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競賽徹底失敗,受美刺激,蘇聯另闢蹊徑展開秘密軍用項目?

2020-12-16 科學史評話吳京平


本文為《航天史》系列連載文章,本期為第 41 篇

作者:吳京平

往期內容可進入「我的主頁——文章」查看


上文書講到了阿波羅 11 號的太空人踏上了回家之旅,要知道從月球回家也是很麻煩的事情,光從月面起飛和指令艙對接就花了不少時間,需要繞著月亮轉 4 個小時,多次變軌才能完成對接任務。然後還要調整飛船進入回地球的軌道,角度大了小了都不行。一路上還需要用天文導航的方式來校準。其實就是測量星星的角度。柯林斯為此還專門接受了使用六分儀的訓練。


其實地面上為了迎接他們回家也在忙活。飛船會在太平洋濺落,掉在水裡。但是美國人發現落點的天氣很不好。當時還沒有沒有民用的氣象衛星,負責天氣預報的也是軍方的人,為這事兒,美國軍方動用了間諜衛星拍攝了衛星雲圖。他們拿到照片一看,果然海面上有個巨大的風暴雲團。空軍的人馬上請示這次回收行動的總指揮,艦隊司令官戴維斯。哥倫比亞號指令艙落下來的時候還要重新調整著陸點,要偏移 400 公裡,這又平添了變數。司令官只能同意,畢竟沒辦法跟老天爺較勁。航母要開往新的著陸地點,陰天情況下,航母沒辦法通過觀察星星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只能採用最古老的辦法,靠指南針辨別方向和對航速的計算,當時還沒有那麼方便的 GPS。


大黃蜂號航母(CV-12)


落點偏移還給總統閣下帶來了麻煩,總統正在趕往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尼克森要親自迎接太空人們歸來。他先坐空軍一號到舊金山,帶上 NASA 的飛船回收的工作人員,比如潘恩和阿波羅 8 號的太空人博爾曼,他們和總統一起去夏威夷。



然後從夏威夷去約翰斯頓環礁,這地方距離檀香山有 1300 公裡,太平洋艦隊司令麥凱恩上將在這兒等著總統大人和國務卿羅傑斯以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等等隨員。



到了這兒就不能坐空軍一號了,換了海軍的直升機飛到了阿靈頓號通信中繼船上。坐船走上一夜,來到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附近,再坐直升機到航母上。一大早,總統就帶著人趴在艦橋欄杆上等著太空人歸來。


右邊穿軍服的是麥凱恩上將,最左邊戴眼鏡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中間是尼克森總統


因為計劃的改變,太空人們返回大氣層的時候,過載也會比較高,達到 6.5g。返回大氣層的時候,三位太空人就看見舷窗外火光一片,跟地面的通訊已經中斷了。奧爾德林還拿起攝像機拍了一段窗外的火光。海面上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正在全力趕往濺落地點,先把直升機和預警機派出去搜尋。海軍一共出動了 4 架海王直升機和 3 架格魯門的 E-1 預警機。有的負責通訊中繼,有的負責搜尋。直升機上帶著蛙人,都是全副武裝的。


因為有雲層的遮擋,搜救人員斷斷續續看到高空裡有個火球衝向地面,這就是返回地球的哥倫比亞號指令艙,與空氣摩擦造成了高溫,飛船表面的燒蝕材料在不斷蒸髮帶走熱量。等到了稠密大氣,速度也就降下來了。到 7000 米高度,開始打開飛船頂端的降落傘艙蓋。兩個引導傘被拉了出來,開始進一步減速。等到了 3000 米的高度,3 頂 25 米直徑的主降落傘被拉出來了。飛船開始緩慢的下降,準備濺落在太平洋裡。飛船的底部氣囊開始充氣,這樣的話,掉進水裡還能漂起來。周圍的直升機早就看見了,3 個巨大的降落傘還是很醒目的。眼看著飛船掉進海裡,在水面上漂浮。直升機馬上就趕過去了。



