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或來自於太空?日本科學家通過實驗,間接證明了這個觀點

2020-09-09 科學黑洞

人類和大多數物種一樣,在地球上剛開始發展繁衍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思考人類的起源問題,直到發展進化出智慧文明,我們才想著追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到哪裡去?」的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尤其是宗教神學盛行的時候,他們給出解釋認為人類是「神明」創造的,例如西方世界的「上帝」,還有我國古老神話中的「女媧」。

但是隨著人類認知不斷地在提升,我們渴望著更科學的解釋人類起源問題,而不是自欺欺人。19世紀中葉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讓我們初步了解的地球生物的起源問題。我們可以把地球生命發展的階段簡單比喻成0至1,再到100。

目前來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只能解釋地球生物從1-100這個過程,它的前提是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生命,這些生命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演化以及和生存環境的融合碰撞,發展到今天地球上出現了數百萬個物種。目前既有化石證據的支持,同時基因技術的發展,也當科學家從更本質的途徑上了解進化論。

但是地球生命從0到1的過程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多謎團,早期的時候很多科學家都相信「無生源說」,例如像亞里斯多德等學者都支持這個觀點。但是目前來看,這個假說是非常荒唐的。例如馮·赫爾蒙特就曾年提出過著名的「製造老鼠的配方」,這是什麼意思的?

其實就是說想要得到老鼠,就向裝著髒亞麻布的破罐子裡加上幾顆麥粒,這樣老鼠就誕生了,其實現在來看類似的觀點都是十分荒唐的。但早期的時候人們就相信生命可以從無機物發展而來。

隨著發展「無生源說」逐漸的拋棄,人類也了解到了所謂的無機物誕生生命,很多都是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因素所致,例如腐肉生蛆,也只有在蒼蠅產卵之後才會出現,萬物皆有源頭不能憑空產生。

目前科學家大體上可以知道,生命最早出現在28億年以前的原始海洋,大概率是從海底黑煙囪處發展起來的。這些區域比較特殊,會有富含硫化物的高溫熱液從海底噴出,因為噴出的液噴類似於「黑煙」,因此得名黑煙囪。

但是生命出現需要原材料,例如胺基酸、核糖、鹼基對等等,有了原材料才能在合適的環境中組合成原始簡單生命。科學家曾提出,這些原材料很可能是地球早期形成之後,大量的天體碎片「小行星或者彗星」它們撞擊到地球表面,並且帶來了很多生命所需的原材料。

此前科學家也從隕石中發現過有機物的存在,例如構成遺傳物質的「核糖」等,但一直以來都沒有確認。

此前日本科學家發布報告稱三年前開展的實驗,達到了預期,他們發現有些細菌菌落是可以在太空中生活數年之久的。這項研究最早開始於2008年,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距離地面12公裡處的平流層下層發現了Deinococcus細菌,這些細菌可以很好的承受高溫和強輻射。

後來2015年科學家把乾燥的「Deinococcus」裝置放置在國際空間站Kibo實驗艙的外邊,。這些細菌樣本在外太空生活了數年之久。最長的超過8年,這也意味著這些生命是可以通過小行星等攜帶生命原材料的方式,來到地球,最終促進生命的誕生。

目前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擁護者的,日本科學家的假設也得到了南丹麥大學科學家的支持。他們認為,在大約40億年以前,宇宙中飛行的彗星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把四個鹼基帶了過來。因此日本科學家提出,地球上的生命或起源於外太空。

