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在月球上建燃料工廠,沒大火箭怎麼搞?不得不說算盤打得精

2020-10-13 科普大世界

我們都知道美國、俄羅斯和我國都屬於航天方面實力很強的國家,都有獨立自主的載人航天技術,都在探月和其他星球的探測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這讓我們不經意間忽視了諸如日本,印度,歐洲等國在航天方面的實力,特別是日本,雖然日本每年的航天發射次數很少,也並沒有特別驚人的航天成就為世人所知,但除了載人航天技術之外,日本其他方面的航天成就並不下於我國,比如這兩年日本的隼鳥二號對龍宮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返回活動,精準的通訊和操控技術讓世界同行們為之讚嘆。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如今人類距離月球已經越來越近了,在今後10年中,中美俄三個航天大國很可能都將登陸月球,這次的登陸月球和50年前美蘇爭霸時的登陸很不相同,這次的登陸不但具有人類登上月球或某國實現登月夢想的象徵意義,還將會結合科研活動和實用性的開發利用,比如氦3的開採,甚至還會進行星際移民的首次嘗試和實質性進行,比如建立月球常駐基地等。

日本在載人登月方面仿佛是個讓人遺忘的角色,但其實日本人一直野心勃勃。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10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稱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在月球表面建設燃料工廠,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和資源利用的目標。

本世紀30年代中期至今最多不過15年時間,日本卻計劃要在月球上建造燃料工廠和進行月球大範圍探測,實在讓人有些吃驚。目前日本還沒有獨立發展的載人航天的技術,更別說登月了,目前日本推力最強的火箭是H2B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6.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8噸,不足以發射登月飛船,如果研發超大型火箭又十分費時費力,所以日本計劃和美國合作,搭上美國「重返月球」的便車。

美國準備於本世紀20年代建設繞月空間站「Gateway」,日本也要參加這個項目,其之所以參加建設這個空間站,是因為可以從這個空間站上很方便地著陸月球,也可以從月球上返回這個空間站,然後再回到地球上,因此這個空間站也可以說是一個地球和月球之間的中轉站,有了這個中轉站,才能更好地進行登月和月球開發活動。

在這之後,日本打算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的南極地帶建成一座燃料工廠,因為這裡已經被探知有著足夠多的水,這些水既可以作為太空人在月球建立基地的用水來源,也可以用作月球上巡視或地月間往返的燃料,因為可以在月球表面利用豐富的太陽能把水分解成氫和氧,放入氫氧發動機中就可以提供能量。

日本還將與美國等國家一同研製月球表面起降設備和月面載人行動裝置,這一活動已被列入「國際太空探測路線圖」,這兩種設備都是可以重複使用的,裡面最多可承載4人,依靠發動機的反推力移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算發現在月面起降一次需要用到37噸水,在月面移動一次需要用21噸水,這些水都將取自月球南極附近的凹陷處埋藏著的水冰。如果這些都能實現的話,那麼日本人就可以以極少的付出獲得想要的登陸和開發月球的目的。

通過日本制定的登月和月球開發計劃來看,可以發現他們不僅懂得量力而行,懂得借他人之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且籌劃得非常細緻,不得不說日本人的算盤打得真是精明啊。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10月11日文章《日媒稱日本計劃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相關焦點

