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月球晝夜溫差三百攝氏度,而地球兩極地區溫差幾十攝氏度,為什麼?
太陽系內八大行星,每顆行星上的溫度都不相同,影響因素主要是公轉軌道半徑的大小,也就是個太陽的距離,以及自身環境的影響,例如是否具有大氣層、海洋等等。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位於宜居帶內,有著適宜的溫度可以保證穩定液態水的存在,這也是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
但有的朋友可能很奇怪,地球位於宜居帶之內,那麼我們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也是在宜居帶之內,但是月球上的溫度變化就非常大。月球赤道附近最冷的時候溫度可以達到零下180攝氏度,最熱的時候可以達到零上120攝氏度,晝夜溫差300攝氏度。
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導致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嚴格的相等,達到29.5個地球日。那麼這也就意味著月球上的一晝夜要29.5地球日,月球的自轉速度太慢了,這也導致月球白天照射的時間過程太長,月球晚上沒有太陽的時間也太長,這是月球上晝夜溫差較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月球表面環境也有很大影響,首先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接近於絕對真空,陽光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溫度升高的快下降的也快。而向地球上有大氣層的存在,它會吸收太陽能起到溫度「緩衝」的作用,就像是農村家裡種菜的大棚膜一樣,可以保證棚內保持高溫。
其次月球表面上沒有液態水,而地球表面上百分之七十都被海洋所覆蓋,水的比熱容要大於巖石,那麼吸收熱能之後升溫比較慢,同時釋放能量降溫也比較慢。但是月球上就不同了,沒有液態海洋,陽光直射月球表面升溫非常的快,但如果夜晚來臨經歷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溫度迅速下降。
跟月球狀況非常相似的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水星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下圖是太陽系內四顆巖石行星。水星距離太陽非常近,大約為0.46天文單位,水星表面上也沒有大氣層和液態水,和月球類似遍布著大量的撞擊坑。
水星的自轉周期比月球要長大約是58.6天,水星白天的時候表面溫度最高可以達到430攝氏度,水星夜晚來臨沒有太陽直射,溫度會下降至零下180攝氏度,這也就意味著水星上的溫差可以達到610攝氏度。同樣是距離太陽比較近的金星,它的表面溫度是八大行星中最高的,但是晝夜溫差卻很小,主要原因還是金星有非常濃厚的大氣層,並且主要都是溫室氣體。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