直升機上帶著專業的航天員打撈救援隊伍。這次打撈不比往常。這一次多了隔離檢疫的任務,流程上要複雜的多。所以海軍的潛水員們都帶著氧氣面罩。當時沒人知道月球上有沒有細菌病毒之類的東西,所以,一切都小心為妙。潛水員們先扔下幾個橡皮艇,然後給哥倫比亞號指令艙綁上一個救生圈,把橡皮艇也和救生圈捆在一起,防止亂飄。然後跟 3 位太空人打個招呼,一看這 3 位,狀態還不錯。讓他們開門,給他們送進去生物隔離服,把太空衣換下來。


阿波羅11號的指令艙


3 個人換好了衣服,爬出飛船,到了橡皮艇上。旁邊有潛水員拿著碘酒和次氯酸鈉溶液從頭到腳的擦了一遍。就是為了消毒。包括飛船在內,都要消毒。直升機帶著 3 位太空人降落在了大黃蜂號航母的甲板上,這 3 位還不能出來。直升機收攏旋翼的槳葉,用航母的升降機整體搬到下邊的機庫裡,在機庫裡有個銀光閃閃的金屬隔離艙。其實就是一個特殊的房車,裡邊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為太空人特別定製的,就是未來幾天他們的住所。


太空人都穿著隔離服,馬上從直升機進入隔離艙


從直升機上下來以後,3 個人直接進入了這個隔離艙。馬上洗澡換衣服,穿上舒適的工作服,3 個人來到艙門口的大玻璃窗前亮個相。外邊人山人海,航母上有空的人全都來了,總統尼克森帶著手下發表了簡短的講話。表彰他們取得的巨大成就,邀請他們 8 月 13 號到洛杉磯參加國宴。然後牧師做了祈禱。儀式結束,尼克森坐飛機走了,他前後也就待了 3 個小時。


三位太空人成了重點保護對象


就在太空人受到總統接見的時候,另一幫人沒閒著,他們把哥倫比亞號指令艙給撈起來了,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打開飛船,裡邊還有膠捲、醫學樣本以及採集的月球土壤和巖石標本,這些都要取出來。全過程都保持隔離狀態,生怕萬一沾染什麼不明的病毒和細菌之類的玩意兒。拿出來的東西被馬上用飛機送到約翰斯頓環礁,從那兒換 C141 運輸機送回本土,交給詹森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


隔離艙內景


大黃蜂號航母全速前進開往夏威夷,3 個太空人就在隔離艙裡好吃好喝的休息。航母開到夏威夷,這個金屬隔離艙被從航母上搬下來,送進一架C141運輸機的貨艙,運回美國本土。



一直把他們送到詹森航天中心專門建立的月球物質回收和太空人檢疫所。他們在這個隔離艙裡待了 2 天,然後在檢疫所接著隔離。前後隔離了 3 個禮拜,一直到 8 月 10 號才結束了隔離生活,出現在公眾的面前。



8 月 13 號,3 位太空人參加了在紐約和芝加哥舉行的群眾遊行,他們坐著敞篷車在繁華的大街上巡遊,周圍的高樓大廈飄下無數的紙帶,他們成了英雄。晚上,他們還要趕場子,飛去洛杉磯參加國宴。除了一大幫國會議員,聯邦大法官參加,美國各州的州長來了 44 位,這比開會來的還齊全,總統都沒這麼大面子,還有 83 個國家的大使也來了。在這麼多人的見證之下,美國總統尼克森授予了 3 位太空人自由勳章。接下來,這3位還要在全世界進行大巡遊,一時間風光無限。畢竟他們的第一個登上地球以外星球的人。


蘇聯人乾瞪眼沒轍啊,他們就連抓一把土就回家的任務都沒有完成。蘇聯人顯然已經落敗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管理上混亂,本來錢就不如美國人多,還沒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兒,而是陷於無休止的內耗之中。蘇聯人開始著眼於下一個回合,看來想在登月上超越美國人是不可能的了。不管是有人的還是無人的,目前都落後於美國人。必須另闢蹊徑,換個思路來和美國人競爭。


