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文明將建立!科學家:未來將「使喚」微生物去太空開採礦石

2020-12-06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據報導,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在零重力的條件下,微生物可以幫助人類提取巖石中的經濟元素,這意味著,未來人類或許可以「使喚」微生物去太空中開採礦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什麼是微生物?

簡單來說,就是用肉眼很難看清,但是卻真實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的生物群,當然,真菌類的微生物中,一些是可用肉眼看到的,比方說我們平時吃的蘑菇,以及經濟價值、藥用價值都極高的靈芝,也同樣屬於微生物的範疇。

此外,還包括讓人類感到害怕的病毒、細菌等,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病毒因為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獨立繁衍,這也讓很多科學家們認為,病毒並不屬於微生物的範疇,還需要進一步去進行研究。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微生物至少已經有30多億年的歷史了,研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或許就與來自於太空中的微生物孢子有關。

在研究地外生命的過程中,火星、金星等很多星球上,也被科學家們猜測,上面可能存在著微生物。

同樣的,在進行太空實驗的過程中,微生物也是最好的實驗對象之一,拿這次科學家們發現微生物可以代替人類來完成「太空採礦」來說,就等於是微生物研究過程中的又一全新發現,對於人類來說,意義深遠。

外星「生物採礦」可行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人類需要各式各樣的資源,除了常見的傳統資源外,還有很多稀有資源,而這些資源在地球上並不是無限存在的,研究發現,未來用不了多久,地球上就會出現資源枯竭的情況,那麼,人類如果想要長久發展下去,又該如何獲取資源呢?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在了太空之中,太空中擁有著數不清的星球,拿太陽系來說,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衛星等之外,還有著數以百萬計算大的小行星,而小行星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近年來,太空開採礦產資源也逐漸被實踐。

不過,由於太空中是零重力的環境,而且除了地球之外,其它星球上的環境都是非常極端惡劣的,這就導致在開採太空資源的過程中,人類想要抵達地外星球親自開採是非常困難的,而藉助無人探測開採設備,一些元素又很難被提取出來。

幸運的是,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微生物竟然可以將地外星球上的稀有元素提取出來,而在地球上,通過實驗,已經證明了微生物可以採集到巖石中很難獲取的稀土元素,未來也將逐漸開展太空實驗,幫助人類獲得太空資源。

微生物是如何「採礦」的?

說起來,用微生物來進行礦產資源的開採,看起來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科學家們發現,有一種叫鞘氨醇單胞菌的微生物,在遇到玄武巖之後,會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將玄武巖中的稀土元素給浸出,而在國際空間站中,在完全模擬零重力的條件下,鞘氨醇單胞菌的稀土元素浸出率,同樣高達70%。

這個發現意味著,通過微生物去開採太空中的稀有元素,是完全可行的,只需要搞清楚哪一種微生物對哪一種稀有元素有效就可以了。

研究者表示,通過實驗證明,鞘氨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貪銅桿菌在太空零重力的環境中,都可以存活,這是因為微生物中普遍具有特異性,這讓它們可以在極端環境中仍然存活,不像人類和其它生物一樣,離開地球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就會喪命。

目前來看,火星、月球等環境中,鞘氨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貪銅桿菌都可以幫助人類在上面提取稀有元素,這意味著,很多人類暫時無法抵達的地方,未來微生物都會先行抵達,並且幫助我們採集到需要的礦產資源帶回地球。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未來地球上的微生物被人類送往不同的星球,它們是否會在太空中安家落戶,導致地外生命的誕生?

