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哪裡來的?科學家:微生物能在太空傳播,彗星或是載體

2020-09-09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對於地球生命來說,我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如何出現的,有人說是生物進化來的,但是第一個生物到底是什麼其實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也有人說地球生命是來自太空,是生命分子進入到地球之後,才緩慢的形成了第1個生命,然後發展出來的,而如今科學家們是「爭來爭去」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所以研究還是規研究,但是具體生命來自什麼地方,我們還得繼續觀探索。

而根據俄羅斯科學報告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日本科學家們在通過實驗之後,發現生命在太空之中也可以生存,並且可能某些載體到達我們地球,所以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他們認為地球生命可能是來自外太空,這可能就是地球生命的來源。

難道地球生命真的是來自太空?

當是不是來自太空,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結論。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日本科學家針對「細菌菌落」進行了實驗研究,將它們置於外太空度過了三年並得以存活。這直接說明了一個問題,微生物能夠與彗星或小行星一起在太空中傳播,相當於是「載體」,而這意味著生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到達地球。

所以這就是日本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給出的結果,算是地球上的生命或來自「外星」的證據。

當然其實在這個實驗之前,日本科學家也早發現了「太空微生物」存活的事件。在2008年的時候,日本專家就在對平流層下層進行研究時,在12公裡的高度發現了Deinococcus細菌。並且通過科學家多次測試,發現該細菌能夠在溫度的驟變、以及強烈輻射情況之下,不出現任何損害,所以這足以說明這種「頑強」的細菌是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同時在2015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將乾燥的Deinococcus裝置被放置在國際空間站Kibo實驗艙的外板上,各種厚度的樣品在那裡呆了一年,兩年和三年,菌落深處的微生物得以倖存。所以這加大了科學家們相信地球生命來自外太空的可能性。

同時也指出了,一個典型的直徑約1毫米的Deinococcus菌落可以在外太空生活八年,在至少部分被保護的情況下(例如用石頭蓋住菌落),生命期可延長至十年。

由此可見,活生物體在彗星和小行星上的星際旅行是完全現實的,而這個結論也得到了南丹麥大學科學家的支持。他們認為,在45-37億年前宇宙物體將RNA四個鹼基帶到了地球,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也能走出地球?

雖然日本科學家的這個結論得到了其他國家部分科學家的支持,但是並不能說一定就來自外太空了,如果地球生命真的來自外太空,那麼人類將地球的生命也同樣可以帶到地外上去生存,同時由於人類也只不過是生物進化之中的一部分,未來同樣是可能走出地球的,這結論也剛好支持了人類移居地球之外的一個想法,人類可能也會緩慢的適應地外的生命條件。

當然如今我們討論最多的就是「移居火星」,至於火星上有沒有生命我們不知道,但是人類要上去肯定暫時是無法上去的,我們人類不可能快速進化出適合火星一樣生存的情況,如今的火星荒廢,氧氣,水等都是稀缺性的東西。

在人類適應地球生態環境之後,無法快速逆轉「進化」,所以需要將地球所有的東西讓它在火星上改造或製造出來才可能,而不是說人類將於類似於地球初期的生命一樣,通過緩慢進化之後才去適應環境。

所以日本科學家的結論確實能夠支持生命移居的一方面,說明生命可能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支撐,但是並不能完全替代人類移居火星的情況,那說到了火星,我們就說下人類會不會進化演變出適合人類居住在火星上。

人類可以移居火星嗎?

從人類現有的進化情況來看,氧氣,水等物質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再怎麼進化都不可能「進化出」適合火星條件的人類,但是人類移居火星並非是「天方夜譚」,人類自己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火星,將火星改造成具有氧氣,水等物質的星球。

按照現有的基礎來看,科學家們已經說了火星改造成為「第二地球」是可以的,需要2-300年,改造之後人類就可以不穿太空衣在火星上生活了,這意味著這百年之後,火星將可能成為第二地球的概率極高,移居第二棲息地居住可能不成問題。

所以人類是可以到火星上去的,當然建立在如今地球的生態環境之上,火星之所以期待火星演變成的「第二地球」或「第二棲息地」,其實也是人類不保護環境帶來的結果,人類如今還在加大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那麼遲早地球將不會是和人類居住,同時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有很多科學家十分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影響也越來越大,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宜居了。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我們從日本科學家發現地球生命可能來自外太空的證據,說明了下人類未來走出地球的情況,也是在一定條件之下符合生命的一個「移居轉換」,只要條件允許,其實所有的生命可能都會在不同的天體上生存,並不限於某個天體,然後到其他星球上定居。

當然這裡我們也不是期待火星變成第二地球,人類都全部上去 ,更加是期待在地球還未到「無法逆轉」的時候,好好保護下,也許地球才是所有適合生命更好的區域,人類改造出的天體也未必能夠達到天然居住條件的效果。

