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五號昨晚順利登月,今天順利進行月壤採樣,此次登月任務完成過半,國人無比興奮與自豪,也吸引全球關注的目光與祝福。登月話題再次被世人高度關注。
長期以來,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一直有許多人質疑。以前的質疑往往都是從陰謀論角度,認為美國登月造假,許多科普人士則試圖從技術層面加以澄清。但現在質疑者恰恰都是從技術層面進行質疑,認為50年前的技術無法實現載人登月。
美國載人登月的真假,我們先不去管它吧。本文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人類登月的邏輯。
人類最早的「登月」是中國的嫦娥。嫦娥的「登月」體現的是人類對宇宙外太空星球的好奇。這是人類登月的初心,是第一層基本邏輯。
人類真正開展的登月行動,始於美蘇冷戰時期。二戰以後,人類的火箭技術發展迅速。航天領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為了展示國家的科技實力,美蘇都不惜投入巨資發展航天技術,從衛星到飛船再到載人航天,太空競賽如火如荼。美蘇冷戰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展示國家的科技實力,試圖說服世人相信其代表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是最先進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似乎誰贏了太空競賽,誰就可以把對方代表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打敗。因此,人類此時登月的邏輯顯然就是要爭第一,以顯示自己的偉大光榮正確。
當美國太空人在登月全球直播中說出「個人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的時候,蘇聯顯然感到非常的沮喪,認為自己在登月競賽中失敗了。既然美國已經捷足先登,蘇聯再耗資巨大居全國之力繼續實施登月計劃就顯得沒有必要了。因為畢竟,成功登月了也只能是第二名,不符登月競賽要爭第一的目的。從此蘇聯放棄了繼續登月的計劃。顯然,蘇聯的做法符合美蘇登月競賽的邏輯。
反觀美國,成功登月已經實現了太空競賽的目的,成了航天科技霸主,蘇聯又已經放棄登月計劃,但美國班但沒有停止登月,反而繼續花費巨資在後續短短幾年的時間內,連續登月6次。顯然,美國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美蘇登月競賽的邏輯。
既然美國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美蘇登月競賽的邏輯,那麼它就應該還有新的邏輯。美國在第一次登月後繼續登月的邏輯就是什麼呢?當然,不排除出於人類對宇宙的好奇,探索宇宙是人類的基本邏輯嘛。但好奇不能當飯吃吧,況且登月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國家不可能為了滿足好奇心而不顧其它更為重要的國計民生,以及其它領域的國家競爭與發展。據報導,當時美國登月一次就要花費一個核動力航母的資金。為了全人類的好奇心,連續登月6次(第一次不算,算5次好了),這是什麼精神?說好聽是為了全人類的大公無私精神,說不好聽就是精神病。顯然,這個邏輯不可能支撐美國在第一次登月成功後繼續密集地連續登月。合理的推測應該是美國繼續登月依然與美蘇爭霸有關,因為登月雖然成功,爭霸沒有結束。
如果這一邏輯成立的話,美國繼續登月的目的很可能就與軍事或經濟有關,即美國認為可以在月球上實現軍事目的,或者從月球上獲取罕有資源而取得超級經濟利益。
從公開資料來看,美國的後續幾次登月,僅僅是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沒有在月球上建立軍事基地。也就是說,美國後續的幾次登月,與軍事目的無關。那麼,有理由推測,他們後續的密集登月目的在於採集月球土壤,試圖以此有資源,尋求超級利益,包括科技和經濟利益。
如果這一邏輯成立的話,我們就難以理解,在沒有研究清楚首次採集的月球土壤之前,美國就已經斷定月球土壤有那麼大價值,值得讓他們耗費巨資連續5次登月採集?美國是崇尚理性的,其經濟學邏輯就是理性人,如果登月採集月壤是經濟行為的話,這種不計成本的冒險做法,顯然是不理性的。
那麼,美國首次登月後,繼續密集連續登月5次的邏輯究竟是什麼呢?誰能告訴我。
好吧,我們換一個思路,美國首次登月成功後,為什麼在短時間內密集連續登月5次後突然放棄了登月,而且此後近半個世紀不再登月?合理的猜測應該是,登月沒有了價值。顯然,第一次登月是有價值的,它首先滿足了人類天然的對宇宙的好奇心,其次是贏得了美蘇太空競賽的勝利。那麼,後續密集的5次登月意義和價值在哪裡呢?難道其價值或意義就在於發現了登月已經沒有了價值?那麼,美國又是根據什麼作出繼續登月已經沒有價值的判斷的呢?
從前的分析已知,首次登月之後,後續登月行為主要是經濟利益驅使(科學探索目的也是為經濟服務),但既然月球土壤的經濟價值未明,繼續大規模持續性密集登月顯然不符合經濟利益邏輯。考慮到經濟利益不僅僅是國家利益,還可能是國內集團利益,合理的猜測是,登月符合美國國內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比如,登月計劃的預算已經批准,巨款已經到帳,與登月計劃相關的航天和軍工利益集團豈能不抓住機遇?即便他們知道首次登月之後,後續連續密集的登月已經沒有必要,但為了自身利益,他們也會極力宣揚其必要性,因為只有繼續登月他們的利益才能變現,難道到口的肥肉又要吐出去嗎?這一邏輯似乎解釋得通,因為現在NASA經常都可憐兮兮地在抱怨自己經費不足。眼看中國就要載人登月了,NASA又忽悠美國政府趕緊撥款啊,不然中國人登月了,美國的臉往哪擱?嘿嘿,這邏輯似乎又回到美蘇登月競賽了,難道美國真沒有登月嗎?跟咱中國人叫個什麼勁?美國臉恐怕無所謂,NASA相關的利益集團的利益估計更實在吧。
說了美蘇的登月邏輯,再來說說中國的登月邏輯吧。
跟美蘇登月的邏輯相比,中國的登月邏輯就純粹多啦。首先,雖然說人類已經實現登月,中國人登月再次登月顯然主要不在於實現人類的共同登月願望,但嫦娥奔月在中國人特有的精神文化,中國人實現登月不僅有助於增強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顯示中國人也可以代表全人類探索宇宙的實力,可以為全人類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其次,中國登月是理性務實的,不是為了跟別人爭第一,而是腳踏實地,根據國情國力,做出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航天計劃,登月是中國人長遠航天計劃的一部分,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進行。再次,中國的登月與科技發展相適應,力求投資與回報相適應,爭取最大的科技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登月邏輯看中美登月,大家是否有更清楚地認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