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據現存文字記載該神話故事最早出現在《淮南子》等古書,嫦娥因為偷吃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藥,從而飛向了月宮。
另外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也是起源於上古時代,又稱祭月節,逐漸有了賞月、吃月餅等習俗。而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天象便有諸多的想像,發展至近代時,科技迅速發展,人類便利用了自身開發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一覽月球的真面目。
科學家們甚至設想過建立沿著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將月球作為登上更遙遠行星的落腳點。
人類對於月球進行科學探索是從1959年開始的,當時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無人探測器飛到月球附近;2年後,甘迺迪在國會上提出「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因此美國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於1969年7月21日時踏上了月球,成為登月第一人。
對此阿姆斯特朗感到非常的自豪,表示「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他的搭檔則成為了第二位登上月球後安全返回的人,兩人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個半小時。
這之後美國又進行過幾次載人登月,一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開展了科學考察,此事在全球也引發了熱議,但許多人對美國在月球上插的國旗提出了質疑,認為是美方製造出來的騙局。
因為當時美國與蘇聯正在進行「科技比拼」,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蘇聯已經拿下了數個空間賽第一,比如在1957年10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4月,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進入了太空。
而美國不過是在1960年4月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泰羅斯」,1962年7月第一顆有源通信衛星作試驗性通信,所取得的成就相較於蘇聯來說有些遜色,但美國卻不甘示弱,這才有了向全世界宣布載人登月計劃。
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結束於1972年,這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返回地球後,近50年來任何國家都沒有再進行過載人登月任務。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且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同時也使得美國當年在月球上插得的國旗再次引起科學家的爭議。
首先月球表面是超高真空環境,也沒有大氣層,因此太空人進入太空必須穿上太空服,注意各方面的安全問題,旗幟也不可能出現「迎風飄揚」的現象,而這點質疑在50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了。
其次,月球表面溫差極大,簡直在兩個極端,白天最高達到了160攝氏度,晚上又低至零下180攝氏度,因此我國的月球探測器所使用的輪子是合金做的,但美國卻是使用了橡膠支撐器登陸到了月球表面,不禁讓人感嘆這個橡膠具有「神力」。
最後,「玉兔二號(嫦娥四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車轍,但美國的月球探測器的前後車輪都沒有留下車轍,並且其月球探測器返回地球時速度之快也讓人發出疑惑。
我國為了不讓月球探測器返回地球時摔得「粉身碎骨」,採用了「太空打水漂」的技術,讓飛船在大氣層內部下降過程中不停進行平行移動,以此不斷降低速度,最終安然落回地球,但美方似乎並不用考慮過這一問題,科技水平也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