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採礦真的有戲?問過嫦娥的意見了嗎

2020-11-12 礦材人

提起採礦

我們就會聯想起巨大的礦卡車

還是深不見底的礦坑

我們的地球雖大

但一些稀缺的可用資源有限

枯竭是早晚的事

科學家們明顯不願意看到這一幕

人類探索太空

一方面是為了追求宇宙的真相

另一方面則是尋找補充地球的資源


▲關於太空採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規劃於2022年奔赴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16Psyche。天文學家們評估它幾乎全部由金屬組成,包括近272000000億噸的鐵和鎳。


可問題來了

外面的世界並不精彩

空氣要麼稀薄要麼有毒

最重要的是沒有Wifi

誰會願意待在外太空呢

你還別說

科學家還真找到一群吃苦耐勞的小傢伙


01

假設找到了目標星球

假設人類找到了價格便宜……啊不是條件合適,距離不遠的星球,例如月球。剛好這顆星球富集一些地球上稀缺的元素,下一步該做什麼呢?


在地球,化學元素一般喜歡聚在一起形成化合物,尤其是金屬元素、稀土元素等,由化學性質決定了它們極少以單質出現。所以,常規的採礦順序一般是:原礦開採—粉碎選礦—冶煉提取。取金屬的方法有火法冶金、溼法冶金、電冶金。


可是在外太空並沒有這麼多能量供給,原礦直接運回成本又高又費時間,難道就沒有一步到位的方法了嗎?


親,「生物淋洗法」(Bioleaching)了解一下!


在可能的採礦手段中,「生物淋洗法」( Bioleaching)是一個有前景的方向。它最早被應用於汙染土壤修復,其原理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謝產物的間接作用,例如氧化、還原、絡合、吸附或溶解,將土壤中重金屬分離浸提出來。


▲重金屬絡合富集過程示意圖


生物淋洗法近年來也發展出了微生物採礦,即將礦石用菌落混合液衝刷。在微生物釋放的無機或有機酸下,礦物發生溶解,並且與微生物產生相互作用。人們從而能從浸出液中萃取銅、金、稀土等有價值的元素。目前,美國約15%的銅和5%的金是利用微生物開採的。


微生物採礦在地球上已經成為現實,人類能否派遣這些小東西去條件艱苦的外太空,完成稀土開採等任務呢?


02

為什麼選它們

歐洲空間局去年為此在國際空間站上做了個生物巖石實驗(BioRock),實驗考察了三種細菌,分別是鞘氨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耐金屬貪銅菌。採集對象則是玄武巖,這是因為,月球和火星表面的大部分物質與之類似。


▲月球上深色部分稱為月海,物質成分約等於玄武巖


微生物種類這麼多,科學家為什麼偏偏就挑中這三位呢?


首先,它們都具備極頑強的生存能力,能夠忍受高度貧營養環境和惡劣環境,靠著特殊的代謝調控機制以適應多變的環境,例如飢餓、嚴寒、強紫外線等。


鞘氨醇單胞菌被發現在紫外線直射的南極洲冰層下生存。


枯草芽孢桿菌會在生長環境惡劣、營養物質缺乏等不適宜的環境下進入孢子休眠期,並且形成具有極強抗逆作用、在高溫、酸鹼等極性環境下亦可生存的芽胞,從而適應環境得以生存。


而耐金屬貪銅菌憑藉「天然鍊金術」特異功能在近幾年被人們所了解,銅是耐金屬貪銅菌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細菌轉換銅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更少的金化合物進入細胞內,會釋放一種酶,使難以吸收的有毒黃金化合物於細胞內部轉變為幾納米大小的無毒金塊。


▲微量黃金在耐金屬貪銅菌內部構成


03

太空採礦不是夢

原料有了,微生物「工具人」也齊了,可萬一到了外太空,菌們認出來不是地球罷工了怎麼辦?


