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經濟圈誰執牛耳?外媒:中方決心載人登月,美國搞月球採礦

2020-09-22 鄭太尉觀天下

據新加坡網站asiaone.com報導稱,據一位航天項目負責人表示,中方人決心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那裡建立一個科學站。而同時美國媒體稱,美國宇航局正打算通過阿耳特彌斯計劃實施月球商業採礦計劃,將月球和地月空間納入地球經濟圈。

asiaone.com報導稱,中方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世界上正在興起新一輪的月球探測浪潮,參與者的目標是進行可持續的任務,以加深對月球的了解,並開發那裡的資源。中國希望利用載人登月任務進行科學調查和技術示範,探索開發月球資源的方法,增強國家的空間能力。目前,正持續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深化論證。」他承認與其他國家不同,中方必須依靠自己的科技來實現目標。

周雁飛透露,中方能夠有自信能獨立地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是因為中方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基本技術、建立配套的載人航天研製試驗體系、建立科學高效的工程組織管理體系、探索了重大科技工程的創新發展道路、鍛鍊培養了一支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但是他也承認登月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研究人員將不得不克服一長串技術和工程困難。

他說:「我們現有的運載火箭不能執行登月任務,因為它們的推力不夠。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不適合月球探險。而且也沒有登月艙。我們的地面支持系統是為近地軌道而不是月球表面的操作而設計的。此外,中方太空人沒有在地外天體上工作的經驗。」他透露通往月球的第一步是生產一種強大的運載火箭。研究人員啟動了兩種方法,一種是製造能夠在月球轉移軌道上部署超過35噸有效載荷的新型重型火箭,或者修改正在開發中的用於運載太空人的下一代載人火箭。

研究人員更喜歡後一種方法,因為它更容易設計和製造,而且會更早投入使用。它將用於將太空人和部件運送到月球轉移軌道,以組裝登陸艙,然後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新載人火箭正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設計。它的主體將有87米高,直徑為5米,發射重量約為2200噸,起飛推力接近2700噸,這將使它的高度幾乎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的兩倍,起飛重量是是長徵五號的三倍。

而另一種研製難度更高的重型火箭,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長徵九號運載火箭,高度達到103米,直徑達到9.5米,發射質量4100噸,起飛推力5000噸級,能把120噸的航空器送入太空,或是將3至5人送到月球。相比新載人火箭,長徵九號運載火箭顯然難度更高。

面對登陸月球的競爭,美國也在利用一切手段保證自己的領先。據國會山網站報導,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近日為了刺激美國私人公司對登月的興趣,公開向社會購買月球巖石。他表示:「任何一家私營公司如果從月球表面的任何位置收集少量的月球灰塵或巖石都可以出售給NASA。NASA將在授予合同時支付合同金額的10%,在收集車發射時支付10%,然後在收集並成功回收月球樣本後支付剩下的80%。」

這一行動將開創一個先例,即月球資源是一種可以開採並出售給客戶的商品。美國已經通過了「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該法案認為太空資源是任何能夠獲得空間資源的人或者國家的私有財產。正是在這一法案下,催生了「阿耳特彌斯協議」和「阿耳特彌斯登月計劃」。美方認為,這是新的阿耳特彌斯登月計劃與阿波羅計劃的最大不同,將月球和地月空間納入地球經濟圈,這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阿耳特彌斯計劃之前,登月之旅雖然令人興奮,但也很昂貴。即使在阿波羅計劃期間,美國政界人士和一些媒體人士也譴責月球探測是浪費錢,本可以更好地花在地球上的優先事項上。而美國將阿耳特彌斯登月計劃視為新的商業投資機會,其規模超出了橫貫大陸的美國鐵路、巴拿馬運河和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美方預測重返月球將創造全新的產業和隨之而來的大量就業機會,甚至每個參與返回月球計劃的西方國家都會帶來巨大財富。

但是美國媒體也承認,這一計劃面臨美國選舉後新總統和國會取消的壓力,因為無論設想多麼巧妙的商業太空項目,最基本的太空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需要的。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包括商業航天公司在內的企業,能否有興趣和資本參與這一巨型項目,還是一個疑問。即便是美國最領先的SpaceX公司,在承接軍方發射時也拋棄了低價的概念。而據2019年新華社報導,中方也提出來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總產值可達10萬億美元以上規模地月空間經濟區。在地月經濟帶大開發的背景下,誰能拔得頭籌呢?

