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月球和其他行星可能將成為尋找資源的新拓荒史詩的目標。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1月2日報導,月球上雖沒有無邊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但其兩極長年陰暗的環形山裡有大量的冰,而且正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本周確認的那樣,月球蘊藏著大量礦產資源以及氦-3(一種可以用來為核聚變反應堆提供燃料的同位素)。此外,月球還能成為一個獨特的實驗室,以及通往火星和其他星球的門戶。如果是在當年的狂野西部,誰駕著馬車率先到達,誰就能佔有一塊土地。但,在月球上,誰說了算?
報導稱,如果說第一次太空競賽是由兩個敵對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進行的,那麼現在則有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分得一塊蛋糕。
NASA擁有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名為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其中包括在2024年首次將女性送上月球以及在2030年左右建立永久性基地。該計劃的目標是月球南極,以尋找可以維持未來定居者生存的水,為他們提供飲水或燃料。
以色列(由私人力量發起探索努力)和印度(發射了「月船2號」探測器及「維克拉姆」著陸器)的嘗試尚未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歐洲航天局(ESA)幾天前宣布與NASA達成一項協議,以準備建立月球軌道上的第一個人類定居點,即「門戶」空間站。
此外,美國藍色起源公司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也都在發展載人登月項目。美國「超越軌道」公司和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等其他一些企業則將與NASA合作,以向月球運送科學儀器和技術設備。
報導指出,所有這些新參與者均主要受到外層空間條約的約束。該條約於1967年生效,並已得到100多個國家的批准。該條約規定,任何國家或個人不得通過宣布主權、實際使用或佔領等任何方式把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的太空空間據為己有。各方必須和平共處,每個國家的政府應對其企業的活動負責。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理解為,外層空間和我們星球以外的物體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
1979年由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之上活動的協定》則走得更遠,並試圖防止外層空間資源的商業開發,但只有少數國家籤署這一文件。美國和俄羅斯等國沒有籤署。特別是美國。該國表現出明確的意願,要以自己的方式行事。2015年,美國國會就單方面立法準許美國私人公司開發太空以及開採月球和小行星上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