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陽系外行星竟然消失了?它究竟有沒有存在過?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簡介:這篇文章是基於2020年4月Fomalhaut星的小行星體爆炸的模型論文,解釋近期Fomalhaut b「星體」消失的現象。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Fomalhaut b是爆炸產生出的塵雲。因為這個一度被認為是星體的物體能夠發出異常亮的可見光,但卻沒有能探測到紅外熱度特徵。另外其運行軌跡粒子顆粒方向也是遵循擴散式而非一般橢圓式。

圖解:左邊的彩色哈勃圖像是一個巨大的冰狀碎片環圍繞著位於25光年之外的Fomalhaut星。這顆恆星非常明亮,一個黑色的掩星被用來遮擋它的強光,這樣就可以拍攝到塵埃環。2008年,天文學家們看到了他們認為的第一張遠離恆星運行的行星的直接圖像。然而,到2014年,這顆候選行星在哈勃的探測下消失了。最好的解釋是,這個物體根本就不是一顆完整的行星,而是兩個小天體碰撞後形成的一團不斷膨脹的塵埃,每個小天體直徑約為125英裡。右邊的圖表是基於對膨脹和消退的雲的模擬。該雲由非常細小的塵埃粒子組成,目前估計直徑超過2億英裡。像這樣的災難估計每200,000年發生一次。因此,哈勃在正確的時間看到了正確的地方來捕捉這個短暫的事件。(圖源:NASA)

現在你看得見,現在你看不見。

天文學家認為是太陽系之外的一顆行星,現在似乎已經從視線中消失了。雖然在科幻小說中,這種情況常發生,比如超人的母星氪星爆炸,但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正在尋找合理的解釋。

一種解釋是,與其說它是一個完整的行星體(2004年首次被拍到),不如說它是一個巨大的、不斷膨脹的塵埃雲,它是在兩個繞著附近明亮的恆星Fomalhaut運行的大型天體碰撞中產生的。後續觀測可能會證實這一不可思議的結論。

"這些碰撞極其罕見,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到一次碰撞,這是大事,"亞利桑那大學圖森分校(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的安德烈斯·卡斯珀(András Gáspár)說。"我們相信,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地點,用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見證了這樣一個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

「Fomalhaut 系統是驗證我們所有關於系外行星和恆星系統如何演化的想法的最終測試實驗室,」 亞利桑那大學斯圖爾德天文臺(Steward Observatory)的喬治·裡克(George Rieke)補充道。"我們確實有證據表明在其他天體系統中存在這種碰撞,但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還沒有觀察到這種程度的碰撞。這是一個行星如何相互摧毀的藍圖"。基於2004年和2006年拍攝的數據,這個被稱為Fomalhaut b的星體於2008年首次公布。在幾年的哈勃觀測中,它清晰可見,顯示為一個移動的點。在此之前,系外行星的證據大多是通過間接探測方法推斷出來的,比如恆星細微的前後晃動和行星在恆星前經過產生的陰影。

然而,與其他直接成像的系外行星不同的是,Fomalhaut b很早就出現了困擾人的難題。該天體在可見光下異常明亮,但沒有任何可探測到的紅外熱信號。天文學家猜測,增加的亮度來自於環繞這顆行星的巨大外殼或塵埃環,這可能與碰撞有關。Fomalhaut b的軌道也顯得不尋常,可能非常偏心。

圖解:Formalhaut系統(圖源:Hubble)

"我們的研究,分析了所有哈勃現有的有關Fomalhaut的檔案數據,揭示了它的幾個特徵,這些特徵共同描繪了一個畫面,即這個行星大小的物體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卡斯珀說。

該團隊強調,最後板上釘釘的是,當他們對2014年拍攝的哈勃圖像進行數據分析後,顯示該天體已經消失,這令他們難以置信。他們說,早些時候的圖像顯示該物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消逝,這更增加了神秘感。"很明顯,Fomalhaut b在做一個真正的行星不應該做的事情",卡斯珀說。

解釋是,Fomalhaut b正在從碰撞中慢慢膨脹,這一碰撞將正在消散的塵埃雲轟入太空。考慮到所有可用的數據,卡斯珀和裡克認為該碰撞發生在2004年第一次觀測前不久。到現在,由1微米左右(約為人類頭髮直徑的1/50)的塵埃粒子所組成的碎片雲已經低於哈勃的探測極限。據估計,塵埃雲到現在已經膨脹到比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還要大。

