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月的邏輯看中美登月

2020-12-03 中科院氫博士

中國嫦娥五號昨晚順利登月,今天順利進行月壤採樣,此次登月任務完成過半,國人無比興奮與自豪,也吸引全球關注的目光與祝福。登月話題再次被世人高度關注。

長期以來,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一直有許多人質疑。以前的質疑往往都是從陰謀論角度,認為美國登月造假,許多科普人士則試圖從技術層面加以澄清。但現在質疑者恰恰都是從技術層面進行質疑,認為50年前的技術無法實現載人登月。

美國載人登月的真假,我們先不去管它吧。本文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人類登月的邏輯。

人類最早的「登月」是中國的嫦娥。嫦娥的「登月」體現的是人類對宇宙外太空星球的好奇。這是人類登月的初心,是第一層基本邏輯。

人類真正開展的登月行動,始於美蘇冷戰時期。二戰以後,人類的火箭技術發展迅速。航天領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為了展示國家的科技實力,美蘇都不惜投入巨資發展航天技術,從衛星到飛船再到載人航天,太空競賽如火如荼。美蘇冷戰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展示國家的科技實力,試圖說服世人相信其代表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是最先進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似乎誰贏了太空競賽,誰就可以把對方代表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打敗。因此,人類此時登月的邏輯顯然就是要爭第一,以顯示自己的偉大光榮正確。

當美國太空人在登月全球直播中說出「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的時候,蘇聯顯然感到非常的沮喪,認為自己在登月競賽中失敗了。既然美國已經捷足先登,蘇聯再耗資巨大居全國之力繼續實施登月計劃就顯得沒有必要了。因為畢竟,成功登月了也只能是第二名,不符登月競賽要爭第一的目的。從此蘇聯放棄了繼續登月的計劃。顯然,蘇聯的做法符合美蘇登月競賽的邏輯。

反觀美國,成功登月已經實現了太空競賽的目的,成了航天科技霸主,蘇聯又已經放棄登月計劃,但美國班但沒有停止登月,反而繼續花費巨資在後續短短幾年的時間內,連續登月6次。顯然,美國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美蘇登月競賽的邏輯。

既然美國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美蘇登月競賽的邏輯,那麼它就應該還有新的邏輯。美國在第一次登月後繼續登月的邏輯就是什麼呢?當然,不排除出於人類對宇宙的好奇,探索宇宙是人類的基本邏輯嘛。但好奇不能當飯吃吧,況且登月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國家不可能為了滿足好奇心而不顧其它更為重要的國計民生,以及其它領域的國家競爭與發展。據報導,當時美國登月一次就要花費一個核動力航母的資金。為了全人類的好奇心,連續登月6次(第一次不算,算5次好了),這是什麼精神?說好聽是為了全人類的大公無私精神,說不好聽就是精神病。顯然,這個邏輯不可能支撐美國在第一次登月成功後繼續密集地連續登月。合理的推測應該是美國繼續登月依然與美蘇爭霸有關,因為登月雖然成功,爭霸沒有結束。

如果這一邏輯成立的話,美國繼續登月的目的很可能就與軍事或經濟有關,即美國認為可以在月球上實現軍事目的,或者從月球上獲取罕有資源而取得超級經濟利益。

從公開資料來看,美國的後續幾次登月,僅僅是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沒有在月球上建立軍事基地。也就是說,美國後續的幾次登月,與軍事目的無關。那麼,有理由推測,他們後續的密集登月目的在於採集月球土壤,試圖以此有資源,尋求超級利益,包括科技和經濟利益。

如果這一邏輯成立的話,我們就難以理解,在沒有研究清楚首次採集的月球土壤之前,美國就已經斷定月球土壤有那麼大價值,值得讓他們耗費巨資連續5次登月採集?美國是崇尚理性的,其經濟學邏輯就是理性人,如果登月採集月壤是經濟行為的話,這種不計成本的冒險做法,顯然是不理性的。

那麼,美國首次登月後,繼續密集連續登月5次的邏輯究竟是什麼呢?誰能告訴我。

好吧,我們換一個思路,美國首次登月成功後,為什麼在短時間內密集連續登月5次後突然放棄了登月,而且此後近半個世紀不再登月?合理的猜測應該是,登月沒有了價值。顯然,第一次登月是有價值的,它首先滿足了人類天然的對宇宙的好奇心,其次是贏得了美蘇太空競賽的勝利。那麼,後續密集的5次登月意義和價值在哪裡呢?難道其價值或意義就在於發現了登月已經沒有了價值?那麼,美國又是根據什麼作出繼續登月已經沒有價值的判斷的呢?

