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不用問青天!看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回家過年

2020-12-04 奶爸有夢想

每次看到明月,作為一個中國人總要吟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藉此聊表一下對未知太空的嚮往,和作為一個"假文人"的風騷。

從古到今,月亮作為地球唯一的伴隨衛星,給無數人帶去數不盡的幻想,也留下了諸多傳說!還記得我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星空,每次看到又大又圓的月亮,總會不自覺的想想,月亮上到底有沒有廣寒宮,廣寒宮裡有沒有住著嫦娥,嫦娥的小兔子是不是真的在月桂樹下自由的玩耍!

直到我上了高中,有幸進入了學校的天文臺,通過長長的高倍望遠鏡看到月亮的真實面目,才知道童話故事真的是騙人的,現實和幻想終究是有差距的!

月亮上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只有數不清的環形山和被隕石砸出來的隕石坑。然而真實的太空並沒有給我帶來預想中的失落,反而開啟了我對外太空的求知慾!那時候借用學校天文臺的高倍望遠鏡,我觀察過土星的光環和衛星,看過木星的暗帶,甚至還找到過美麗的金牛座昂星團。

太空的世界如此美麗,而那時的我們卻只能仰望與幻想!90年代末期,中國還沒有載人火箭升空,太空對於我們來說,如此的遙遠!

2003年10 月15 日,太空人楊利偉乘坐中國升空,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裡的安全飛行後返回。這一壯舉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裡程,同時也表示中國正式邁入航天載人階段,讓所有中國人的太空夢又進了一大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一個勇敢的人!在這件事情上,楊利偉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族英雄!

之後歲月,中國的航天工程研究就像開掛一樣突飛猛進。

2004年,中國開始啟動探月工程。2007年10月24日,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正式升空。2007年11月26日,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至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我國月球探測的一期工程,至此結束!

2010年"嫦娥二號"升空;

2013年12月2日,雙子星"嫦娥三號"升空,帶著他的夥伴"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月球軟著落和月面巡視勘察!為什麼說是雙子星呢?因為"嫦娥三號"還有一個雙胞胎姐妹"嫦娥四號"作為備份星,幫她一起完成月球軟著落和月面巡視勘察任務!可以說,"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的軟著陸,為以後載人探月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而就在今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帶著使命再一次探月。

12月1日23時,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12月2日4時,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 。

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目標是完成採集月面3米以下的月壤2千克以上,再返回地球。

到現在為止,嫦娥五號和玉兔號已經完成了土壤取樣的任務,接著就是需要耐心的等她返航了!根據專家們的預測,嫦娥五號將會在大約20多天以後返回地球。也就是大約在2020年至2021年轉年的時間上!讓我們期待一下,嫦娥五號帶著月球上的土壤回家過年!

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為將來我國載人登月做下了鋪墊,也讓我們中國人離"上月球看一看廣寒宮"的夢想又更進了一步。

等嫦娥五號取回月球土壤任務完成,就表示我國再次成為了第三個在月球取回土壤的國家!

好吧!確實又是第三名!沒辦法,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對比外國整整落後了一個時代。這是歷史的遺留問題!

這裡不得不順便吐槽一下晚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的失敗,讓中國從當時全球的最大強國之一,落後到被日本這種小國搞了一次長達8年之久的侵略戰爭。

歷史的恥辱啊!

不過,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特性是堅韌不屈的!古有勾踐臥薪嘗膽,解放後的中國在強敵環視的年代,不斷突破各種困難,執著發展 。在歷經幾代人共同努力下,發展到今天,中國的軍事與科技齊飛,經濟與文化並重,終於重回世界強國的之列!

這次嫦娥五號登月取土的成功,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歡天文的愛好者來說,內心的是非常激動的!因為我知道,歷次的登月成功,讓我們的航天載人登月已經不再遙遠。

而我也非常期待在有生之年,能有機會坐上中國自己的航天飛船,去太空旅行!去摸一摸從小看到的月亮,去近距離看一看木星暗帶和土星光環。甚至是能像現在這樣,坐在月球的太空屋裡,品一杯香茗,埋頭碼字!

各位看官,你們期待嗎?

