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記者 張素

  近期「月球軌道旅遊」和「載人登月」成為熱議話題,正在北京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就此表達了看法。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在2月底宣布,將在2018年使用重型獵鷹火箭和載人「龍」飛船把兩名旅客送至繞月軌道。

  「到月球軌道上看一下月球,再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就像我們已完成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全國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說。

  2014年,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為前蘇聯和美國之後成功回收繞月飛行器的第三個國家。中國的「探路小兵」與美國「阿波羅」號飛船同樣使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方式回到地球。

  「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挺有想像力和挑戰能力,去年他在國際宇航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主題是『把人類變成宇宙星球的物種』,也就是『星際移民』,吸引了不少航天工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主任包為民對中新社記者說。

  此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在2018年前後「重返月球」。距離人類首次前往月球軌道,時間已過去半個世紀。馬斯克表示,如果NASA願意執行繞月軌道任務,NASA的航天員在SpaceX「月球軌道旅遊」項目上具優先權。

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火星探測器系統顧問葉培建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

記者採訪。

中新社

記者 張素 攝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月球探測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看來,「中國航天人不會放棄載人登月」。因為月球是距離人類最近的星球,中國探月工程在無人探測方面積累的數據資料可為載人登月做鋪墊。

  胡浩也有相同感受,「登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夢想,神話故事裡的嫦娥早就奔月」,他說,如果能成功走通探月「繞」「落」「回」的技術路徑,將為載人登月打下基礎。

  接受採訪的代表、委員也強調,現有的無人探測遠遠無法替代載人登月的技術需求。葉培建列出中國想要實現載人登月還需突破三方面,即:儘快研發出重型運載火箭,解決人來往地月的生命保障、安全及工作條件,以及建設更多能夠進行試驗的地面設施。(完)

相關焦點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官宣
    能不能搞載人旅遊?吳豔華說:「我個人認為,從技術上是沒問題的,關鍵是耗費很昂貴,現階段還是要以服務於探測、服務於科學為首要。」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嫦娥五號任務完成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那麼未來登月和到月球上旅遊是不是指日可待呢?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不得不說,可以登陸月球的「玉兔」,是中國登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只需將登月主體從探測器變為太空人即可;就載人飛行技術而言,從神舟五號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七次。在一系列的飛行中,我們的太空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試驗,太空飛行器生活體驗,艙外太空行走等。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嫦娥五號月球軌道多次分離和對接,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類似。當年美國在進行載人登月之前,同樣做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試驗就像航天科普博主 「太空精釀」所說,阿波羅飛船與嫦娥五號唯一的區別,就是載人與非載人了。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回應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採樣順利完成後,距離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17日)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就載人登月計劃進行了回應。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取得重大突破,10年內登上月球
    說到載人登月,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壯舉,是會永遠記載在人類歷史上的。但是大家知道嗎?現在距離阿波羅載人登月已經有50多年了,而在這段時間裡,人類都沒有再次踏上月球。那麼為什麼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都沒有國家再進行載人登月呢?
  • 中國載人登月
    根據相關規劃,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後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因長徵五號稍作延遲)。這就和蘇聯月球採樣的直接回有著明顯不同,中國在月球軌道實現交會對接。很明顯在進一步驗證軌道對接技術和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每一年的航天大會都會吸引國內外航天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關注,今年的大會也是乾貨滿滿,不僅公布了載人登月新方案,甚至還有地火經濟圈、自主學習的人工智慧火箭等重大構想。
  • 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正展開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認證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隨著「嫦娥」探月工程不斷取得成功,我國何時進行載人登月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9月18日,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拉開帷幕。在開幕式結束後舉行的主論壇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做了題為《載人月球探測方案及發展分析》的特邀報告。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高溫承受能力對於從月球返回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從月球返回時的速度比從近地軌道返回更高,進入大氣層後溫度也會更高,飛船必須要能夠承受高溫。目前仍然只有三國擁有載人航天能力中國自2003年楊利偉進入太空以來,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自主載人進入太空的國家。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長徵5號遙五火箭已經運往海南文昌,這次太空任務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一場重頭戲。任務:取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中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縮小版的全程預演,是對載人登月全程技術的一次全程驗證。
  • 「嫦娥之父」回應中國取消載人登月:遲早要搞
    昨日上午,「嫦娥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做客科普講座「珠江科學大講堂」,揭秘中國的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情況,透露了嫦娥五號創新的返回方式,並對之前盛傳的「我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這一不實消息做了回應。
  • 新一輪登月潮,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中國載人登月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之前實現目標
    ,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當然,由於新921火箭運載能力遠遠不如長徵九號,所以我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也進行了調整,將登月艙和新載人飛船分別發射到月球軌道上,然後在月球軌道進行交匯對接,航天員轉移進登月艙,飛船在軌待命。
  • 中國計劃2036年載人登月
    據BBC報導,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另一項重大突破。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中將在最近的一次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力爭用15到20年的時間實現載人探月目標,為中華民族開拓利用地月空間邁出堅實的一步。張育林中將的這次講話也是中國首次確認載人探月計劃。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 中國2030年前後載人登月 建立月球基地(圖)
    五月二十二日,中國嫦娥工程月球探測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在上海舉行的浦東院士科普講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正在對載人登月進行論證。參與論證的科學家認為,二0二五至二0三0年間是載人登月的最佳時間。此外,在二0一七年前,中國將實現月球的採樣返回。
  • 下一步,我們的徵途是載人登月
    「嫦娥五號任務中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針對人們關心的中國載人登月規劃問題,吳豔華表示,中國載人航天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我國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實施載人登月計劃。「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吳豔華說,「當時美國和蘇聯搞太空競賽,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對於有媒體問「能不能搞載人登月旅遊」,吳豔華認為在技術上沒問題,關鍵是很貴。
  • 中國正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認證 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電 (郭超凱)在18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表示,目前中國正持續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能夠將載人飛船、月面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周雁飛介紹道,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規模大,可考慮在文昌發射場發射。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前實現目標
    今年11月24日,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五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進行採樣返回。而我國月球探測的最終目標,是載人登月,並在月球建立基地。,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