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細菌可以「飄」到火星?細菌可能在太空傳播生命

2020-09-14 蒜頭聊科學

數十年來,很多天文學家認為微生物也可以像花粉或者孢子一樣,在天空中飄蕩,從而在整個宇宙中傳播生命,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理論,這意味著地球生命可能是其他星球飄過來的「花粉」。

雖然宇宙空間基本真空,並且受到太陽的直接「滅菌」,但是科學家依舊發現太空確實存在微生物,並且比想像中普遍的多。



微生物可以在宇宙空間生存數年?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類最大的謎團之一,為了證實微生物能否在宇宙中生存,科學家將微生物群貼在國際空間站的暴露板上,直接模擬宇宙環境。

實驗使用的微生物,是地球大氣中隨處可見的球菌,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存能力。在暴露的紫外線輻射下,這種球菌在短時間內依舊體現出擴大規模的趨勢,然而經過1年後,這些微生物開始逐漸失去活性,經過3年時間,球菌菌落才被徹底摧毀。

然而這些球菌「屍體」,在外層形成了保護殼,菌落內部依舊存在尚未被破壞的DNA。就像是遭遇火災的螞蟻,會抱團滾出火圈,外層的生命犧牲自己,保護內部的生命。



一個小型的球菌菌落,就可以在太空環境下生存3年時間,科學家認為如果一個大小足夠足夠的微生物菌落,應該可以在太空中至少存活8年時間。

這說明地球的微生物,有可能已經播種到其他星球,然而8年對於星際旅行來說依舊太短,因此火星可能就是地球微生物的傳播極限。



生命,真的來源於宇宙?

宇宙的微生物擴散理論,讓生命的起源更加撲朔迷離。

地球生命或許就是其他星球飄蕩過來的一團細菌,然而這是一個非常極端假設,這意味著這一團細菌可能在宇宙空間生存數萬年以上,並且微生物群落需要足夠巨大,才能抵禦宇宙的輻射。

對於人類已經涉足的星球,真正發現外星產的微生物也需要更多的證據,畢竟地球附近的星球,可能已經被地球菌落佔領,人類的太空飛行器也有可能攜帶當地的菌落降落外星球,如果未來人類在火星發現了微生物,很難說這些微生物起源於火星還是地球。



雖然微生物可以在宇宙中生存,但是根據目前的測試,微生物的存活時間太短。

研究團隊將進一步研究其他微生物在宇宙中的生存能力,並且模擬不同的宇宙暴露環境,從而找到最有可能在太空傳播生命的微生物。

或許未來,人類需要沿著宇宙的「微生物路徑」,尋找生命真正的起源!


