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明亮物體進入地球,又返回太空,可能會帶走地球生命

2020-10-03 歆琳科普

天空真的是空無一物的真空嗎?你可能會說真空中有真空能量,也就是量子波動,有固有的能量,它不是真空。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宏觀意義上的真空,它其實也不是真的真空,地球所處的空間也是塵土飛揚,有很多的宇宙塵埃。

地球每年要從外太空吸收數百萬噸的塵埃顆粒。這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但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不過,地球在每年特定的時間,就會在其公轉軌道上穿過彗星留下的塵埃帶,這些塵埃是彗星體受到太陽輻射時脫離下來的,當地球經過這樣的塵埃帶時,就會發生流星雨。

例如幾乎每年在8月份都會出現的英仙座流星雨,就是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繞太陽公轉時,在靠近太陽比較近時就會留下的塵埃碎片;

當地球公轉是穿過於彗星軌道相交的位置時,這些塵埃碎片就會被地球引力捕獲,我們就會在地球上看到壯觀的流星雨。

一般這些碎片都會在地球大氣中燃燒殆盡,沒有一個能倖存來到地面,不會對地球表面造成任何威脅。

不過在太陽系中還有一些彗星和小行星,例如小行星帶中就有大量這樣的天體,奧爾特雲中也有這樣的天體,它們會因為引力攝動被彈射出去,然後進入內太陽系。

那麼這些小天體就有一定的機率被地球捕獲,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同樣的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小天體會在地球大氣中完全被消耗掉。

不過也有一些質量比較大的天體,在沒有燃燒完的情況下就接近了地球表面,這樣的天體就會給地球帶來一定的威脅。

例如我們認為滅絕恐龍的罪魁禍首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災難火山噴發,這顆小行星寬度大約為10公裡,相當於珠穆朗瑪峰一樣巨大的巖石。

還有通古斯事件是有一顆體積比較大(100米)的彗星造成的,它在距離地面10公裡的時候發生了爆炸。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小天體撞擊事件是在2013俄羅斯的車里雅賓斯克州隕石撞擊事件,這次留下了很多的視頻資料,這顆彗星在半空中發生了爆炸,造成數千人受傷。

其實像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的事件其實發生概率還是很高的,像通古斯這樣的小行星事件估計每兩千年就會發生一次,而像車里雅賓斯克州這樣的隕石每百年就會發生一次。

所以說地球漂浮在太空中還是很危險的,這些偏離軌道、胡亂飛行的小行星我們也很難檢測,只有它們接近、甚至達到地球時才有可能被發現。

不過慶幸的是大多數小天體(直徑小於10米)都不能落在地面上,而能夠對地面產生影響的這些小行星大多不會對人類造成危險,因為人類居住的地方畢竟只佔了地球面積的很小一部分。

大多數這樣的隕石都在砸向無人區以及海洋裡面。所以科學家估計,除非發生像滅絕恐龍這樣的撞擊事件,像以往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給地球上每一個人所帶來的威脅機率小於1/7000萬。

所以我們大可放心,不要整天擔心小天體的到來,你在任何一個時間段內,被小天體撞擊死亡的概率比閃電擊中你的概率還要低。

當然像滅絕恐龍這樣的數十公裡的小天體要是來了,那地球上的生命沒有一個能夠逃脫。

除了以上的天體之外,還有一類天體,它們確實會進入地球的大氣層,發光大熱,但是它們會像打水漂一樣,又從地球的大氣層中飛出去,掠過地球,重新進入太空。

例如在今年9月22日的時候,天文學家就在荷蘭和德國的上空看到了一個掠過地球的流星體,划過的路徑長達700公裡,持續時間為19秒;

在這個時間段內,這顆流星體下降了約100公裡的高度,最後上升離開地球。整個划過地球的弧線軌道比任何一個衛星的高度都要低。

掠過地球的流星體發生的機率還是挺高的,距離這次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的上空也發現了這樣的流星體。

當時這個流星體持續的時間為1.5分鐘,以每小時超過5.6萬公裡的速度穿越地球大氣層,然後重新回到了太空。

雖然這次的事件只持續了19秒,但人們看到小行星在天空中划過時的景象,也不由得心生敬畏。

流星體一般都是彗星或者是小行星的碎片,但是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划過地球的這顆流星體的母星在哪裡。它未來會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目前也不得而知。

你可能會覺得划過地球的流星體沒有啥特別的地方,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這樣的小行星穿越地球大氣層然後再進入太空,就像是一個瓢在水缸裡舀水一樣,它會帶走一些東西。