當然,不論結果如何,這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太空文明建立的標誌,也意味著人類的進步。對此,大家有哪些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1月11日文章《外星「生物採礦」可行!微生物可在零重力環境下開採稀土元素》

相關焦點

  • 太空開採礦石是科幻?太空淘金是未來趨勢,中國也不甘落後
    大家都看過科幻電影《阿凡達》,這部影片講述了在未來世界,地球的物質稀缺,人類為取得外星球的資源,開啟了外星球資源的掠奪,將外星球的資源帶回地球,這部科幻電影的故事情節給人們留下對太空探索無限的遐想三年後,在《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Google創始人拉裡·佩奇與前CEO埃裡克
  • 用微生物進行巖石開採可能會幫助太空探索者
    英國科學家已經證明,月球或火星上的太空人如何利用細菌一天就能挖掘出重要金屬。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通訊》雜誌,生物採礦可以幫助使未來的太空探索變得更加可持續。目前,在另一個世界上生存所需的一切都必須從地球上運送-太空人可以從空中呼吸到他們可能需要修理的任何材料。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現在,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他們認為,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微生物將「佔領」太空?研究者稱:它們將代替人類去外星「採礦」
    微生物在地球上無處不在,而且其中很多也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比方說細菌、病毒等等。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對於微生物的了解還非常片面,畢竟微生物普遍肉眼無法看到,人類也是在顯微鏡發明後,才看到微生物的。前段時間,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微生物的新用處,這意味著,未來微生物或許會代替人類先一步「移民」太空。
  • 太空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你以為是去潘多拉星球跟納美族搶資源嗎?不不不,在浩渺無垠的蒼穹之中,資源豐富的小行星可多著呢!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生物採礦」不同於傳統開採使用烈性化學物質分離出黃金或其他金屬的形式,而是將礦石放入裝有水和特定細菌的大桶中,利用細菌萃取周圍巖石中包含的特定金屬。
  • 微生物能否在太空中開採稀土?國際空間站做了個實驗
    微生物採礦在地球上已經成為現實,人類能否派遣這些小東西去條件艱苦的外太空,完成稀土開採等任務呢?歐洲空間局去年為此在國際空間站上做了個生物巖石實驗(BioRock)。它涉及到對太空中微生物與巖石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在人類「宜居外星」的願景中大有幫助。在可能的採礦手段中,「生物淋洗法」( Bioleaching)是一個有前景的方向。它最早被應用於汙染土壤修復,其原理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謝產物的間接作用,例如氧化、還原、絡合、吸附或溶解,將土壤中重金屬分離浸提出來。
  • 未來有望實現的5大太空技術,科學家: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一直以來,人們對太空的好奇從未減退,對太空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在未來,人類在徵服宇宙的道路上將取得多大成就?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大膽而又科學的預測。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未來有望實現的五項太空技術吧!這聽起來像是出自科幻小說,但科學家們認為,將一顆完整的小行星帶回地球不僅可以帶來豐富的工業和經濟重要性的礦產資源,它還可以完善目前對太陽系以及地球上水和生命的起源的研究,同時減少近地天體帶來的威脅。
  • 搭乘SpaceX龍飛船的「細菌」回來了 微生物或是「太空移民」主力軍
    「太空採礦」商業價值巨大一直以來,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地球資源尤其是一些稀有資源的短缺問題逐漸凸顯。地球之外的太空資源已經成為了美日等各個國家競相爭奪的目標。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他們甚至認為,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得到金屬。
  • 如何開採宇宙礦產?科學家看中這些細菌,它們將變身「外星生物」
    由於地球上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再加上人類在工業革命後加快了開採礦產資源的速度,導致很早之前就有科學家擔心地球的礦產情況。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了尋找礦產星球的想法,即在地外空間尋找符合條件的星球,然後集中力量對這樣的星球進行開採。這個想法確實很美好,宇宙中那麼大,礦產資源固然十分豐富,但是人類的能力始終有限。
  • 讓微生物做一些艱苦的工作,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採礦!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努力從堅硬巖石中開採有用的礦物和金屬。然後,科學家們學會了如何利用微小微生物的力量來完成這些工作。這一過程被稱為生物模擬,在地球上已經很常見了。隨著人類計劃到月球和火星等地探險,生物技術提供了一種從其他行星上獲取所需材料的方法,而不是從地球上獲取。這種方法稱為就地資源利用。