相關焦點

  • 全球矚目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還要過幾個難關?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完了土,即將返回地球全球矚目。不過要回地球還要通過六大難卡,這每一個關卡都困難重重。不過這些困難我們偉大的航天科學家們都已經考慮到,也已經在嫦娥五號返回的路上給出解決方案。我們作為普通人,無法理解和解決這些困難,我們只要知道很牛逼就好。
  • 嫦娥五號如何回家,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挖土"?"嫦娥之父"解答
    嫦娥五號「挖土」地點選址意義非凡歐陽自遠院士說,「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選擇的著陸區,在風暴洋的西北部,這塊區域距離美國「阿波羅」號系列飛船6次登月採樣的地點以及蘇聯LK飛船3次登月採樣的地點距離都在1000公裡以上。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亮出五星紅旗,為何還是比美國登月要落後?
    每當太陽落山,遠處的月亮將慢慢升起,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前詩人都是借明月抒發鄉愁,懷念故鄉的人或事。說起月亮,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的就是嫦娥。嫦娥奔月雖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但卻是古人對於月亮的美好嚮往。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美國提出過分要求,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俗話說得好,十年磨一劍,也許在其他國家看來,我國嫦娥五號登月工程只是短短數十天一來一去的簡單過程,可事實上為了見證這令人驕傲的一刻,我國的整個科學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絲一毫的鬆懈都不敢有所以,嫦娥五號只要能夠成功地完成探月任務,從月球表面順利取樣帶回,這便是對於我國萬千科研人員的莫大安慰。當然,過程不參與,很多國家卻也是緊盯著嫦娥五號的成功不放。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中國在2004年立項的嫦娥探月工程規劃包括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步驟。嫦娥五號此次探月任務是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最後一步。為何選擇兩種「挖土」模式?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嫦娥五號的哪部分最終回歸地球?月壤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讓我們一文看盡這驚心動魄的23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 嫦娥五號落月48小時匆忙挖土,只為不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有人開始有疑問了,為啥NASA的人在月亮上就時間充足,拿」麻袋「裝了幾百斤的月壤回來,而嫦娥五號取的土只夠裝一節」香腸「?實際上,和NASA在月球上鑽孔沒有時間限制不一樣,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是設置的有返回期的,因為月球的黑夜和地球並不一樣,它長達半個月。在這個半個月內,月夜最低溫達零下170攝氏度沒這樣的溫度啥事都做不了,只能靜靜地捱凍。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斯諾登稱阿波羅登月作假,現在有答案了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美俄持續關注,專家:中國躋身航天強國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是美國完成的,50年前的阿波羅計劃多次被人質疑作假,但隨著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挖土,現在該「謎團」或終於有答案了。一旦能順利將挖出的月壤帶回地球,不管帶回多少,那麼中國的探測器登月計劃就算成功,中國也將躋身航天強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月球的位置,並非阿波羅登月的地點,而是帶有中國特色和任務成功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呂姆克山脈以北區域,美國和前蘇聯的均沒有抵達過該月球區域。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背後上市公司的價值待挖掘
    作者:時代財經 莊俊朗 編輯:王薇薇正在四川跟全國各地的文旅搶丁真之時,甘肅文旅發了條微博——「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它的獨特之處在哪裡?」結果評論被「群嘲」:別挖土了,快挖人吧。夾雜在「丁真」、「辛巴」等一眾熱搜之中,「嫦娥五號」的存在感似乎被削弱了。事實上,「嫦娥五號」的重要性無與倫比。「嫦娥五號」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小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步。完成之後,嫦娥工程「大三部曲」中的「探」基本成功落幕,也為第二部曲的「登」,也就是載人登月,做好了鋪墊。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有絕招
    《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嫦娥五號登月印媒看酸了: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也能去月球挖土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中國完成了一項裡程碑式的任務,目前嫦娥五號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還攜帶了表層的月壤,這讓一些國家有點看酸了。印度《歐亞時報》12月3號專門就此發表了文章,作者表示印度的月船3號探測器已經準備好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它原本計劃在2020年發射,但是新冠疫情阻礙了發射計劃,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今年也能夠去月球挖土。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明天凌晨四五點,有大事!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來源 | 新華社「繞、落、回」將畫上句號作為地球的鄰居,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十分深遠,很多生命現象與月相及月球公轉周期息息相關。李太白曾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 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
    原標題:嫦娥五號「挖土」任務圓滿完成,準備啟程回家啦摘要: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嫦娥五號月球「挖土」任務順利完成!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 關注中國嫦娥五號登月 昆明攝影師捕捉到明月靚影
    昆明攝影師周南拍攝到的美景 周南 供圖12月2日晚,春城昆明的明月格外靚麗,一架飛行中的航班正好從明月前「穿越」,這一精彩難得的明月靚影被昆明攝影師周南捕捉到。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在海南的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到正式著陸月球表面,嫦娥五號登月壯舉備受世界矚目。拿起相機拍攝明月靚影也成為眾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追月逐影的目標。雲南網記者 楊崢【來源:雲南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長徵5號矗立發射架,嫦娥五號已嚴陣以待,登月挖土還要返回地球
    如今在海口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長徵5號運載火箭已經矗立在發射架上,嫦娥五號飛船也是嚴陣以待,與往常的嫦娥系列探測器的發射不同,這次的嫦娥五號要承擔在月球挖土並且返回的動作,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的一個突破,原本作為備份的嫦娥五號已經具備了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的能力。
  • 嫦娥五號昨晚登月,沒有直播、畫面不夠清晰流暢……說啥的都有啊
    昨天深夜,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就是畫面不夠看,視頻也不流暢哈。哼,沒有人家美國登月直播的畫面流暢,這通信技術趕不上上個世紀70年代,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差評!(手動狗頭)。那啥,畢竟人家是電影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單論拍攝技術肯定比不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