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2020-12-02 騰訊網

現在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並進入環月軌道,而在11月25日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已經透露後續中國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還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那麼我們這條探月路徑,相比美國有什麼特點呢?

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們這次嫦娥五號任務,幾乎可以算是一次無人微縮版的阿波羅載人登月,例如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發射總重量8.2噸,與45噸的阿波羅飛船四大功能艙一一對應。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

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從特別是阿波羅計劃本身是不可持續的,美國除了太空人送上月球並帶回樣本之外,沒有在月球上建立任何基地,最後甚至連土星五號火箭都無法建造,造成人類登月中斷將近半個世紀。

造成這種結果,固然和美蘇爭霸的「功利性」目的有關,也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但在人類登上月球這一舉動上,大國爭霸永遠是第一原動力。因此川普在2017年提出美國重返月球,而時間節點就在2024年,明顯就是有大國競爭的因素。但是再一次重複阿波羅計劃,意義是有限的。美國必須在50年技術進步的基礎上,在載人登月上有所突破。而我國也必須突破過去阿波羅計劃的模式,進而發展出可持續的月球探索之路。

從目前來看,新的載人登月計劃在技術上最大的突破,就是依靠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月球建立航天員和機器人共同或交替值守的有人及無人長期基地,為國家整體深空探測和利用來服務。從這個方面來看,美國設定2024年的目標,並不明智。登月工程必須放在國家整體利益、航天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來統籌考慮,片面強調大國爭霸,單純追求登月或者重返月球,只會給載人登月長期的發展帶來損害。

例如2020年4月,美國已經選出了3家三家公司來啟動載人登月著陸器設計論證工作,並將在2021年初確定最有可能實現2024年登月的項目。而從這三家公司的設計來看,藍色起源公司率領的國家隊,最後獲選的機率最大。而它的設計也最接近阿波羅飛船的設計。明顯美國就是要利用最成熟穩妥的技術,實現2024年的重返月球目標。但是代價就是「星門」月球空間站根本趕不上,同時設計更為先進、風險更大的星艦方案也被擱置。這種單純瞄準2024登月的計劃,能否在拜登的政府存在就是一個未知數。

因為從目前的技術看,在月球建立長期基地,大量的機器人才可能是建設的主力,而航天員在月面施工建設基地,無論是安全性還是成本,都是不現實的。按照月球的環境來看,最合理的方案是將發射著陸器攜帶月面工作機器人著陸到月面,然後利用機器人完成月面載人居住艙、科學站、能源站和通訊站組件的部署,最後才是載人登月。這樣航天員在登陸月球後,就能夠有較為可靠的居住和工作空間,大大提升了在月面工作的環境。而即便太空人返回地球或者輪換,月面基地仍然能自動運轉並執行某些科學探測任務。

但是這種做法,顯然就要拖後載人登月的進度,但這種拖後是合理的。美國目前2024年載人登月最大的失誤,就是錯失了美方在超重型火箭上的優勢。例如spaceX公司研製的星艦登月計劃,最大一次可以將100噸的人員和物資運上月球,而我國正在研製論證的長徵九號運載火箭,最大也只能把15噸的人員和物資送到月球表面。而美國沒有支持星艦登月計劃,就是因為該公司的計劃過於複雜,需要開展眾多的高度複雜的發射和太空對接作業,根本就無法滿足2024年登月的要求。但是如果美方放棄2024年重返月球華而不實的計劃,轉而長期支持星艦計劃,那麼在10-15年美國很可能就具備在月面建造大規模基地的能力。不過美國選舉政治的特點和國內經濟的運轉,就意味著美國很難有長期支持月球探索項目的可能。

因此美國給我們的教訓,就是要把登月和探索深空,作為一項長期穩定的政策堅持下去,而沒有必要爭一時長短。大國爭霸並不意味著非要追趕節點,而且我國急需要在重型火箭以及可重複使用使用太空飛行器上的追趕世界先進水平。11月25日,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透露要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之外,還表示後續我國將重點發展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和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進一步提高進入空間能力。

而手機中國網站更報導了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建設節點,就是在通過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然後2030年-2035年,我國將對其進行擴展,滿足短期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需求。最終,在2036年-2045年間,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實現人類長期駐留,並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

這實際就意味著從2020年到2030年或2035年,我國將在10-15年的時間內遵循無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載人登月——短期有人/無人月球科研站的路線,實現月球的開發。而再用1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在接近建國100周年的時候,在月球上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

在我國完成長徵九號以及天地往返系統建設後,再加上已有的天宮空間站,我國就具備了向月球表面輸送大規模物資的能力。即便趕不上spaceX公司星艦100噸的水平,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能力。只要能將一批人工智慧月面機器人送上月球,就可以開展一系列科研站和基地建造計劃。例如簡單些的可以組裝薄膜充氣結構的地面艙,而複雜的甚至可以在月面進行3D列印建造或者構建地下式艙室。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降低機器人的複雜度,而由天宮空間站的航天員,遠程遙控實施建造。然後逐步擴展月面基地的規模和功能。

相比之下,美國的2024年重返月球,完全是自己給自己下套,因為本來就沒有人和它爭第一。相反中國登月第二的位置,別國也很難來搶,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被美國的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帶著走,只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來實施自己的計劃,就會有跟上甚至反超對手的可能。

