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7月23日報導,中國在周四成功發射了第一個前往火星的獨立任務,顯示了中國高超的技術造詣和加入航天頂級俱樂部的雄心。
【長徵五號遙4火箭】
中國最強大的發射載具長徵五號遙4火箭運載著火星探測器,在當地時間12點41分從海南島的文昌發射中心起飛。
2020年,火星抵達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大約是5500萬千米,這個時間窗口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
【「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模擬圖】
天問一號預計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然後將設法著陸在火星北極附近的烏託邦平原,然後放出火星車,實施90天的考察。
天問一號用兩千年前的一首詩起名。如果成功,她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一次任務中同時實現繞、落、巡的國家。
【「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探測器系統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從1960年開始,全世界共發射了超過50個火星任務,包括掠飛任務,但其中一半因為技術問題而失敗。只有少數成功著陸。
如果要想在火星著陸,挑戰就更為嚴峻,包括確保探測器精確減速和在火星暴烈的大氣中航行。
【著陸器抵達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
天問一號發言人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任務充滿挑戰,與此前的火星任務並不完全相同。作為探索任務,沒有人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即使任務未能成功或存在問題,中國也將繼續推進,再次發射探測器。
2011年,中國曾經與俄羅斯合作探索火星。但俄方的探測器未能進入地球軌道,墜入了太平洋。
【2008年著陸火星的「鳳凰號」採用的就是這種傳統的方法】
目前有8個探測器正在環繞火星的軌道上或者火星表面工作。更多任務還在計劃中。
此前,阿聯耗資2億美元的希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打算繞飛探測火星大氣。
而美國即將發射的火星2020任務耗資超過20億美元。
在回答路透社記者關於天問一號是不是打算和美國競爭時,中方發言人表示,天問一號是一次科學任務,並不打算和任何人競爭,而是向所有人開放合作。
【歷代火星車對比,左為「勇氣號」/「機遇號」,下為「旅居者號」,右為「好奇號」】
當被問及中國火星車是否會遇到美國的好奇號和洞察號時,中方發言人表示,火星是個足夠大的地方,可以容納很多國家開展探索任務。
(作者:孔新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