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登月競賽之我見: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

2020-08-27 三體軍事

核心提示: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為標誌,美蘇開啟了太空科技與登月競賽。到1970年代末,以美國成功登月結束競賽,雙方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至於連合作登陸火星的計劃都不再提及,急需恢復到正常生產狀態。從美蘇登月競賽可以看出,單打獨鬥的冷戰思維已經過時,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也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嫦娥工程、天問一號所代表的行星際探測工程是我國在本世紀對地外天體進行探索的兩個重要方向,俄羅斯、德國、瑞典、荷蘭、沙特、阿根廷、奧地利、法國、歐空局等國家和機構參與其中,實現了和平利用和包容發展,共同促進建立「外空命運共同體」的願景。人類探索外太空的起點以1957年10月4日,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為標誌,引發了西方世界的強烈反響,西方世界在霸權思維的驅動下,與蘇聯開展了持續10多年的登月競賽。

圖註: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

圖註:人類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

單打獨鬥的美蘇競賽已經過時

這是一場人類史上最激烈的非作戰對抗,美蘇雙方投入數百億規模的資金進行航天技術的研發,出發點並非造福於人類,而是追求世界第一。1957年時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一半,大約2100億美元,美國則為4500億美元,僅空間技術研發投入都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有了充足的經費保障,1961年4月,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載人飛船進入軌道,23天後,美國宇航局也乘坐自由7號飛船進入亞軌道,美蘇的太空競賽進入載人對抗階段。

此時美國人的防禦心態開始爆發,對蘇聯空間計劃的判斷失誤,信任缺失,艾森豪還引用了羅馬帝國因為修路而崛起、英國因為控制了海洋變成了日不落帝國、美國應該佔據太空制高點,才能控制地球。1960年,新成立不久的美國宇航局首次向外界公開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將美蘇空間競賽引導向月球,當時美國宇航局列出的預算為260至380億美元。

圖註:甘迺迪與林登詹森推動了阿波羅登月的進行

到了1965年,美國宇航局預算佔美國GDP的5.3%,比當今佔GDP 3.16%的軍費還要高。1962年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加劇了美蘇雙發對峙和猜疑的局面,也暴露出蘇聯核彈頭其實比美國要少的事實。1963年,蘇聯在一邊開足馬力生產SS-9彈道飛彈,一邊出臺了登月計劃出爐,科羅廖夫提出了建立月球、地球空間站的可能性。

從1960年到1963年,蘇聯登月計劃被美國慢了三年,略有倉促上馬的嫌疑,被迫應對美國的登月挑戰。美國宇航局此時掌握了登月的主動權,給出了月球軌道對接法的方案,阿波羅登月方案在1962年已經確定。在接下來數年時間內,美國國內的大型軍工企業諸如波音、格魯曼、北美航空、道格拉斯等巨頭全部參與研發和製造,到1965年前發射了10枚土星火星,成功率100%,這是美國成功登月的重要保障。

圖註:阿波羅8號升空

圖註:阿波羅8號太空人拍攝的地球

1968年,阿波羅8號首次成功實施載人繞月飛行,太空人博爾曼等人還在月球軌道上輪流朗讀了《創世紀》。此時的蘇聯還籠罩在聯盟1號事故陰影中,太空人科馬洛夫返回地球時由於減速傘無法打開,以每秒數公裡的速度撞擊地面。美國宇航局此前也因為趕進度而忽視了安全性,導致阿波羅1號在地面發生大火,三名太空人被燒死。

阿波羅8號其實是個裡程碑,載人環月飛行已經被美國人實現,那麼蘇聯接下來即便進行環月飛行,也沒有任何意義。在阿波羅11號載人成功登月時,蘇聯依然派出了手中僅有的無人探測器月球15號,試圖搶先登陸月球。美蘇登月競賽一直持續到1970年代中期,以1975年蘇聯聯盟19號與美國阿波羅18號在太空中對接為終點,單打獨鬥的冷戰最終以合作收尾,結局令人唏噓。

