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那麼,人類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地球生命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對此,日本科學家有了重大發現!據衛星網近日消息稱,致力於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日本科學家在實驗裝置上模擬了小行星落入海洋的情況。結果表明,水中會形成複雜的有機化合物,例如胺基酸。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了《科學報告》期刊上。
按照之前的一種科學假說:最初的「生命之磚」來自太空,隕石中存在胺基酸和其他生物分子。為此,日本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實驗室裝置,模擬行星落入水中的狀況,並研究此過程中二氧化碳、氮、水和鐵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反應。他們的研究表明,隕石在撞擊海洋過程中形成了胺基酸,而胺基酸是參與生物反應的必要基本物質。換言之,日本專家認為,地外隕石落到了地球海洋上,才產生了最初的生命。
當然,日本科學家也指出,火星和地球一樣之前曾有大片的海洋,在早期階段,經常會發生隕石墜落和小行星撞擊,撞擊產生的胺基酸是生命的基礎。按照這種說法,火星上很有可能還存在生命。不過,一些學者持反對觀點,他們認為,RNA和DNA的前體是在地球環境中形成的,人類是唯一的智能生命,地球生命是自我產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發現恐龍滅絕與地外小行星衝撞地球有直接關係。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他們在墨西哥灣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釋放出了大量的致命氣體和灰塵。它們遮蔽了地球大氣層,導致地球出現了漫長的「核冬季」,這才使得幾乎所有中生代時期的動物滅絕。對此,科學家們也做了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模擬計算試驗,結果表明,小行星以大約60度的角度快速接近地球,給恐龍帶來了毀滅性災難。
除了上述說法之外,科學界還存在一種說法,人類可能是外星人的後裔。美國好萊塢電影《普羅米修斯》就描述了這樣一種場景,數萬年前,一個外星人駕駛飛船逃到了地球,他的身體掉到了湖水裡,最終分解成了DNA一樣的物質。這些觀點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完全不一樣,或者說,直接否定了「人是猴子進化而來」的傳統觀點。
生命起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地球因其特殊的條件才孕育了無數生命。作為地球的統治者,人類應該更好的保護地球,而不是追本溯源刨根問底。因為,只有保護好地球人類才能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