同樣令人困惑的是,該團隊報告稱,該天體更有可能處於逃逸路徑上,而不是像行星預期的那樣處於橢圓軌道上。這一猜想是基於研究人員將後來的觀測結果添加到早期數據的軌跡圖上。"誕生的大規模塵埃雲,經受了來自中心恆星Fomalhaut的相當大的輻射力,將處於如此的軌跡上",卡斯珀說。"我們的模型自然能夠解釋該系統的所有獨立可觀測參數:其膨脹率、消逝與軌跡。"

由於Fomalhaut b目前處於環繞恆星的巨大冰屑環內,碰撞體很可能是冰和塵埃的混合物,就像存在於太陽系外緣柯伊伯帶(Kuiper belt)的彗星一樣。卡斯珀和裡克估計,這些類似彗星的天體每顆直徑約為125英裡(200公裡,大約是小行星灶神星(Vesta)大小的一半)。

根據作者的說法,他們的模型解釋了Fomalhaut b的所有觀測特徵。在亞利桑那大學的計算機集群上完成的複雜塵埃動力學建模表明,這種模型能夠適合所有的定量觀測結果。根據作者的計算,位於距離地球約25光年的Fomalhaut系統可能每20萬年才發生一次這樣的事件。

圖解:柯伊伯帶(Kuiper belt)(圖源:PBS LearningMedia)

卡斯珀和裡克--以及擴展團隊的其他成員--還將利用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在其進行科學運作的第一年,對Fomalhaut系統進行觀測。該團隊將直接對該系統的內部溫暖區域進行成像,首次從空間上解析一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中難以解釋的小行星帶成分。該團隊還將尋找圍繞Fomalhaut運行的真正行星,這些行星可能在引力作用下雕琢外盤。他們還將分析圓盤的化學成分。

他們的論文《新的HST[哈勃]數據和建模揭示了圍繞Fomalhaut的大規模行星小碰撞(New HST [Hubble] data and modeling reveal a massive planetesimal collision around Fomalhaut)》。將於2020年4月20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NASA和ESA(歐洲航天局)的國際合作項目。NASA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負責管理該望遠鏡。位於馬裡蘭州巴爾的摩的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TScI)負責哈勃的科學操作。空間望遠鏡研究所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天文學研究大學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for Research in Astronomy)為NASA運營。