圖註:蘇聯聯盟19號與美國阿波羅18號在太空中對接

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即便在冷戰時期,美蘇雙方也考慮過聯合登月。1961年,甘迺迪在就職演講中提到,願意與蘇聯共同探索行星,比如火星和金星。蘇聯方面也給出了積極回覆:願意與美國展開深層次的空間技術合作。只是突如其來的古巴飛彈危機讓美蘇雙方在航天項目上的接觸全部暫停,在古巴飛彈危機之後,美蘇也試圖利用聯合登月來修復之間的關係。1962年,美蘇駐聯合國大使同時宣布,合作開展相關空間項目。1963年至1964年,剛從古巴飛彈危機中修復的美蘇關係,因為甘迺迪遇刺和赫魯雪夫未能當選又急轉直下。

在阿波羅11號之後,美國宇航局遇到了阿波羅13號遇險事件,蘇聯當時表示也願意動員救援力量營救阿波羅13號的返回艙。該事件標誌著美蘇在後阿波羅時代其實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促成了阿波羅18號與聯盟19號的對接。

圖註:阿波羅13號安全返回地球

美國登月之後就開始了戰略收縮,1969年尼克森總統否決了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對美國宇航局龐大的財政進行了重新切割,削減了大量太空領域的預算。蘇聯方面也對載人登陸火星沒有興趣,因為登月競賽消耗太大,美蘇都無力繼續保持龐大的太空領域開支。美國也意識到,單打獨鬥的太空計劃無力支撐,開始研發具備重複使用的太空梭,以節省進入軌道的費用,沒想到後來太空梭變成了吞金巨獸,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圖註: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模式採用了國際合作的方式

美蘇登月競賽期間有數次聯合登月的苗頭,但又被互相猜忌給扼殺,雙方都有極強的防禦心態,處於戰略對峙狀態。從這個背景出發,美蘇即便合作也無法走得太遠。一直到冷戰之後,1990年代國際環境進入以和平與發展的時代,1992年6月,美俄籤署了《美俄夥伴與友好關係憲章》和美俄太空合作協定》,推動了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對接,以及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在美俄、歐空局11個成員國、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個國家參與下,耗資1000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終於在2010年建成。如果全靠美國一家建設,顯然無法吃得消,此後國際合作也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平攤風險,合作共贏。

