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生物進行巖石開採可能會幫助太空探索者

2020-11-13 烏傷聊電影

英國科學家已經證明,月球或火星上的太空人如何利用細菌一天就能挖掘出重要金屬。

國際空間站(ISS)上進行的首次同類實驗中,微生物消化了巖石,釋放出稀土元素(REE)。

稀土元素尤其被摻入電子和合金中。

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通訊》雜誌,生物採礦可以幫助使未來的太空探索變得更加可持續。

目前,在另一個世界上生存所需的一切都必須從地球上運送-太空人可以從空中呼吸到他們可能需要修理的任何材料。

運送如此大量的物品既耗費能源又昂貴,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集中精力嘗試尋找使用現有資源的方法。

愛丁堡大學英國天體生物學中心的查爾斯·科克爾教授說:「無論您在太空中,無論是在小行星,月球還是火星上建造定居點,您都需要元素來建立自己的文明。」 。

「我們的BioRock實驗表明,生物採礦只是我們從巖石中提取有用元素以支持人類在地球以外長期存在的一種方式。」

Cockell教授的團隊已經開發出小型生物反應器。這些基本上是裝滿玄武巖的小盒子,還有一個已知能從礦物中浸出金屬的微生物群落。

這些反應堆被送到國際空間站,並放置在離心機中,以不同的速度旋轉,以模擬地球和火星上的重力。第三個盒子被允許體驗軌道實驗室的整個自由浮動的「零重力」環境。

研究小組希望找出通常將稀土元素從地上的巖石中拉出的微生物在太空中是否也能做到這一點。

這不是很明顯。重力降低會給微生物帶來壓力,使其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對於BioRock實驗中的兩種細菌,它們去除金屬的意願大大降低了。

但是對於一種叫做鞘氨醇單胞菌的生物來說,它並沒有受到影響,並且很高興地從玄武巖中提取了多種稀土元素,包括釹,鈰和鑭。

庫克爾教授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人從太空玄武巖類似物質中刪除一種經濟上有意義的元素。」 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說:「如果願意的話,這實際上是太空中的第一個採礦實驗。我們實際上並未創造出對經濟有用的稀土元素,但我們證明了這一原理。」

目前,全球約有20%的銅和金是通過微生物工藝提取的。

近年來,關於開採行星和小行星作為原材料然後可以帶回地球的討論很多。

庫克爾教授暫時還沒有看到經濟上的理由。他說,在地球上尋找和提取礦石仍然便宜。他認為,但是關於在其他世界上利用原地資源的爭論是令人信服的。

美國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將在本十年晚些時候返回月球時,嘗試使用埋藏的冰作為飲用水。明年年初,美國漫遊者恆心計劃將進行一項旨在從火星二氧化碳氣氛中製造氧氣的實驗,這可能是改變人類在紅色星球上定居的潛在遊戲規則。

另外,就在本周,歐洲航天局(Esa)與英國公司Metalysis籤訂了一份合同,以開發其從月塵中提取氧氣的方法,同時生產鋁,鐵和其他金屬粉末。

Metalysis總經理伊恩·梅洛爾(Ian Mellor)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我們可以釋放的氧氣可以用作推進劑,或者維持生命,或者存在於月球上。金屬可以用來建造各種結構。」 。

