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定新的航天目標,完全依靠自己進行載人登月,美國要去採礦

2020-09-24 大國飛鷹

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面,中方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公開了我國最新的航天計劃,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載人登月的方式,進行科學調查和技術示範,以探索開發月球資源的方法,目前我們正在持續開展載人登月探測方案的深化論證。周雁飛指出,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就必須依靠自己的科技來實現目標。

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研製載人登月的火箭。此前,我國曾提出了長徵九號運載火箭的研製計劃,並在2016年正式批覆立項,預計在2028年左右進行首次發射。根據資料顯示,長徵九號運載火箭的高度為103米,它的起飛質量超過了400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約為140噸,地月轉移軌道(LTO)運載能力約為50噸。一旦長徵九號運載火箭研製成功,那麼便會超過美國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成為「史上最強運載火箭系統」。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長徵九號運載火箭的研製難度很大,在2028年的時候,不一定能完成發射。所以為了更好地推進載人登月項目,我國又拿出了一個火箭研製計劃,準備研製難度相對較低的「921火箭」。據了解,「921火箭」的起飛質量約為200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約為70噸,地月轉移軌道(LTO)運載能力約為25噸,其研製難度比長徵九號運載火箭,低了一個等級。

如果我們研製「921火箭」,那麼確實有可能在2028年之前,完成首射任務。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我國加大馬力推進載人登月任務的時候,美國宇航局也拿出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準備重返月球,並進行商業採礦活動。據美國媒體9月23日報導,美國宇航局準備通過阿爾忒彌斯計劃,在月球實施商業採礦計劃,將月球和地球空間納入到地球經濟圈中。

2019年7月20號,美國公開了阿爾忒彌斯計劃,正式宣布將會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按照計劃規定,美國將會2024年以前實現載人登月,並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長期生存的基地。只要這個基地建成,那麼美國就可以依據這個基地展開採礦活動。要知道,月球上擁有非常珍貴的資源氦-3,氦-3是一種未來能源,科學家發現100噸氦-3便能提供全世界使用一年的能源總量,而在月球上面氦-3的含量,估計就在100萬噸以上。

