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有新發現

2020-08-30 思音之小沙


據研究國際空間站外微生物菌落的科學家稱,細菌可以在太空中存活長達三年。

在國際空間站負責日本「Tanpopo」實驗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會在鄰近的行星間跳躍。

研究人員發現,至少0.02英寸厚的微生物群落——比一張紙還薄——就能夠抵抗太空中的極端寒冷和高輻射水平。

只有那些在菌落表面的微生物死亡——它們犧牲自己,為下面剩餘的微生物形成保護層。

這一發現意味著這些微生物群落可以通過聚集成「集合體」在地球和火星或宇宙的任何其他地方旅行。

這一發現是基於一種Deinococcus細菌的「暴露板」,這種細菌被放置在國際空間站外長達三年之久。

這個新發現支持了一種被稱為「生源說」的理論——這個有爭議的觀點認為生物在行星、衛星和太陽系之間遷移。

Tanpopo的首席研究員Akihiko Yamagishi博士說,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是困擾人類的最大謎團。

他說,科學家在這個問題上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一些人認為生命在宇宙中非常罕見,只發生過一次,而另一些人認為生命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合適的行星上。」

Yamagishi說,要想支持生源說,生命存在的頻率肯定要比天文學家之前認為的要高得多。

史蒂芬·霍金是生源說的支持者。霍金曾說:「生命可以通過流星從一顆行星傳播到另一顆行星,或者從一個恆星系統傳播到另一個恆星系統。」

甚至有人認為這就是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儘管這種說法受到了廣泛的批評。

Tanpopo在日語中是蒲公英的意思,它的目的是研究微生物在行星間的自然運輸的可能性。

從2015年到2018年,研究人員在距離地球250英裡的「希望號」(Kibo)飛船的外部進行了測試。

他們發現,在宇宙的另一端,微生物在找到合適的條件後,可以通過再次繁殖來激發生命。

在研究中,將不同大小的乾燥的Deinococcus菌標本置於空間放置1年、2年或3年。

在這一時期結束時,那些至少0.02英寸厚的細菌存活了下來,但表面的細菌死亡了——形成了一層保護層來確保菌落的存活。

根據1年、2年和3年的曝光數據,估計一個厚度超過0.02英寸的小球可以在國際空間站上存活45年。

實驗的設計使研究人員能夠預測一個0.04英寸厚的微生物群可以在外太空生存8年之久。

東京大學的Yamagishi博士補充說:「研究結果表明耐輻射的Deinococcus菌可以在從地球到火星的旅途中存活,也可以在最短的軌道上存活幾個月或幾年。」

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細菌得益於巖石的保護可以存活很長一段時間——這種現象被稱為「lithopanspermia」。

但這是第一個長期研究。它提高了細菌聚集生存的可能性——支持了「massapanspermia」(宇宙胚種論)的新概念。

兩年前,同一個研究小組利用飛機和科學用的氣球,在距離地球7.5英裡的高空發現了Deinococcal。

眾所周知,這種細菌能形成直徑超過0.04英寸的菌落,並能抵抗紫外線輻射等環境危害。

現在Yamagishi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證明了它們能夠在太空中抵抗足夠長的時間,從而支持了生源說的可能性。

