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2020-09-11 AZSpace紫微科技

成為萬億級富豪的機會來啦!你以為是去潘多拉星球跟納美族搶資源嗎?不不不,在浩渺無垠的蒼穹之中,資源豐富的小行星可多著呢!


圖源自網絡

「16 Psyche」又稱靈神星,就是一顆黃金儲量大到能夠影響甚至改變地球經濟的「富金」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3.7億公裡,其內部主要成分是鐵、鎳和一些稀有金屬,例如:黃金、鉑和銅,蘊藏的金屬總價值達到7×1020萬億美元。

「16 Psyche」 源自網絡

條件環境苛刻的太空,顯然不是19世紀淘金熱潮興盛的加利福尼亞,無論是採礦設備還是操作人員,兩者的運輸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麼這樣一顆能讓地球上的你我成為富翁的「黃金星」,怎麼樣才能開採到上面的資源呢?

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成本低於常規手段、輕巧且實用的辦法:「生物採礦」。

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生物採礦」不同於傳統開採使用烈性化學物質分離出黃金或其他金屬的形式,而是將礦石放入裝有水和特定細菌的大桶中,利用細菌萃取周圍巖石中包含的特定金屬。

維也納大學天體生物學者泰狄娜·米洛傑維克(Tetyana Milojevic)和她的團隊運營著一個微型的「火星農場」,以不同成分的火星風化層為基礎,模仿古老的、可能已經滅絕的細菌生命。科學家們觀察到一種名為「嗜熱金屬球菌」的古老細菌與類火星巖石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細菌能夠從各類礦物中吸收金屬作為營養物質,對鐵、硫、鈾等無機物進行新陳代謝,釋放出可溶性金屬離子。研究人員認為,這可以作為一種生物學技術,用來開採小行星、流星及其他天體上的金屬礦物。

嗜熱金屬球菌 圖片源自網絡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該校航空航天工程科學系的路易斯·澤亞表示,「地球上15%的銅和5%的金是利用細菌開採的,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

愛丁堡大學同樣想到了利用微生物這個「化學工廠」來分解巖石,並從中抽取鐵、銅、鋅、金、鈾、釷等元素的方法。

2019年7月27日愛丁堡大學的首個太空採礦原型實現裝置通過SpaceX的「龍」飛船被送至國際空間站,開展名為「生物巖石(BioRock)的實驗,實驗中包括18個不同的微型反應堆,每個反應堆都含有一種玄武巖巖石樣本和一種細菌菌株。


微型反應堆 圖源自網絡

該項目由愛丁堡大學歐洲航天局英國航天局牽頭、英國科學技術設施委員會資助,旨在研究微生物如何應對低重力環境,測試在太空微重力甚至無重力環境下採礦的可行性。


ESA太空人調試「BioRock」 圖源自網絡

在實驗中,研究小組將測試三種不同類型的細菌在微重力環境下如何有效地提取礦物質,通過測量細菌在太空的這段時間中從巖石樣本中提取出鐵、鈣、鎂以及其他十幾種元素的多少,以及後續實驗對其他微生物和其他材料的測試,來更好地了解利用微生物進行外星採礦所潛在的機會。


玄武巖上的細菌 圖源自網絡

領導該項目的天體生物學中心的查爾斯•科克爾教授表示,了解微生物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的條件下,如何相互作用、生長和提取巖石表面的元素,將會告訴我們,低重力是否會影響微生物附著在巖石表面和進行生物採礦的能力。

科克爾說:「微生物無處不在,在我們的食物中,在我們的家中,在我們的工業過程中——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們進入太空,我們可以利用微生物使我們的生活更舒適便捷,並提高太空定居的成功率。「BioRock」實驗旨在與微生物界建立一個新的太空聯盟,利用微生物促進人類在太空的永久存在,讓微生物來做一些艱苦的工作。」