相關焦點

  • 金星生命從地球來的,地球生命從太空來的,生命到底從哪裡的?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地球的生命很有可能被帶到太空去,但是地球的微生物是否能夠忍受這種極限環境,也無人能確定,因此也都是猜測罷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太空帶來的。在隕石上發現胺基酸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太空有孕育生命出現的重要條件。所以生命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如果說金星生命的起源有可能是地球,那麼地球的生命起源有沒有可能是金星呢?既然隕石能把地球的微生物帶到金星,是否也說明隕石可能把金星的生物帶到地球上呢?因此,探討這樣的一個問題基本上找不到什麼結果。
  • 生命或許能在行星之間傳播:微生物惡劣環境中生存
    通過這項研究,日本科學家對泛種論(panspermia,又稱為胚種論、宇宙撒種說)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泛種論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假說,提出生命存在於宇宙各處,通過彗星、小行星或星際碎片傳播、繁衍。還有觀點認為,地球生命的出現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但這一說法受到廣泛批評。日本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暴露平板,將微生物和有機化合物暴露在外太空環境下。
  • 微生物在太空中能生存3年!科學家稱,地球生命起源或來自外太空
    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外研究細菌菌落時發現,微生物至少可以在寒冷黑暗的太空中生存3年。由此,日本專家的這一發現表明,外星微生物可能藉助小行星或太空碎片在行星之間跳躍。該項目將成群的微深物暴露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以測試它們是否能夠存活。科學家們的目標是測試一個有爭議的觀點,即生物會在行星、衛星和恆星系統之間遷移,這個理論被稱為「生源說」。研究人員此前表示,生命在數十億年前從太空墜落到地球後就來到了地球。人們認為,通過類似的過程,宇宙中至少有幾個未被發現的世界成為了外星人的家園。
  • 地球生命來自哪裡?空間站一項實驗或許告知:地球生命來自太空
    我們從哪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雖然說進化論告訴我們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但是卻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卻一直是個謎,或者存在巨大爭議,對於生命起源的爭議無非兩種,一種是本地起源說,另一種則是生源說。據研究國際空間站外微生物菌落的科學家稱,細菌可以在太空中存活長達三年,一些微生物就能夠抵抗太空中的極端寒冷和高輻射水平,而這一發現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會在鄰近的行星間跳躍,可以通過聚集成「集合體」在不同的星球上進行旅行,這也給生源說帶來全新的方向。
  • 科學家發現一明亮物體進入地球,又返回太空,可能會帶走地球生命
    一般這些碎片都會在地球大氣中燃燒殆盡,沒有一個能倖存來到地面,不會對地球表面造成任何威脅。不過在太陽系中還有一些彗星和小行星,例如小行星帶中就有大量這樣的天體,奧爾特雲中也有這樣的天體,它們會因為引力攝動被彈射出去,然後進入內太陽系。
  • 科技探索:一明亮物體突發進入地球,並返回太空,科學家:帶走有地球生命
    一明亮物體突發進入地球,並返回太空,科學家:帶走有地球生命天空真的是空無一物的真空嗎?
  • 細菌在外太空度過三年得以存活 證明微生物能夠與彗星或小行星一起到達地球
    細菌在外太空度過三年得以存活 證明微生物能夠與彗星或小行星一起到達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上周日本科學家報告說,細菌菌落在實驗過程中在外太空度過了三年並得以存活。這證明了微生物能夠與彗星或小行星一起在太空中傳播,而這意味著生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到達地球。這項大規模的研究始於2008年,當時東京大學專家在對平流層下層進行研究時在12公裡的高度發現了Deinococcus細菌。隨後科學家多次測試了它們的耐力。試驗證明,溫度的驟變以及強烈輻射都沒有損害這種「頑強」的細菌。
  • 宇宙遍地是生命!日本科學家找到線索:地球生命源於外來微生物
    那麼,地球上的生命究竟來自於哪裡呢?這個問題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而且科學界也是爭議不斷。在2018年,山岸昭彥教授層級通過科研氣球來探測地球大氣層中的微生物含量,結果非常驚人,在距離地面1.2萬米的高空中,竟然發現了Deinococcal(一種細菌)。要知道,在高空大氣層之中,來自太空的輻射、太陽風、紫外線等等,這些都很難讓人相信,如此惡劣的地方竟然還會有生命存在,但是實驗證明,微生物的生命力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厲害。
  • 地球細菌可以「飄」到火星?細菌可能在太空傳播生命
    數十年來,很多天文學家認為微生物也可以像花粉或者孢子一樣,在天空中飄蕩,從而在整個宇宙中傳播生命,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理論,這意味著地球生命可能是其他星球飄過來的「花粉」。雖然宇宙空間基本真空,並且受到太陽的直接「滅菌」,但是科學家依舊發現太空確實存在微生物,並且比想像中普遍的多。
  • NEOWISE彗星正划過地球上空,地球的生命真是由彗星帶來的麼?