蘇聯人這一次倒是找回了久違的手感,他們畢竟不是吃素的。切洛梅積極遊說蘇聯高層展開一個秘密的軍用項目,和美國展開對抗。說實話,還是被美國人刺激出來的。美國人曾經用 U2 飛機對蘇聯領空進行偵查。拍了大量的照片。但是 U2 飛機被蘇聯人打下來了,弄得美國人很沒面子。這時候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人發現,大家對衛星飛過自己的頭頂滿不在乎。於是他們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開發間諜衛星,從太空拍照。


載人軌道實驗室計劃(MOL)


但是,當時美國人的思路就是個 U2 偵察機的太空版。也就是弄個載人的偵察衛星上去。畢竟有人好辦事兒,什麼任務都能應付。這個計劃就提交給了美國高層討論。當時正好 NASA 在搞雙子座飛船。於是軍方設定,這個載人偵察衛星就是靠雙子座飛船來接送太空人的。美國當時進行了一系列子系統的研發,比如說照相機,固體火箭之類的研究。但是最終還是停留在了紙面上,因為偵察衛星沒必要載人,只要拍好照片扔回地球就 OK 了。到後來,最新的鎖眼衛星根本不需要扔膠捲,用無線電信號發送回地球也不是難事。所以,美國人也就沒再繼續搞下去。


美國人設想用雙子座飛船當做往返工具


不過,一個龐大的秘密項目是不可能完全隱身的,因為牽扯到的人太多了,這種黑色項目需要一些白色的科學研究項目作為掩護。所以,到後來這事兒弄得世人皆知。蘇聯的切洛梅也知道這個消息。蘇聯人當然坐不住了,登月工程是個面子工程,但是這種有人偵察衛星可是實打實的威脅。於是高層就同意了切洛梅的計劃,也就是開發自己的載人偵察衛星。說白了就是空間站的雛形。在切洛梅的領導下,他的 52 設計局開始金剛石軍用空間站的設計,當時是 1964 年。


博物館裡的金剛石軍用空間站


不過呢,當時的蘇聯高層並沒有全力支持切洛梅,這事兒不是最重要的。切洛梅本人倒是充滿了工匠精神,慢工出細活,結果 5 年過去了,他的工作進展緩慢。這 5 年形勢變化太快,蘇聯人在登月競賽中顯然是落了下風,即便是巨型的 N1 火箭成功,也爭取不到第一名的好成績了。況且,登月是沒有軍事價值的,不管是有人還是無人都只是科研項目。到現在也是這樣,只有圍繞著人類自身打轉轉的東西才是真的實用的東西,何必捨近求遠呢?


蘇聯太空人們,前排穿西裝的就是費奧克蒂舍夫


就在 1969 年這個檔口上,科羅廖夫創建的第一實驗設計局的費奧克蒂舍夫向蘇聯高層提交了一個計劃,那就是發展空間站。還記得這個費奧克蒂舍夫嗎?蘇聯上升1號飛船硬塞了 3 個太空人進去,一個是代表軍方的科馬洛夫,一個代表工程師的費奧克蒂舍夫,還有一個研究太空醫學的葉戈羅夫。


沒錯,就是這個費奧克蒂舍夫。這位仁兄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平民,他沒有軍人的身份,更奇葩的是他居然不是蘇共黨員。他是個純粹的技術人員,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也是日後蘇聯空間站的實際掌門人。


蘇共中央政治局這次倒是乾淨利落,馬上批准了費奧克蒂舍夫的計劃,由烏斯季諾夫主管。這一次烏斯季諾夫吸取了以前的教訓,不再搞什麼專家委員會來和稀泥了。就由他自己來拍板。載人空間站計劃定名為「禮炮計劃」,切洛梅的金剛石軍用空間站名義上併入禮炮計劃。也就是說,以後蘇聯空間站都會用禮炮號來命名,切洛梅差點氣炸了肺。



其實呢,蘇聯還是把空間站分為民用空間站和軍用空間站,還是井水不犯河水,僅僅是名字統一叫禮炮號。而且發射空間站都是用切洛梅的質子號火箭來發射。即便如此,切洛梅還是 120 個不滿意,感覺自己被截胡了。他一肚子火,蘇聯高層還一肚子火呢。你的進度比蝸牛還慢,怪誰啊?這次可不是和稀泥,烏斯季諾夫是直接下命令的,有委屈也不能影響工作。不能讓設計局之間的利益之爭來影響到項目的規劃和研發進度。蘇聯人在磕磕絆絆走了一段彎路之後,再一次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蘇聯在調整,我國也在調整。新一代的遠程飛彈東風 4 號就要開始發射試驗了。我國當時和美蘇顯然是不能比的,但是在世界上也並不算落後,因為航天真的沒有幾家能玩兒。