相關焦點

  • 太空核反應堆遺禍至今 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曾研製逆天怪獸
    冷戰時期,美蘇雙方為了在軍事上壓倒對方,開始了不計成本的軍備競賽。這種軍備競賽的成果,就是很多以人們目前的思維,都很難理解的「怪獸」級武器裝備。例如蘇聯重達400餘噸的「雌鷂」地效飛行器,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 從登月的邏輯看中美登月
    人類最早的「登月」是中國的嫦娥。嫦娥的「登月」體現的是人類對宇宙外太空星球的好奇。這是人類登月的初心,是第一層基本邏輯。人類真正開展的登月行動,始於美蘇冷戰時期。二戰以後,人類的火箭技術發展迅速。航天領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為了展示國家的科技實力,美蘇都不惜投入巨資發展航天技術,從衛星到飛船再到載人航天,太空競賽如火如荼。
  • 美蘇在冷戰時的邪惡想像力,可能超出你我預期
    這是航天史上值得慶祝的一件大事,可隨之而來的太空競賽,成為了美蘇冷戰史上最驚心動魄的角逐。美國和蘇聯都不甘落於人後,都想證明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軍事競備方面,除了尋找技術突破之外,雙方還制定了各種令人震驚的遏制戰略,現在看起來,都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會發生的情節。比如一項企圖核爆月球的計劃,曾都被視為國家最高機密而不為人知,直到冷戰結束後才逐漸浮出水面。
  • 美蘇冷戰怎麼結束的,星球大戰計劃,起到了什麼影響
    一直到1947年,美蘇兩個聯盟在國際上展開了冷戰。所謂的冷戰,就是在意識形態上進行對抗。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十年,對國際環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可是戈巴契夫上臺之後,經過總結髮現了一個問題:依照蘇聯當時的實力,根本就取代不了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共存才是唯一的出路。鑑於這種思想,戈巴契夫開始逐步改善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想擺脫冷戰對於蘇聯的束縛。
  • 美俄擺脫「安全困境」需摒棄冷戰思維
    韋進深 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研究員隨著美俄相繼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國際社會關於美俄做法恐將導致軍備競賽升級的擔憂正在成為現實。這表明美俄之間的戰略懷疑在增加,並試圖通過提升軍備水平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安全感,其結果必然是美俄之間軍備競賽的升級。因此,可以說在冷戰結束近三十年後,美俄之間仍未擯棄冷戰的思維和邏輯,其結果恐將是美俄深陷「安全困境」泥潭而難以自拔。不管是對美俄雙方政治家而言,還是對整個國際社會來說,曾一度帶來戰爭威脅的軍備競賽活動,似乎又再次上演了。此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 嫦娥五號登月的背後,新一輪「太空競賽」正在形成,誰將成最後贏家?
    這次的嫦娥五號奔月不僅是中國航天裡程碑式的發展,也再次將太空競賽這一話題帶入到輿論中心。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的太空競賽不是美蘇冷戰時刀光劍影的比賽,新一輪的太空競賽背後是更加現實的利益劃分。美蘇之前所帶回的巖石表示著月球火山在35億年前活動到達頂峰,該地可能存在十幾億年前的玄武石。
  • 距離上次載人登月已過48年,嫦娥五號為何沒有選擇載人登月?
    今天就這兩個問題,我來仔細給大家講解。在討論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載人登月的目的:從世界格局的角度上來講,上世紀的6次載人登月以及早期的空間探測,都是美蘇冷戰時的產物;從人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載人登月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太空研究,更重要的是為人類找到除地球之外,可居住的星球。
  • 人類為何四十多年不再登月?不是科技不成熟,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當年,美蘇全方位的競爭真的是上個世紀國際上最精彩的重頭戲,而這場有關於意識形態的對壘轉入到冷戰階段後,無論美國還是蘇聯都需要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探索中彰顯各自的優越性,而當年,美國的太空探索也的確是在與蘇聯的競爭之下快速成長起來的。
  • 阿波羅登月畫面突然消失,真相至今被掩蓋,登月第一人:遇到怪事
    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兩國開啟了冷戰序幕,兩個國家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的競賽,其中就包括新興的航天領域。在航天領域,雖然前蘇聯是先驅者,但是後來美國慢慢的追趕上來並且超越前者,在美蘇航天競賽中,標誌著美國在航天領域徹底領先的一個標誌就是1961年開始實施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從1961年到1972年短短11年的時間,美國先後把12名太空人送上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從而一舉贏得美蘇航天競賽,而前蘇聯從此在航天領域徹底落後美國。
  • 強大的國家都要登月,月球上什麼東西那麼有吸引力?不只是礦產
    登月,已經不是什麼新話題了,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就已經把登月吵得熱火朝天了。當時的中國處於一窮二白的狀態,科學技術也處於起步階段,跟美蘇的差距還很大,因此只能在旁邊羨慕的觀望,不過中國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衛星送上了太空,雖然離登月還差得很遠,也算是漲了一些志氣。