帶走空氣?不是的,空氣沒啥特別的地方,而且這樣的天體會把地球大氣層中漂浮的微生物帶離地球。

這個想法是在2017年科學家在澳大利亞上空發現流星體掠過地球時得出的猜想和結論。

研究小組認為一個流星體這樣划過地球的話,可以收集大量的微生物菌落,進入太空。而且這些流星體並不會產生特別強烈的高溫殺死這些菌落。

因此很有可能這些流星體又被其他的天體捕獲,就將地球上的生命轉移了出去。

這項研究指出,在過去的37億年裡,至少有60萬塊這樣的流星體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像舀水一樣帶走微生物,並且將這些微生物轉移到了金星上面。

而且前段時間,科學家還在金星的高層大氣中發現了磷化氫這樣的化學物質,這是典型的生物過程所產生的氣體,並且認為金星的大氣中可能存在微生物。

所以將這些發現串聯起來,我們就會認為,金星上的生命可能跟地球上的生命其實是一樣的,同宗同源,無法區分。

同樣的道理,我們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是這樣從其他星球上被舀進來的。

所以接下來科學家的任務就是測量地球高層大氣中微生物的存在以及豐富程度,然後再發射探測器去金星,進入達七成取樣,看能否發現微生物的存在。

如果它們真的是同種同源,那將是生物起源說一大發現,就為生源說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而達爾文的進化論,基本上就要改寫那麼一點點了。