法國人的鑽石火箭是在阿爾及利亞的靶場做實驗的


當時能發射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只有 3 個,美蘇兩家實力雄厚,能夠發射大型的太空飛行器,甚至完成登月這樣的創舉。第 3 名就跟他們差遠了,法國人 1965 年發射了自己的鑽石號火箭,把自己的衛星送入了太空,這個衛星只有 42 公斤重。別看這東西不起眼兒,但這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兒了,因為法國人是獨立於美蘇之外的第 3 個能發射衛星的國家,這就為後來歐洲研發歐羅巴火箭打了底子,畢竟歐洲別的國家都沒搞過,倆眼一抹黑。


法國第一顆衛星阿斯特裡克斯1號


法國人不管技術水平高還是低,人家啥東西都是齊全的,要發動機有發動機,要火箭有火箭,而且人家最獨一無二的是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場,這個發射場緯度低,賺了不少地理位置的便宜。歐羅巴火箭後來黃了,但是為阿利亞納火箭奠定了基礎,最開始的種子就是法國人種下的。


一般來講,發射衛星的火箭其實和飛彈是一家人,大部分的運載火箭都是飛彈出身,法國人的火箭其實也是飛彈出身。這種事兒只有極少數例外,日本就是個例外,他們的火箭純粹是民用起源,一開始就和軍方沒關係,純粹是個探空火箭,誰也沒想到後來日本人還能一鳴驚人。


我國還是在踏踏實實的推進飛彈的研發,畢竟國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當時中國的飛彈還打不到美國,也打不到莫斯科。要打美國必須用洲際飛彈,必須用多級火箭才行。當時中國研發的東風 2 號和東風 3 號都是單級火箭。中間最好有個過渡型號練練手。也就是研發一種 2 級的中遠程飛彈。射程 4000 公裡左右,能夠打到美國在太平洋島嶼上的基地,能打到莫斯科以西,能覆蓋印度。這就是東風 4 號飛彈。更重要的是,按計劃這枚火箭改一改就能發射衛星。這叫一魚兩吃,摟草打兔子。

但是,大家要考慮到那是什麼時代,1969 年正亂呢。火箭和衛星難免不受影響。本來預定東風 4 號 10 月份發射,結果臨發射了發現問題,必須更換 1 級火箭發動機。必須把全部燃料都卸出來,然後再拆開檢查,所以這次發射算是黃了。到 11 月份第二次發射,結果又出了問題,麻煩出在二級火箭的程序配電器上。錢學森和他的同事們眼睜睜看著火箭第二級掉下來,心裡那叫一個難受啊。這就像是體育比賽,丟掉了關鍵的一局。當時全世界的各大通訊社都做了報導,這一下給了日本人機會,日本人開心死了。因為,他們有機會實現逆襲,在名義上領先於中國了。


我們下次再說……


還不過癮,看看上文:


