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轉站!從太空巖石中開採水可能為星際旅行「提供燃料」

2020-12-08 騰訊網

據透露,小行星專家越來越相信,富含水的太空巖石可以開發出下一代火箭燃料。未來的水勘探者也許有一天會認為近地小行星比月球更適合開採。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的星球附近大約有1000個富含水的小行星可能比月球表面更容易接近。雖然大多數小行星直徑只有幾英尺,但其中超過25顆足夠大,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據估計,這些小行星上的水足以填滿大約32萬個奧運會標準大小的遊泳池。

富含礦物質的太空巖石可能會促進未來的太空探索。

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表明,這遠遠超過了月球兩極的冰凍水量,小行星體積小意味著它們的引力比行星要小,這使得它們更容易到達和離開目的地。一旦工程師們知道如何從這些小行星中提取水,他們就可以為下一代星際旅行提供充足的燃料。並且開採這些太空巖石將促進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因為它們將大大降低從地球發射火箭的費用。

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近地天體被歸類為Ch類太空巖石。

對於想要開採小行星的人來說,目前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困在水合礦物中的水從這些太空巖石中釋放出來。在近地人口中,大部分含水物質都包含在少數含水物質中。新研究估計,近地小行星可能比月球兩極更容易獲得水,據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稱,在軌道上的5200個人造物體中,大部分是太空垃圾。

Ch小行星有氧化鐵的含量。

這些衛星在燃料耗盡後立即變得過時,而這些宇宙碎片會給工作中的衛星帶來巨大的問題。但是,太空中的衛星可能會徹底改變太空現狀,生產出壽命長的、生產能力強的軌道飛行器。把燃料從小行星帶到地球同步軌道比從地球表面更容易,如果能建立這樣一條供應線,小行星採礦將非常有利可圖。

地球附近可能有1000顆富含水的小行星。

從地球表面尋找太空水是一項挑戰,因為地球的大氣層阻擋了可以觀測到水的光的波長,小行星在靠近太陽時變暖也會使測量變得複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Ch類小行星,雖然這些太空巖石沒有直接顯示出含水的特徵,但它們具有隻有在富含水的礦物質的小行星上才能看到的氧化鐵的信號,這讓作者有信心假設所有的Ch小行星都攜帶著這些巖石水。

25顆小行星足夠大,可以提供大量的水。

利用隕石數據,之前的一項研究估計,Ch小行星構成近地天體(NEOs)的近10%。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確定有26到80個這樣的水合物體,它們的寬度大於0.62英裡(1公裡)。目前,只有三個近地天體被歸類為Ch類太空巖石,儘管在小行星帶中也發現了其他的近地天體。

開採這些太空巖石將促進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儘管Ch小行星肯定含有富含水分的礦物質,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永遠是太空採礦的最佳選擇。歸根結底,這是一個風險問題:一個小行星採礦公司是願意去拜訪一個水量適中的小行星,還是願意去拜訪一個水量較大、但有可能帶來更大收益、但也有可能幹涸的小行星呢?確定像Ch小行星這樣沒有誤報的事情是否更重要,還是在了解到一些小行星將是無用的情況下,更大範圍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這是礦商必須做出的決定。