相關焦點

  • 我國制定新的航天目標,完全依靠自己進行載人登月,美國要去採礦
    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面,中方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公開了我國最新的航天計劃,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載人登月的方式,進行科學調查和技術示範,以探索開發月球資源的方法,目前我們正在持續開展載人登月探測方案的深化論證。周雁飛指出,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就必須依靠自己的科技來實現目標。
  • 登月只是小目標?2000噸級火箭起飛建太空港,月球採礦元年開啟
    人類已有半個世紀沒有登上月球了,而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世界三大航天強國推出了自己的月球開發計劃。為搶在中國前面,美國將在2024年實現載人重返月球計劃。據NASA負責人布裡登斯廷表示,只有美國能夠建立重返月球聯盟。為了這一目標,美國甚至不惜簡化最初月球深空軌道建設。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官宣
    許洪亮以探月為例進一步說,未來中國要實行嫦娥七號對月球的南極進行探測,俄羅斯也有一個叫做「月球-資源-1」,即LUNA-26的探測,在中俄兩國政府間合作機制下,正準備在這方面開展相關合作。「我們歡迎其他國家與我們共同開展類似像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還有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上,通過開展更多的合作,為增進人類福祉共同作出貢獻。」許洪亮說。
  • 長徵5號成功升天,外媒高度關注,中方:於明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砥礪前行數年,中方終於在大火箭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據參考消息12月30日援引外媒報導稱,在近期的空間座談會上,中方航天局有關負責人適時地透露了未來的太空探測計劃。鑑於長徵5號運載火箭已經成功發射(12月27日晚,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方將在此基礎上啟動諸如火星探測、採取月巖標本、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等任務。事實上,當歐洲的「阿麗亞娜」-5火箭、俄羅斯的「質子-M」火箭以及美國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已經成功發射時,我才處於大火箭的初步研製階段。
  • 外媒:月球資源開發,誰說了算?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月球和其他行星可能將成為尋找資源的新拓荒史詩的目標。此外,月球還能成為一個獨特的實驗室,以及通往火星和其他星球的門戶。如果是在當年的狂野西部,誰駕著馬車率先到達,誰就能佔有一塊土地。但,在月球上,誰說了算?報導稱,如果說第一次太空競賽是由兩個敵對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進行的,那麼現在則有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分得一塊蛋糕。
  • 「嫦娥之父」回應中國取消載人登月:遲早要搞
    「嫦娥之父」回應中國取消載人登月:遲早要搞   昨日上午,「嫦娥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做客科普講座「珠江科學大講堂」,揭秘中國的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情況,透露了嫦娥五號創新的返回方式,並對之前盛傳的「我國取消載人登月計劃」這一不實消息做了回應。
  • 如果人類的載人登月,從上個世紀一直堅持,現在會有月球基地嗎?
    這個偉大的壯舉就是載人登月,要知道在50年前,人類才剛剛走出地球不久,那個時候我們要去載人登月,那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可是美國為了在太空競賽中取得勝利,決定去幹一次轟動全球的大事。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的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壯舉。
  • 美國載人登月是真是假?
    我相信美國載人登月是真的,但美國公布的登月照片不一定都是真的!,但也有原圖對比,到底誰真誰假呢?「嫦娥五號」之父,我國的歐陽自遠院士,也曾對美國載人登月做出解讀月球到底是人造的還是自然形成的?月球是中空的嗎?月球上有地外文明嗎?如果有,他們是在監視人類嗎?
  • 科學好故事 | 月球商業採礦新競賽