相關焦點

  • 原來前蘇聯根本沒有公開和美國搞過有人登月競賽!
    按照當代大部分人的歷史認知,總是認為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有人登月競賽中公開的輸給了美國,而且輸的相當灰頭土臉。而當時的真實情況是,前蘇聯從來沒有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公開揚言要和美國進行有人登月的同場競技。當時的世界根本沒有意識到前蘇聯也有有人登月的計劃。實際上在當時的全球吃瓜看客眼裡,阿波羅這種有人登月行動其實是美國的獨角戲 。很多人現在都認為,因為N1大火箭的連續失敗,導致前蘇聯的有人登月計劃最終半途而廢。但真實情況是,當時N1大火箭項目是高度保密的。
  • 航天帝國被禁錮的腳步:蘇聯載人登月失敗原因分析
    N-1火箭失敗原因分析 + 對於蘇聯在登月競賽中的失敗,大家無不飽含著遺憾。有人認為,在早期空間探測計劃取得很多突破後,如果組織得當,蘇聯應當能第一個達到月球。
  • 原來前蘇聯根本沒有公開和美國搞過有人登月競賽
    很多人現在都認為,因為N1大火箭的連續失敗,導致前蘇聯的有人登月計劃最終半途而廢。但真實情況是,當時N1大火箭項目是高度保密的。不用說外國觀眾,就是蘇聯內部知道這個項目正在進行的,除了生產研發和試驗隊伍外,只有蘇聯G層相當有限的人知道這個秘密。當然美國有系列衛星對蘇聯的航天基地無間斷的監視拍照。戰略雷達也時刻監視著蘇聯發射的航天飛行物。當N1大火箭出現在發射臺上,以及後來多次劇烈爆炸。
  • 從蘇聯到俄堅持33年,「科拉超深鑽孔」突然停工,地底藏著什麼
    現在看來,美國冷戰時期與蘇聯展開裝備競賽的目的非常明確,由於蘇聯沒有美國工業體系完整,經濟發展和美國相差甚遠,所以美國想利用競賽的方式徹底瓦解蘇聯經濟。最終看到美國成功逼迫蘇聯走上解體道路,不過在此過程當中,兩國所創造的空前局面也是全球有目共睹的。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當屬航天領域。
  • 美蘇登月競賽之我見: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
    核心提示: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為標誌,美蘇開啟了太空科技與登月競賽。到1970年代末,以美國成功登月結束競賽,雙方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至於連合作登陸火星的計劃都不再提及,急需恢復到正常生產狀態。從美蘇登月競賽可以看出,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 49%俄羅斯人相信美國登月是一場騙局,調查:您相信嗎?
    根據7月6日來自俄羅斯的一份調查,目前已有49%的俄羅斯人相信美國登月是假的,只有31%的人相信上世紀美國太空人曾經降落在月球上。登月是上世紀美俄太空競賽的最高潮,以前蘇聯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太空競賽剛剛開始的時候,前蘇聯捷報頻傳,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 蘇聯登月計劃因總設計師猝死和火箭難題而流產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導,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前蘇聯登月計劃參與者米哈伊爾-馬羅夫7月20日透露,前蘇聯載人登月計劃之所以沒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項目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突然死亡以及N-1重型運載火箭難題未能順利解決。
  • 為什麼蘇聯無法完成的登月任務,美國成功了?原來是請了「外援」
    美蘇太空競賽加速了登月探索阿波羅登月的背景是在美蘇太空競賽時期,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震撼了整個西方,強勢打擊了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夜郎自大的心態。美國國內將其稱為斯普特尼克危機,直接導致了美蘇正式進入太空競賽。
  • 美國登月實為造假?美國人為何不再登月?是遇見外星人害怕了?
    對於徵服月球而言,那便是得益於美國人的登月計劃。大約從1962年開始,直到1972年年間,美國NASA總計登月7次,除去阿波羅13號失敗以外,其餘6次均成功登上月球。但有意思的是,自打1972年12月19日,美國人最後一次成功登月後。時至今日,再沒有聽到有關美國登月的說法。那麼,美國人為何不再登月了呢?
  • 全球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原來是美軍基地:曾截獲蘇聯登月飛船信號
    許多人都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天文觀測平臺,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射電望遠鏡其實是美軍支持下建造的,確切地說是美軍的一處秘密基地。許多人都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天文觀測平臺,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射電望遠鏡其實是美軍支持下建造的,確切地說是美軍的一處秘密基地。在1960年代初建造時,美軍方介入,目的是希望利用民用的設施建造一個軍用的觀測站,用來對蘇聯的軌道目標進行監視。這就是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其實是美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