  • 日本要登月球了!還要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日本要登月球了!還要在月球建燃料工廠】據外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在月球表面建設燃料工廠,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日本希望通過利用存在於月面的水來製造氫燃料,以獲得往返於空間基地和在月球表面移動所必需的動力。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減少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時間和費用。
  • 日媒: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據日本《產經新聞》9月29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在月球表面建設燃料工廠,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日本希望通過利用存在於月面的水來製造氫燃料,以獲得往返於空間基地和在月球表面移動所必需的動力。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減少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時間和費用。
  • 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怎麼回事?日本為什麼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周一表示,目標在2030年代中期左右開始進行月球探測,並使用從月球冰沉積物中提取的水產生的氫作為燃料。與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成本相比,使用水的產生物作為燃料有望降低成本。雖然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態水,但已經有研究表明,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中可能存在冰,月球南極的那些地方從未暴露在陽光下。
  • 日媒: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9月29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在月球表面建設燃料工廠,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日本希望通過利用存在於月面的水來製造氫燃料,以獲得往返於空間基地和在月球表面移動所必需的動力。
  • 日媒稱日本計劃在月球建燃料工廠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日本《產經新聞》近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在月球表面建設燃料工廠,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日本希望通過利用存在於月面的水來製造氫燃料,以獲得往返於空間基地和在月球表面移動所必需的動力。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減少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時間和費用。
  • 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工廠:為往返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月球表面基地形象圖(JAXA提供)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周一表示,目標在2030年代中期左右開始進行月球探測,並使用從月球冰沉積物中提取的水產生的氫作為燃料。與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成本相比,使用水的產生物作為燃料有望降低成本。雖然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態水,但已經有研究表明,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中可能存在冰,月球南極的那些地方從未暴露在陽光下。
  • 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廠」,大面積開發月球,預計2035年完工
    據報導,在近日發表在日本《產經新聞》上的一篇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對外公開最新的太空探索計劃,表示將於2035年前後,在月球表面建造燃料工廠,以此來利用月球上的資源來製造氫燃料。所以,這次在月球上建造燃料工廠,也是日本和美國聯合計劃中的一部分。根據日本方面的報導,日本是希望可以通過在月球上建造燃料工廠,從而直接在月球上製造燃料,這樣就可以不再需要從地球上進行燃料補給,不僅可以節約成本,同時也可以節約往來運輸的時間,並且避免一些意外發生。
  • 中秋佳節探索月球星空 日本要建造去往宇宙的月球工廠?
    火星打卡過,月球依然是重點的打卡對象。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太空飛行器,繞地球飛行108分鐘後,勝利地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宇宙飛行的任務。1969年7月16日清晨阿波羅8號,它從繞地球軌道進入繞月球軌道,在完成繞月飛行後安1653全返回地球。之後,阿波羅9號在繞地球軌道上進行了長時間飛行,並對登月艙進行進一步檢驗。
  • 日本要在月球建燃料廠 給誰供能?
    中秋節就要來了圓圓的月亮高懸於天空,不光我們在賞月,日本也盯上了月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最近發出消息稱: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這一燃料生產廠將建立在月球的南北兩極,據推測,月球的南北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水,保存在月球深處的冰塊中。
  • 2025年日本月球建基地(圖)
    日本空間探測局局長太刀川奎二在談到人性化機器人時雄心勃勃地表示,這些擬人化的機器人在月球上會大有作為,他們在很多方面比人類更適合在月球工作。比如說本田集團研製的機器人「Asimo」和索尼集團的機器人「Qrio」經過培訓改造後,就能操作望遠鏡、探礦還能採礦。  除了機器人和一些自動化設備,日本還打算設計其他新的太空設備,比如說本田集團目前正在研製的可以在月球上行駛的汽車。
  • 如何在月球上開採火箭燃料?
    但科學家、火箭工程師、航天局和企業家對一種資源尤其感興趣,而且幾乎所有對飛向太空世界有興趣的人也都能從中得益——那就是水資源。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把水分解成氫和氧,然後再把這些成分液化,就能得到火箭燃料。如果飛船能在月球軌道或月球基地停下來加油,就不用在起飛時帶上全部推進劑,這樣就會大大減輕飛船重量,降低發射成本。
  • 日本計劃2030年建月球工廠,為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作為距離地球距離最近的一個星球,月球應當是是人類月球探險的首要目標,然而從上個世紀美國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之後,再沒有國家能夠登上月球,即使是美國也宣布放棄該國的登月計劃,月球仿佛就此被大家冷落。在此背景下,美國也宣布重返月球,開啟了半個多世紀之前的月球計劃,而日本也緊隨其後,宣布將要在2030年代建造月球工廠,為往返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 美國登月成功6次,月球上沒有建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月球上沒有建火箭發射站,美國阿波羅飛船是怎麼飛離表面的?不管當時的直播畫面有哪些疑點,又或是登月之後的腳印到底是誰留下的,其實都不及為什麼月球上沒有建設火箭發射站,但阿波羅飛船上的太空人們卻成功離開月球表面帶來的疑問更大。的確,阿波羅飛船從地球上起飛的時候藉助了大火箭的推力,然後才成功進入了設定好的運行軌道。
  • 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 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
    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 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 Sputnik / Ilia Naymushi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東京9月28日電,日本共同社9月28
  • 日本計劃在2035年前在月球建燃料廠!
    東京9月28日電 日本共同社9月28日援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消息報導,日本計劃在月球上建造燃料生產廠,用來大規模開發月球。據該機構消息,為減少從地球運送燃料的費用,日本希望約在2035年前在月球南極建造一座燃料廠。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上個世紀美國登月,質疑聲卻延續到了這個世紀。到目前為止,人類一共成功登月6次,全都是來美國人,為什麼就美國能登月,其他國家怎麼就沒人上去? 火箭在地球上升空,這個大家都能接受,但月球上沒有發射臺,沒有那麼多設施、後勤、準備,太空人如何在月球上升空返回地球
  • 日本計劃在2030年代建造月面工廠,為往返月球太空飛行器提供燃料
    (JAXA)周一表示,目標在2030年代中期左右開始進行月球探測,並使用從月球冰沉積物中提取的水產生的氫作為燃料。與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成本相比,使用水的產生物作為燃料有望降低成本。雖然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態水,但已經有研究表明,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中可能存在冰,月球南極的那些地方從未暴露在陽光下。
  • 美國人登月後怎麼把人送回地球,難道月球上有火箭或飛船嗎?
    美國登月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情了,隨著科學認知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質疑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多。其中飛船登陸之後,如何返航就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特別還是在上個世紀。要知道阿波羅號是土衛五號運載火箭給帶上天的,該火箭的推力至今都穩坐世界第二,而月球上並沒有如此強大的火箭與發射塔。
  • 火箭需要發射場,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嫦娥五號怎麼返回地球?
    ,那麼飛船是怎麼返回的呢?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的發射臺,是從地球上帶上去的!相信很多朋友都搞明白這個道理了,登月艙有兩個關鍵結構組成,一個是下降段,還有一個上升段以及登月艙!地球上起飛要那麼大發射塔,月球上為什麼只要一丟丟?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月球上起飛的發射臺只要一點點大,但很明顯地球上土星五號起飛時那個發射塔是個巨大的建築,為什麼會這樣?
  • 4個奇妙的登月方案,為何最後一個讓人類成功登上月球?
    現在的 R-7 系列火箭顯然是不夠用的,這款火箭的潛力也都挖得差不多了。要知道,在地球的引力場範圍內,飛得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大。這就是一個用火箭燃料的化學能去換取引力勢能的過程。火箭把上面級推進地球軌道以後,全靠上面級自己的燃料從地球軌道飛向月球軌道,這還不算,還要落下去,這是要花費額外的能量的,下去以後還要返回,還要上來。這也要花費能量。滿打滿算,上面級怎麼也要 100 噸的重量,其實登月艙和火箭只佔小頭,大頭是燃料。也就是說,一級火箭起碼要有這個本事,把 100 噸的東西送進地球軌道。現在東方號和上升號飛船也就那麼幾噸,差的太遠了。