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下午好!此前為大家介紹了日本在科學領域取得的諸多項傲人成就,引發了大家對日本科學技術實力熱火朝天的討論。今天就來講講日本近期在航空航天、載人登月領域的發展近況。
說起日本的航天事業,最令當地人驕傲的便是「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了。早在十幾年前,便順利登上小行星並採集樣本,創造了人類航天史的多項第一。更令人稱奇的是,隼鳥從發射之初便故障不斷,4臺離子發動機接連報廢僅剩一臺勉強運轉,在這種幾乎完全癱瘓的情況下,愣是踉踉蹌蹌、跌跌撞撞地飛了7年才返回地球,甚至被人稱為繼阿波羅13號後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奇蹟!
此外,日本kibo號與歐洲、俄羅斯和美國原有的空間站共同組建成4合1聯合太空艦隊——國際空間站(ISS)。由於日本可以合作的國家很多,所以沒有必要從頭到腳一攬子全包,可以挑一些感興趣又有能力完成的方面去重點發展。總的來說,過去數十年裡日本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很突出,技術水平也很高,但是缺胳膊短腿並不完整。
反觀中國近兩年航天技術的發射可謂相當迅猛。23顆北鬥衛星接連升空、4萬艘貨輪配備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墨子」沖天構築量子通訊網絡,嫦娥二號踏上月球、即將進行的月球種土豆、中國載人登月任務、中國空間站的組建,從無到有,喜訊頻傳!而二本雖有著強大的技術實力,卻鮮有突破性發展。
最近,日本科學家更表示,將仿效中國、印度等新興航天大國,重新投入太空技術發展競賽。日本空間機構JAXA(類似於NASA)已向當地的科學、科技部門提交申請建議,打算在2030年重回太空,並實現載人登月任務。在國際航天事業獲得一席之地。
有日本科學家稱,中國同樣計劃在2036年前實現載人登月,這個計劃看起來像是對中國下的「戰書」,如今日本在航天發展上大多依靠別國技術來實現自己的「進步」,如太空艙返回過程基本上此次搭便車,核心科技少之又少。如果依託中國來共同實現目標也不無可能,甚至更加方便...
不知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