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網站asiaone.com報導稱,據一位航天項目負責人表示,中方人決心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在那裡建立一個科學站。而同時美國媒體稱,美國宇航局正打算通過阿耳特彌斯計劃實施月球商業採礦計劃,將月球和地月空間納入地球經濟圈。
asiaone.com報導稱,中方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在2020年航天大會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世界上正在興起新一輪的月球探測浪潮,參與者的目標是進行可持續的任務,以加深對月球的了解,並開發那裡的資源。中國希望利用載人登月任務進行科學調查和技術示範,探索開發月球資源的方法,增強國家的空間能力。目前,正持續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深化論證。」他承認與其他國家不同,中方必須依靠自己的科技來實現目標。
周雁飛透露,中方能夠有自信能獨立地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是因為中方突破和掌握了載人航天基本技術、建立配套的載人航天研製試驗體系、建立科學高效的工程組織管理體系、探索了重大科技工程的創新發展道路、鍛鍊培養了一支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但是他也承認登月是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研究人員將不得不克服一長串技術和工程困難。
他說:「我們現有的運載火箭不能執行登月任務,因為它們的推力不夠。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不適合月球探險。而且也沒有登月艙。我們的地面支持系統是為近地軌道而不是月球表面的操作而設計的。此外,中方太空人沒有在地外天體上工作的經驗。」他透露通往月球的第一步是生產一種強大的運載火箭。研究人員啟動了兩種方法,一種是製造能夠在月球轉移軌道上部署超過35噸有效載荷的新型重型火箭,或者修改正在開發中的用於運載太空人的下一代載人火箭。
研究人員更喜歡後一種方法,因為它更容易設計和製造,而且會更早投入使用。它將用於將太空人和部件運送到月球轉移軌道,以組裝登陸艙,然後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新載人火箭正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設計。它的主體將有87米高,直徑為5米,發射重量約為2200噸,起飛推力接近2700噸,這將使它的高度幾乎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的兩倍,起飛重量是是長徵五號的三倍。
而另一種研製難度更高的重型火箭,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長徵九號運載火箭,高度達到103米,直徑達到9.5米,發射質量4100噸,起飛推力5000噸級,能把120噸的航空器送入太空,或是將3至5人送到月球。相比新載人火箭,長徵九號運載火箭顯然難度更高。
面對登陸月球的競爭,美國也在利用一切手段保證自己的領先。據國會山網站報導,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近日為了刺激美國私人公司對登月的興趣,公開向社會購買月球巖石。他表示:「任何一家私營公司如果從月球表面的任何位置收集少量的月球灰塵或巖石都可以出售給NASA。NASA將在授予合同時支付合同金額的10%,在收集車發射時支付10%,然後在收集並成功回收月球樣本後支付剩下的80%。」
這一行動將開創一個先例,即月球資源是一種可以開採並出售給客戶的商品。美國已經通過了「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該法案認為太空資源是任何能夠獲得空間資源的人或者國家的私有財產。正是在這一法案下,催生了「阿耳特彌斯協議」和「阿耳特彌斯登月計劃」。美方認為,這是新的阿耳特彌斯登月計劃與阿波羅計劃的最大不同,將月球和地月空間納入地球經濟圈,這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阿耳特彌斯計劃之前,登月之旅雖然令人興奮,但也很昂貴。即使在阿波羅計劃期間,美國政界人士和一些媒體人士也譴責月球探測是浪費錢,本可以更好地花在地球上的優先事項上。而美國將阿耳特彌斯登月計劃視為新的商業投資機會,其規模超出了橫貫大陸的美國鐵路、巴拿馬運河和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美方預測重返月球將創造全新的產業和隨之而來的大量就業機會,甚至每個參與返回月球計劃的西方國家都會帶來巨大財富。
但是美國媒體也承認,這一計劃面臨美國選舉後新總統和國會取消的壓力,因為無論設想多麼巧妙的商業太空項目,最基本的太空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需要的。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包括商業航天公司在內的企業,能否有興趣和資本參與這一巨型項目,還是一個疑問。即便是美國最領先的SpaceX公司,在承接軍方發射時也拋棄了低價的概念。而據2019年新華社報導,中方也提出來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總產值可達10萬億美元以上規模地月空間經濟區。在地月經濟帶大開發的背景下,誰能拔得頭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