  • 全球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原來是美軍基地:曾截獲蘇聯登月飛船信號
    許多人都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天文觀測平臺,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射電望遠鏡其實是美軍支持下建造的,確切地說是美軍的一處秘密基地。許多人都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天文觀測平臺,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射電望遠鏡其實是美軍支持下建造的,確切地說是美軍的一處秘密基地。在1960年代初建造時,美軍方介入,目的是希望利用民用的設施建造一個軍用的觀測站,用來對蘇聯的軌道目標進行監視。這就是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其實是美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
  • 為什麼美國登月成功一次後, 就不再登月了?
    至於現在為什麼不登月,因為現代航天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不需要通過登月計劃這樣大規模工程項目來推動相關技術發展,還有就是美國國債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實在也燒不起這個錢了。大概美國也是從未登上過月球!所以就沒有再次登月的講說!美國登月公布了部分信息!沒有完全公布!這就是隱私!也許就是騙了全世界人民!
  • 美國登月摽上中國,但中國不是蘇聯
    由於技術上的準備不足,一般認為美國在2028年之前無法實現新的載人登月。但彭斯卻提出5年之內的重返月球計劃,這種限時實現載人航天項目的事情只在冷戰時期有過,它意味著很高的安全風險,因而無疑是個瘋狂的計劃。
  • 為什麼現在不載人登月了?難道月球上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月球算是人類探測最多的星球之一了,蘇聯從1959年開始到1968年一共發射了14個月球探測器。在1969年之後,蘇聯又相繼發射了15-24號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已經能夠進入到月球表面,並且對月球的巖石進行研究了。在軍備競爭的時代,美國同樣對月球進行了大量的探究。
  • 維基解密:蘇聯1977年摧毀美國秘密月球基地
    事實上,官員們正在討論這樣一個問題——蘇聯是否在1979年1月之前摧毀了美國的一個秘密月球基地? 他描述了美國和蘇聯是如何在一場登月競賽和發展能夠在月球和地球之間運作的粒子束武器方面進行激烈競爭的。
  • 美蘇太空爭霸史:最後的登月者去世了
    蘇聯希望在登月上趕超美國,但財力、技術、制度等劣勢,決定其必然失敗蘇聯的登月計劃是秘而不宣的,直至冷戰結束,一些檔案才逐步公開。⑥由於計劃上的缺陷、技術上的不足,及科羅廖夫的意外去世,蘇聯在登月探索上沒能繼續以往的輝煌。然而,1966年7月,蘇聯太空人科馬洛夫表示,「蘇聯沒有必要像美國那樣加快載人登月的進度,因為我們的首要原則是確保每位太空人的生命安全。但是我敢保證,美國不會在登月競賽中先撥頭籌」。
  • 中國太空成就在美國引發一種偏執的心態,彭斯對登月計劃下死命令
    彭斯26日說,美國將在五年之內實現登月。他說,美國要展開一場21世紀的「太空競賽」,在2024年前將美國太空人再次送上月球。這比美國航天局現有登月計劃提前4年。彭斯當天在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第5次會議上說,在5年內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是「本屆政府的既定政策」。
  • 阿波羅登月畫面突然消失,真相至今被掩蓋,登月第一人:遇到怪事
    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兩國開啟了冷戰序幕,兩個國家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的競賽,其中就包括新興的航天領域。在航天領域,雖然前蘇聯是先驅者,但是後來美國慢慢的追趕上來並且超越前者,在美蘇航天競賽中,標誌著美國在航天領域徹底領先的一個標誌就是1961年開始實施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從1961年到1972年短短11年的時間,美國先後把12名太空人送上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從而一舉贏得美蘇航天競賽,而前蘇聯從此在航天領域徹底落後美國。
  • 蘇聯為何不揭穿美國登月造假
    那為什麼面對美國不走心的表演,蘇聯人卻不敢揭穿呢?!因為蘇聯在太空競賽中造的假,比起美國來更不走心!蘇聯要是揭穿美國的話,美國氣急敗壞來個反揭穿,蘇聯老大哥的臉就沒地兒擱了!筆者來一一為你揭曉!第一條:阿波羅的太空人,活蹦亂跳!
  • 美國登月造假?第一登月的美國為啥不登月了,月球謎團真多!
    1961年至1972年,美國航天局NASA實行了一攬子的載人登月計劃,經歷過一波失敗後,終於讓阿波羅11號和17號載人飛船成功把人類送上月球,而且還成功讓人類返回了地球,有來有回這很重要!但是,自從72年美國人完成了阿波羅17號載人登月以後,卻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再也沒有登陸過月球,美國人似乎對於登月失去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