至於愛丁堡的工作,正在尋求提高效率的方法。

即將在國際空間站上的BioRock緊隨其後的是BioAsteroid-反應堆實驗的重複步驟,但使用粉碎的小行星材料而不是第一次研究中使用的冰島火山巖塊。

庫克爾教授說,他還希望科學家在某個時候研究如何設計採礦細菌,以提高有用產品的生產率。

BioRock獲得了Esa和英國航天局的資助。

相關焦點

  • 太空文明將建立!科學家:未來將「使喚」微生物去太空開採礦石
    ,這意味著,未來人類或許可以「使喚」微生物去太空中開採礦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在研究地外生命的過程中,火星、金星等很多星球上,也被科學家們猜測,上面可能存在著微生物。同樣的,在進行太空實驗的過程中,微生物也是最好的實驗對象之一,拿這次科學家們發現微生物可以代替人類來完成「太空採礦」來說,就等於是微生物研究過程中的又一全新發現,對於人類來說,意義深遠。
  • 讓微生物做一些艱苦的工作,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採礦!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努力從堅硬巖石中開採有用的礦物和金屬。然後,科學家們學會了如何利用微小微生物的力量來完成這些工作。這一過程被稱為生物模擬,在地球上已經很常見了。隨著人類計劃到月球和火星等地探險,生物技術提供了一種從其他行星上獲取所需材料的方法,而不是從地球上獲取。這種方法稱為就地資源利用。
  • 微生物能否在太空中開採稀土?國際空間站做了個實驗
    微生物採礦在地球上已經成為現實,人類能否派遣這些小東西去條件艱苦的外太空,完成稀土開採等任務呢?歐洲空間局去年為此在國際空間站上做了個生物巖石實驗(BioRock)。它涉及到對太空中微生物與巖石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在人類「宜居外星」的願景中大有幫助。在可能的採礦手段中,「生物淋洗法」( Bioleaching)是一個有前景的方向。它最早被應用於汙染土壤修復,其原理是利用一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謝產物的間接作用,例如氧化、還原、絡合、吸附或溶解,將土壤中重金屬分離浸提出來。
  • 太空「生物採礦」有望成真:科學家研究用細菌開採小行星礦藏
    現在,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細菌開採小行星金屬礦藏的可行性。他們認為,這種開採方式的成本低於常規手段——只需將水和細菌傾瀉到巖石上,就能萃取出金屬。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
  • 搭乘SpaceX龍飛船的「細菌」回來了 微生物或是「太空移民」主力軍
    此行的目的很簡單——測試不同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甚至無重力環境下進行「生物採礦」的可行性。其中,每一個微型反應堆內都裝有一種常見於月球和火星的玄武巖巖石樣本和一種特定的微生物,被浸泡在含有微生物的溶液中的巖石樣本,幾個星期後會被送回地球進行分析。
  • 太空採礦效率提升400倍!插上科學的翅膀,微生物都能成「明星」
    如此一來,使得人類在太空中獲取所需資源成為了一項新的商業機會,這個過程也被稱之為「就地資源利用」。現如今在地球上,一些採礦業已經開始利用微生物技術來提取巖石中的鐵和鎂等礦物金屬元素,因為這樣可以減少有毒化學物質的使用,這一過程也被稱之為「生物開採」。但是在太空中如果缺乏這種細菌的話,可能會使本來就極具風險的採礦作業變得更加困難。
  • 定居其他行星時,微生物可進行「太空採礦」
    pixabay.com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元素,這讓人類在定居其他行星時可以考慮利用微生物進行「太空採礦」。但在地球上,這些稀土元素的開採難度大、成本高,而且即將供不應求。隨著人類開始探索其他行星,找到高效簡單提取稀土元素的方式至關重要。微生物已經被用來開採地球巖石中的稀土元素,但它們是否能在低重力或零重力的條件下完成這項工作尚不清楚。
  • 太空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那麼,究竟什麼是太空「生物採礦」?它又能給我們帶來多大利益呢?「生物採礦」不同於傳統開採使用烈性化學物質分離出黃金或其他金屬的形式,而是將礦石放入裝有水和特定細菌的大桶中,利用細菌萃取周圍巖石中包含的特定金屬。
  • 從太空巖石中開採水可能為星際旅行「提供燃料」
    富含礦物質的太空巖石可能會促進未來的太空探索。並且開採這些太空巖石將促進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因為它們將大大降低從地球發射火箭的費用。 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近地天體被歸類為Ch類太空巖石。
  • 微生物能在太空「採礦」
    本報訊 為了在嚴酷的太空中生存,一些微生物選擇了「採礦生涯」。11月11日,《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一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進行「生物採礦」或可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手段。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磁性或催化性能,是電子器件中的關鍵成分。但是,它們開採難度大、成本高,而且很快將供不應求。
  • 國際最新研究:微生物可在太空中「採礦」