  • 川普正式宣布:美國將開採月球!新太空競賽的開始?
    川普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從月球和小行星上開採資源,美國對月球的興趣已經持續了數十年。隨著美國太空人計劃於2024年重返月球,這個設想的推進將比幾十年來更加真實。美國在此計劃上並不孤單,歐洲空間局(ESA)也想開採月球。
  • 我國公布太空採礦機器人,下月升空驗證技術,未來將開採貴重礦物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礦業資源的開採,時至今日,人類的採礦活動都是在地層中尋礦採礦,而隨著宇航技術的發展,未來人類終將會進入太空採礦,而太空尋礦採礦的目標就是小行星了。至於上面的黃金、鉑、等金屬,其含量也同樣比地球表面可開採部分的蘊藏量多得多,有人估計靈神星上面的礦物價值可達七萬億億美元,若將其上的礦物都運送到地球上的話,大部分重金屬礦物價格都會大幅度下跌,黃金的價格將比生鐵還便宜,全球商品經濟價格系統將會被徹底顛覆。
  • 獨特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你以為是去潘多拉星球跟納美族搶資源嗎?不不不,在浩渺無垠的蒼穹之中,資源豐富的小行星可多著呢!那麼這樣一顆能讓地球上的你我成為富翁的「黃金星」,怎麼樣才能開採到上面的資源呢?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成本低於常規手段、輕巧且實用的辦法:「生物採礦」。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微生物能在太空「採礦」
    本報訊 為了在嚴酷的太空中生存,一些微生物選擇了「採礦生涯」。11月11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可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手段。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磁性或催化性能,是電子器件中的關鍵成分。但是,它們開採難度大、成本高,而且很快將供不應求。
  • 面向萬億美元太空資源市場,「起源太空」11月發射全球第一個太空...
    2019年,中國第一家致力於太空資源開採和利用的商業公司「起源太空」正式成立,致力於通過「找礦-探礦-落礦-採礦-返回」五個階段,最終開發利用小行星上豐富的太空礦產資源以及水資源,為人類未來在太空的活動提供物質支持,減輕地球資源開採壓力,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拓展人類文明的疆界。
  • 歐洲太空總署公布「月球村」計劃,未來將成為火星的中轉站!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越來越快,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在火星建造人類基地的計劃了,在這場激烈的太空競爭下美國宇航局宣布了將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並且今年夏天發射的「毅力號」火星車有一項重要的實驗——在火星上製造氧氣,顯然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計劃,由於火星的大氣濃度不到地球的1%,如果人類想要在其它星球上生存
  • 太空採礦將成為地球資源短缺的解決方案
    NASA希望在未來數年內可以將發射成本進一步壓縮到每公斤100美元以下。這一趨勢,讓太空開採倡導者兼Skycorp的執行長丹尼斯·溫戈越來越確信,太空開採的新時代已近在咫尺。他再次強調說:「在月球上開展工業活動,可以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美好。」 溫戈認為,將原材料從月球運回地球,無異於「將泥土從雅加達運回美國」。
  • 微生物太空冶金邁出一大步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袁原)國際空間站一項實驗顯示,可在微重力環境下利用微生物開展太空冶金,提取稀土元素等礦物質。未來,這項技術將為人類定居其他星球提供技術支持。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把18個微生物冶金「迷你反應器」送往國際空間站,開展名為「生物巖石」的實驗,以探明微重力環境下能否利用微生物冶金。這些反應器中分別裝有3種不同的微生物以及玄武巖,在國際空間站被置於微重力或零重力環境下。
  • 太空嬰兒是否將與眾不同:科學家提倡研究太空性生活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人類真的計劃殖民火星,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在太空中發生性行為,以及如何繁衍人類後代,很可能未來在太空中生育的孩子會與地球兒童存在差別。來自地球的火星殖民者,科學家並不知道太空嬰兒如何孕育生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將成為建立可持續太空基地的一個障礙。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和健康科學學院急診部助理教授克裡斯·寧哈特(Kris Lehnhardt)說:「我們並不完全清楚人類如何在太空最終前沿繁衍後代,進行開拓性工作,以及如何在火星或者地球之外其它星球建立永久性基地。」
  • 10.7光年發現宜居星球,未來移民太空將成真
    在人類的快速發展中,人類對資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通過對地球的資源不斷開採,地球資源越來越短缺,地球的生態環境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倘若隨著地球這樣的發展趨勢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在未來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