如果搬到太空環境裡,重力可能是個變量。我們不知道細菌等原核生物能否直接感知重力,但微重力環境下熱對流和沉降條件的改變,確實關係到養分和廢物的混合情況,從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


歐洲空間局去年為此在國際空間站上做了個生物巖石實驗(BioRock),檢驗了生物淋洗法在微重力、模擬火星重力和地球重力三種重力條件下的潛力,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正在研究BioRock(ESA攝)


▲生物巖石實驗(BioRock)工作示意圖


▲生長在玄武巖上的鞘氨醇單胞菌


研究團隊測量了這些細菌從玄武巖中浸出的14種不同稀土元素的含量。他們發現,鞘氨醇單胞菌在三種重力條件下都能讓玄武巖浸出稀土元素,浸出率相差不大。玄武巖中含量最豐富的稀土元素的浸出率最高,例如鈰和釹的浸出率約為70%。


另兩種細菌的浸出率或是在低重力條件下減少,或是在任何實驗條件下都無法浸出稀土元素。


事實證明,會「鍊金術」也不一定能煉土,鞘氨醇單胞菌勝出!


以上結果表明,雖然微生物的生物採礦能力具有生物體特異性,但在太空和類似火星的重力條件下是可以存在的。


論文表示,這項研究也增進了我們對太空中微生物與礦物相互作用的理解,涉及到許多移居外星所需的技術。例如,如何用貧瘠巖石製造土壤?如何在外星表土中維持微生物生存?如何利用微生物來生產燃料電池和建築材料?


主要參考文獻:

Aerospace Research - Space Stations; Researchers from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Discuss Research in Space Stations (No Effect of Microgravity and Simulated Mars Gravity on Final Bacterial Cell Concentra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Applications to Space Bioproduction)[J]. Biotech Week,2020.

BioRock: new experiments and hardware to investigate microbe–mineral interactions in spa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biology, 2017. 1- 11

Bütof L, Wiesemann N, Herzberg M, et al. Synergistic gold-copper detoxification at the core of gold biomineralisation in 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 2018, 10(2):278-286.

Antoine Buetti-Dinh, et al."Systems biology of acidophile biofilms for efficient metal extraction." Scientific Data 7.1(2020)

胡杰,何曉紅,李大平,劉強.鞘氨醇單胞菌研究進展[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7(03):431-437.