相關焦點

  • 外媒:中方決心載人登月,美國搞月球採礦
    而同時美國媒體稱,美國宇航局正打算通過阿耳特彌斯計劃實施月球商業採礦計劃,將月球和地月空間納入地球經濟圈。2020年航天大會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世界上正在興起新一輪的月球探測浪潮,參與者的目標是進行可持續的任務,以加深對月球的了解,並開發那裡的資源。
  • 登月只是小目標?2000噸級火箭起飛建太空港,月球採礦元年開啟
    人類已有半個世紀沒有登上月球了,而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世界三大航天強國推出了自己的月球開發計劃。為搶在中國前面,美國將在2024年實現載人重返月球計劃。據NASA負責人布裡登斯廷表示,只有美國能夠建立重返月球聯盟。為了這一目標,美國甚至不惜簡化最初月球深空軌道建設。
  • 中國載人登月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之前實現目標
    今年11月24日,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五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進行採樣返回。而我國月球探測的最終目標,是載人登月,並在月球建立基地。不過,要實現載人登月,僅僅依靠現在的長徵五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此前我國計劃中的載人登月火箭有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最近開幕的2020航天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前實現目標
    今年11月24日,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五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進行採樣返回。而我國月球探測的最終目標,是載人登月,並在月球建立基地。不過,要實現載人登月,僅僅依靠現在的長徵五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此前我國計劃中的載人登月火箭有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最近開幕的2020航天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 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
  • 歐洲航天專家:美國如果再不去登月,歐洲寧願緊跟中國登月步伐
    近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經歷了極低溫的考驗再次被順利喚醒,進入被美國人也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第十五個月晝工作期,再次以高光姿態開始在月球背面展開新的探月工程項目。在中國航天展現積極務實的大背景之下,一位歐洲航天專家還是有話要說了。
  • 我國的星際路程:下一站火星和小行星,載人登月即將進入倒計時
    當然,月球也在未來的規劃之中,除了嫦娥五號之外,我國還將在月球上進行一系列的大動作,比方說建造月球基地、實現載人登月等等,甚至有可能未來我們還能去月球旅行,當然,現階段還是以服務科學為主。
  • 如果人類的載人登月,從上個世紀一直堅持,現在會有月球基地嗎?
    這個偉大的壯舉就是載人登月,要知道在50年前,人類才剛剛走出地球不久,那個時候我們要去載人登月,那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可是美國為了在太空競賽中取得勝利,決定去幹一次轟動全球的大事。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的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壯舉。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中國目前正在進行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將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登月艙分別發射至環月球軌道,再進行對接組裝。航天通過登月艙登陸月球,載人飛船駐留在繞月軌道上。航天員完成登月任務後,再乘坐返回艙與載人飛船對接,最後乘坐載人飛船返回地球。新一代載人火箭全長約90米,直徑5噸,能將25噸載荷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或是將90噸載荷送至近地軌道,未來考慮將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 中國載人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搶在美國之前登月
    目前,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中,按照「新華社」的報導,預計在今年11月份,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
  • 為實現載人登月,美國、蘇聯花了多少錢?
    委員會估計,要實現載人登月,需投入260—580億美元。艾森豪震驚之下,著手削減國家宇航局預算,取消了除「水星計劃」外的所有載人航天項目。②甘迺迪上臺後,蘇聯又在1961年將加加林送上了太空,此時美國要證明資本主義在制度上和技術上的優越性,就必須趕在蘇聯之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 如果我國載人登月,可以找到美國國旗證明美國登月的真實性嗎?
    事實上,美國載人登月已經證據確實相當確鑿,我國的嫦娥二號飛船在環月軌道上曾經拍攝到美國登月的「痕跡」,也就相當於找到了美國的國旗,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大肆報導,因為在國家層面基本都認同相信美國載人登月!且不說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登月是不是真的,就算不是真的,也不會有國家專門去尋找美國的國旗!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不得不說,可以登陸月球的「玉兔」,是中國登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只需將登月主體從探測器變為太空人即可;就載人飛行技術而言,從神舟五號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七次。在一系列的飛行中,我們的太空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試驗,太空飛行器生活體驗,艙外太空行走等。
  • 我國為什麼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有什麼關係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本次登月的重要任務,完成月球土壤採樣返回地球。是目前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我們目前沒有相關的經驗,這次嫦娥五號的成功經驗,將被用於載人登月任務中。很多網友看到我國的月球探索的成績,都在想,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還不載人登月呢?
  • NASA新載人主管洛弗羅首露心扉:確實面臨困難 2024登月目標不變
    由於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Artemis)的嚴重延誤,以及商業載人飛行遲遲沒有進展,去年下半年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一怒之下將時任載人航天主管比爾·格斯滕邁爾免職(只保留了個顧問的虛職),並在全國範圍內物色新任主管。當年10月16日,吉姆局長正式任命道格·洛韋羅為副局長和載人航天項目主管,主抓「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和商業載人航天項目。
  • 業內人士稱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已取消—新聞—科學網
    當此際,《新民周刊》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相關內部人士處獲悉,我國對探月工程,乃至整個航天規劃有重大調整,原來進行的載人登月準備工作暫緩。目前的探月計劃,將是——「嫦娥三號」達到落月;由於「嫦娥四號」已經投產,也將如期發射,未來將完成模擬載人登月,進行採樣,然後返回地球;預計的「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探月計劃將告一段落。
  • 日本眼紅中國航天科技,想自主載人登月卻能力不足,如今希望同中國...
    今天就來講講日本近期在航空航天、載人登月領域的發展近況。說起日本的航天事業,最令當地人驕傲的便是「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了。早在十幾年前,便順利登上小行星並採集樣本,創造了人類航天史的多項第一。更令人稱奇的是,隼鳥從發射之初便故障不斷,4臺離子發動機接連報廢僅剩一臺勉強運轉,在這種幾乎完全癱瘓的情況下,愣是踉踉蹌蹌、跌跌撞撞地飛了7年才返回地球,甚至被人稱為繼阿波羅13號後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奇蹟!此外,日本kibo號與歐洲、俄羅斯和美國原有的空間站共同組建成4合1聯合太空艦隊——國際空間站(ISS)。
  • 為什麼我國至今沒有載人登月?
    自此之後,美國和蘇聯在上個世紀時多次發射探測器,甚至是載人飛船探索月球,並且從月球上取回了許多樣品,美國還將其中1克月巖作為禮物贈送給了我國,我國將這1克月巖一分為二,其中0.5克被送到了北京天文館展覽、收藏;另外0.5克交給了我國的研究團隊,我國研究團隊正是憑藉著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