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唯一一個人類肉眼可及並且能夠直視的天體,所以月球就成為了人類第一個想要探索的行星。古人類沒有登月的科技實力,所以以各種神話故事來描述月亮上面的生活。後來人類的科技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登月也從「嫦娥奔月」到「人類一小步」。眾所周知,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是阿波羅太空人,叫做阿姆斯特朗。他於52年前乘坐阿波羅11號降落在月球表面,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月的太空人。
後來阿波羅陸續派遣了不少的太空人登月,但是人們記憶深刻的永遠是阿姆斯特朗。隨著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我們了解到了更多關於月球的知識。根據這些了解到的知識,一些人對成功登月的阿波羅太空人產生了懷疑。在月球上面,最高氣溫可以達到127℃,基本上不是人類能夠忍受的。而最低的氣溫低至零下173℃,也是人類無法生存的氣溫。晝夜溫差加起來高達300攝氏度,宇阿波羅太空人是如何登月的呢?畢竟這麼大的溫度差,很可能讓人類瞬間進入休克甚至是死亡狀態。
為什麼月球上面的溫度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呢?是因為月球上空沒有大氣層保護,所以表面相當於直接接受太陽的暴曬。更嚴重的是,月球的日照時間是半個月才會更換一次。在這15天內,月球都會接受24小時的暴曬,所以氣溫高達127攝氏度。隨後15天時候裡,月球進入連續的黑夜之中,所以氣溫低至零下173攝氏度。但是太空人的裝備一般只針對了耐高溫設計,因為宇航局NASA只希望太空人白天登月研究,然後返回地球。白天探索不僅僅是為了方便視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用天陽能電池。
我們的探測器嫦娥四號攜帶了核電池,專門用來應對寒冷的黑夜。玉兔二號則因為高溫進入了休眠狀態,機器都不得不拜倒在月球的溫度上面。那麼阿波羅的太空人是怎麼經受住了高溫差的呢?這和宇航月登月的時間有關係!人類初次登月的時間是早上八九點,停留的時間不到24小時。當時的月球正處於白天和黑夜交叉的時節,所以溫度沒有特別高,在100攝氏度以內。加上太空衣的冷卻循環系統,太空人是能夠生存的。
除此之外,太空人的頭盔也是經過專業設計的,能夠防止過於強烈的陽光和紫外線照。還配置了遮光板,避免超強光的影響。太空人的各項設備都是花了大價錢的,所以才能夠成功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