當然目前仍屬於假說階段,要想得出確定結論,還需要更多的實驗證明。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有新發現
    在國際空間站負責日本「Tanpopo」實驗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會在鄰近的行星間跳躍。研究人員發現,至少0.02英寸厚的微生物群落——比一張紙還薄——就能夠抵抗太空中的極端寒冷和高輻射水平。
  • 地球生命來自哪裡?空間站一項實驗或許告知:地球生命來自太空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雖然說進化論告訴我們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但是卻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卻一直是個謎,或者存在巨大爭議,對於生命起源的爭議無非兩種,一種是本地起源說,另一種則是生源說。關於這兩種說法一直爭論不休,那麼地球生命真的來自哪裡呢?首先我們要明確,地球生物無論是來自地球本土還是來自外太空都沒有一個確鑿的答案,所有的都是基於實驗的猜測,只不過這個猜測更加接近真相。
  • 生命起源畫上句號?日本科學家:可能來自太空,隕石撞擊形成元素
    而根據《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新論文指出,我們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是來自「外太空」,這可能對生命起源的爭議畫上「句號」。地球生命起源於外太空?這項研究報告是來自日本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是通過實驗模擬給出的結果。當然本身來說,在之前就存在一個假說,那就是最初的「生命之源」來自太空,隕石中存在胺基酸和其他生物分子也能證明這一點。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發現僅薄薄一層細菌就能在太空中存活三年
    在國際空間站負責日本「Tanpopo」實驗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會在鄰近的行星間跳躍。研究人員發現,至少0.02英寸厚的微生物群落——比一張紙還薄——就能夠抵抗太空中的極端寒冷和高輻射水平。
  • 宇宙遍地是生命!日本科學家找到線索:地球生命源於外來微生物
    據報導,在《微生物學前沿》雜誌上,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表示,通過大量的數據研究後,認為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不僅如此,該研究項目的主導人山岸昭彥教授,更是表示地球上的生命,也是起源於一場宇宙微生物入侵。
  • 地球生命來自於外星?細菌在太空環境的存活實驗也許能證明
    這一最新發現可能會支持「宇宙生命論(或有生源說)」:即小行星為地球上的生命播種的觀點。耐輻射球菌是一種極端微生物,能夠在冰凍的低溫、電離輻射、紫外線和脫水中存活。正如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上的這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細菌也能在惡劣的外層空間條件下生存下來。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一個面板上呆了三年之後,乾燥的異常球菌(又稱耐輻射球菌)樣本居然又復活了。
  • 一項空間站實驗揭示重大結論:地球生命或來自外太空?
    不過,對於生存在地球各個角落的細菌來說,情況卻不是這樣:根據一項來自國際空間站的重大實驗結論,細菌可以暴露於危險的真空太空環境中數年時間,當環境適宜時,它們仍然能夠恢復活力。這項研究結論為地球生命起源之爭提供了新的視角。
  • 地球生命來自火星?科學家:可能性很高,我們或許是火星生物
    而這個任務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微生物的強大生命力,的確有可能承受得了太空的惡劣環境。在國際空間站的外部面板上,有一些被東京大學科學家塗上去的異常球菌(Deinococcus)。異常球菌是一種生命力非常強的微生物,科學家們曾經在大氣層的高處發現過這種生物的蹤跡。為了測試地球生物的生存極限,科學家將它們送到了外太空進行測試。
  • 微生物在太空中能生存3年!科學家稱,地球生命起源或來自外太空
    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外研究細菌菌落時發現,微生物至少可以在寒冷黑暗的太空中生存3年。由此,日本專家的這一發現表明,外星微生物可能藉助小行星或太空碎片在行星之間跳躍。該項目將成群的微深物暴露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以測試它們是否能夠存活。科學家們的目標是測試一個有爭議的觀點,即生物會在行星、衛星和恆星系統之間遷移,這個理論被稱為「生源說」。研究人員此前表示,生命在數十億年前從太空墜落到地球後就來到了地球。人們認為,通過類似的過程,宇宙中至少有幾個未被發現的世界成為了外星人的家園。
  • 地球生命起源如何,是來自於彗星撞擊嗎?科學家又提出了新的觀點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誕生於46億年前,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探索。科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地球的生命起源可能來源於早期的彗星撞擊。水是生命之源,彗星帶來的生命種子在水中不斷孕育,並最終誕生了早期的簡單原始生命。那麼有關此地球生命起源說是否正確呢?雖然這是一個普遍的觀點,但是仍有不少的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地球生命新的可能起源,對此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表面,科學家對地球生命起源提出了新的觀點。新的觀點仍然是起源於大撞擊,只不過不是彗星的撞擊,而是行星的撞擊。