這一發現已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地球生命很可能來自外星?科學家發現:一種原始生命可在太空生存
    雖然進化論告訴了我們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揭示了物種多樣性的來源,但是關於地球上生命最初的起源一直都是個謎。不過也有很多的理論猜想,從大的方面來講主要有兩個:本地起源說和生源說。本地起源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地球的生命是在我們這顆星球上獨立出現的,跟宇宙空間中的其他星球沒有任何關係,地球上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
  • 地球生命來自哪裡?空間站一項實驗或許告知:地球生命來自太空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雖然說進化論告訴我們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但是卻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卻一直是個謎,或者存在巨大爭議,對於生命起源的爭議無非兩種,一種是本地起源說,另一種則是生源說。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本地起源說就是指地球上的生命就是來自地球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發現僅薄薄一層細菌就能在太空中存活三年
    細菌可以在太空中存活長達三年。在國際空間站負責日本「Tanpopo」實驗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會在鄰近的行星間跳躍。研究人員發現,至少0.02英寸厚的微生物群落——比一張紙還薄——就能夠抵抗太空中的極端寒冷和高輻射水平。
  • 墜落地球的隕石有新發現 有助於研究生命起源
    2017年,一塊約6英尺(約1.8米)高的太空隕石以30000mph(約48000千米/小時)的速度進入地球,最終在距離地面20英裡(約32千米)的地方碎裂,墜入到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個冰湖中。據外媒報導,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該隕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它或將成為揭示地球生命起源的關鍵。報導稱,該隕石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科學家們利用氣象雷達準確定位了這塊隕石,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在密西根州一個結冰的湖中發現了隕石碎片,並送到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進行研究。
  • 金星有生命出現「新說法」,哈佛專家:如存在,可能是來自地球
    確實在以前就有理論指出,宇宙之中的生命可能會以某種方式進行傳播。而這次哈佛大學科學研究人員認為,從對流星的理論分析來看,流星在進入我們地球大氣層之後,並具有返回太空的情況,而從過去的37億年中記錄研究數據顯示,至少已經出現了60萬次的太空巖石掠過地球並且與金星相撞,這樣如果金星上面真的存在生命,那可能就是來自地球。
  • 科學家在隕石中有了重大發現!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在隕石中有了重大發現!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如果說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那麼可能就是生命了。雖然如今的人類已經科技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了,可以去探索宇宙太空中的這些未知之謎,但是很顯然人類並沒有在太空探索當中得到什麼。
  • 地球生命或來自於太空?日本科學家通過實驗,間接證明了這個觀點
    人類和大多數物種一樣,在地球上剛開始發展繁衍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思考人類的起源問題,直到發展進化出智慧文明,我們才想著追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到哪裡去?」的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尤其是宗教神學盛行的時候,他們給出解釋認為人類是「神明」創造的,例如西方世界的「上帝」,還有我國古老神話中的「女媧」。
  • 地球生命來自於外星?細菌在太空環境的存活實驗也許能證明
    這一最新發現可能會支持「宇宙生命論(或有生源說)」:即小行星為地球上的生命播種的觀點。耐輻射球菌是一種極端微生物,能夠在冰凍的低溫、電離輻射、紫外線和脫水中存活。正如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上的這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細菌也能在惡劣的外層空間條件下生存下來。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一個面板上呆了三年之後,乾燥的異常球菌(又稱耐輻射球菌)樣本居然又復活了。
  • 你身體裡的RNA或來自太空: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核糖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日本東北大學的助理教授古川善博(Yoshihiro Furukawa)表示,這是第一次在隕石中發現這些生物必需糖類。有觀點認為,地球上生命的基本組成部分在數十億年前形成於太空中,之後才墜落在年輕的地球上。該研究為這一觀點提供了新的證據。
  • 地球生命真的誕生於海洋嗎?科學家:也可能來自小行星!