    目前美國已經成功登月6次,並計劃在2024年再次載人登月。而我國雖起步較晚,但探月進程也在大步趕上。在2004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之後,包括嫦娥一號至四號探測器的「無人月球探測」階段進展順利, 「載人登月」階段的工作業已提上日程。日前俄通社還曾報導,俄羅斯航天局局長表示,俄羅斯很可能與中國一起,在月球上建立聯合研究基地。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 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而以當前全球的科技水準,如果一個國家能實現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該國掌握人類最高科技的直觀體現。  下一次到訪月球的新客人會是誰呢?  坦言說,最有希望的是中國。  中國探月工程非常宏偉,堪稱當前科技水平下的「流浪地球」計劃,其總共分為三大階段。
  • 原來前蘇聯根本沒有公開和美國搞過有人登月競賽
    很多人現在都認為,因為N1大火箭的連續失敗,導致前蘇聯的有人登月計劃最終半途而廢。但真實情況是,當時N1大火箭項目是高度保密的。不用說外國觀眾,就是蘇聯內部知道這個項目正在進行的,除了生產研發和試驗隊伍外,只有蘇聯G層相當有限的人知道這個秘密。當然美國有系列衛星對蘇聯的航天基地無間斷的監視拍照。戰略雷達也時刻監視著蘇聯發射的航天飛行物。當N1大火箭出現在發射臺上,以及後來多次劇烈爆炸。
  • 為什麼美國登月成功一次後, 就不再登月了?
    美國的登月計劃從1958年開始,到1972年先後完成6次登月任務結束,前後歷時14年。在實施載人登月前,用了10餘年時間,作了大量前期考察和準備工作,先後發射了7個無人探測器,有5個成功登陸月球進行了月貌考察,發回了數萬張照片。後來,還發射了5個月球軌道環行器,對月球表面進行了全方位考察,為阿波羅載人登月選擇著陸地點提供詳盡的探測數據。
  • 中國為什麼不和美國爭先登上月球?中國專家透露驚人的超級計劃
    12月11日,川普對外宣布一項重大決定,就是他在競選期間承諾過的「重返月球」。由於中國幾年前就開始論證和研究載人登月的相關技術,並且毫不諱言要在不遠的將來實現中國人的登月夢想,因此像日本NHK、英國路透社等外媒認為川普此舉有和中國進行登月競賽的意味。
  • 中國將建立10萬億美元級的太空經濟區,外媒:中國人或將徵服太空
    不僅於此,中國還著眼於更為雄心勃勃的目標,包括收回月球樣本任務以及建造和運行載人空間站等,而自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以來,美國人就離開了近地軌道,到2024年以後,如果美國的國際空間站不被繼續沿用的話,中國的空間站很有可能將是人類在太空的唯一前哨。
  • 原來前蘇聯根本沒有公開和美國搞過有人登月競賽!
    按照當代大部分人的歷史認知,總是認為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有人登月競賽中公開的輸給了美國,而且輸的相當灰頭土臉。而當時的真實情況是,前蘇聯從來沒有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公開揚言要和美國進行有人登月的同場競技。當時的世界根本沒有意識到前蘇聯也有有人登月的計劃。實際上在當時的全球吃瓜看客眼裡,阿波羅這種有人登月行動其實是美國的獨角戲 。很多人現在都認為,因為N1大火箭的連續失敗,導致前蘇聯的有人登月計劃最終半途而廢。但真實情況是,當時N1大火箭項目是高度保密的。
  •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因為美國此次的載人登月計劃並不是1972年之前的阿波羅計劃的簡單重複,而是有著本質的區別。2024年進行載人登月的時候,在月球上的著陸點選擇了月球南極地區。其設想是,「運輸設備」將太空人送入低月球軌道,然後,太空人將搭乘「下降設備」降落至月球表面。待到任務完成後,太空人將搭乘「上升設備」,直接返回「門戶」軌道空間站。目前已有10多家美國公司合力研發這套載人登月系統,但具體成果還未見公開報導。
  • 人類與月球的故事如何續寫?月球兩極將成為未來登月落腳點
    下一步率先登月的或仍是美國半個世紀前,美國成功實施「阿波羅」計劃,在與蘇聯開展的月球競賽中大獲全勝。不過在載人登月活動停滯了40多年後,未來率先把航天員送上月球的會是誰?其實沒啥懸念,大概率還是美國。美國已經提出了明確的登月計劃和時間表。
  • ...月球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我國是否要搞載人登月?國家航天局回應
    我國是否要搞載人登月?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回應,按照目前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近地球軌道空間站建成,運行得非常好,再規劃論證是否要進行載人登月。不同於美國載人登月,我國的載人登月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服務於掌握地外天體的更多環境因素。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