    這段時間在北半球一些地方或能在傍晚看到天上出現一顆彗星,這是今年第一顆近距離從地球附近飛過的NEOWISE彗星,科學家在今年三月就發現了這顆可能對地球有潛在危險的流浪天體,NEOWISE彗星的直徑約為5公裡,雖然體積不大但釋放出的慧尾會在天空留下很長的軌跡
  • 科學家發現微生物跟隨探測器到了火星,地球的生命也是這麼來的?
    人類一直希望在宇宙中找到外星生命,然而發現在宇宙中像地球這類宜居行星並不多見,而且看起來地球上的生命似乎也很難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生存,不過科學家指出雖然外太空的環境對於大多數生命來說是致命的,但地球上依然有生物能在極端環境中存活,甚至微生物已經跟隨探測器在月球和火星上生存下來了,可以說未來在月球和火星上發現微生物存在可能就是來自人類的探測器
  • 生命起源於哪裡?彗星上發現生命關鍵成分!或與地球生命形成有關
    一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的答案,但是到目為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很難找得到。不過,隨著科學家不斷探索,似乎離這些問題的真相越來越近了。科學家發現彗星上存在一種與生命有關的關鍵成分,可能與地球生命起源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 【遊俠導讀】科學家最新研究詮釋了地球生命起源,認為可能是外星人...
    外星人對地球進行生命播種  目前,我們都知道多數生命體都無法倖存於太空之旅,它們會在太空放射線輻射和條件惡劣的真空中死亡,弗朗西斯-克裡克是最早鑑定發現DNA結構的科學家之一,他在1972年和生物學家萊斯利-奧格爾(Leslie Orgel)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定向有生源說》,指出很可能地外智慧生命對地球進行生命播種,它們通過向地球發送一艘可保護微生物的特殊太空飛船,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有新發現
    據研究國際空間站外微生物菌落的科學家稱,細菌可以在太空中存活長達三年Tanpopo的首席研究員Akihiko Yamagishi博士說,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是困擾人類的最大謎團。他說,科學家在這個問題上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 地球生命源自外太空?生命必要元素「磷」,或由彗星撞擊帶來!
    現代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萌芽約在35-40億年前,其中「磷」是DNA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這種元素在宇宙中極為罕見,因此地球上的磷是哪裡來的呢?而生命是在地球上創造的嗎?還是從我們周圍的更大的宇宙抵達我們的星球?這些問題在學界眾說紛紜。
  • 微生物能在太空「採礦」
    本報訊 為了在嚴酷的太空中生存,一些微生物選擇了「採礦生涯」。11月11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可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手段。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磁性或催化性能,是電子器件中的關鍵成分。但是,它們開採難度大、成本高,而且很快將供不應求。
  • 物理學家:遠古生命可能逃離地球,來到了系外行星
    兩位哈佛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關於生命如何在宇宙中傳播的瘋狂理論。想像一下:數百萬或數十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彗星掠過我們大氣層的外緣。它移動得很快,離地表幾十公裡,且沒有像火球那樣燃燒起來,大氣減緩了它的速度。
  • 科學家發現,地球生命可能真的來自外星球
    太陽系、地球誕生時間已經有數十億年時間了,我們地球生命起源也有數十億年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想揭開太陽系起源、地球生命起源等問題,似乎不大可能了,因為我們沒法回到數十億年前看一看這個起源的過程。既然我們地球出現了生命起源,那外星球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生命起源,出現外星生命呢?如果外星球沒有生命起源,那假設有太空人回不來地球,而是飄到外星球,是否能夠為外星球帶去生命起源呢?
  • 地球生命起源於宇宙?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微生物,就是最好的解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主要方向,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到底起源於哪裡呢?我們無從得知,關於生命的起源,地球上也有多種說法,最起初是神創論,後來達爾文出現的進化論又推翻了神創論,也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從海洋中進化來的,在動蕩不安的地球環境當中,海洋當中的微生物進化出了地球上最為原始的生命。
  • 一組科學家認為,金星上的生命可能來自地球
    如果小行星運輸生命的想法是正確的,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過去,地球多次遭到大型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這些撞擊會導致地球上大塊的巖石飛入太空之中,然後在太陽的引力之下朝向內軌道前進,並且可能最終會落入地球的鄰居金星之中。這些地球上的巖石可能搭載微生物,並因此把生命傳播到金星上。但是,上述情況的概率非常小,因為地球遭遇能把巖石撞進太空的小行星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