相關焦點

  • 比鄰星b星球有液態水?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該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圍繞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軌道運行,且根據這顆行星所處的位置推測,該星球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科學家們將地球的這個「堂兄弟」稱作「比鄰星b」。  儘管該恆星系統與我們堪稱宇宙間的近鄰,但它仍然遠在4.2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之外,如此遙遠的距離,我們有可能拜訪這個新「現身」的行星嗎?
  • 開採地下巖石熱可能為全世界提供足夠的綠色能源
    開採地下巖石熱可能為全世界提供足夠的綠色能源 2008年10月17日 13: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只需開採地下巖石熱,就有可能為全世界提供足夠的綠色能源  文/呂靜   在南澳大利亞,有一個名叫印納明卡的小鎮,其周圍1000公裡都是荒漠
  •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只不過還要等很久很久……
    星際太空旅行是可行的!那麼問題來了:隨著我們的火箭和太空探測器越來越先進,我們能指望殖民其他星球嗎?如果說這個夢想太遙遠的話,我們能不能至少向外星球發射太空探測器,讓它們告訴我們它們看到了什麼?星際旅行和探索在技術上其實是可能的,它並沒有違反任何物理定律,但這不代表它很容易,也不意味著我們在有生之年能夠實現星際旅行,更別說在這個世紀了。星際旅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 如何在月球上開採火箭燃料?
    下一代電子產品會用到金、鉑和許多稀土,非放射性的氦 - 3 則能為核聚變反應堆提供動力。但科學家、火箭工程師、航天局和企業家對一種資源尤其感興趣,而且幾乎所有對飛向太空世界有興趣的人也都能從中得益——那就是水資源。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把水分解成氫和氧,然後再把這些成分液化,就能得到火箭燃料。
  • 碳泡沫太空飛行器:1克重量的探測器,讓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絕大多數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都需要燃料,但是幾乎所有燃料都存在質量。長途旅行需要大量的燃料,這些燃料會加重太空飛行器的質量,從而讓太空飛行器變得更重更大。質量增加的太空飛行器,反過來有需要更多的燃料,這就形成了星際旅行的惡性循環。常規的推進劑,幫助人類探索太空,卻有阻攔人類向更遠的地方前進,因此想要真正進行星際旅行,人類需要更加高效的能源。
  • 川普正式宣布:美國將開採月球!新太空競賽的開始?
    川普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從月球和小行星上開採資源,美國對月球的興趣已經持續了數十年。隨著美國太空人計劃於2024年重返月球,這個設想的推進將比幾十年來更加真實。美國在此計劃上並不孤單,歐洲空間局(ESA)也想開採月球。
  • 俄專家:在月球開採水,是人類深入太空的必要環節!
    俄羅斯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在月球開採水資源並建成燃料工廠的意義重大,與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和首次登月相當。共同社9月28日援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消息報導稱,日本計劃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表面建成燃料工廠,用從月球冰沉積物提取的水製造氫燃料,以求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 星際旅行狂想曲:飛出外太空 我們該怎樣做?
    科學家們指出,宇宙飛船推進器的重量和推動力是目前星際旅行遇到的最大難題:今天的太空飛行器靠火箭推動,要想達到一個足夠快的速度,使我們可以在長短合理的時間內到達任何想要去的太空目的地,那麼火箭就需要充足的燃料,得到足夠大的推動力。但這樣的話,火箭攜帶的燃料重量就太大了,大得足以阻止它獲得足夠的速度。
  • 月球上有水?宇宙裡可能還有很多水存在
    雖然人類對地球家園獻上了各種溢美之詞,但從宇宙的角度來說,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微小巖石行星而已。所以,人類也沒有理由認定,唯獨地球上才有水。事實上,人類在對其他星球的考察中,已經發現了氫元素和氧元素。例如,月球主要巖石是斜長巖與蘇長巖,主要由多種矽酸鹽組成,蘊含大量氧元素。火星土壤中有大量氧化鐵,因此呈現出明顯的紅色。火星大氣中存在低濃度的甲烷,這證明了氫元素的存在。既然有氧有氫,那麼在某種條件下形成水,就是完全可能的。
  • 星際彗星波裡索夫的奇怪成分為其起源提供了線索