  • 地球生命哪裡來的?科學家:微生物能在太空傳播,彗星或是載體
    ,也有人說地球生命是來自太空,是生命分子進入到地球之後,才緩慢的形成了第1個生命,然後發展出來的,而如今科學家們是「爭來爭去」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所以研究還是規研究,但是具體生命來自什麼地方,我們還得繼續觀探索。
  • 地球生命很可能來自外星?科學家發現:一種原始生命可在太空生存
    雖然進化論告訴了我們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揭示了物種多樣性的來源,但是關於地球上生命最初的起源一直都是個謎。不過也有很多的理論猜想,從大的方面來講主要有兩個:本地起源說和生源說。本地起源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地球的生命是在我們這顆星球上獨立出現的,跟宇宙空間中的其他星球沒有任何關係,地球上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
  • 地球生命來自哪裡?日本專家重大發現:天外流星墜落帶來生命
    關於地球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那麼,人類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地球生命到底來自於哪裡呢?對此,日本科學家有了重大發現!據衛星網近日消息稱,致力於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日本科學家在實驗裝置上模擬了小行星落入海洋的情況。結果表明,水中會形成複雜的有機化合物,例如胺基酸。
  • 生命得益於「太空糖」存在於地球上
    眾所周知,「RNA世界假說」的觀點引發了爭議。這個假說其中的一個問題是它並不清楚RNA是如何在生命起源前的地球上自發形成的。那也是默奇森隕石上的太空糖分和另外兩顆富含碳元素的隕石可能有助於解決一些問題的原因。
  • 日本科學家提出「蒲公英」理論,認為生命的種子遍布全宇宙
    宇宙的生命來自於哪裡?如果上文中提到的德雷克公式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則意味著宇宙中充滿了生命的種子,這個觀點也被認為是「泛種論」,簡單來說,就是宇宙中生命的種子是無處不在的,只要碰到的合適的星球,就會生根發芽,甚至像地球一樣,進化出文明生物來。那麼,宇宙中的生命種子又是什麼呢?
  • 「太空鼠」實驗如何了?它被丟在太空9個月,科學家終於看到變化
    從20世紀開始,人類就著重對外太空的研究,從20世紀的阿波羅8號登月以來,人們就多次往月球,火星,外太空發射各種探索衛星和探測器來觀察地外的情況,但遺憾的是,人類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現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跡。從人類在火星上發現類似地球上的水源開起,人們就一直對外太空轉移存在很大的嚮往,因為就今天的發展狀態,人類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因為資源的問題而走向滅絕。
  • 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的意味:莫非地球生命真的可能來自外星?
    日本進行的一項太空實驗顯示,某些類型的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 3 年。這挑戰了人們對生命的存在需要嚴苛條件的假設,並且支持了「泛種論」假說——該假說認為,地球的生命可能起源於隕石攜帶的微生物。研究成果發布在了《微生物學前沿》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地球上的生命可能要歸功於「太空糖」
    1969年,一顆46億年前的隕石墜落地球。這使得澳大利亞的一個鄉村小鎮上,到處都是一塊又一塊發臭的黑色巖石。更重要的是,它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 眾所周知,默奇森隕石不只是一個怪誕的地方新聞,並且它是真實存在的。
  • 太陽繫到底有沒有外星生命?美國俄羅斯日本均有重大發現
    美國確認月球存在水,俄專家補刀:太陽系可能有外星生命 地球人類是宇宙當中唯一的智能生命嗎?太陽繫到底有沒有外星生命?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科學家。最近,美國日本俄羅斯科學家均有了重大發現。或許,上述問題將會很快揭開。
  • 美國科學家正在探討生命的起源,生命來源於外太空學說被追捧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指出,一種細菌能夠在國際空間站外的太空中生存,這為生命可能從火星傳播開闢了可能性。 該研究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中,指出乾燥的Deinococcus細菌能夠在國際空間站(ISS)以外的太空實驗室外面的鋁板上生存三年。 它證明了「泛精子症」的概念,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外太空微生物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