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人說月球晝夜溫差二三百度,而地球兩極溫差只有幾十度?為什麼?
不是有人說,而是科學觀測的事實。
準確的說,月球的晝夜溫差約在340度,因為白天,也就是被日光照射到的地方,溫度約127℃;夜間,也就是日光沒有照射或者背陰的地方,溫度為-183℃。
這是因為月球不像地球有一圈濃厚的大氣層,就像身上蓋了一床厚厚的被子,具有阻隔輻射過於強烈和保溫的作用。
月球是沒有大氣的,準確的說極其稀薄,比地球一般的人造真空還要真空很多,因此太陽幾乎是直通通的照射在月球上。而且月球表面物質熱容量和導熱率很低,所以被照射的地方溫度就會急劇升高,太陽一移開,又會急劇下降。
科學家們用射電測定月面土壤溫度,在深處溫度變化也很小,證實了月面物質導熱率低。
月球上沒有大氣,當然永遠也無雲。
因此幾十億年來,都是這樣光禿禿的暴露在太陽下,照射到的地方不但是高溫,還有大量的高能射線,如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還有太陽風吹過來的高能粒子,所以人如果暴露在外,不光會被憋死,熱死或者凍死,還會被輻射而死。
月球的高度真空低氣壓,還會把人體內的體液和氣體迅速抽吸出來,人體會爆裂乾癟,因此在月球上人如果沒有達標的太空衣保護,是會死得很慘的。
即便有了太空衣,也不是能夠阻擋所有的高能輻射,所以在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時間長了,都會受到輻射危害。
地球大氣和磁場很好保護了生態。
當每秒800公裡的太陽風襲來時,地球磁場能夠起到第一道最重要的防護鎧甲作用。
地磁把太陽風帶電粒子偏轉,順著磁力線經過地球,走向遠方。而漏網的一些高能粒子,會從地球磁力線的薄弱環節~南北極滲入,這時第二道防線起作用了。
大氣中的粒子與太陽風帶電粒子碰撞產生交互作用,南北極發出絢麗的極光,就是大氣粒子與太陽風劇烈戰鬥迸發出來的光,太陽風越強烈,極光就越絢麗。通過這種戰鬥,將太陽風絕大部分能量消弭掉。
太陽中能夠殺死生物的紫外線等高能射線,進入大氣後,被大氣分子吸收了不少,最終在距離地表20~25千米的高空,被臭氧層吸收阻隔,只有約1%長波長低能量的紫外線漏網下來。
就是這點紫外線,如果人們暴曬也是會受到傷害的。
而氣溫也由於大氣的吸熱和散熱緩衝原因,大地不會被曬得太熱,當太陽沒有時又能夠保溫。
地球不同區域溫度有差異,主要是太陽直射或斜射的原因。
當太陽直射到哪個區域,哪個地方就是夏天;反之,就是冬天。
由於地球有一個自轉軸,地球就是圍繞著這個自轉軸旋轉,轉一周就是一個晝夜。
但這個自轉軸在45億年前被一顆行星撞歪了,相撞融合後拋出一塊形成了月球,這樣地球就是歪著脖子圍著太陽公轉了,而且有了月球相伴。
由此,地球自轉赤道就與太陽黃道形成一個23°26'的夾角,太陽光就不是一直都直通通的照射著地球赤道了,而是在赤道兩側形成了一個23°26'的南北回歸線,太陽直射就在這個回歸線上下移動,一年行走一次。
直射到哪個區域,哪裡就是夏天,斜射得最厲害的區域就是冬天。這就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由來,地球南北半球的冬夏正好相反。
而地球的兩極由於一直享受太陽光照很少,總是處於最斜射的陽光之中,因此就相對要寒冷許多。
其實,月球的兩極也相對溫度要低一些,道理是和地球一樣的。但由於上面沒有大氣阻隔,因此溫差會相應小一些。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