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浩瀚的宇宙中,類似地球的行星數量有很多,不過直到今天,除了地球之外仍然沒有明確地證據表明宇宙中還有星球上存在生命。可以說,地球雖然不起眼,但是卻非常的特殊,適宜的溫度、豐富的液態水等等,多種因素融合在一起便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而人類也有幸上存在地球上。
其實,地球之所以會擁有生命,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地球的晝夜溫差並沒有那麼大。對比太陽系中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它上面的晝夜溫差可以達到300多攝氏度,而地球的晝夜溫差即使是兩極地區,卻也僅有幾十度。為何月球的晝夜溫差會這麼大?其實,這也是月球無法擁有生命的原因之一。
大氣層成為了地球的天然保溫層
濃厚的大氣層猶如地球的天然保護傘,為地球阻隔了太空中的膚色,同時,也為地球進行了溫度的「儲存」。同時,地球特殊的結構也讓地球晝夜溫差並不會太大,這是因為地球上71%的表面積都是海洋,而海洋的比熱容是很大的,這就導致海洋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來幫助地球更好地調節溫度。
而月球是不具備這些優勢的,月球是真空的環境,且上面也沒有海水。所以,雖然從距離是來看,月球並沒有離太陽很遙遠,不過它卻並不具備儲備熱量和調節氣溫的功能,所以在早晚溫差之中才會差距如此懸殊。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關於月球的形成,目前主流觀點之一認為月球應該是地球和另一顆行星相撞形成的。有人猜測,曾經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軌道上存在著一顆被稱作「忒伊亞」的行星,後來因為軌道衝突,這顆行星便撞向了地球,不過因為質量和體積都要比地球小很多,最終忒伊亞解體。其中,一部分和地球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被地球的引力給牢牢抓住,變成了今天的月球,這樣能解釋為何月球上一些地質勘測的結果發現,它要比地球年齡還要大。
研究者認為,在月球剛剛形成的階段,地球為它帶來了大量的水分。不過,因為月球沒有磁場,也沒有大氣層,所以被太陽風的侵蝕中,這些水也就都跑到了太空中,也才會讓月球變成今天的模樣。所以,失去了水的月球,才會晝夜溫差驚人。
此前,部分科學家提出,未來或許可以在月球上建造太空城市,讓一部分人類移民到月球上生活。不過從巨大的溫差來看,人類如果想要適應月球的環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樣的問題也是火星移民所要思考的。畢竟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再也找不到第二顆人類可以「拎包入住」的星球。
可以說,如果地球的晝夜溫差也變得和月球一樣,可能即使地球出現了生命,可能也是非常原始的低等生物,比方說微生物之類的,人類是很難有機會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