(文章整合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獨特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富金」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3.7億公裡,其內部主要成分是鐵、鎳和一些稀有金屬,例如:黃金、鉑和銅,蘊藏的金屬總價值達到7×1020萬億美元。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生物採礦」不同於傳統開採使用烈性化學物質分離出黃金或其他金屬的形式,而是將礦石放入裝有水和特定細菌的大桶中,利用細菌萃取周圍巖石中包含的特定金屬。
  • 《黃金礦工》:看了近兩千字攻略沒通關,轉眼在知網發現新大陸!
    「簡單」但玩不明白的《黃金礦工》《黃金礦工》,看起來如此簡單一個2D抓娃娃夾子還不會松的遊戲,卻讓當時不少玩家都曾感嘆一句——可惡,明明已經勾得很準了,怎麼還是不能達標!其實《黃金礦工》並不簡單。編輯旁亮在2008年三月份的期刊中寫下了關於《黃金礦工》的抓鑽秘籍:在《黃金礦工》遊戲界面點擊右鍵選擇「播放」,遊戲內的地圖就會更換成下一關的地圖,我們可以由此讓每一局都是寶石關。
  • 微生物太空冶金邁出一大步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袁原)國際空間站一項實驗顯示,可在微重力環境下利用微生物開展太空冶金,提取稀土元素等礦物質。未來,這項技術將為人類定居其他星球提供技術支持。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把18個微生物冶金「迷你反應器」送往國際空間站,開展名為「生物巖石」的實驗,以探明微重力環境下能否利用微生物冶金。這些反應器中分別裝有3種不同的微生物以及玄武巖,在國際空間站被置於微重力或零重力環境下。
  • 讓微生物做一些艱苦的工作,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採礦!
    國際空間站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對微生物如何在微重力和模擬火星重力下生長和改變行星巖石進行了研究。這項名為BioRock的研究,也是對外星生物的首次測試,也是在太空中首次使用小型採礦反應堆原型。愛丁堡大學英國天體生物學中心的首席研究員查爾斯·考克爾教授說說:我們正在研究三種類型的微生物,這讓我們首次比較了不同微生物在太空環境中的行為。科學家們對微重力如何影響微生物和礦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但此前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附著在物體表面或形成生物膜的過程在太空中不同。
  • 澳大利亞的黃金礦工們發現巨大隕石坑!撞擊時間可能距今1億年
    據《每日郵報》報導,澳大利亞的一些黃金礦工們在西澳大利亞內陸偶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據調查,該隕石坑大約在1億年前形成。當時,礦工們正在卡爾古爾利-博爾德西北的歷史悠久的金礦開採城鎮奧拉班達附近工作,在開採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些看起來與周邊其他掩飾
  • 太空微生物製藥前沿研究簡報
    微生物製藥對醫藥行業具有重要作用,可從微生物中開發出抗生素、疫苗、維生素和生態農藥。在具有微重力、強輻射、弱磁場等特點的太空環境中,微生物的空間變異量能達到千分之幾甚至是百分之幾,高出現有地面手段幾個數量級。
  • 微生物能在太空「採礦」
    本報訊 為了在嚴酷的太空中生存,一些微生物選擇了「採礦生涯」。11月11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可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手段。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磁性或催化性能,是電子器件中的關鍵成分。但是,它們開採難度大、成本高,而且很快將供不應求。
  • Flash徹底退役,我的黃金礦工還能繼續玩嗎?
    而且不知是不是我電腦的問題,像《黃金礦工》這樣操作簡單的小遊戲還能正常玩,但換成個操作稍微複雜些的就不能很好的控制了。  比如在玩《炎龍傳說》時,角色會莫名其妙的卡在某個操作內不能進行其它操作。    看著他們在小小的網際網路世界閃閃發光,越來越多的業餘愛好者也轉身投入到創作行列中,Flash的題材也不再限於動畫或是MV開始創新出遊戲,一時間《黃金礦工》、《魔塔》、《夢遊先生》等經典遊戲一個接一個的冒出來。
  • 劉長庭:讓太空歸來的微生物走上老百姓餐桌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劉長庭:讓太空歸來的微生物走上老百姓餐桌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IPFS大礦工測試獎勵計劃中誰觸發第一個Bug?有什麼意義?