相關焦點

  • 生命的起源——細菌團塊可能在行星之間傳播生命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認為微生物可以像風中的花粉一樣在廣闊的空間中漂移,從而在整個宇宙中播種生命的種子。天體生物學任務「 Tanpopo」(在日語中恰當地稱為「蒲公英」)的最新研究表明,它們的確很有可能。這將使生命在宇宙中比以前想像的要普遍得多。 例如,一個獨特的技巧可以使微生物從地球飛向火星,並在跋涉中生存。
  • 細菌可以在太空中生存很長時間,所以生命是移民到地球上的嗎?
    細菌可以在太空中生存足夠長的時間到達火星。地球上的生命出現於大約40億年前,科學家們對此非常肯定。然而,他們還沒有弄明白的是,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深海火山噴出的是最初生命形式的基石嗎?是閃電把它們轟出來的嗎?他們是從別處搭便車到地球的嗎?
  • 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的意味:莫非地球生命真的可能來自外星?
    日本進行的一項太空實驗顯示,某些類型的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 3 年。這挑戰了人們對生命的存在需要嚴苛條件的假設,並且支持了「泛種論」假說——該假說認為,地球的生命可能起源於隕石攜帶的微生物。研究成果發布在了《微生物學前沿》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特稿:地球細菌禍害外星生命?
    這些地球上的微生物在一個適合它們的生長外星球環境裡會不會出現變異發展,從而成為人類無意間培養出來的「外星生命」,從而在另一個星球上演地球生物入侵的宇宙悲劇?對於前者人類似乎還有認識,對於後一種可能,人類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然而,這兩種可能性都存在,只要人類還在進行太空探索!
  • 細菌可在太空環境存活八年,去往火星的飛船帶去了生命的種子?
    想像一下,諸如細菌之類的微觀生物,通過太空運輸降落在另一個星球上,然後適合生存條件的細菌可以大規模繁殖並發生變異,從而遍布在這個星球,就像2017上映的科幻電影《異星崛起》中那樣。,可以抵抗太空真空,溫度波動和空間輻射。
  • 細菌可以在外太空生存嗎?
    東京藥理與生命科學大學的微生物學家山木彰彥(Akihiko Yamagishi)領導了這項研究,他認為結果還表明,微生物生命可以在不受巖石保護的行星之間傳播。在完成一項實驗後,研究人員得出了這一結論。一個板塊向下「看」到國際空間站,另一個板塊進入太空。有關在國際空間站上正在進行的實驗的更多有趣文章,請閱讀我們在Yandex.Zen上的頻道。網站上沒有定期發布的文章。機械臂實驗每年,Kibo的機械臂都會拆開固定面板的平臺,然後將其返回給國際空間站,以便太空人可以將樣品送回地球進行分析。結果表明,Deinococcus細菌在三年的實驗中存活了下來。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發現僅薄薄一層細菌就能在太空中存活三年
    這一發現意味著這些微生物群落可以通過聚集成「集合體」在地球和火星或宇宙的任何其他地方旅行。這一發現是基於一種Deinococcus細菌的「暴露板」,這種細菌被放置在國際空間站外長達三年之久。Tanpopo的首席研究員Akihiko Yamagishi博士說,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是困擾人類的最大謎團。他說,科學家在這個問題上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 地球生命來自於外星?細菌在太空環境的存活實驗也許能證明
    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支持了「宇宙生命論(或有生源說)」,即微生物生命可以在外星行星上生根發芽。這項新的研究還提到了一個潛在的涉及地球和火星的泛生說現象,在這兩個星球中,任何一個都可以播種另一個(儘管公平地說,我們仍然不知道火星是否適合居住)。早在2008年,就有科學家利用飛機和氣球探測並記錄了漂浮在高層大氣中的微生物。
  • 在太空中頑強生存3年的「超級細菌」
    三年後,在厚度超過0.5毫米的團塊中,研究者驚喜的發現了仍然存活的細菌。在這些菌落團塊中,雖然外層的細菌已經被太空輻射的紫外線殺死破壞,但這恰好可能為內部的健康細菌提供了保護,菌落內部的細菌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任然得以存活。存活下來的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生活」3年後,被帶回地球培養,又開始繼續繁殖。
  • 細菌如何在太空中存活數年?形成厚厚的凝結塊
    因此這支持了泛種論假說,即微生物生命可以在外星球上紮根。這項新研究也提到了一種可能涉及地球和火星的胚種論場景,即兩顆行星中任意一顆都有機會將生命散播到另一顆行星上(儘管公平地說,我們仍然不知道火星是否曾經適合生存)。  早在2008年,科學家就利用飛機和氣球探測並記錄了飄浮在高層大氣中的微生物。
  • 地球生命哪裡來的?科學家:微生物能在太空傳播,彗星或是載體
    ,也有人說地球生命是來自太空,是生命分子進入到地球之後,才緩慢的形成了第1個生命,然後發展出來的,而如今科學家們是「爭來爭去」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所以研究還是規研究,但是具體生命來自什麼地方,我們還得繼續觀探索。