從前的分析已知,首次登月之後,後續登月行為主要是經濟利益驅使(科學探索目的也是為經濟服務),但既然月球土壤的經濟價值未明,繼續大規模持續性密集登月顯然不符合經濟利益邏輯。考慮到經濟利益不僅僅是國家利益,還可能是國內集團利益,合理的猜測是,登月符合美國國內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比如,登月計劃的預算已經批准,巨款已經到帳,與登月計劃相關的航天和軍工利益集團豈能不抓住機遇?即便他們知道首次登月之後,後續連續密集的登月已經沒有必要,但為了自身利益,他們也會極力宣揚其必要性,因為只有繼續登月他們的利益才能變現,難道到口的肥肉又要吐出去嗎?這一邏輯似乎解釋得通,因為現在NASA經常都可憐兮兮地在抱怨自己經費不足。眼看中國就要載人登月了,NASA又忽悠美國政府趕緊撥款啊,不然中國人登月了,美國的臉往哪擱?嘿嘿,這邏輯似乎又回到美蘇登月競賽了,難道美國真沒有登月嗎?跟咱中國人叫個什麼勁?美國臉恐怕無所謂,NASA相關的利益集團的利益估計更實在吧。

說了美蘇的登月邏輯,再來說說中國的登月邏輯吧。

跟美蘇登月的邏輯相比,中國的登月邏輯就純粹多啦。首先,雖然說人類已經實現登月,中國人登月再次登月顯然主要不在於實現人類的共同登月願望,但嫦娥奔月在中國人特有的精神文化,中國人實現登月不僅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顯示中國人也可以代表全人類探索宇宙的實力,可以為全人類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其次,中國登月是理性務實的,不是為了跟別人爭第一,而是腳踏實地,根據國情國力,做出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航天計劃,登月是中國人長遠航天計劃的一部分,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進行。再次,中國的登月與科技發展相適應,力求投資與回報相適應,爭取最大的科技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登月邏輯看中美登月,大家是否有更清楚地認識呢?