相關焦點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中國目前正在進行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將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登月艙分別發射至環月球軌道,再進行對接組裝。此外我國的月球軌道空間站和月面科研試驗基地的建設也在相關技術論證中。在目前全世界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在爭相成立太空作戰軍種的背景下,「和平利用太空」是我國作為一個航天大國應有的責任和擔當。火星作為目前太陽系最有探測價值的星球,我國對火星探測有長遠的發展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 俄計劃2025年前載人登月 2035年飛火星
    當地時間8月31日,俄羅斯航天署署長佩爾米諾夫宣布,俄制定出到2040年的太空探索計劃,包括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此後在月球建永久基地,以及2035年之後載人飛往火星等。    按照這個計劃,俄羅斯準備在2025年前讓太空人進行登月之旅,然後於2027年至2032年間在月球建立永久考察基地。佩爾米諾夫說:「根據我們的估計,我們可以在2025年前準備就緒,實現登月載人飛行。」     一旦在月球設立基地,俄羅斯便可以利用月球作為遠徵火星的跳板,希望在2035年後開始載人火星之旅。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第二步是在2030至2035年間建成拓展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這個科研站除了能實現基本型科研站的功能外,還能滿足短期有人值守、長期自動運行的需求。 第三步是在2036年至2045年間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或月球村,屆時人類可以長期駐留,並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
  • 嫦娥五號已經著陸月球,我們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和美國迫於蘇聯壓力而匆匆開始阿波羅計劃,最終以六次載人登月又匆匆結尾不同,我國的嫦娥工程從一開始就是個長期規劃,從最開始的繞月,到現在的月球取樣返回,再到未來的載人登月和建設月球基地,整個工程規劃最終將綿延幾十年甚至更久。
  • 美國為什麼要聯合日本在2035年前實施載人登月計劃?可能成功嗎?
    月球可以說是離我們地球相對較近的一顆天體,而距離人類上一次登陸月球已經過了超過50年的時間。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不管是再次載人登月本身、還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火星移民計劃,都是存在很大關聯的、非常重要的宇宙探索任務。
  • 新一輪登月潮,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未來載人登月可期!
    今天,#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引發關注。據央視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點環月軌道。點火起飛前,還實現了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
  • 嫦娥五號之後,中國距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和美國迫於蘇聯壓力而匆匆開始阿波羅計劃,最終以六次載人登月又匆匆結尾不同,我國的嫦娥工程從一開始就是個長期規劃,因此我國的載人登月流程也是參照美國來進行模擬和設想的,也就是先由火箭將太空人送到繞月軌道,而後分離出著陸器和上升級
  • 如果人類的載人登月,從上個世紀一直堅持,現在會有月球基地嗎?
    這個偉大的壯舉就是載人登月,要知道在50年前,人類才剛剛走出地球不久,那個時候我們要去載人登月,那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可是美國為了在太空競賽中取得勝利,決定去幹一次轟動全球的大事。經過多年的準備之後,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的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壯舉。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大約兩個星期前9月15日,我國就在黃海海域發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性將9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此次火箭成功發射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海上移動平臺的發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國執行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國執行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
  • 月球沒有發射基地,登月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以上的這些質疑後來科學家都對此進行了一一的解釋,很多人也接受了這些解釋,畢竟在50年前,人類對於太空的認知基本是一片空白。而到了現在,已經基本沒有人再去懷疑當年阿波羅11號登月的真實性。其實除了以上的這些質疑聲之外,有不少人對此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月球沒有發射基地,登月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 人類與月球的故事如何續寫?月球兩極將成為未來登月落腳點
    一晃,人類首次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再算算,人類最後一次登月也是47年前了。許多科學家都在心心念念這件事情,他們認為,是時候重新回到月球,續寫50年前的故事了。那麼,不久的將來人類與月球的故事將怎樣繼續?
  • 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幾百度,50年前美國登月,太空人如何克服?
    文/惜談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幾百度,50年前美國登月,太空人如何克服?雖然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如此相近,但是二者的外部環境確實有巨大的差異,不然也不會呈現出月球上一片荒涼,但地球上去生機盎然的景象。首先由於月球外部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僅月球的溫度一項就足以讓人類難以克服。月球上的溫度環境如何呢?月球上的晝夜長短跟地球上的不太一樣,月球上經歷一個完整的白天黑夜需要地球上整整29.5天的時間,而由於月球外部沒有大氣層掌控溫度,所以月球在經受連續近15天的暴曬時,白天的溫度可以達到127℃左右。
  • 美國宇航局2024年建月球基地 能長駐180天(圖)
    2024年我們住在月球  美國宇航局(NASA)4日對外公布「重返月球」計劃,其核心目標是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並以此為跳板,為人類登陸火星甚至探索更遙遠的太空做準備。計劃預計於2008年實施,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有望加入。
  • 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還是日本?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誰將會是第二個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中國、俄羅斯還是日本?
    眾所周知,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在50年前成功登陸了月球,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實現了載人登月的國家。進入21世紀後,新一輪登月潮又出現了,不但美俄等傳統航天強國有載人登月計劃,我國也不例外,那麼問題來了,我國能成為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嗎?
  • 中國為何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月球基地能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什麼
    包括印度、美國等都有自己的登月計劃,印度雖然「月船2號」項目遭遇了失敗,但並不影響其進一步探測月球的決心。美國也表示會向宇航局撥款210億美元,在2028年將太空人再度送上月球。中國的登月計劃中國登月計劃的第一階段是無人月球探測,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原計劃於2020年前完成。
  • 中國2030年前後載人登月 建立月球基地(圖)
    五月二十二日,中國嫦娥工程月球探測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在上海舉行的浦東院士科普講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正在對載人登月進行論證。參與論證的科學家認為,二0二五至二0三0年間是載人登月的最佳時間。此外,在二0一七年前,中國將實現月球的採樣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