    (自然科研 供圖)Rosa Santomartino攝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天體物理學研究發現,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條件下提取巖石中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元素。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讓微生物在太空進行「生物採礦」或成為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方面。
  • 獨特的「黃金礦工」——微生物
    科學家們觀察到一種名為「嗜熱金屬球菌」的古老細菌與類火星巖石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細菌能夠從各類礦物中吸收金屬作為營養物質,對鐵、硫、鈾等無機物進行新陳代謝,釋放出可溶性金屬離子。研究人員認為,這可以作為一種生物學技術,用來開採小行星、流星及其他天體上的金屬礦物。
  • 小行星阿波菲斯:引發恐慌的太空巖石
    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它曾多次與來自太空的入侵者擦肩而過。一次巨大的撞擊導致了月球的形成。許多其他物體也撞擊了我們的世界,造成了廣泛的破壞。只要問問恐龍就知道了,6500萬年前,一塊幾百米寬的太空巖石加速了恐龍的滅亡。這種情況可能會再次發生,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可能的影響因素。在夜間,人們會搜索那些離地球軌道太近的物體,如果它們撞上地球,可能會造成問題。
  • ...第37次南極考察、「華龍一號」、褐矮星、微生物太空「採礦...
    科技話題:載人潛水器創紀錄、第37次南極考察、「華龍一號」、褐矮星、微生物太空「採礦」、高反光塗料 2020-11-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康開採花崗巖石設備原理
    開採花崗巖石設備開動主機,操作泵上開關,僅僅要三到分鐘,同一個孔就工作結束了。速度很快,同劈力超過市場劈裂機以上。與這一類產品相比,具備著極高性價比(是產品價格1/4左右)。前兩種方法效率非常低,第四種方法雖然效率較高,但是由於設備費用昂貴,中小企業難於接受,目前,比較普遍的還是採用乍yao進行二次解體,有些礦山根本不允許採用乍yao進行二次曝破,探尋一種高效,操作簡便。許昌巖石分裂機多少錢機載式劈裂機參數:機載式劈裂機鑽孔直徑110。
  • 科學有道(普)有道:阿波菲斯——引發恐慌的太空巖石
    6500萬年前,一塊直徑幾百米的太空隕石加速了恐龍的滅亡。這種情況可能會再次發生,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即將到來的撞擊物。每天都要進行搜索,尋找那些可能太靠近地球軌道的物體。在阿波菲斯被發現後,人們進行了很多深入的計算,因為根據軌道動力學,這一小塊太空巖石很有可能在地球未來的軌道上正對著地球。沒人能確定阿波菲斯是否會撞擊地球,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它會通過地球附近的一個引力鎖眼,使其軌道發生偏轉,使其在2036年與地球相撞。這是一個可怕的前景,於是人們開始非常近距離地觀察阿波菲斯的軌道並繪製圖表。
  • 微生物太空冶金邁出一大步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袁原)國際空間站一項實驗顯示,可在微重力環境下利用微生物開展太空冶金,提取稀土元素等礦物質。未來,這項技術將為人類定居其他星球提供技術支持。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導,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把18個微生物冶金「迷你反應器」送往國際空間站,開展名為「生物巖石」的實驗,以探明微重力環境下能否利用微生物冶金。這些反應器中分別裝有3種不同的微生物以及玄武巖,在國際空間站被置於微重力或零重力環境下。
  • 嫦娥五號計劃從月球開採回巖石,看看自然雜誌是如何寫的?
    本月晚些時候,中國太空船將前往月球,40多年來將首次挖掘月球巖石。取名為「嫦娥五號」的任務是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領導的一系列越來越複雜的月球表面之旅中的最新任務,繼去年首次在月球遠端著陸的嫦娥四號之後。
  • 如何開採宇宙礦產?科學家看中這些細菌,它們將變身「外星生物」
    由於地球上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再加上人類在工業革命後加快了開採礦產資源的速度,導致很早之前就有科學家擔心地球的礦產情況。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了尋找礦產星球的想法,即在地外空間尋找符合條件的星球,然後集中力量對這樣的星球進行開採。這個想法確實很美好,宇宙中那麼大,礦產資源固然十分豐富,但是人類的能力始終有限。
  • 深海巖石隱藏化石微生物
    我們都聽說過尋找化石以了解地球的過去,但是如果您想了解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年前存在的微生物怎麼辦?由於微生物是如此之小且相對脆弱,這使複雜的過程變得更加困難。它們在地球上腐蝕和分解事物的所有過程中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科學家們必須尋找創造性的方法來定義它們過去和現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