  • 科學家把一堆細菌帶到太空宇宙輻射下暴曬三年,發現它們還活著!
    有科學家質疑,僅僅因為蛋白質大分子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形成,就說地球能自然形成生命,這跨度太大。因為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DNA序列,有著獨特的結構。僅僅依靠隨機過程,形成生命物體的概率小到幾乎不可能。胚種論認為,生命不是來自地球,而是來自外太空中的微生物。在整個太空裡,瀰漫著各種形態的微生物。它們藏在彗星、小行星裡,四處遊走。當它們撞擊到其他行星後,微生物停留下來,生長繁衍,最後形成高級生命體。
  • 新的研究斷言,生命可能開始於火星,然後飛到地球
    ,或者更遙遠的星球,然後生命物質搭上了一枚「彈丸」飛到了地球上。「生源說」是指存在於宇宙中的生命形式是由小行星、太空塵埃、小行星甚至宇宙飛船所散布。而火星被認為是一個可行的生命來源,因為數億年前,生命曾有可能居住在火星上一個巨大的半球海洋裡。
  • 如果人類不小心將細菌帶到了火星,會導致火星出現生命嗎?
    火星的表面被赤鐵礦覆蓋,所以呈現出了紅色,更像是地球上的沙漠地區,異常的乾燥布滿了碎石和沙礫,其實在地球上可以找到和火星表面十分相似的地理環境,研究人員通常會在這些地區模擬火星上的生活,為以後人類登陸火星做準備。那麼如題所說,我們人類給火星上送去一批細菌,它們能夠存活嗎?
  • 日本科學家把一堆細菌帶到太空宇宙輻射下暴曬三年,發現它們居然還活著
    有科學家質疑,僅僅因為蛋白質大分子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形成,就說地球能自然形成生命,這跨度太大。因為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DNA序列,有著獨特的結構。僅僅依靠隨機過程,形成生命物體的概率小到幾乎不可能。(細菌厚度和存活時間的關係)山岸彥明的推斷,如果一團耐輻射奇球菌想從地球旅行到火星,那麼它只需要確保存活2~8年就可以了。為什麼耐輻射奇球菌能在太空中活下來?
  • 研究發現有地球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多年時間
    據外媒報導,雖然人類此刻有生活在太空中,但那也只是因為科技的進步才使得這樣的壯舉成為可能。經過幾十年的技術進步,有人可能會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最適合在太空中生存的。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最新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一種非常特殊、適應性很強的細菌可以獨自在太空中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 地球生命很可能來自外星?科學家發現:一種原始生命可在太空生存
    因為在地球軌道以外沒有磁場的保護輻射會更強,高能宇宙射線也會更多。不過8年的時間也遠遠超過了從火星到地球的時間。這項研究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上。有些較大隕石的碎片會濺落到外星球,當然撞擊導致的一些塵埃、微粒、甚至是細菌也就被送往太空直到被其他星球捕獲。例如,我們在地球上就發現過月球隕石,這就是撞擊月球以後將月球表面的巖石濺落在了地球。月球離我們很近,很容易發生這樣的事。火星其實也可以,因為我們在地球上就發現了火星隕石。下圖ALH84001火星隕石的微觀視圖。
  •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小行星嗎?空間站上的細菌實驗加強了這一假說
    科學史上最神秘的謎題之一就是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泛精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小行星所帶來的。早期地球遭受許多次小行星撞擊,由於當時大氣稀薄,在達到地面之前並不會發生燃燒,這使得一些依附在小行星上的極端微生物存活了下來。
  • 為什麼細菌在太空中存活
    在休斯頓大學喬治福克斯教授的實驗室裡,科學家正在研究可能汙染其他行星的地球細菌儘管進行了極端的淨化努力,來自地球的細菌孢子仍然設法進入宇宙飛船的外太空。福克斯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究一些孢子如何以及為何無法消除汙染。他們的研究發表在BMC微生物學。 為了進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潔淨室或加利福尼亞州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超級清潔潔淨室,員工可以通過一系列遊說活動。
  • 如果太空中也有細菌和病毒……
    雖然在前往其他星球的旅途中,宇宙空間嚴苛的溫度以及強烈的射線足以殺死大部分像細菌病毒這樣的微生物,但架不住還有另一些已經在地球上進化得刀槍不入的生命,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這種微生物的絕技就是「隱生」,即在環境惡化時脫水讓自己進入一種新陳代謝幾乎為零但又隨時可以「復活」的狀態(活脫脫《三體》裡三體人的現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