系統,其中的系外行星與其主恆星相撞並逐漸暗淡。

暗淡的行星

這是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與主恆星碰撞,左圖看上去像是一團巨大的冰雪碎片環,環繞的亮光距離中心約25光年,由行星碎片構成。這顆恆星非常亮眼,所以中心的眩光被哈勃望遠鏡刻意遮擋了(並非黑洞)。

早在2004年,哈勃望遠鏡就拍下了關於這顆系外行星的第一張清晰圖片,然而十年後,這顆系外行星卻逐漸暗淡。對此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該物體本身並不是一顆完整的行星,而是兩顆小行星或其它天體碰撞之後產生的不斷擴大的塵埃團。這也恰好解釋了它的亮光無論是否暗淡都是均勻不變的,而宇宙中很少有亮度統一的行星。

右圖正是基於行星碰撞後的時間模擬圖,由極細的塵埃顆粒組成的雲層,預計跨度約3億千米,相當於15679個地球連在一起。

太空實驗室

系外恆星系統一直是科學家在太空發現的自然實驗室,通過觀察系外恆星系統,它們的新生、碰撞、死亡全過程都可以被我們記錄在冊,從而分析出太陽系未來的演化。而這樣的觀察時間,往往都是以數十年為單位計算的。

這顆逐漸暗淡的物體最終被命名為Fomalhaut-b,雖在2004年就被哈勃望遠鏡發現,但卻是在2008年才被首次宣布。通過觀測圖也可以看到,這顆物體在前幾年的觀測中還清晰可見,這表明它是一個移動的點,隨著時間的推進,它才開始逐漸暗淡。

這其中有兩個反常點:

該物體在可見光下異常明亮,但沒有檢測到任何紅外熱信號。科學家推測這可能與天體的碰撞有關,增加的亮度也不是其自身發出的,而是來自主恆星和塵埃環。

該物體的軌道也十分奇怪,它並不是圍繞主恆星公轉,而是向著反方向前進。

根據這兩個反常點,再加上哈勃望遠鏡觀察其它天體的檔案數據,最終天文學家得出結論——這樣的物體根本就不是一顆行星。十年間,這些碎片已變成大約1微米(頭髮絲直徑的50/1)的塵埃,並且塵埃雲已經膨脹到比地球公轉軌道更大的體積。

