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談
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幾百度,50年前美國登月,太空人如何克服?
雖然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如此相近,但是二者的外部環境確實有巨大的差異,不然也不會呈現出月球上一片荒涼,但地球上去生機盎然的景象。首先由於月球外部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僅月球的溫度一項就足以讓人類難以克服。月球上的溫度環境如何呢?
月球上的晝夜長短跟地球上的不太一樣,月球上經歷一個完整的白天黑夜需要地球上整整29.5天的時間,而由於月球外部沒有大氣層掌控溫度,所以月球在經受連續近15天的暴曬時,白天的溫度可以達到127℃左右。但是一旦進入黑夜之後,溫度又散的很快,最低的時候可以低到零下173℃,這兩者之間的溫度差就高達300攝氏度呀。
但是大家也知道,早在50多年前美國就曾實現過載人登月,當美國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振奮人心的腳印時,他又是如何克服外部溫度的呢?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都是普通人難易承受的呀,看來美國當年的航天技術還真的不簡單。但其實從那方面公布的登陸情況來看,其實太空人在登月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因為白天有太陽光的照射,能夠保證能源供應,所以NASA一般選擇在白天登陸。
但是大家也知道,月球上白天的溫度是持續上升的,NASA也不可能傻到挑選一個溫度最高的時候登月,所以根據他們當年登月的具體時間來看,對應到當時的月球日照情況,阿姆斯特朗登月時的月球地表溫度大概在七、八十℃左右。這樣來看難度係數就小了不少。而美國也從太空衣和太空人頭盔上做了重點的結構設計,保證太空人不會受到紫外線的傷害,以及不會被異常的高溫損傷。
而現如今我國的嫦娥4號已經登上月球,雖然只是一個機器設備,但是它呆在月球上的時間更為長久,所以從技術上還真的要考慮到近300度的外部溫差了。這樣來看我國的航天技術還真是不簡單。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