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能在太空「採礦」

2020-11-11 今日科學

本報訊 為了在嚴酷的太空中生存,一些微生物選擇了「採礦生涯」。11月11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可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手段。

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磁性或催化性能,是電子器件中的關鍵成分。但是,它們開採難度大、成本高,而且很快將供不應求。隨著人類開始探索其他行星,找到高效簡單提取稀土元素的方式至關重要。微生物已經被用來開採地球巖石中的稀土元素,但它們是否能在低重力或零重力的條件下完成這項工作尚不清楚。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Charles Cockell和同事評估了國際空間站上3種細菌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條件下的生物採礦潛力。這3種細菌分別是鞘氨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貪銅桿菌。研究人員測量了這些細菌的提取效率——從玄武巖(類似於月球和火星表面的大部分物質)浸出14種不同稀土元素的含量。

研究人員還在地球上進行了普通重力條件下的平行實驗。結果發現,鞘氨醇單胞菌在3種重力條件下都能讓玄武巖浸出稀土元素,且浸出率在3種重力條件下都差不多,其中玄武巖中含量最豐富的稀土元素的浸出率最高(鈰和釹的浸出率約為70%)。而其他細菌物種的浸出率或是在低重力條件下減少,或是在任何實驗條件下都無法浸出稀土元素。