相關焦點

  • 科技探索:一明亮物體突發進入地球,並返回太空,科學家:帶走有地球生命
    一明亮物體突發進入地球,並返回太空,科學家:帶走有地球生命天空真的是空無一物的真空嗎?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有新發現
    在國際空間站負責日本「Tanpopo」實驗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會在鄰近的行星間跳躍。研究人員發現,至少0.02英寸厚的微生物群落——比一張紙還薄——就能夠抵抗太空中的極端寒冷和高輻射水平。
  • 地球附近發現「X」形不明物體,科學家認為它是被遺棄的飛船
    自從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後,開始認識到宇宙的浩瀚和自身的渺小,也對宇宙中是否有其他智慧生命和先進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好奇。為了尋找宇宙中外星生命,人類從1960年左右開始向宇宙中發射各種信息和人造衛星,但是迄今為止並未受到明確的回應。
  • 神奇的發現:被科學家在太空中驚奇發現的7個神秘的奇怪物體
    自古以來,我們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就一直沒有斷過,相比較古代的科技落後,想要獲取太空的信息相對比較匱乏,如今隨著科技的發達,太空中的秘密已經越來越少,而隨著科學家不斷的研究探索,也發現了在太空中存在的奇特物體,這些物體中有的是非常迷你的小行星,但也有的是人臉石像,這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講,可能會非常的感興趣
  • 小行星樣本塞進太空艙返回地球
    2020年10月20日,太空艙將帶著從小行星表面收集的瓦礫返回地球。科學家周四說,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將2磅多的小行星樣本塞進一個太空艙,在因蓋子卡住而丟失一些珍貴的戰利品後返回地球。在2023年太空艙降落傘進入猶他州沙漠之前,他們才知道從2億多英裡(3.22億公裡)以外的小行星Bennu的宇宙運輸的確切量。
  • ...神秘物體」撞地球-光棍節,神秘,物體,地球,天文航天,太空垃圾...
    科學家近日發現,一個神秘的太空飛行物正在朝地球飛來,其軌道怪異,將於11月13日墜落在斯裡蘭卡南端100公裡處。不過,科學家判斷其大小僅1~2米,所以不會造成危害,但是無法明確其來源。
  • 科學家觀測到一顆小天體數次進入大氣層,難道是偽裝的UFO?
    科學家發現每年至少會有一顆直徑不少5米的小天體進入大氣層,不過這些天體基本上都在落地前就已經因爆炸而氣化,多數流浪天體來源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科學家認為地球此前曾遭遇過多顆來自小行星帶的天體撞擊,包括6500萬年前那顆造成
  • 人類為什麼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人類50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而且可以從月球返回,那麼人類登陸火星是否也可以安全返回地球呢?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以我們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載人登陸火星,只能是一個單程車票,太空人將會留在火星上而無法返回地球。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聽聽科學家的解釋。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發現僅薄薄一層細菌就能在太空中存活三年
    細菌可以在太空中存活長達三年。在國際空間站負責日本「Tanpopo」實驗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會在鄰近的行星間跳躍。研究人員發現,至少0.02英寸厚的微生物群落——比一張紙還薄——就能夠抵抗太空中的極端寒冷和高輻射水平。
  • 小行星飛越地球:太空巖石的路徑改變 地球的重力起到關鍵作用
    小行星飛越地球:太空巖石的路徑改變 地球的重力起到關鍵作用科學家說,儘管2020 QG在這次遭遇中倖存了下來,但其穿越太空的途徑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微小的太空巖石很難探測到,但對地球上的生命沒有危害。它距地球2945公裡,是迄今為止所見到的最接近的一次撞擊。美國宇航局官員在同一份聲明中寫道:「如果它(2020 QG)確實處於撞擊軌跡上,它很可能會成為火球,因為它在地球大氣層中破裂,每年發生幾次。」 (火球是在我們的天空中比金星明亮地發光的流星。)但是,大的小行星有點令人擔憂。
  • 首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命,竟是只流浪狗,它的結局被隱藏了45年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以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其實不然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一條狗這項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將活的地球生物送入太空,但沒有返回地球的計劃。因為當時的航天科技並不發達,且危險係數極高,衛星也並沒有返回地球的能力。科學家們不得不先考慮動物來代替太空人,實現有去無回的太空旅行。
  •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所攜樣本有助探究生命起源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02:15來自新華社客戶端據共同社澳大利亞庫伯佩迪12月6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已於6日在澳大利亞沙漠回收了脫離「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返回地球的一個微型太空艙,希望它已安全地從
  • 金星上有生命?科學家在金星大氣層中發現地球氣體
    地球上的一種氣體在金星的大氣層中被檢測到了。這個「完全令人驚訝」的發現可能暗示著地球的「孿生」星球上發生了未知的過程。磷化氫表明地球上存在生命。在地球上,磷化氫是一種易燃、骯髒、有毒的氣體,由不需要氧氣的細菌產生,比如沼澤、溼地、汙泥甚至動物腸道中的細菌。它的氣味被比喻為腐爛的魚或大蒜。當有機物分解時也可能產生這種氣體。金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通常被稱為地球的雙胞胎,但事實並非如此。金星是科學家仍在努力理解的不尋常的行星。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鄰居,但與其他行星順行自轉不同,它逆行自轉。
  • 外星有機物在地球被發現,地球生命起源之謎的答案,或許就在這裡
    氣象雷達很快就追蹤到了這道亮光,科學家們對此高度重視。他們判斷,這是一顆闖入地球大氣層的隕石在燃燒。他們一直目不轉睛,直到它燃燒、碎裂、重重地砸在地球表面,科學家們迅速出動,密西根州漢堡的草莓湖上搜索,找到了這次事件的主角——只剩下一隻核桃那麼大的一塊隕石殘骸。
  • 科學家給了新穎看法,即使有也可能來自地球
    之前就有專家表示,生命體能依靠某種方式傳播。根據研究資料顯示,曾經就有流星進入過地球,並且再次返回太空的情況。再來這些流星有少一部分跟金星相撞或者摩擦,因此如果金星真的有生命體,它很有可能是來自地球。這個意思就是太空物體恰巧途徑地球的大氣層,順手牽羊,帶走不少的生命體
  • 地球生命哪裡來的?科學家:微生物能在太空傳播,彗星或是載體
    ,也有人說地球生命是來自太空,是生命分子進入到地球之後,才緩慢的形成了第1個生命,然後發展出來的,而如今科學家們是「爭來爭去」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所以研究還是規研究,但是具體生命來自什麼地方,我們還得繼續觀探索。
  • 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的意味:莫非地球生命真的可能來自外星?
    2018 年,一家航空器與國際空間站脫離,帶著一批特殊的「貨物」返回地球。這些貨物便是在太空生活了數年的菌落。作為返回地球的最後一批實驗樣品,其分析結果備受期待。如果證實微生物可以在真空、強輻射環境下長時間存活,這將大大推動「泛種論」的發展:生命或許可以在星球之間通過搭乘小行星、彗星和太空塵埃來迴轉移。
  • 太空邊緣有紅色物體在上升?國際空間站照片顯示,已超出地球大氣
    趣味探索訊 以外太空視角來俯視地球,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除了太空人,一般人只怕很難做到,不過在美國沒有錢擺不平的事情,最近美國對「太空旅遊」發表了最新報價5000萬美元,約等於3.4億人民幣。儘管貴得離譜,但外太空果然不一般,國際空間站捕捉到地球邊緣有「紅色彈簧」在上升。
  • 「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所攜樣本有助探究生命起源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新媒體專電 據共同社澳大利亞庫伯佩迪12月6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已於6日在澳大利亞沙漠回收了脫離「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返回地球的一個微型太空艙,希望它已安全地從「龍宮」小行星運回有助於解釋生命起源的樣本。
  • 日本科學家進入隼鳥2號小行星返回艙,小行星的土壤被帶回地球
    2020-12-16 08:14:02 來源: 每日互聯圈 舉報   周一,科學家們在打開一個由日本太空探測器帶到地球的太空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