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在當時的全球吃瓜看客眼裡,阿波羅這種有人登月行動其實是美國的獨角戲。很多人現在都認為,因為N1大火箭的連續失敗,導致前蘇聯的有人登月計劃最終半途而廢。但真實情況是,當時N1大火箭項目是高度保密的。不用說外國觀眾,就是蘇聯內部知道這個項目正在進行的,除了生產研發和試驗隊伍外,只有蘇聯G層相當有限的人知道這個秘密。當然美國有系列衛星對蘇聯的航天基地無間斷的監視拍照。戰略雷達也時刻監視著蘇聯發射的航天飛行物。當N1大火箭出現在發射臺上,以及後來多次劇烈爆炸。美國方面是可以獲得部分實況情報甚至高清圖片;而且也知道這種大火箭從來沒有飛到過100公裡以上的高空。因此是一個徹底失敗的項目。但是美國方面也擔心阿波羅計劃採用的巨型火箭,
也有升空後出狀況的風險。為了不擾亂阿波羅團隊的信心。蘇聯方面N1大火箭的連續失敗,當時的美方也只有在極少數人範圍內了解情況。至於N1大火箭的失敗公布與世,全球都知道了,這只是蘇聯到了1980年以後搞公開H,自己的「不打自招」。其實蘇聯方面在當時的登月競爭中也不是無動於衷。蘇方甚至想耍一個小聰明。這就是趕在阿波羅11號載人到月球的7月份之前,就完成月壤的採集回收。幻想強烈對衝一下美國人的成功。不過實際上卻事與願違,狼山前幾天也談到過這個情況。而在整個1969年,質子號火箭10次發射,8次失敗。其中5次是月球探測器;這5次中4個是計劃取樣返回,全部失敗。而這5次失敗的月球任務中,4次是火箭本身故障引發的。這等於是欲速而不達。1969年前後的蘇方系列失敗,看似是技術問題,說到底其實是思想和管理上出了問題。當時科羅廖夫已經去世。蘇聯多個航天設計單位相互不服氣,甚至到了互相拆臺的程度。
有人登月計劃居然不止一個。而當時的蘇聯最高C下不了決心最終支持哪個方案,猶豫不決,造成資源分散。最終差一點一事無成。實際上蘇聯航天的水平一直不低。最早發射衛星,最早載人航天,最早女性航天,最早出艙行走,最早金星探測,最早搞大型空間站,這6大項都是蘇聯領先。N1大火箭的方案也可以看成當代獵鷹火箭的鼻祖,只不過屬於推出太早,當時的計算控制能力達不到而已。蘇聯不能載人登月的根本問題是沒有大推力發動機。而到現在,美國反倒要買俄方的大推力發動機。甚至在美國人曾經最拿手的太空梭方面,能源號大火箭和暴風雪號太空梭也比美國太空梭多出10噸的入軌自重。而且還可以回收大火箭。只是推出太晚生不逢時。最終只能感嘆「時也命也」,個人如此,國家也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