作者: Rob Garner

FY: JuJuni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一太陽系外行星竟然消失了?它究竟有沒有存在過?
    天文學家認為是太陽系之外的一顆行星,現在似乎已經從視線中消失了。雖然在科幻小說中,這種情況常發生,比如超人的母星氪星爆炸,但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家正在尋找合理的解釋。一種解釋是,與其說它是一個完整的行星體(2004年首次被拍到),不如說它是一個巨大的、不斷膨脹的塵埃雲,它是在兩個繞著附近明亮的恆星Fomalhaut運行的大型天體碰撞中產生的。
  • 哈勃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竟憑空消失?天文學家稱它可能從未存在過!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20日刊登新研究指出,最先觀測到的太陽系外行星(Exoplanet)中,其中一個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存在,而是2個微行星(planetesimal
  • 科學家指出,此前發現的系外行星神秘消失了
    2014年,這顆行星卻從夜空中完全消失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經研究推論,它可能是兩顆小行星或彗星又或者是其他兩個大型天體發生碰撞產生的光,但由於其不斷衰減,已經低於哈勃的觀測極限。消失了,就像它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英語:extrasolar planet或exoplanet)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直至1990年代人類才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0個新發現的系外行星。現時估計不少於10%類似太陽的恆星都有其行星。隨著系外行星的發現便令人引伸到它們當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問題。
  • 太陽系外行星的借屍還魂
    縱然太陽系外行星充滿了神秘,但它們的遺存正在為它們的一生提供線索。在過去的十年裡,天文學家找到了一個辦法可以從內而外地來探測太陽系外行星的內部。這些觀測可以提供更多有關它們成分的詳細信息。在太陽系中,科學家們事實上還沒有辦法來窺視行星的內部。即便我們就站在地球上,但對於地球成分中的70~80%仍不清楚。這並不是說科學家們對地球的組成茫然無知。
  • 系外行星詭異消失為哪般?
    一顆已知的系外行星從視野中的消失引發了天文學家們的猜測,認為其從一開始就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次天梯碰撞的殘骸。 「這顆行星」飄忽不定,難以捉摸。北落師門b最初在2004年被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到,於2008年被確認為一顆巨型系外行星。直接觀察到一顆太陽系外的行星,而非間接偵測到它其實是一種偶然情況;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系外行星都是在它使主星變得模糊不定,或者出現暫時性亮度減弱時被發現的。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外系外行星存在的證據
    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其他太陽系外行星。事實上,該雙星系的X射線亮度比太陽光所有波長的總亮度還要亮一百萬倍。  但是這些X射線的來源,即黑洞或中子星,很小。這就意味著,這顆在十億公裡外公轉的土星大小行星,如果正好運行到與地球呈一直線的位置,並直接位於X射線源前方的話,它就可以完全遮擋X射線源。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它的軌道距離太陽非常近,因此其溫度比任何其他已知行星更高,大氣上層溫度高達2538攝氏度。當它接近主恆星,不僅會升溫,還會導致其膨脹得像一顆足球,因為恆星引力會將它撕成碎片。科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這一原始觀測,但他們希望利用2021年發射升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進一步研究這顆系外行星。
  • 這個系外行星竟然在太陽系裡找不到
    在太陽系裡,行星可以簡單地按照大小及密度,區分為巖質行星、氣態巨行星及冰質巨行星,科學家也按照太陽系的組成建構出行星系統的演化模型。  但隨著我們發現的系外行星已超過四千顆,許多我們不熟悉的行星類型出現,影響了科學家對於行星演化的了解。
  • 包圍著太陽系的奧爾特雲是什麼?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儘管人類觀測星空的歷史有上千年之久,可是人類至今卻並不了解太陽系,迄今為止,人類還並沒有完全了解整個太陽系的結構,因為太陽系太大了,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是100000 AU(天文單位,1A.U.=1.496x108千米)。所以太陽系的邊緣究竟是怎麼樣的,人類至今還沒有搞清楚。
  • 搜索太陽系外行星的新裝置面世
    用來搜索太陽系外行星的新裝置  太陽系外行星目前的數量為277顆,其中沒有一顆像地球。它們大多數是作為恆星光譜線上的一個都卜勒頻移被探測到的,這種方法可以「看到」質量小到約為地球5倍的行星。如果要用這種觀測方法發現地球大小的行星,需要提高譜圖波長校正水平來獲得更好的都卜勒頻移解析度。
  • 「苔絲」探測器發現3顆太陽系外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9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獵手」——「凌日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苔絲)最近發現了73光年外的3顆太陽系外行星,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太陽系內沒有此類行星,研究人員認為,新研究將填補行星形成過程中「缺失的一環」。
  • 讀懂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虎嗅網
    在上篇文章我們講過,銀河系是宇宙億萬個星系中很平凡的一個,而銀河系裡面有上千億顆恆星,太陽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幾百年來,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家推測太陽系之外有行星存在,另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家認為地球上適合生命的種種條件加在一起發生的概率是那麼小,或許地球和太陽系真的是獨一無二的。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太陽系外有沒有另一個地球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懷疑在茫茫宇宙中還有許多其它的行星,就連牛頓都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這一猜想,但無論科學家或者普通人是如何確信這件事,在這兩位獲獎者於1995年發現圍繞飛馬座51b星的系外行星之前,人類還沒有直接觀測到與地球類似的系外行星的證據。
  • 太陽系外行星首次發現有「水」 並帶有大氣層
    距地球約150光年並帶有大氣層為尋找外星生命帶來一絲希望  太陽系外行星首次發現有「水」  章磊(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美國洛厄爾天文臺10日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上觀測到氣態水的跡象。
  • 「行星獵人」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和近2000顆候選行星
    在浩瀚的宇宙中,行星是最常見的天體之一,可以說,在50%以上的恆星周圍,都是有行星存在的,而且行星的數量很多還是多顆圍繞恆星運行的。多年來,天文學家們也一直在宇宙中尋找系外行星的身影,如今成績如何呢?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
  • 北大最新研究探索太陽系外行星宜居性
    原標題:北大最新研究探索太陽系外行星宜居性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否唯一,太陽系外是否存在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一直是人類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記者14日從北京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與其目前在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學生楊軍的一項最新研究,為回答這些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 系外行星和太陽系如此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爭論不已
    ,因為行星如此普遍,太陽系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實際上,當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越多,居然還真的越發現太陽系與眾不同之處。正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的博士後研究員Aaron C. Rizzuto所指出的那樣:「行星和其他繞太陽公轉的天體的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和它的歷史,但如果沒有系外行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太陽系在宇宙中有多麼獨一無二或者不過爾爾。
  • 神秘消失的小行星?「殭屍行星」究竟是什麼?
    Kornmesser)2014年,一顆行星從夜空中消失了。這個遙遠的星球被稱為「北落師門b」,距離地球25光年,是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當天文學家在2004年和2006年第一次看到這顆行星時,它看起來像一個明亮的小點,在天空中快速移動。十年後,那個點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