周亞妮.淺談枯草桿菌的特性及其應用[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0,23(02):84+88.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採樣封裝,玉兔也去過月球了,吳剛和廣寒宮何時可期?
    剛看到新聞,我們的嫦娥五號已經順利登陸月球,完成了採樣及封裝。中國人終於將要擁有自己收集的來自月亮的土壤。作為一名雙十一後「吃土」群眾,好不容易熬過11月,又要為雙十二「吃土」。每次看到嫦娥五號的消息更新,心裡都十分開心振奮,為中國航天人在探索月球上的更近一步而由衷驕傲。這個2020年,從武漢暴發疫情開始封城,心情都是鬱悶的。那時候擔心全世界都隔離中國,使中國變成「孤島」。後來的劇情真是誰也沒想到,中國遏制住了疫情,恢復生產生活,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深陷疫情之中難以控制。
  • 為什麼川普要在月球上採礦?
    他說,從世界各地不同的供應商採購原材料可能會很複雜,因為這些供應商都有不同的規則。他補充說:「在月球上採礦,如果只有一個實體,可能會更容易。」最後班傑明警告說,太空採礦並不能在短期內解決地球上的氣候變化問題。中美關係緊張川普決定在月球上採礦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美國缺乏礦產資源。
  • 到月球去採礦!
    長期以來,人類夢想開發月球,眼看著開發月球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在月球上採礦、建造房屋、工程也越來越近了!月球採礦不是夢,修路架橋也「指日可待」!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約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 炙手可熱的月球商業採礦計劃真的靠譜嗎?
    目前美國宇航局有探索火星的願景,並希望將第一批人類送上火星,對月球探索開發的興趣並不大。隨著美國宇航局加大太陽系的探索力度,關於月球探索的觀點分歧將逐漸平息,月球採礦支持者最擔心的是上世紀70年代登月計劃重演,他們認為:如果我們通過外星球工業支持地球經濟發展,那麼我們就可以創造一個太空經濟環境,使未來火星任務的成本大幅降低,變得切實可行。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出乎意料!
    這次發射相比從前的嫦娥探測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採樣返回,取回屬於我國的第一份月壤。那麼,未來對月球的開發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美國已經開始計劃在月球採礦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從歷史上看,人類第一個實現「機器人」在地球上自動取樣並返回的探測器是前蘇聯的月球16號。1970年9月20日,月球16號在月球表面成功實施軟著陸。抵達月面1小時後,月樣採集系統開始工作。鑽臂伸出空心鑽管。鑽頭內有探測器,可感知阻力,鑽頭外形類似牙科醫生使用的鑽頭。在選擇好合適的地點後,鑽頭開始工作,7分鐘內就鑽進35釐米,取得101克月球樣本。
  • 嫦娥五號萬裡挖土有啥意義?美國擬在月球上跑馬圈地,不許咱靠近
    最近,我國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目前它經過多次變軌,正在接近月球軌道,預計20多天後,嫦娥五號將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和巖石返回內蒙古降落場。為了這2公斤土壤,我們已經花掉了上百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有人會問:值嗎?
  • 中國嫦娥之父遭到「外星人」警告,月球背面真的有外星人嗎?
    ,比如月球實際上是一艘中空的宇宙飛船,恰巧懸停在現在這個軌道,比如美國不敢再次登月是發現了月球上的外星人基地等等言論。甚至有傳言說歐陽自遠院士收到「外星人警告信件」到底是不是真的?最終嫦娥四號攜帶了月兔二號月球車完美降落在月球背面撞擊坑,開始執行任務。傳統物理學法則認為,衛星通常是以螺旋線向其環繞運行的行星靠近,而月球不但沒有靠近地球,反而在遠離地球,我國三千年來的日食記載可以證明這一點。
  • 美國人真的登月過嗎?月球上沒有發射場,他們又是如何返航的?
    美國人真的登月過嗎?月球上沒有發射場,他們又是如何返航的?最近,嫦娥5號登月取樣的消息,也是刷爆了各大網站的頭版頭條。現如今,嫦娥5號正在飛往月球的途中,預計到本月中旬就能抵達月球,並且取回月球土壤樣本,然後返航了。
  • 科學好故事 | 月球商業採礦新競賽
    這段密集的探月浪潮源於年至1976年的美蘇空間競賽,兩國先後發射了上百個月球探測器。然而「阿波羅計劃」結束後,探月競賽熱度漸冷,人類探索月球的腳步也逐漸放慢,在1976年至1994年間,全球只有日本進行過1次探月活動。2003年9月,歐空局第一個飛向月球的探測器SMART-1衛星發射升空,並於2006年9月3日成功撞擊月球表面。
  • 50多年過去了,美國登月是世紀騙局嗎?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嗎?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姆斯特朗以及奧爾德林成為世界上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類,月球上留下人類的腳印清晰可見,這是繼蘇聯加加林成功飛入太空之後首次完成的世紀之舉,距今已經50多年過去了,在這期間美國沒有提及登月之事,難道美國當初登月是一個世紀騙局嗎?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嗎?