科學家認為,以上結果表明,雖然微生物的生物採礦能力具有生物體特異性,但這種能力在太空和類似火星的重力條件下是可以存在的。(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276-w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讓微生物做一些艱苦的工作,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採礦!
    國際空間站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對微生物如何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下生長和改變行星巖石進行了研究。這項名為BioRock的研究,也是對外星生物的首次測試,也是在太空中首次使用小型採礦反應堆原型。愛丁堡大學英國天體生物學中心的首席研究員查爾斯·考克爾教授說說:我們正在研究三種類型的微生物,這讓我們首次比較了不同微生物在太空環境中的行為。科學家們對微重力如何影響微生物和礦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但此前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附著在物體表面或形成生物膜的過程在太空中不同。
  • 國際最新研究:微生物可在太空中「採礦」
    (自然科研 供圖)Rosa Santomartino攝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在太空進行「生物採礦」或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方面。
  • 定居其他行星時,微生物可進行「太空採礦」
    pixabay.com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元素,這讓人類在定居其他行星時可以考慮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採礦」。微生物已經被用來開採地球巖石中的稀土元素,但它們是否能在低重力或零重力的條件下完成這項工作尚不清楚。科研人員評估了國際空間站上三種細菌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條件下的生物採礦潛力。
  • 微生物能在太空中採礦
    他們發現,相比於另外2種細菌,鞘氨醇單胞菌在三種重力條件下都能讓玄武巖浸出稀土元素,而且該細菌的浸出率在三種重力條件下都差不多,玄武巖中含量最豐富的稀土元素的浸出率最高(鈰和釹的浸出率約為70%)。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方面。
  • 太空採礦效率提升400倍!插上科學的翅膀,微生物都能成「明星」
    作者:文/星球科普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未來幾十年裡,人類或許能實現在遠離地球的其他星球上(例如:月球或火星)工作和生活。到那時,我們需要大量的物資來維持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的基本生存條件。而國際空間站(ISS)的一項最新研究向我們揭示了,如何通過微生物技術使人類在外太空的採礦效率提高400%,這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
  • 微生物將「佔領」太空?研究者稱:它們將代替人類去外星「採礦」
    微生物在地球上無處不在,而且其中很多也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比方說細菌、病毒等等。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對於微生物的了解還非常片面,畢竟微生物普遍肉眼無法看到,人類也是在顯微鏡發明後,才看到微生物的。前段時間,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微生物的新用處,這意味著,未來微生物或許會代替人類先一步「移民」太空。
  • ...第37次南極考察、「華龍一號」、褐矮星、微生物太空「採礦...
    科技話題:載人潛水器創紀錄、第37次南極考察、「華龍一號」、褐矮星、微生物太空「採礦」、高反光塗料 2020-11-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空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生物採礦」不同於傳統開採使用烈性化學物質分離出黃金或其他金屬的形式,而是將礦石放入裝有水和特定細菌的大桶中,利用細菌萃取周圍巖石中包含的特定金屬。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生物採礦」早已在地球上成為現實。現在,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他們認為,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今日科技話題:載人潛水器創紀錄、第37次南極考察、「華龍一號」、褐矮星、微生物太空「採礦」
    ——科學網5微生物能在太空▲圖片來源:Rosa Santomartino為了在嚴酷的太空中生存,一些微生物選擇了「採礦生涯」。11月11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可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手段。
  • 微生物能否在太空中開採稀土?國際空間站做了個實驗
    根據《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11月10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微重力條件下,部分微生物在反應裝置中確實能讓玄武巖浸出稀土元素,其中,鈰和釹的浸出率達到了約70%。除了補充地球資源,外星稀土採礦也具有技術意義。它涉及到對太空中微生物與巖石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在人類「宜居外星」的願景中大有幫助。在可能的採礦手段中,「生物淋洗法」( Bioleaching)是一個有前景的方向。
  • 搭乘SpaceX龍飛船的「細菌」回來了 微生物或是「太空移民」主力軍
    此行的目的很簡單——測試不同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甚至無重力環境下進行「生物採礦」的可行性。其中,每一個微型反應堆內都裝有一種常見於月球和火星的玄武巖巖石樣本和一種特定的微生物,被浸泡在含有微生物的溶液中的巖石樣本,幾個星期後會被送回地球進行分析。
  • 太空文明將建立!科學家:未來將「使喚」微生物去太空開採礦石
    ,這意味著,未來人類或許可以「使喚」微生物去太空中開採礦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在研究地外生命的過程中,火星、金星等很多星球上,也被科學家們猜測,上面可能存在著微生物。同樣的,在進行太空實驗的過程中,微生物也是最好的實驗對象之一,拿這次科學家們發現微生物可以代替人類來完成「太空採礦」來說,就等於是微生物研究過程中的又一全新發現,對於人類來說,意義深遠。
  • 用微生物進行巖石開採可能會幫助太空探索者
    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通訊》雜誌,生物採礦可以幫助使未來的太空探索變得更加可持續。目前,在另一個世界上生存所需的一切都必須從地球上運送-太空人可以從空中呼吸到他們可能需要修理的任何材料。這些基本上是裝滿玄武巖的小盒子,還有一個已知能從礦物中浸出金屬的微生物群落。這些反應堆被送到國際空間站,並放置在離心機中,以不同的速度旋轉,以模擬地球和火星上的重力。第三個盒子被允許體驗軌道實驗室的整個自由浮動的「零重力」環境。
  • 太空採礦檢驗國際法邊界
    《外層空間條約》規定,太空「屬於全人類」,禁止近100個締約國殖民外星天體或在外星天體上開展軍事活動。但現在,隨著小行星採礦越來越逼近現實,相關條款正考慮進行更新——在該條約籤訂之初難以想像的可能性如今卻幾近實現。
  • 外星「生物採礦」可行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0日發表了一項天體物理學新突破:科學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價值的元素。這一發現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是可行的,不但能補充地球資源,還將成為人類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條件。
  • 獨特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那麼這樣一顆能讓地球上的你我成為富翁的「黃金星」,怎麼樣才能開採到上面的資源呢?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成本低於常規手段、輕巧且實用的辦法:「生物採礦」。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儘管還存在不確定性,但太空機構和太空採礦公司還將繼續下一代小行星探索的計劃和行動。  不遠億萬裡為私企太空採礦趟路  本報記者 房琳琳圖片來源:NASA官方博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再出大招――發射一艘能到小行星「貝努」上採集巖石和灰塵的太空飛行器。這艘被稱為「奧西裡斯-REx」(OSIRIS-REx)的採樣飛船將用7年時間完成任務,科學家希望通過分析樣本以更好地理解太陽系中的行星乃至生命起源。
  • 法媒:中國將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
    【歐洲時報九天編譯】科幻電影中的太空採礦將要成為現實?據法國《資本》網站報導,位於北京的中國太空資源開採和利用的公司- 起源太空將於11月發射太空採礦機器人,研究開採小行星的礦產資源問題。根據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旗艦刊物《IEEE 綜覽》透露,這一太空採礦機器人將通過長徵系列火箭來發射,在人類歷史上尚屬首次。
  • 月球上採礦真的有戲?問過嫦娥的意見了嗎
    提起採礦我們就會聯想起巨大的礦卡車還是深不見底的礦坑我們的地球雖大但一些稀缺的可用資源有限枯竭是早晚的事科學家們明顯不願意看到這一幕人類探索太空一方面是為了追求宇宙的真相另一方面則是尋找補充地球的資源在可能的採礦手段中,「生物淋洗法」( Bioleaching)是一個有前景的方向。它最早被應用於汙染土壤修復,其原理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謝產物的間接作用,例如氧化、還原、絡合、吸附或溶解,將土壤中重金屬分離浸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