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川普對外宣布一項重大決定,就是他在競選期間承諾過的「重返月球」。由於中國幾年前就開始論證和研究載人登月的相關技術,並且毫不諱言要在不遠的將來實現中國人的登月夢想,因此像日本NHK、英國路透社等外媒認為川普此舉有和中國進行登月競賽的意味。不過,相比於中國相對比較明確的載人登月計劃,川普並沒有給出美國「重返月球」的時間表,也沒有說明錢從哪兒來?一些私營公司如美國藍色起源公司以及美國SpaceX公司,也許可以在「重返月球」計劃中扮演一些主要角色,但這種耗資巨大的工程顯然需要國家隊領導下,才能有所收穫。
這樣一來,川普的「重返月球」受到了外界的很大質疑,特別是與美國關係不睦的俄羅斯更是趁機大肆嘲諷。俄羅斯參議員普什科夫在推特上寫道:「重返月球?好極了。但美國人沒有火箭發動機怎麼飛到那裡?要知道他們沒有我們的發動機連國際空間站也無法抵達。」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隨後在臉書上調侃道:普什科夫提出了一個十分有道理的問題,答案也顯而易見:俄羅斯黑客將把他們送到那裡。眾所周知,他們無所不能。
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組織實施了載人登月計劃,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阿波羅」登月工程,並在1969年7月20日首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腳印。那麼,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以美國現在的實力「重返月球」是不是要比當年容易?這可未必。當年美國的登月計劃是與蘇聯爭奪太空技術優勢,不惜血本,整個「阿波羅工程」實施的11年間,美國每年投入的航天經費佔全國預算的5%,而且其間的幾屆美國政府都在全力支持。
但現在的情況與冷戰時期截然不同,美國已經很難下那麼大的決心了。錢的方面,美國現在的航天經費只佔全國預算的0.5%,如果要加大投入,勢必要削減其他方面的開支,這顯然在美國國內難以得到廣泛認同;技術方面,當年登月的「土星」火箭早已經不復存在,美國這些年所用的大推力火箭發動機都來自於俄羅斯。雖然美國自己研製不是不可以,但這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以及大量經費。在政治方面,川普即使有心,卻不敢保證在他卸任之後,新上臺的美國總統會繼續支持「重返月球」。
在美國的盟友中,日本是積極想搭車的,並表示想參與到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中,以便讓本國的太空人能夠登陸月球。但是日本能夠提供的資金和技術可能很有限,對美國來說起不到特別大的作用。而歐盟國家現在則主張全球合作實現登月,這並不合美國的心思。因此,川普雖然提出欲「重返月球」,但如何實現恐怕他自己心裡也沒有一點底。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中國在載人登月工程上採取較為謹慎的實施策略,比較符合中國現有的技術能力,畢竟,美國已經登上過月球,再次重返月球並非遙不可及。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的載人登月工程首先應該建立在超大型火箭的成功研製基礎上,在長徵9型火箭2030年左右首次發射前,中國登月工程還需要至少12至15年的時間去完善自己的載人登月生命保障系統,以及登月後續任務目標的規劃實施,在載人登月技術上還需要等待突破的中國,按照自己的發展步調和軌跡,走自己的載人登月發展道路,是合乎邏輯的,中國人沒必要也沒理由和別人掙個所謂的「第二登月國家」,中國人在載人登月上沒有和俄美爭先恐後搞競賽,是中國航天發展思維成熟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自信坦然的心胸,一方面載人登月雖然可以提高一個國家的聲望,但畢竟現在不是冷戰時代,中國不需要這種虛假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載人登月是全人類進取精神的體現,我們由衷希望美國的重返月球獲得實質成功,從而帶動人類探索未知太空世界的更大作為,因為那是我們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從國家看太空太渺小,從人類看太空很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