  • 嫦娥五號為何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令人意外
    日前,我國又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上了地月軌道,嫦娥五號相比其他嫦娥系列的探測器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執行完任務之後,將會帶著採集的「月壤」返回地球。很多網友戲稱嫦娥五號奔月目的是「挖土」,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呢?
  • 月球上真的有三眼女屍嗎?阿波羅計劃早給出答案,很多人仍在質疑
    但是當人類對宇宙開始有了本質上的認識以後,我們終於發現原來月球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神秘,上面沒有嫦娥,沒有廣寒宮,只有一片荒涼的大地。當美國阿波羅計劃開展,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之後,月球的真面目終於在我們的面前撕開了。不過,雖然月球表面看起來沒有那麼神秘,但是卻有很多關於月球上的一些神秘的傳聞,比如有人說,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具三眼女屍。
  • 明月幾時有?不用問青天!看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回家過年
    每次看到明月,作為一個中國人總要吟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藉此聊表一下對未知太空的嚮往,和作為一個"假文人"的風騷。從古到今,月亮作為地球唯一的伴隨衛星,給無數人帶去數不盡的幻想,也留下了諸多傳說!
  • 小明問嫦娥丨半彈道式跳躍回 大氣層上「打水漂」
    目前,嫦娥五號正在等待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之後就將從月球上空返回地球。而當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進入到距地球表面5000公裡左右位置時,承擔地月往返運輸任務的軌道器將結束自己的任務,並和返回器分離,最終,返回器將獨自攜帶月壤樣品回到地面。
  • 嫦娥五號為什麼不留一面國旗插在月球上呢?
    而在美國太空人走到月球表面的時候,由於開始被綁在腿上的,所以出現了邊緣略有捲曲的情況,而過後將其插入到月球土壤之中的時候,產生了晃動,所以才給大家帶來了錯覺,並且振動的旗杆可以較長時間擺動,這恰好證明美國國旗是插在超高真空的月球表面,說明了美國確實登陸到了月球上。
  • 月球背面真有外星人嗎,嫦娥四號拍攝月球背面照片,給出靠譜答案
    對很多人來說,小時候都問過這樣的問題:月亮上有什麼呢?其實,人類自始至終都沒有停止對宇宙的探索,也沒有停止對月亮的幻想。科學證明月亮上沒有嫦娥和玉兔,但美國科學家卻說有外星人基地,這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 阿波羅11號到底有沒有登陸過月球?嫦娥5號已經給出答案!
    阿波羅11號到底有沒有登上過月球,這已經成了一個經久不息的話題,每當有月球相關的探測相關重大進展時,阿波羅計劃就被再次提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的順利完成、成功帶回1731克月巖之際,阿波羅計劃真假又一次被推上了封口浪尖!阿波羅任務到底有哪些被吃瓜群眾找出來的破綻?
  • 小明問嫦娥丨姐姐們去哪兒了?嫦娥一號到四號現在哪裡?
    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沒有返回器,他們完成探月之後都去了哪裡?現在還在工作嗎?小明問嫦娥,聽嫦娥五號講講姐姐們的故事。小明嫦五姐姐,採樣返回的接力賽進入最後一棒,好期待月壤回到地球呀!我大姐嫦娥一號,從2007年10月發射升空開始,累計飛行了494天,在完成了全部使命後,在地面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2009年3月,準確飛向了月球預定撞擊點(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也就是豐富海區域。小明撞擊月球?那就是硬著陸嗎?嫦娥五號是的。撞擊月球是國際航天領域結束月球探測器使命普遍採用的方式。
  • 玉兔二號傳回1條信息,打破陣亡謠言,中國月球採礦方案令人稱讚
    2019年1月3日,寒冷孤寂的月球背面迎來久違的「客人」,「嫦娥四號」回到闊別已久的「廣寒宮」。在10時26分那一刻,來自中國太空飛行器的腳印留在了月球背面,這是世界首次。1月3日晚間,「嫦娥」的寵物「玉兔二號」二者成功分離,並開始了巡視探索之旅。
  • 嫦娥5號發射意義有多大?一切都是為了這個任務做準備!
    我們對登月任務並不陌生,多年來中國衛星已進行多次越來越有挑戰性和意義的任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2019年,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歷史性著落。但這一次嫦娥五號發射,將會把這一限制進一步推高,因為嫦娥五號要前往從未探測過的月球區域,並且帶回一些月球上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