相關焦點

  • 美國登月陰謀論再起:科學方法論角度看,登月不能100%確定?
    美國登月陰謀論再起:從科學方法論的角度看,登月不能100%確定?一種觀點認為,不管美國當初還是現在登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活人可以去且回來」這個命題是否成立(美國人的方法能否實現登月且回來)。只是登月這件事弔詭的是,這兩種方法在當初都不可行,所以不能怪美國人。從目前已有的證據和科學角度推理,他是非常大概率登月且回來了。但是從方法論本身講,還不能100%確定。
  • 嫦娥五號登月,把阿波羅登月騙局帶上熱門,中美對比真相到底如何?
    ,引發了全球網友的議論,而阿波羅登月是否騙局,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為什麼中美國旗在月球不一樣不過,我國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在今年6月有分析過這件事,對於阿波羅登月是騙局的謠言,是不是陰謀論做了解釋。大家知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曾經風靡全球的柯達公司倒閉,美國50年前的登月拍照用的就是柯達膠捲,而它目前已經不復存在了。而我國嫦娥五號相機肯定用的是最新的技術,時代不一樣,已經都不在一個層次。
  • 解讀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恐怖15分鐘乃首創,從未影響中美俄三國
    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俄都沒有提到登月恐怖的15分鐘,這是因為登月與登陸其他天體相比已經算是非常簡單的,月球幾乎沒有大氣,根本不需要考慮著陸器的通信、外形、隔熱問題。
  • 為何人類至今不再登月?中美兩國心照不宣,原因非常簡單
    自從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之後,這些年來美國就再也沒有登月,因此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美國當年並沒有成功登月。可是這幾十年來美國一直都沒有給出再次登月的時間,只是含糊不清的表示會重返月球,然而登月球的計劃到底什麼時候實現誰都不知道。因此所有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何人類至今不再登月?中美兩國心照不宣,原因非常簡單。
  • 嫦娥5號成功登月,即將「挖土」,中美蘇月球「挖土」情況對比
    Apollo 載人登月計劃是在美國整體月球探測落後於蘇聯的情況下制定的1967年7月~1972年12月,美國相繼完成Apollo 11、12、14、15、16、17共6次載人登月,採集樣品約381.7kg。蘇聯月球採樣:1970年9月~1976年8月,蘇聯完成Luna 16、20、24 共三次不載人月球取樣,共計0.3211kg。
  • 各國紛紛取消「登月計劃」,中國也停止登月?究竟發現了什麼
    各國紛紛取消「登月計劃」,中國也停止登月?究竟發現了什麼 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 不過自從中美等各個國家實現了載人登月之後,這項計劃就像是被擱淺了一樣,各個國家都紛紛取消了「登月計劃
  • 在嫦娥五號登月的同時,美國的「天眼」卻塌了,國外網友怎麼看?
    同時,嫦娥五號登月的消息也受到國際熱議,在多國紛紛向中國表達祝賀同時,不少外國網友也稱讚「嫦娥登月」的壯舉。據獲悉,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是中國第三艘實現登月探測器了。而在中國之前,人類已經有40年沒有進行登月活動。而且此次嫦娥五號與之前的任務還有不同,探測器將會採集月球土壤的樣本返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阿波羅登月是否造假?再多邏輯悖論,抵不過「它」信了!
    在紀念阿波羅登月計劃50周年的時候,關於美國首次登月是否造假的話題,又成為了大家談論的焦點。雖然已經過去了50年,但是依然有許多人質疑,當年阿波羅登月是假的。一位著名的陰謀論者表示,NASA編造了那次登月計劃,欺騙了全世界。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其中科技領域,是中美競爭的關鍵陣地。  而以當前全球的科技水準,如果一個國家能實現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該國掌握人類最高科技的直觀體現。  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圓滿完成,接下來即將開啟第二階段——載人登月!  中國繞月工程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曾指出,中國最早2025年可實現載人登月。  而中國科學院的計劃,是在2030年左右完成中國人登月的壯舉。  如此看來,十年之內,中華民族就能實現數千年來的夢想,登上月球。
  • 《登月第一人》:成功的登月行動,失敗的登月電影
    《登月第一人》海報,電影宣傳語「one giant leap into the unknown」(邁向未知的一大步)改編自阿姆斯特朗登月名言的後半句「阿波羅13號」則是失敗的,它沒有完成既定的登月任務。但這次失敗的太空行動,卻又創下了人類航天史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奇蹟,3位太空人成功搭乘飛船返航。
  • 美國登月造假?就看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土成分了
    美國曾經分六次使用阿波羅登月器從月球帶回了381千克的土壤,蘇聯使用無人登月技術帶回了380克的月球土壤,這次我們打算鑽地帶回2千克以上的月土用於研究,這也是近半個世紀人類的再一次計劃,我們公布了這個計劃以後,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我們身上,絕大多數人都預祝我們成功。
  • 美國阿波羅登月是真是假
    美國阿波羅登月是真是假?非當事人,只能從知道的一點東西來推測了。首先,我不懷疑美國登陸月球了。只是從所知道的一點資料來判斷阿波羅有沒有登陸月球。現在大家都很懷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就可以登陸月球了,也知道月球登陸的重要性,那為什麼後來卻放棄繼續登陸了呢?
  • 人類至今都不再登月,中美兩國都心知肚明
    人類至今都不再登月,中美兩國都心知肚明。 其實在美國登月之後,就宣布了以後不再登月,這也令很多人疑惑,美國當年是不是根本沒有登上月全國,當年帶回來的照片是不是也是子虛烏有的
  • 美國不敢登月了?為什麼中國也停止登月了?
    ~近幾年來,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地球人登月了吧,在古代,由於各方面的限制,沒有天文望遠鏡,對月球的構造一無所知,才有了許多傳說中的月球傳說,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設計出了一副天文眼鏡,看完月球之後,才發現,原來,月球其實是一顆冰冷的星球,這才解開了大部分人的疑惑。
  • 解讀印度登月失敗原因:恐怖的15分鐘乃首創,節流變推技術不成熟
    當前能夠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國,但中美俄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提到登月還有恐怖的15分鐘,這說明印度在登月方面技術不成熟,當然做不出這道題。出品:川陀太空進入10月,印度無人登月著陸器維克拉姆依然處於失蹤狀態,當然已經不可能指望聯繫上,因為維克拉姆著陸器的設計壽命小於14天,目前已經處於凍壞的狀態。
  • 組合體分離難度僅次於阿波羅登月
    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分離,難度僅次於阿波羅登月。可以認為只有中美的登月探測器在環月軌道上實施過分離和對接。嫦娥五號也堪稱迷你版的阿波羅登月飛船,只不過是尺寸較小的無人版,所有的一切都暗示中國進行載人登月的時間將不遠了。出品:兵器瞭望臺(第2936期 頭條獨家)29日至30日,嫦娥五號工程傳來好消息,從29日晚上20時開始,嫦娥五號完成了近月點制動,這是一次「剎車」,從地月轉移軌道進入了環月軌道。
  • 美國當年登月的真與假!
    美國69年號稱登月成功以來至今已經有50多年了,期間各種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但礙於美國當年確實擁有旁人所無法企及的科技實力鮮有人真的能拿出證據來完全證明美國當年登月為假,近期隨著我國嫦娥五號熱,這個話題又開始翻熱起來
  • 關於美國登月問題
    當天提供直播信號中繼的十幾個國家和研究機構沒質疑過當天一起收看直播的幾十個國家6億觀眾沒質疑過當天同在月球的蘇聯探測器月球15號沒質疑過當天蘇聯可以監控到地球任一角落航天發射的彈道飛彈防禦網沒質疑過阿波羅8號到17號觀看從發射到回收的所有現場和電視觀眾沒質疑過參與阿波羅登月的30萬美國工程師50年都沒質疑過長期世界最牛的間諜組織克格勃沒質疑過
  • 人類是如何登月的,為何又將近五十年沒有再次登月?
    人類渴望插上一雙翅膀就能夠翱翔於天空中,這一點無需多看「達文西手稿」,從神話中記載的「神靈」、「天使」就能看得出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不僅僅只把目光放在天空,而是把目光放遠,看向了太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是什麼樣子的呢?僅僅透過太空望遠鏡是遠遠不足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的,人類渴望踏上月球,來實現千百年來的夢想。
  • 美國登月是真是假?權威專家解釋,為何仍舊有人質疑?
    話題老調重彈,仍舊是質疑登月造假。一張照片或許還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多看幾張:這張有點痕跡了。這種誤差是因為中美登陸地點有差異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暫時沒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美在月球上的設備細節相差實在有點大,大到很多人無法接受。比如,美國月球車的輪胎為啥這麼像汽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