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大多數物種一樣,在地球上剛開始發展繁衍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思考人類的起源問題,直到發展進化出智慧文明,我們才想著追尋「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到哪裡去?」的問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尤其是宗教神學盛行的時候,他們給出解釋認為人類是「神明」創造的,例如西方世界的「上帝」,還有我國古老神話中的「女媧」。
但是隨著人類認知不斷地在提升,我們渴望著更科學的解釋人類起源問題,而不是自欺欺人。19世紀中葉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讓我們初步了解的地球生物的起源問題。我們可以把地球生命發展的階段簡單比喻成0至1,再到100。
目前來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只能解釋地球生物從1-100這個過程,它的前提是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生命,這些生命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演化以及和生存環境的融合碰撞,發展到今天地球上出現了數百萬個物種。目前既有化石證據的支持,同時基因技術的發展,也當科學家從更本質的途徑上了解進化論。
但是地球生命從0到1的過程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多謎團,早期的時候很多科學家都相信「無生源說」,例如像亞里斯多德等學者都支持這個觀點。但是目前來看,這個假說是非常荒唐的。例如馮·赫爾蒙特就曾年提出過著名的「製造老鼠的配方」,這是什麼意思的?
其實就是說想要得到老鼠,就向裝著髒亞麻布的破罐子裡加上幾顆麥粒,這樣老鼠就誕生了,其實現在來看類似的觀點都是十分荒唐的。但早期的時候人們就相信生命可以從無機物發展而來。
隨著發展「無生源說」逐漸的拋棄,人類也了解到了所謂的無機物誕生生命,很多都是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因素所致,例如腐肉生蛆,也只有在蒼蠅產卵之後才會出現,萬物皆有源頭不能憑空產生。
目前科學家大體上可以知道,生命最早出現在28億年以前的原始海洋,大概率是從海底黑煙囪處發展起來的。這些區域比較特殊,會有富含硫化物的高溫熱液從海底噴出,因為噴出的液噴類似於「黑煙」,因此得名黑煙囪。
但是生命出現需要原材料,例如胺基酸、核糖、鹼基對等等,有了原材料才能在合適的環境中組合成原始簡單生命。科學家曾提出,這些原材料很可能是地球早期形成之後,大量的天體碎片「小行星或者彗星」它們撞擊到地球表面,並且帶來了很多生命所需的原材料。
此前科學家也從隕石中發現過有機物的存在,例如構成遺傳物質的「核糖」等,但一直以來都沒有確認。
此前日本科學家發布報告稱三年前開展的實驗,達到了預期,他們發現有些細菌菌落是可以在太空中生活數年之久的。這項研究最早開始於2008年,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距離地面12公裡處的平流層下層發現了Deinococcus細菌,這些細菌可以很好的承受高溫和強輻射。
後來2015年科學家把乾燥的「Deinococcus」裝置放置在國際空間站Kibo實驗艙的外邊,。這些細菌樣本在外太空生活了數年之久。最長的超過8年,這也意味著這些生命是可以通過小行星等攜帶生命原材料的方式,來到地球,最終促進生命的誕生。
目前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擁護者的,日本科學家的假設也得到了南丹麥大學科學家的支持。他們認為,在大約40億年以前,宇宙中飛行的彗星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把四個鹼基帶了過來。因此日本科學家提出,地球上的生命或起源於外太空。
當然目前仍屬於假說階段,要想得出確定結論,還需要更多的實驗證明。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