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記者 張素
近期「月球軌道旅遊」和「載人登月」成為熱議話題,正在北京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就此表達了看法。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2月底宣布,將在2018年使用重型獵鷹火箭和載人「龍」飛船把兩名旅客送至繞月軌道。
「到月球軌道上看一下月球,再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就像我們已完成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全國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說。
2014年,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為前蘇聯和美國之後成功回收繞月飛行器的第三個國家。中國的「探路小兵」與美國「阿波羅」號飛船同樣使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方式回到地球。
「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挺有想像力和挑戰能力,去年他在國際宇航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主題是『把人類變成宇宙星球的物種』,也就是『星際移民』,吸引了不少航天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主任包為民對中新社記者說。
此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在2018年前後「重返月球」。距離人類首次前往月球軌道,時間已過去半個世紀。馬斯克表示,如果NASA願意執行繞月軌道任務,NASA的航天員在SpaceX「月球軌道旅遊」項目上具優先權。
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火星探測器系統顧問葉培建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記者採訪。
中新社記者 張素 攝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看來,「中國航天人不會放棄載人登月」。因為月球是距離人類最近的星球,中國探月工程在無人探測方面積累的數據資料可為載人登月做鋪墊。
胡浩也有相同感受,「登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夢想,神話故事裡的嫦娥早就奔月」,他說,如果能成功走通探月「繞」「落」「回」的技術路徑,將為載人登月打下基礎。
接受採訪的代表、委員也強調,現有的無人探測遠遠無法替代載人登月的技術需求。葉培建列出中國想要實現載人登月還需突破三方面,即:儘快研發出重型運載火箭,解決人來往地月的生命保障、安全及工作條件,以及建設更多能夠進行試驗的地面設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