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
人類夢想開發月球,
眼看著開發月球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在月球上採礦、建造房屋、工程也越來越近了!
目前,
嫦娥五號任務正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
計劃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的樣品並帶回地球。
月球採礦不是夢,
修路架橋也「指日可待」!
28日20時58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約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正常,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嫦娥五號探測器近月制動的原理是什麼?後續還將承擔什麼任務?一起來了解
近月制動:關鍵「剎車」確保被月球捕獲
近月制動是月球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關鍵的軌道控制之一,目的是使其相對速度低於月球逃逸速度,從而被月球引力捕獲。
簡單地說,地月轉移軌道就像一條從地球通往月球的高速路,而火箭與探測器的分離點,就是入口。經過一段時間飛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即將到達月球的時候要從出口駛離高速,這時需要將速度降下來,才能到達環月軌道。
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 張玉花
靠近月球的時候,要減速被月球引力捕獲。當到達靠近月球軌道的近地點時,要點火,形成環月軌道,這就是近月制動。如果不踩剎車,它就會從月球邊上飛過去了。
專家介紹,近月制動的這一腳「剎車」,在嫦娥一號的任務中就已掌握。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近月制動對於精度要求更高。
通過近月制動,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到達月球軌道之後,才能夠繼續開展後續月球採樣的相關準備工作。所以,近月制動也是後續工作展開的重要基礎。
後續還需進行一次近月制動
據了解,儘管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進入月球軌道,但後續還需進行一次近月制動,將軌道調整到可以執行著陸等動作的高度。
此前,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中進行近月制動的發動機推力達到了7500牛,而此次重量達到8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使用的卻是3000牛的發動機進行近月制動。為了解決重量變大,但推力較小的問題,此次嫦娥五號任務選擇通過兩次近月制動,完成月球捕獲。
嫦娥五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孟佔峰
因為太重了,我們第一次剎車先捕獲成一個環月的大橢圓軌道,這個軌道周期是約8個小時。我們在這上面轉3圈,經過一天之後,再進行第二次近月制動,最終才進入200公裡的環月圓軌道。
十幾個重要控制需在一周內全部完成
第二次近月制動完成後,嫦娥五號任務就進入到控制任務最為緊湊的階段,大量重要、密集的動作需要在一周的時間內完成。
首先是要完成四器分離,形成軌道器與返回器,著陸器與上升器的兩兩組合體。隨後控制軌返組合體在環月軌道上繼續運行,進行四次軌道控制後進入到交會對接的目標軌道。還要控制著上組合體完成動力下降,著陸月面後開始工作。
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 劉建剛
著陸月面之後,我們要在月面48個小時之內,開展月面採樣和起飛準備的工作。月面起飛了之後,著上組合體同樣要進行4次遠程導引控制,到達一個交會對接的位置,然後組織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大概有十幾個重要控制需要在一周的時間內全部完成。
首次月球採樣擬獲2公斤樣品
此次嫦娥五號任務將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任務,計劃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的樣品並帶回地球。專家介紹,採樣2公斤的重量經過了多方考慮,結合了火箭運載能力,最大程度保證任務成功。
為了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嫦娥五號任務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採集樣品。據了解,初步設計安排是鑽取0.5公斤,表取1.5公斤。
專家表示,嫦娥五號任務的主要目標是完成月球採樣並返回。當著陸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後,要在有限時間裡完成地形勘察、鑽取和表取等多項工作。儘管設定了2公斤的採樣量,但這並不能作為最終衡量任務成敗的標準。
為未來月球探測奠定基礎
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相對於已經實施過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技術跨越。由於交會對接的軌道距離地球有幾十萬公裡之遙,因此在通信方面會有延時,這也就對測控以及無人對接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儘管新技術多,難度大,但嫦娥五號的實施將成為我國探月歷史上重要的裡程碑。不僅如此,它還將為後續我國開展更為深入的月球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月球,承載著無數人類的奇妙幻想
古有嫦娥服蓬萊仙藥飛升月宮
近有儒勒·凡爾納地球大炮大顯神通
關於登月的腦洞可以把地球繞的像個迷宮
《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
月球,更給人類帶來夢想和希望
從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
到嫦娥四號的月背登陸
當人類不願在地球躊躇
浩瀚星空也許就是我們的下一步
阿姆斯特朗留下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
超級高鐵、跨山大橋……
中國瘋狂基建的場景已經在砂石菌腦中浮現
雖然現在還不能登月開發月球
不過,可以想像月球那麼大的地方
如果建設,得需要多少砂石骨料呢
能不能用得起呢?
(以下內容純屬腦洞,沒有科學依據)
珠港澳大橋、北京新機場、川藏鐵路……
中國基建在地球上已經「無所不能」了
那麼在月球上呢?
基建離不開砂石骨料
各位砂石礦老闆們
提前考慮一下去月球開礦吧
或許每年百十億噸的砂石骨料需求
——那是妥妥滴
月球上的砂石骨料誰能用得起?
2018年,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賣了3粒小型月球巖石,這是1970年由蘇聯月球探測器從月球取回的,最終以85.5萬美元成交。
據蘇富比拍賣行介紹,這3粒月巖尺寸不大,在2 x 2毫米到1 x 1毫米之間,是人類得到的首批月球巖石標本,極為珍罕。據悉,這些月球樣本是蘇聯「月球16號」無人月球探測器於1970年採集的,最初由蘇聯政府贈給其早期火箭和衛星項目負責人謝爾蓋科羅廖夫(Sergei Pavlovich Korolev)的遺孀尼娜科羅廖娃(Nina Ivanovna Koroleva)。
由其遺孀在1993年12月首次經蘇富比公開拍賣,因而合法流入收藏家市場。
這3粒巖石的總重量為0.2克,拍出了85.5萬美元,以此計算,每克月球巖石的價格應該為427.5萬美元。以今天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兌換成人民幣大概為2813.7萬。
這麼好的生意,
分分鐘讓你成為萬億富翁!
當然,
隨著中國砂石人的大規模開礦,
砂石骨料成本必然直線下降,
讓更多人用得起才是社會主義啊!
來源:央視新聞、徐工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文章資料和素材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無意侵權,如有冒犯請聯繫我們刪除,感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