    2020年8月25日,Filecoin主網上線前的太空競賽(大礦工測試獎勵計劃)如期舉行。原力區工程師在太空競賽啟動不到2小時,觸發官方第一個Bug,鏈隨之停止出塊,經溝通官方已修復。對此,官方核心開發者@Why表示:「整個測試的重點都是在於找Bug。
  • 太空中有黃金
    黃金肯定是從某個地方運到地球的。我們都喜歡黃金,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我們星球的表面搜尋這種珍貴的淡黃色金屬。有時,探礦者在一條小溪中發現一些金粒。有時他們會找到一條巨大的礦脈。但不幸的是,對於所有那些淘金者來說,大部分金屬都深埋在我們星球的表面之下,基本上無法接觸到。但也許他們不應該往地下看,而應該往天上看。噓!太空中有黃金。
  • 太空微生物威脅航天員健康?中國生物學家:用它們造太空啤酒、酸奶
    「來,大家嘗一嘗,這就是用太空歸來的微生物釀造的太空啤酒、太空酸奶,嘗嘗味道有什麼不同?」近日在朋友間一次聚會上,我國空間微生物學家、解放軍總醫院教授劉長庭興致勃勃地讓大家品嘗利用太空技術轉化的美食。他說:「我研究了一輩子空間微生物,退休之後最大心願,就是把空間微生物研究成果應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 被帶進太空的微生物,威脅的不僅是太空人的安危
    「慫」字進入太空時代時,微生物學界同樣慎之又慎,比如人類首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尤裡加加林,在返回地球後,需要進行一段時期的隔離監控和生化檢疫,就是怕從太空帶下來什麼危險微生物;針對這種安全問題,始終要貫徹一個「慫」字。
  • 太空文明將建立!科學家:未來將「使喚」微生物去太空開採礦石
    ,這意味著,未來人類或許可以「使喚」微生物去太空中開採礦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此外,還包括讓人類感到害怕的病毒、細菌等,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病毒因為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獨立繁衍,這也讓很多科學家們認為,病毒並不屬於微生物的範疇,還需要進一步去進行研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微生物至少已經有30多億年的歷史了,研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或許就與來自於太空中的微生物孢子有關。
  • 全世界已開採的黃金加起來有多大?
    現代人一說起黃金,多半和錢有關。黃金,似乎也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不錯的投資選擇。任何詞語,只要包含「黃金」二字,好像都能提升不少檔次,例如貝克漢姆有一隻「黃金右腳」,好看的比例分割線叫做「黃金分割線」,等等。
  • 國際空間站實驗顯示 微生物太空冶金邁出一大步
    國際空間站一項實驗顯示,可在微重力環境下利用微生物開展太空冶金,提取稀土元素等礦物質。未來,這項技術獎為人類定居其他星球提供技術支持。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把18個微生物冶金
  • 尿液,太空時代的「軟黃金」?
    打過《最後生還者2》的人就會知道阿波羅登月艙其實是一個太空版「蝸居」的N次方,至於為什麼沒有廁所?沒錯!不用懷疑,完全是因為——窮。看過《火星救援》的人都明白,人類的屎尿最普遍的使用場景顯然是——農業,尿液中的尿素能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利用微生物就可以將氨轉化為常見的肥料
  • 商業篇|太空中的基因測序:從微生物到外星人
    項目組將事先準備好的老鼠、病毒和細菌的DNA樣本帶到空間站,Rubins在太空進行檢測,而地麵團隊成員同步對類似樣本進行測序。比較後發現,太空和地球上的兩種測序結果能完美匹配。一年後,太空人Peggy Whitson利用DNA測序來分析國際空間站中的微生物DNA,首次對太空中採集到的未知樣本進行了測序和鑑定,意味著人類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完成了從採樣到測序的整個過程。
  • 宣布太空競賽2
    參與者的參與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期望,礦工迅速達到了200 PiB的存儲空間—是原始競爭目標的2倍!更重要的是,太空競賽使Filecoin協議和早期實施得以大規模升級。太空競賽中數據的快速上載有助於確定鏈吞吐量,數據密封彈性,消息池垃圾郵件保護以及工作人員選擇邏輯方面的改進,以幫助Filecoin支持更多礦工和數據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