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前行數年,中方終於在大火箭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據參考消息12月30日援引外媒報導稱,在近期的空間座談會上,中方航天局有關負責人適時地透露了未來的太空探測計劃。鑑於長徵5號運載火箭已經成功發射(12月27日晚,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方將在此基礎上啟動諸如火星探測、採取月巖標本、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等任務。
事實上,當歐洲的「阿麗亞娜」-5火箭、俄羅斯的「質子-M」火箭以及美國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已經成功發射時,我才處於大火箭的初步研製階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探月腳步以及向更深層次空間進軍的目標。
眾所周知,衡量一個國家航天實力的重要指標是該國火箭的負載,理論上負載越大,可以將更多的物品送到太空以及其他星球。美國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是目前比較成熟的一款現役型重推力火箭,可以將約28噸的有效負載送入太空。而俄羅斯的「質子-M」火箭也有不俗的表現,其最多可以負載22噸的物品,反觀我方的長徵7號等火箭,其有效負載能力則不足15噸。這使得載人登月、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等任務嚴重的滯後。
可以說長徵5號的「出世」,在打破歐美大推力火箭壟斷格局的同時,大大加速了我方向深空進軍的腳步。長徵5號全箭總長約57米,相當於20層樓高,芯級直徑達到了5米,「腰圍」也超過了15.7米。據了解,長徵5號可以將25噸載荷一次性送到進地軌道,相當於將16輛轎車同時送上天。且該型火箭採用了液氧發動機,無毒、無害,對空間的汙染較小。從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長徵5號運載火箭的主要性能指標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可以執行更複雜的任務。
需要注意的是,我方在大火箭領域的研究工作也非一帆風順。
大火箭的研製非常的困難,任何一個細微環節出現問題,都可導致無法預估的損失出現。即便如此,我方仍然一鼓作氣,在克服了諸多不利因素後,仍然實現了長徵5號任務的「首勝」。這份勝利來之不易,顯示了我航天人百折不撓的決心,以及甘於奉獻的大無畏精神。
隨著長徵5號的發射成功,關於我方的下一步動態則引起了各方的關注。中方航天局也不隱晦,其指出明年或實施嫦娥5號任務,將從月球上採集兩公斤月巖樣本。同時在7月—9月之間,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因為錯過地球和火星的最近點,可能要等到2022年實施這一任務。(地球和火星的最近點為5000多萬公裡,遠端點超過了4億公裡)。
毫無疑問,長徵5號的發射成功給我方向更深層次空間進軍插上了翅膀。我方也因此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外第三個掌握大推力火箭技術的國家。相信隨著2020年的到來,更多的驚喜將不斷衝擊你我的眼球,願中方可以走得很遠,早日實現千百年來的嫦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