    這是科學家對星際彗星波裡索夫成分以及來源的初步肯定!近日,天文學家揭示了去年造訪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2I/Borisov內部不同尋常的化學成分,這種奇怪的成分為這種太空旅行巖石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繼2017年「Oumuamua」出現後,這是在我們的宇宙鄰居中發現的第二個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天體。2019年12月15日和16日,天文學家使用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巨型射電望遠鏡——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對2I/波裡索夫進行了更近距離的觀測。
  • 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時候人類又產生了另一個更加偉大的夢想,那就是實現星際旅行,走遍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對宇宙的浩瀚越來越了解,不少人產生了一種悲觀情緒,認為人類有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星際旅行。那麼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單位以米為基準,而在浩瀚的宇宙中,基本的距離尺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ly)=9.4607e+15米(m),這是一個龐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數字。
  • 未來引擎:利用暗物質燃料實現星際旅行?
    作為一種神秘的物質,暗物質(Dark Matter)被科學界認定為宇宙中大部分物質的緣起。 在這個巨大的設備內部,一個鈦容器中包含著液態氙,其質量達到了三分之一噸。在該裝置中,一組靈敏的光探測器正在伺機而動,等待暗物質粒子與氙原子碰撞並發出微弱閃光的瞬間。
  • 每日新遊預告《Maenovan》星際太空冒險之旅
    《Maenovan》是一款Maenovan製作並發行的太空模擬飛行遊戲,您是美國唯一的希望!在這場星際太空冒險遊戲中,努力使聯邦政府屈服,該遊戲具有太空戰鬥,採礦和豐富的傳奇故事!遊戲暫無發售信息,不支持中文。
  • 星際旅行可以實現嗎?科學家:可以從黑洞中「偷取」能量
    星際旅行最關鍵速度要快,那就必須攜帶足夠的燃料。但是,地球上現有的所有燃料都帶去,也無法滿足高速星際旅行的要求,因為能提供這麼多能量的燃料本身已經超重了。因此,許多天文學家提出,從地球帶去的燃料只需要提供一個初始速度,後續旅行所需的能量都可以從星際空間內補充。
  • 日本要在月球上建燃料工廠,沒大火箭怎麼搞?不得不說算盤打得精
    ,這次的登陸月球和50年前美蘇爭霸時的登陸很不相同,這次的登陸不但具有人類登上月球或某國實現登月夢想的象徵意義,還將會結合科研活動和實用性的開發利用,比如氦3的開採,甚至還會進行星際移民的首次嘗試和實質性進行,比如建立月球常駐基地等。
  • 脈衝星導航:星際旅行的太空燈塔
    未來,脈衝星導航將在深空探測、星際飛行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是人類遨遊太空的「引路人」。該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負責與太空中星光閃耀的「燈塔」互通「書信」,將為脈衝星探測奠定技術基礎。脈衝星是宇宙中一種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它所釋放的周期穩定的電磁輻射如同茫茫宇宙星海中燈塔上的探照燈,以多顆脈衝星為坐標基準就可為太空飛行器提供自主空間導航。脈衝星導航就是以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為天然信標,引導太空飛行器在宇宙空間進行自主航行的導航方式。
  • 人類的未來會是移民火星和星際旅行嗎?
    華為公司顧問田濤在他的那本《我們為什麼愛做企業家》(後續會分享)中,推薦了一本用來打開視野、暢想未來的著作《人類的未來——移民火星、星際旅行、永生以及人類在地球之外的命運》(中信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者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超弦理論創始人之一加來道雄。這是一本非虛構類的科普著作。
  • 零重力環境下分解水製造氧氣或成可能 人類離長途太空旅行又近一步
    零重力環境下分解水製造氧氣或成可能 人類離長途太空旅行又近一步  Emma Chou • 2018-07-19 17:20
  • 獨家直播|宇宙生活指南:星際移民靠譜嗎
    《火星救援》中,馬克·沃特在火星的生活,能否真的實現?這一系列的問題,隨著人類對火星的進一步探索,或將一一解開。7月19日由百度百家號獨家出品的《宇宙生活指南》第二期直播將邀請火星學會創始人羅伯特·祖柏林博士(Dr. Robert Zubrin)就星際移民的話題帶來分享。
  • 未來誰有權利開採月球?為啥可控核聚變一定要用月球上的氦-3?
    雖然月球上確實蘊藏著許多有價值的物質,但這些稀有的礦藏還不至於讓人類去月球上開採。但有兩種物質卻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那就是水和氦。用水作為火箭燃料,或者可作為月球基地的水資源太空旅行是非常昂貴和需要大量資源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