  • 曾經各個國家爭相登月,為什麼現在不提登月了?
    我們對宇宙的嚮往從未停止過,對於外太空的探索我們很是執著,而月球作為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人類就已經開始對月球進行探索了。在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了月球,在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曾說出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 NASA斥資280億美元,重啟登月計劃,有人懷疑首次登月造假
    可以說已經完成了人類的壯舉,為什麼這次又重啟登月計劃,還要花費這麼多的資金呢?有人懷疑,美國人從來沒有登陸過月球,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冷戰時期,美蘇在各種領域中都開始了各種競爭,在探索宇宙的方面,也是達到了白熱化的競賽。
  • 核動力飛彈、核動力轟炸機 揭秘美蘇瘋狂核競賽
    這些充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味道的核裝置,迅速讓西方回想起冷戰歲月中,美蘇的那些瘋狂核設想。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個超級大國不斷推出各種核動力巡航飛彈、核動力轟炸機甚至核動力宇宙飛船,人類一度被籠罩在「核烏雲」中。
  • 為什麼美國登月成功一次後, 就不再登月了?
    我立即用我的手機拍攝,很快它便消失不見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很奇怪。至於現在為什麼不登月,因為現代航天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不需要通過登月計劃這樣大規模工程項目來推動相關技術發展,還有就是美國國債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實在也燒不起這個錢了。大概美國也是從未登上過月球!所以就沒有再次登月的講說!美國登月公布了部分信息!沒有完全公布!這就是隱私!也許就是騙了全世界人民!
  • 美國為何停止登月?得知背後貓膩後,不值得讓人心疼!
    但是90年代,美國緊急叫停阿波羅登月計劃,半個世紀過去了,美國也沒有再登月,月球還有很多奧秘,沒有被人類發現,為何美國卻突然停止登月?有傳言說美國之所以如此緊急叫停登月計劃,一位太空人在登月後驚訝發現,月球有外星人存在的痕跡,而美國對月球所見所聞閉口不談,這是否在暗示著美國已經發現外星人的存在?並且控制著媒體不洩露外星人的秘密。除此之外,在美國這幾次登月中公開的信息極少,美國似乎有意在掩蓋什麼。
  • 為何登月被終止?「美國停止登月」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故事還要從上個世紀60年代說起,在那時,全球剛好處於冷戰時期,而作為當時超級大國的美國和蘇聯為了能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更多的影響力,便在太空競賽中展開了多方面的對決,但剛開始沒多久,蘇聯便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相當大的優勢。
  • 美俄如今為何放棄登月?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各國早已心照不宣
    上世紀美蘇冷戰時期,美蘇兩國之間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軍備競賽,研發了各種先進武器,後來這場軍備競賽轉向太空領域,發展成了太空競賽。,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太空第一人」,後來也是蘇聯率先完成太空行走任務,這些成就讓蘇聯成為這場太空競賽初期的領先者,然而後來美國率先完成了載人登月任務,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這讓美國成為了這場太空競賽後期的勝者。
  • 美俄如今為何放棄登月?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各國早已心照不宣
    上世紀美蘇冷戰時期,美蘇兩國之間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的軍備競賽,研發了各種先進武器,後來這場軍備競賽轉向太空領域,發展成了太空競賽。在這場太空競賽初期,蘇聯率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率先將人類送入太空,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太空第一人」,後來也是蘇聯率先完成太空行走任務,這些成就讓蘇聯成為這場太空競賽初期的領先者,然而後來美國率先完成了載人登月任務,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這讓美國成為了這場太空競賽後期的勝者。
  • 《太空狗之月球大冒險》:美蘇太空競賽竟然是外星人搞的鬼!
    除了《冰雪女王》系列之外,能夠讓人脫口叫出名字的俄羅斯動畫片實在少之又少,既然難得有一部腦洞大開但又有一定事實依據的寵物登月題材的俄國動畫電影在國內上映,反正時間充裕,我也就耐不住好奇心起大早去看了。看過之後,我對俄羅斯動畫電影的總體看法並沒有因此有所改觀,但是鑑於中國動畫自身也良莠不齊問題百出,對於這樣一部各個層面都有點過時卻能夠在國內上映的俄羅斯動畫,我也不太好過分責難了。也許你不知道,這部電影其實是2010年的俄羅斯動畫《太空勇狗隊》的續集。
  • 美國研究員認為,俄羅斯在「登月競賽」中已落後於美國和中國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美國研究員喬納森·麥克道威爾說,俄羅斯在「月球競賽」中落後於美國和中國。據他說,計劃發射的俄羅斯「月球25」月球站已經過時了。麥克道威爾說:「我認為美中兩國不會(在登月計劃上)合作,這將是一場競爭。」麥克道威爾指出,中國的探月儀比1969年至1976年進行自動登月任務的蘇聯E-8-5系列探月儀功能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