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1月30日發表題為《從嫦娥月球「挖土」 看美中太空競爭》的報導,報導指出嫦娥五號無人探測任務的複雜度證明了中國航天能力的巨大進步。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探月工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30日實現在月球附近組合體分離,中國離成為第三個從月球獲取月壤和巖石樣本的國家的目標更近一步。與此同時,美國太空人是否能在中國實現載人登月前重返月球,還是一個未知數。
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據新華社報導,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分離後,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環月軌道上飛行。如果順利,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在月球著陸,目標是採集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巖石樣本。
按計劃,上升器將攜帶封裝好的樣本回到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由返回器攜帶樣本,軌道器攜帶返回器返回地球。在進入地球軌道後,與軌道器分離的返回器將獨自返回地球。整個任務預計共需23天左右。
中國在2004年立項的嫦娥探月工程規劃包括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步驟。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
分析認為,嫦娥五號無人探測任務的複雜度證明了中國航天能力的巨大進步,該任務一旦取得成功,將為未來的載人登月和建造基地目標提供助力。
印度防務問題專家、目前居住在美國的太空政策與地緣政治學者娜姆拉塔·戈斯瓦米說,嫦娥五號將讓中國「提高對軌道交會和對接技術的掌握,特別是在他們計劃載人登月的這一關頭」。
中國很早就表現出對自主獲取月球地質樣本的濃厚興趣。按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附近著陸,這是人類之前未曾造訪的區域。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國防預算分析項目和太空安全項目總監託德·哈裡森說:「從月球上更多不同的地方採集樣本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月球上的資源,未來開採這些資源可能會帶來一些經濟價值。」
儘管中國與美國的太空優勢地位目前還有一定距離,但專家認為中國的探月工程正在穩步取得進展。
不過,美國政府的重返月球項目可能因政權更迭而「失寵」。美國總統川普去年表示,希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24年以前再次將美國太空人送到月球。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個目標難以實現。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是否會繼續支持登月目前還不明朗。分析認為,拜登政府將把NASA的科研重點放在對地球的觀測研究上,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不是會不會延後的問題,而是延期多久的問題。
中國已經擬出了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的初步日程。中國把2030年作為載人登月的目標,同時計劃2021年至2030年間建立基本型的月球科研站,並在2036年至2045年間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屆時人類可以長期駐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