    導讀:有關於生命的起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於海洋,是偶然事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是由小行星帶到地球上來的。相對而言,生命誕生於海洋的可信度比較高。我們知道,生命的本質就是蛋白質,蛋白質是所有生命的基本材料。
  • 生命起源畫上句號?日本科學家:可能來自太空,隕石撞擊形成元素
    而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新論文指出,我們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是來自「外太空」,這可能對生命起源的爭議畫上「句號」。地球生命起源於外太空?這項研究報告是來自日本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是通過實驗模擬給出的結果。當然本身來說,在之前就存在一個假說,那就是最初的「生命之源」來自太空,隕石中存在胺基酸和其他生物分子也能證明這一點。
  • 地球生命哪裡來的?科學家:微生物能在太空傳播,彗星或是載體
    ,也有人說地球生命是來自太空,是生命分子進入到地球之後,才緩慢的形成了第1個生命,然後發展出來的,而如今科學家們是「爭來爭去」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所以研究還是規研究,但是具體生命來自什麼地方,我們還得繼續觀探索。
  • 微生物在太空中能生存3年!科學家稱,地球生命起源或來自外太空
    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外研究細菌菌落時發現,微生物至少可以在寒冷黑暗的太空中生存3年。由此,日本專家的這一發現表明,外星微生物可能藉助小行星或太空碎片在行星之間跳躍。該項目將成群的微深物暴露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以測試它們是否能夠存活。科學家們的目標是測試一個有爭議的觀點,即生物會在行星、衛星和恆星系統之間遷移,這個理論被稱為「生源說」。研究人員此前表示,生命在數十億年前從太空墜落到地球後就來到了地球。人們認為,通過類似的過程,宇宙中至少有幾個未被發現的世界成為了外星人的家園。
  • 地球生命來自火星?科學家:可能性很高,我們或許是火星生物
    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並非是土著,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生物祖先,可能來自於外太空,也就是說,我們多年以來苦苦尋找的「外星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這就是關於生命起源的著名理論——有生源說。其中,尤以火星最被關注,最有可能是地球生物的故鄉——我們可能都是「火星人」!
  • 生命的種子來自太空
    一項新研究發現人類DNA的一個關鍵化學要素以及其它細胞過程起源於外太空。
  • 科學家發現一明亮物體進入地球,又返回太空,可能會帶走地球生命
    其實像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的事件其實發生概率還是很高的,像通古斯這樣的小行星事件估計每兩千年就會發生一次,而像車里雅賓斯克州這樣的隕石每百年就會發生一次。所以說地球漂浮在太空中還是很危險的,這些偏離軌道、胡亂飛行的小行星我們也很難檢測,只有它們接近、甚至達到地球時才有可能被發現。
  • 宇宙遍地是生命!日本科學家找到線索:地球生命源於外來微生物
    從大的方面來說,地球生命的起源主要有2個觀點:第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形式,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來自於地球本身;第二,宇宙中生命是普遍存在的,地球只不過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個生命星球,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也是來自於太空之中。
  • 科學家發現,地球生命可能真的來自外星球
    太陽系、地球誕生時間已經有數十億年時間了,我們地球生命起源也有數十億年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想揭開太陽系起源、地球生命起源等問題,似乎不大可能了,因為我們沒法回到數十億年前看一看這個起源的過程。既然我們地球出現了生命起源,那外星球是否也會出現類似的生命起源,出現外星生命呢?如果外星球沒有生命起源,那假設有太空人回不來地球,而是飄到外星球,是否能夠為外星球帶去生命起源呢?
  • 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的意味:莫非地球生命真的可能來自外星?
    東京大學教授、Tanpopo 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山岸明彥說:「球菌屬細菌有多種機制可以讓自己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去。我們測試了若干種機制,發現 DNA 修復能力對其在太空生存至關重要」。當乾燥的細菌返回地球時,實驗人員給菌群注水,他們發現,最外層的細菌由於高劑量紫外線輻射已經死亡了,但它們保護了內部細菌的DNA不至於受到過於嚴重的傷害,從而讓後者存活了下來。不論這個細菌群落有多厚,細菌基因的完整性從內層到外層是遞減的。該團隊此外還發現,埋在 0.5mm 之下的一個細菌顆粒在太空存活了 8 年。
  • 地球生命來自哪裡?日本專家重大發現:天外流星墜落帶來生命
    關於地球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那麼,人類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地球生命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對此,日本科學家有了重大發現!據衛星網近日消息稱,致力於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日本科學家在實驗裝置上模擬了小行星落入海洋的情況。結果表明,水中會形成複雜的有機化合物,例如胺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