關於該物體的軌道,還有更令人困惑的一點:它可能在逃逸路徑上而不是橢圓軌道上,這是基於科學家把較早的數據和較晚的觀測圖結合得出的結果。「巨大塵埃雲之所以會受到這樣的影響,是因為主恆星的巨大輻射力導致」NASA的研究人員這樣說道,「至於更多的發現,還要看接下來哈勃望遠鏡會傳回怎樣的數據了。」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十年觀測結果:遠處恆星系統發生碰撞,系外行星消失了
    行星消失這件事本身就很奇怪,雖然科幻電影中經常有所體現,例如超人的家鄉K星的消失。也有可能是人類目前的目光短淺,但在哈勃望遠鏡傳來它的觀測圖像之前,任誰也不會相信一顆系外行星就此消失了。這張圖片模擬了近十年來哈勃望遠鏡的觀察結果:這是是一顆系外恆星系統,其中的系外行星與其主恆星相撞並逐漸暗淡。暗淡的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與主恆星碰撞,左圖看上去像是一團巨大的冰雪碎片環,環繞的亮光距離中心約25光年,由行星碎片構成。
  • 哈勃望遠鏡也被迷惑了?系外行星詭異消失為哪般?
    一顆已知的系外行星從視野中的消失引發了天文學家們的猜測,認為其從一開始就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次天梯碰撞的殘骸。 「這顆行星」飄忽不定,難以捉摸。北落師門b最初在2004年被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到,於2008年被確認為一顆巨型系外行星。直接觀察到一顆太陽系外的行星,而非間接偵測到它其實是一種偶然情況;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系外行星都是在它使主星變得模糊不定,或者出現暫時性亮度減弱時被發現的。
  • 科學家指出,此前發現的系外行星神秘消失了
    經研究推論,它可能是兩顆小行星或彗星又或者是其他兩個大型天體發生碰撞產生的光,但由於其不斷衰減,已經低於哈勃的觀測極限。系外行星消失了,就像它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顯然,這顆系外行星的光線正暗淡下去,而它本身也隨著時間慢慢消失。
  • 重溫哈勃望遠鏡歷史數據 成功發現系外隱藏行星
    基於哈勃望遠鏡存檔數據,天文學家使用近期探測系外行星的新方法對比分析了之前觀測的行星軌道運動定位從而發現了這兩顆系外行星。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也證實了搜尋系外行星的一種全新方法。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基於13年前哈勃望遠鏡存檔數據,天文學家使用近期探測系外行星的新方法對比分析了之前觀測的行星軌道運動定位從而發現了兩顆系外行星。
  • NASA:25光年外,一顆發現了10年之久的系外行星神秘失蹤
    如果太陽系內的8大行星突然消失一顆,你會不會感覺毛骨悚然?可就在近日,NASA官方網站突然公布了一則消息:一顆距離地球僅僅25光年,名為「Fomalhaut b」的系外行星神秘消失在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視野中。
  • 距離地球才300光年,發現兩顆系外行星碰撞,場面很慘烈
    然而,這個成熟的系統已經顯示出旋轉的塵埃碎片跡象,這些碎片並不冷,就像在這個年齡恆星周圍所預期的那樣。相反,碎片是溫暖的,加強了它是相對較近由兩個行星大小的天體撞擊而形成。十年前,地面觀測站和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對這個系統的觀測。
  • 距離地球才300光年,發現兩顆系外行星碰撞,場面很慘烈!
    兩顆系外行星相撞後的戲劇性一瞥,讓科學家們看到了當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太陽系中一個類似的事件可能就形成了月球。這個雙星系統被稱為BD+20 307,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其中恆星的年齡至少有10億歲。然而,這個成熟的系統已經顯示出旋轉的塵埃碎片跡象,這些碎片並不冷,就像在這個年齡恆星周圍所預期的那樣。
  • 一太陽系外行星竟然消失了?它究竟有沒有存在過?
    這顆恆星非常明亮,一個黑色的掩星被用來遮擋它的強光,這樣就可以拍攝到塵埃環。2008年,天文學家們看到了他們認為的第一張遠離恆星運行的行星的直接圖像。然而,到2014年,這顆候選行星在哈勃的探測下消失了。最好的解釋是,這個物體根本就不是一顆完整的行星,而是兩個小天體碰撞後形成的一團不斷膨脹的塵埃,每個小天體直徑約為125英裡。右邊的圖表是基於對膨脹和消退的雲的模擬。
  • 一太陽系外行星竟然消失了?它究竟有沒有存在過?
    然而,到2014年,這顆候選行星在哈勃的探測下消失了。最好的解釋是,這個物體根本就不是一顆完整的行星,而是兩個小天體碰撞後形成的一團不斷膨脹的塵埃,每個小天體直徑約為125英裡。右邊的圖表是基於對膨脹和消退的雲的模擬。該雲由非常細小的塵埃粒子組成,目前估計直徑超過2億英裡。像這樣的災難估計每200,000年發生一次。因此,哈勃在正確的時間看到了正確的地方來捕捉這個短暫的事件。
  • 哈勃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竟憑空消失?天文學家稱它可能從未存在過!
    由於哈勃太空望遠鏡能拍到清晰可見的亮點移動,Fomalhautb被認為是第一個運用直接圖像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 2014年的圖像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研究認為,所謂的Fomalhautb,其實是2個類似彗星、直徑超過200公裡的微行星碰撞後創造出來的亮塵埃雲,因此被誤會是太陽系外行星。
  • 五顆系外行星發現「水」信號-系外行星,水,哈勃,NASA ——快科技...
    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五個遙遠行星大氣中可能存在水信號,科學家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和調查的目的就是尋找適合居住的行星,現在哈勃的數據分析結果取得了新的發現成果,這五顆行星分別為WASP-17b、HD209458b、WASP-12b、WASP-19b以及XO-1b,其中WASP-17b的大氣有些特別,有些膨脹的感覺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北京時間3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1、系外行星發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大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20 307中發現許多溫暖的灰塵團,他們開始興奮起來
  • 100個哈勃:羅曼空間望遠鏡有多強?
    1959年,南希·羅曼就在論文中建議用望遠鏡上的配備的星冕儀來遮擋恆星光芒,直接拍攝系外行星。她還於上世紀80年代早期提出:空間望遠鏡可以用天體測量學的方法探測到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兩個構想後來都被哈勃實現了。南希·羅曼很可能是第一個提出用空間望遠鏡觀測系外行星的人。
  •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的外行星大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利用美國宇航局/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了熱外行星WASP-39b的大氣層。通過將這些新數據與更早的數據結合起來創造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一項系外行星大氣層的研究。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神秘消失的小行星?「殭屍行星」究竟是什麼?
    Kornmesser)2014年,一顆行星從夜空中消失了。這個遙遠的星球被稱為「北落師門b」,距離地球25光年,是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當天文學家在2004年和2006年第一次看到這顆行星時,它看起來像一個明亮的小點,在天空中快速移動。十年後,那個點消失了。
  • 100個哈勃:羅曼空間望遠鏡有多強?
    ,只捕獲恆星周圍的行星反射出的微弱光芒,就是「直接成像法」,它是探測除了太陽之外的恆星周圍的行星——系外行星——的重要方法之一。1959年,南希·羅曼就在論文中建議用望遠鏡上的配備的星冕儀來遮擋恆星光芒,直接拍攝系外行星。她還於上世紀80年代早期提出:空間望遠鏡可以用天體測量學的方法探測到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兩個構想後來都被哈勃實現了。南希·羅曼很可能是第一個提出用空間望遠鏡觀測系外行星的人。
  • NASA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將搜尋系外行星的速度提升
    一個新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天文臺可以通過收集數據,使其速度比古老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快500倍,從而以更快的速度推動行星搜尋。 南希雍容羅馬太空望遠鏡本月通過了一項關鍵的地面系統設計評審,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簡稱為望遠鏡的羅曼(Roman)依賴於最初為偵探地球而建造的技術。相反在2020年代中期發射後,羅曼將監視整個銀河系的系外行星以及許多其他宇宙現象。
  • 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 :一顆系外行星正在失去「重金屬」大氣
    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 :一顆系外行星正在失去「重金屬」大氣 2019  一顆系外行星正在失去「重金屬」大氣  科技日報北京8月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重金屬」(比氫氣和氦氣更重)鎂和鐵氣體正從系外行星WASP-121b向外逃逸。
  • 突然消失在宇宙中的行星,到底去了哪裡?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這個遙遠的宇宙世界被稱為北落師門 b,位於距地球約25光年的地方,之所以被大多數人知道,是因為它是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可見光中發現的第一批系外行星之一;當天文學家在2004年和2006年首次發現它時,該行星看起來像是一個明亮而涼爽的點,在天空中輕快地移動。十年後,那個點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